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能拿高分

高考:爱阅读的学生更能拿高分

20xx年是北京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启动元年,其中,语文学科的命题改革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今年语文高考试题不仅强调回归传统文化和母语特色,贴近生活实际,而且为考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强调对做人精神素养的考察。到底哪些考生在今年高考改革中,尤其是语文学科变革中更为得心应手?这成为今年北京高考改革研究中的核心命题之一。

作为北京中学传统名校,人大附中近年来的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梳理今年全市高分生群体的分布情况,人大附中继续凸显领先的强劲实力,其中在高考文科,特别是语文学科上表现得极为抢眼。全市文科总分前 10名中,该校占据3席,其中 2人进入前三名;全市理科总分前10 名里头,同样出现3位人大附中学生的身影。高考语文前 10名中,半数学生来自人大附中,包括以145 分获得语文单科第一的房正阳同学。该校文科(1)班的语文平均分高达 131.15分,理科(12)班的语文平均分为 126.66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大附中今年高考文科和语文学科的高分考生群体现象提供了解读 20xx年北京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独特视角。近日,现代教育报记者走进人大附中,零距离对话该校十余位高考成绩超群的优秀考生。这群高分考生是否是靠平日“刷题”得分的“考试机器”,抑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人大附中的办学精神、学校文化,能否帮助他们面对高考变革表现得“如鱼得水”?

语文成绩不是“刷”出来的,是“泡”出来的

坐在现代教育报记者对面的人大附中高三文科(1)班的傅小勇瘦高个儿,话不多,很安静,一聊,才发现人大附中高三年级组长杨晓薇老师的点评太准确了:“这孩子忒有故事。”原来,傅小勇小学时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国际象棋棋艺大师、国家一级运动员,高一念的是理科实验班,今年高考却以文科总分691分(语文单科141分)的成绩位居北京市第二名。

傅小勇高考语文考得不错,他把语文学习的关键归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素养的积淀非常重要。从高一起,在语文老师佟世祥的引导下,他每周都坚持名段摘抄,当时还阅读了《古文观止》等60多篇诵读篇目。

“三年下来,这份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对高考作文的写作很有帮助。”傅小勇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他喜欢哲学,在文章里善于引用一些国外哲学家的例子。这种比较有个性的写作得到佟老师的赞赏,并经常被当作范文来诵读。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平日里笔耕不辍,逐渐地作文写得越来越有心得。

郭伊阳是傅小勇的同桌,她高考语文考了143分。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除了默写分值大幅缩减外,就是新增了对联等文化知识的考查。语文试题的新变化让她感到很兴奋,因为佟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和大家分享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其中对联小知识更是随手拈来。耳濡目染中,郭伊阳对语文学科感觉越来越亲切,日常生活里也养成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今年春节,他们班同学给老师准备了别致的新春礼物——祝福对联。

“语文真的不是靠刷题‘刷’出来,而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地‘泡’出来的。”郭伊阳的这句感慨说得很形象,道出了众多在座学生的心声。

人大附中理科(12)班郭文硕同学高考语文拿到144分的高分。擅长理性思维的她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知识“迁移”。以前她最擅长写记叙文,到高二开始接触议论文,刚 1

开始时很不适应。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开始养成摘抄名段的习惯,日积月累,攒的素材已有两个厚厚大本。在她的摘抄本里,记录的是各种类型的精彩篇章,有整篇也有节选,有老师或同学推荐的,还有自己感兴趣的,字体工整优美,读起来感觉很舒服。

每天晚上,郭文硕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来阅读这些美文。天天“泡”在语文素材里,她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自然在不断提升。在高考作文中,她将文章立意确定为“别让老规矩老去”,关注老规矩对北京当下的价值,着眼于珍视传承传统。

由于大量语文素材的积累,郭文硕在语文学习中将“迁移”思维运用得轻松自如。在写高考作文时,她联想到一篇名为《城市的标志》的文章。当时,她就感慨“老规矩”应该成为北京的一个标志,立即将这一思想引入文中。“我觉得城市的标志就该是它传承已久的规矩。这是这座城市的人所拥有的一种情怀,也是最应珍视和尊重的东西。”

“迷恋”语文,专注兴趣产生持久动力

“今年高考语文强调联系生活和实际应用,我给它点个赞。”在人大附中生活了六年的房正阳是一名理科生,今年高考语文成绩145分,排名全市第一。谈及对语文学科的感受,他坦言就是两个字——“好玩”。在他看来,语文不是一张试卷,甚至不仅是一门学科,更像一个老朋友,需要投入兴趣和热情。

高考第一志愿选择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岳昕是个对“时政记者”职业着迷的女孩,高考语文成绩拿到144分。她在中学阶段探讨过广泛的社会话题,包括政治民主、媒体意识、女权主义、京津冀一体化,拆迁等众多社会热点问题。在她的印象里,人大附中的老师,尤其是语文学科佟老师,一直强调做人要大气,要做一个大写的人。这种理念贯穿在她个人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帮助她对当今的时事和对生活进行关注和思考。

