演讲与口才论文

论演讲与口才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专攻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演讲与口才这门课刚好给予了我们一个面向世界的绝佳机会。本文通过论述演讲与口才以及其的重要性,借以展示它对我们大学生的作用。

关键字:演讲;口才;重要性;作用

1.演讲的含义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演讲者在特定的现实环境中,面对广大听众运用有声语言,并借助态势语言和主题形象,这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个人见解、抒发感情,以阐明道理,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宣传鼓动的一种现实社会语言实践活动。

2.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知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演讲活动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古今中外,凡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凡是社会激烈变革之时,演讲的特殊功能就越发表现的突出。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正在跨入一个由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空间、海洋等等,多个群体技术构成的“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以其雷霆万钧之势,冲击着各国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已经或者是正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一切领域。在西方,“舌头、原子弹和金钱”曾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威力”;后来又有人把“口才、美元和电脑”称作“三大战略武器”。口才无不独冠其首,由此可见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其次,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讲”这一概念最早见诸荷马史诗。相传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荷马,常年云游各地,演讲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事迹。在我国,“演说”一词较早出现在《北宋·熊安生传》中:“公正(尹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可见“演说”是因疑作答,寻根问底,明辨是非,以期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对演讲或演说,古代有的称之为“言辞”,有的称之为“谈说”。 《说文》上讲,演,长流也。段玉裁《说文解字》认为:“演之言,引也,故为长远之流。”转义于语言,就是语流之意。《说文》上称:“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曰谈说。”段注云:“说释者,开解之意。”可见“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对于“讲”,《说文》上解释为“和解”。段注云:“不合者调和之,纠纷者解释之,是曰讲。”说明“讲”者有剖析矛盾,解释分歧之意。现在,在人们语感中,“演讲”一词,与“演说”同义,就是指人们“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见《现代汉语词典》)

演讲不同于交谈。它的最基本组成形式是由“演讲者”和“听众”两方面人物组成。较为庄重的场合,通常由“主持者”、“演讲者”和“听众”三方人物组成。在演讲过程中,总是一人在台上系统地把自己有准备、有组织的思想观点公开传向一定数量的听众。然而,这

三方面人物又构成了四重联系: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演讲主持者之间的联系,演讲主持者与演讲者之间的联系。这四重联系在演讲现场中直接显示出来,同时以其或隐或现的形式,形成反馈回路,直接走用于演讲。

演讲就是靠着有声语言,即“讲”;态势语言和主题形象,即“演”等多重手段,构成了一个综合、统一而完整的传达系统。这三者中如若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演讲活动。也就是说,演讲活动不能没有演讲主体的形象介入,否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演讲算不上真正的演讲;同时,演讲活动也离不开态势语言,如若演讲者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而无姿态表情的变化、手势动作的配合,就会使演讲缺少具体性、生动性和实体感;进而,演讲活动更不能离开有声语言。否则只见其人不闻其声,就难以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正是这三种要素,才构成了具体生动活泼的演讲表达活动。

演讲实践活动中还要特别注意讲和演的辩证关系,只有既“讲”又“演”,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演结合,在演讲活动中既不能只重视实用性,忽视艺术性,声音平淡,表情呆滞;也不能只追求表情化,把演讲这种现实活动等同于表演艺术。演讲不是艺术,而是一种讲究艺术性的现实活动。演讲在艺术性上的追求,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某种表演艺术,而是让各种可用的艺术为自己所用。

对于口才,古今中外的远见卓识者历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很多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之士,凭着一张剑舌,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就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故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等古语,把国之兴亡与舌辩的力量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揭示了说话的巨大的社会作用。大至安邦治国,小至家庭和睦都与说话是分不开的。

好的口才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的才干可以通过言语谈吐加以充分地表露出来,使对方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你,并且信任你,这样对方才敢付托给你重任。但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三岁的小孩也会说话;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妙语会改变你的人生。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想得清才能说得好,说得好才算会说。说话是在交谈、演讲和论辩等口语交际活动中,表达者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切合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并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语表情达意以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

3.演讲与口才的作用

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他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演讲与口才之所以一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着强烈而广泛的社会作用,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众,在演讲活动中都能得到教益,受到启发。演讲与口才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把它最明显的作用可归类于以下几个方面。

3.1展示作用

演讲者,通过演讲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仪表、服饰、体态以及情感、思想、愿望、意志、能力人品等,时自身的才华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赏识,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演讲形式不拘一格,种类繁多,雅俗共赏,富有表现力。