人大附中高三(6)班夏玥同学今年高考语文成绩为143分。她对语文的感情超出一般人的理解。“我觉得做语文试卷,或者平时学习语文,是需要有高度的,需要热爱它,尊重它。我觉得语文是一种信仰,你要百分之百地投入,百分之百地热爱。”凭借内心对语文的迷恋,作为语文课代表的她参加许多和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包括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等。

现代教育报记者发现,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往往是许多优秀学生共有的“标签”。在人大附中这些优秀生群体身上,你能读到一份对于兴趣特别的专注。让这些孩子“情有独钟”的可能是语文,可能是哲学,可能是历史,或者是别的。

人大附中文科(1)班赵东方同学今年高考总分689分,全市第三名,其中文综更是拿到了261的高分。在所有学科中,赵东方最痴迷的是历史学科。在她眼中,历史老师李晓风真正传授给学生的是对历史的探究精神,带领大家如同钻研学术一般去感悟这门学科。

平时教学中,李晓风老师给学生们讲授不少在大学里才接触到的历史概念和历史思维,这激发起赵东方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于是,一大堆大学历史系专业的教材,包括《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全球通史》、《世界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早已被她熟读于心。

李老师不主张给学生布置任何作业,同学们都只有一本教材。与别人不同的是,赵东方是一个特会“读”书的人。她把书里与中学历史教材有关的部分全部摘录下来,并做成电子版,再加上老师发放的补充材料,整理成一本252页的电子版教辅书。“高三我看了10遍自己编的书, 2

但不是完全为了考试。每次看到那些学术性的文字,我都很喜欢。虽然我不知道历史具体考了多少分,但一定不会差。”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让语文学习成为“有源之水”

“我觉得人大附中是我从小到大最爱的一个地方。我不知道将来上大学之后还会不会这么喜欢一所学校。”采访中,外表稍显腼腆的赵东方丝毫不掩饰她对自己生活三年的母校热烈的感情。

在赵东方眼中,人大附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宽广的平台,“我如果不来这所学校的话,很可能做不了这么多想做的事,见不到这样广阔的世界。”为了体验一把出国考试对自身的挑战,她在高二便同时准备国内高考和SAT考试。她还竞选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参加学校电影节等各种活动。如同享受一场青春盛宴,她和同学们在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的活动中,体验了人际交往、组织活动、领导能力、口才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今年高考语文头名房正阳还是个桥牌发烧友,也是人大附中桥牌队队长。今年高考结束后,他在亚洲杯桥牌锦标赛20岁青年组中夺得亚军。他一直很感激学校为自己所创设的学习桥牌的机会。在学习桥牌五年多的时间里,他从中收获许多人生感悟。在高三多次考试中,他都在作文中以桥牌为话题来谈竞技体育中的得与失。“因为有真实感受,写文章时完全是我手写我心。”

正如语文老师佟世祥所说,“凡是能开的花都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都在歌唱。这就是我感受到的我心目中的人大附中。”据了解,人大附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电影社、朗诵社、国学社、演讲社、纵横社、书法社等等,有几十个学社,另外还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

综合素养突出,学生考试拿高分水到渠成

人大附中文科(1)班学生李一鸣今年高考语文拿到142分的高分。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她在高三前一直在参加理科的生物竞赛。她基本上都是靠自学看竞赛书,而且竞赛成绩很不错。高二时,她所做的生物课题是人大附中和北大以及美国的托马斯·杰佛逊高中合作的。这些经历让她提前接触到高校在科研上的规范、方法和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

生物学习带给李一鸣的最大收获,是知识上的精进和思维方式的丰富。她深有感触地说,文科生如能够继续学习一门理科学科,对其思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此外,生物学习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少相通之处,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不少来自人大附中的优秀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表现堪称“文理通吃”,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当前文理分科利弊更多的思考。

同为文科生,高考全市排名第三的赵东方高二时参加SAT考试时,数理化竟然都拿到满分。随后她选修美国大学经管类的AP课程,还在校内选修大学教授开设的微观经济学选修课,当时学了统计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微积分等课程,并拿下不俗的成绩。

在房正阳的妈妈眼中,语文考的是一种综合素质,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只要平日注重人文素养的积累,考试时能力自然会体现出来。“说今年高考语文要改革,我想房正阳肯定不会受什么损失的。”她由衷地说,孩子平时积累比较丰富,在学校里兴趣也很广泛。“只有当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时,才能在作文中体现出有高度和深度的立意,才能考出高分。”

阅读经典,根底扎实方能“如鱼得水”

3

“人的境界高低决定了人的成功大小。文化的修养与母语或者文字是有关系的,语文提升的是人的境界和心灵。”在人大附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看来,语文直接作用于人的人格,这种人格力量对一个人成功至关重要。语言也是思维,学生在接触语言文字时,就能感受到里头的生命与情感。