3.2认识作用

认识是人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认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演讲究其属性来讲也是一实践活动,人在参与活动时,要对众多的现象、问题,进行思考、理解、领会,这个思维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过程。演讲促使个体认识的目标有四个: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真理。

3.3社交作用

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彼此间需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联络感情,而演讲就是一个比较高级的社交形式。通过这种社交,能够增进人际间的了解和团结,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不管哪一个领域,不管哪一个阶层,在思想、学识、技艺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能说能写的人,总比只能写不能说的人,更能多渠道的、有效地、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才智,从而广泛且恰如其分的与他人建立起联系。

3.4激励作用

演讲的激励作用是指演讲这种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能够调动和保持人的积极性。演讲者通过对人的动机的心理诱导与激发,唤起人们对工作、学习、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5教育作用

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传达大量的知识文化信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可以从中受到自我教育,听众可以从中受到外化教育,接受信息,受到熏陶感染,并内化为自己是一种行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年一代进行前途、理想、道德、纪律的教育,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人们所熟知的百家讲坛中于丹关于《论语》的演讲,俞敏洪在北京大学在新生开学典礼大会上的演讲,对陶冶广大青少年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3.6审美作用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对事物美丑属性直接感知、情感体验和激起美感的活动,是感知、感情、理解、想象等心理功能互相渗透、共同协作的活动。听众是审美的主体,演讲者以及传播的媒介等则是审美客体,优秀的演讲不仅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能使人精神愉悦,给人以美感享受。而在整个演讲活动中,演讲者自身也能从中产生美感享受:当演讲者自身作为审美主体时,这种自我欣赏主要来自于听众的反馈和对效果的满意。因此,演讲活动的

主体(演讲者)与演讲活动的受体(听众)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客体。演讲中的美感包括诚挚美、哲理美、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等。

3.7调适作用

演讲的调适作用表现在两方面,即心理调适和社会调适。心理调适就是通过演讲解答人们的思想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心理疾病,达到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社会调适就是通过演讲分析社会问题客服社会弊端,确立社会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协调发展。调适功能主要通过演讲的信息反馈来实现。通过反馈,我们就能把握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社会机制正常运行和个人心理健康。

3.8传播作用

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演讲作为一种比较高级的、完美的语言表达形式,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语言传授知识、探讨学问、宣传成果、交流经验方面的作用。在特定环境下,演讲对人体感官功能做多重刺激,充分调动人们的注意力,促进人们的思维活动,并且使听众在情绪、感情、意志方面同时受到影响,从而加深对演讲所传播的科学知识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因而演讲始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在重要形式。

4.作为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演讲与口才的水平

4.1 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演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2 学会“听”话的艺术。要学会说话,首先就应该学会“听”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会“听”话的人既能很好地领会,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又能仔细地欣赏、揣摸别人说话的技巧,更能从别人的言谈中听出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同时,还要做到察颜观色。“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

4.3 柏拉图说过:“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我们学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无知”。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向有经验的演讲者和对口才有研究的专家虚心求教,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发生质的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多写一些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对演讲口才的认识、感受用文字写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的闪光语言,写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4.5 要经常冷静思考,反复分析,为什么有的人讲话非常受欢迎,有哲理,有深度,有广度,使人感动万分,受益非浅;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枯燥无味、漫无边际、毫无新意,甚至令人反感。多思者,就能从中悟出道理,获得经验和教训。

4.6 “积之愈厚,发之愈佳”。一名优秀的演讲者,一个口才出色的人,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演讲起来,才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山南海北,古今中外,旁征

博引,融会贯通、谈吐自如。一个机智风趣的演讲家还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对答如流的能力,演讲起来才能谈笑风生,妙语联珠,巧问妙答,左右逢源。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渊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实现的。

4.7 “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语言是灵魂的镜子,是行动的影子。一个人的行动和

为人是最好的语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为化为语言困难多。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演讲家,成为受人欢迎的演讲家,就必须多学做人,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展现出人格的魅力。

5.总结

演讲与口才是一种综合艺术,要真正掌握这种艺术,并非易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技巧,诸如声音的字正腔圆、吐字归音,形体的动作、面部表情和仪表礼节,控场、应变的方法,即兴说话的诀窍,论辩的艺术,对话的妙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对演讲的技巧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运用。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对演讲与口才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学到的是一门技能,拿到的是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在现在即将毕业之际,我们将紧握学到的知识,投身于就业大流之中,将演讲与口才的理论化为实践。

参考文献来源于百度文库、维基百科

 

第二篇:演讲与口才 论文

演讲与口才心得

编号:4-137

姓名:罗某某 学号:2010980064 班级:10审计(1) 在本学期演讲与口才的后两节课,我观看了金正昆与余世维两位教授的演讲视频,通过两位教授的演讲,结合我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所学习到的演讲技巧,我在演讲方面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两位教授凭借各自熟练的演讲经验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均将各自的思想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两位教授在演讲方面也是各有各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演讲方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首先,抓住听众心理是口语表达成功的关键,演讲者的特点与听众的认知模式应相适应。余教授的演讲大多针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校大学生以及创业人士,而金教授的演讲则几乎适合于所有人,尤其是商务人士,所以他们的演讲都具有听众的广泛性。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人,听了余世维的讲座你都会心潮澎湃。余教授和金教授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具有演说家的风采、战略家的气度、学者的才华,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整个讲座过程中现场掌声不断。他们生动幽默的语言兼具口语性与艺术性,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感悟力。比如他们所举得例子就都很有意思,通过一些他们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实例来吸引听众的心理,从而从浅显中表现出更深的道理。以余教授为例,余教授在说明在多数情况下认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要培养对事情结果负责的精神的时候,他举了小孩子撞桌子的例子:小孩儿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

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当然这是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形中告诉孩子,责任在别人。日本妈妈把孩子带到桌子旁边说:“来,再走一次。一个人跑步会撞到桌子有3个原因:第一个是小孩子跑步的速度太快,躲闪不及;第二个是小孩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地没有注意前方;第三个事小孩子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种呢?”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责任归咎于桌子,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拒绝承担责任是一个易犯得错误。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他的观点非常鲜明,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先学会如何认错,为事情的结果负责!他阐述的也非常系统,反馈也很及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次,思维是口才的灵魂,作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不光要会讲,更要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因为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听过余教授的演讲后,我觉得他的思维和对问题的一针见血的认识是毋庸置疑的,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却缺乏深度的理解,他将一个管理人员的思维和高度定在了一个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这就无法让听众达到共鸣,当然这可能与其职业生涯的高管经历有关。而金教授在这个方面则做得很恰当,他在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之后,同时也作出了一个正确的解释,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了出来,最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比如他所讲到的,如何在商务交往中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这一点他就分析的很透彻,对对方的尊重要通过各方

面的行为来表现,并传递给对方。 演讲之所以优于其他的一切现实的口语表达形式,并有较大的魅力,还因为它不仅是由多系统(如语言系统、声音系统、表演系统、主体形象系统、时境系统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的实践活动,而且还在于它使这些系统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第一;具有统一的整体感;第二,具有协调感;第三,富于变化。任何美的事物都是富于变化的。余教授的讲座过程中十分注意自己演讲的艺术性,手势的配合、音调的高低配合的可谓很完美。另外余教授看上去也很平易近人,说话温和,给演讲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金教授在体态语,包括表情与手势这方面做得明显没有余教授那么好,金教授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表情这一重要的演讲元素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整个演讲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都是同样的一副表情,这就使得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增加很多。另外,金教授也不太善于用手势表达情感,这一点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演讲没有鼓动性,就不称其为演讲。政治演讲也好,学术演讲也好,都必须具备强大的鼓动性。就是因为;首先,一切正直的人们都具有追求真、善、 美的强烈愿望、都有渴求知识的欲望。而演讲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真、善、 美,就是要传播知识,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听众自然就愿意听,容易引起强烈的共鸣。其次,演讲家在传播真、善、美的时候,总是饱含着灼烈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家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感之火,感己灼烈的情感之手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其动情,引起共鸣,达

到影响的声音、语调,那丰富的表情和多变的手势,都容易感染听众,加强着演讲的说服力。纵观两位教授的整个演讲,掌声不断,同时也给予了听众以充分的互动,现场的效果非常好。虽然说一般的培训都是很枯燥的,但两位教授的讲座却完全没有给我这种感觉,正是有了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鼓动性才使得他的听众听的津津有味!

通过比较两位教授的演讲特点,我学习到了很多演讲知识,同时也学其长,避其短,只要把讲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并在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最终加以解决,我相信我的演讲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