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人大附中语文高分群体中,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语文阅读上都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其中,既有每天的名段摘抄,也有固定时段的经典名着阅读。近年来,人大附中大力提升阅读的广度和厚度,让学生在阅读整本着作中学会文科思维,而非简单的碎片式阅读。

仅高一那年,人大附中学生李一鸣就阅读了上百本课外书籍。她阅读涉猎广泛,从文学到历史,从社会到经济。自小立志报考北大法学专业的她,已精读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甚至还阅读了《君主论》。

“虽然我语文考了142分,总分676分,但这不说明阅读一定要直接反映在成绩上。它是一种人文素养的积累,是对知识面、视野和思维的一种开阔,可以帮助你形成文科思维模式。”李一鸣在高三时偏爱写议论文,经常引经据典说理论证。

今年高考文科总分第二名、人大附中学生傅小勇对哲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康德哲学很有心得。高中阶段他反复精读康德的《道德形而上的奠基》,并做了不少读书笔记。后来在阅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翟小宁说,人的成长必须有根据地,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人生的根底就扎实了。人大附中提倡中学生必读《论语》,因为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代表了中国的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信仰。“我们培养的就是一种中国信仰。”

人大附中高三语文老师佟世祥透露,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一直特别重视学生阅读的积累。因此他在教高一和高二时,要求每人都有一本厚厚的摘抄本,每周会发4页文章给学生。他给学生们推荐文章,另外同学们也会互相推荐。到高二年级他倡导每人完整阅读一本原著。“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孩子一定要读书。”

“今年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倡导学生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老规矩,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中如鱼得水,他们的素养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今天这些孩子,不仅读书读得好,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情感很健康,对家人、对学校、对老师,我觉得这比分数更重要。”翟小宁校长深有感触地说。

“点赞”高考语文改革,贴近生活回归“大教育观”

“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出得好,是大语文观、大国文观的具体体现,应该点‘赞’。”佟世祥老师认为,在高考改革背景下,今年语文命题体现五大特点:符合母语学科的特色和规律;贴近生活,接地气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具有明确的国学导向;考查做人的精神境界。

佟世祥老师今年教的是人大附中文科(1)班和理科(12)班。高考成绩揭晓,两个班语文成绩尤为抢眼,其中文(1)班平均分131.15分,理(12)班平均分为126.66分。他所带的多名弟子高考语文成绩均跻身全市前十名。

4

在佟世祥看来,这份成绩单的取得和人大附中精神密不可分,体现为团队精神和科学精神。一定程度上说,佟老师眼中的“科学精神”是该校学生在高考语文改革中如鱼得水的“秘诀”所在。

佟世祥认为,语文学习的科学精神首先体现在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就是动力。持久的兴趣就是永恒的动力。”作为老师,应该用语文学科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语文应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而且是学生崇敬的一门学科,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的表达能力就是工作能力,语文的学习能力就是他未来人格的素养、人文的素养,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变得有品位,有修养,有境界。

另外,无论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都当注重积累。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百态,领悟百态人生;同时积累身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佟老师现场点评了弟子们的高考作文。比如,郭文硕高考作文“不让老规矩老去”,表现了语言表达的精致;郭伊阳所写的“老规矩是安身立命之本”,能够看出孩子的一种文化气象。“丰厚的读书积累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今年高考成绩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要有大教育观、大语文观,要利用高考改革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孩子成为一个‘大人’”。佟世祥表示,学生的成长与应试并不对立,关键是我们怎么做、怎么想、怎么看。今年高考语文改革进一步凸显正确的大教育观,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如拥有持久的学习兴趣、丰厚的阅读积累,经过科学的训练,就能学好用好咱们的母语。“至于在高考取得好成绩,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来源:现代教育报)

5

 

第二篇:高考改革:爱阅读的学生更能拿高分

高考改革:爱阅读的学生更能拿高分

2014-09-12 19:35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xx年是北京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启动元年,其中,语文学科的命题改革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今年语文高考试题不仅强调回归传统文化和母语特色,贴近生活实际,而且为考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强调对做人精神素养的考察。到底哪些考生在今年高考改革中,尤其是语文学科变革中更为得心应手?这成为今年北京高考改革研究中的核心命题之一。

作为北京中学传统名校,人大附中近年来的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梳理今年全市高分生群体的分布情况,人大附中继续凸显领先的强劲实力,其中在高考文科,特别是语文学科上表现得极为抢眼。全市文科总分前 10名中,该校占据3席,其中 2人进入前三名;全市理科总分前10 名里头,同样出现3位人大附中学生的身影。高考语文前 10名中,半数学生来自人大附中,包括以145 分获得语文单科第一的房正阳同学。该校文科(1)班的语文平均分高达 131.15分,理科(12)班的语文平均分为 126.66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大附中今年高考文科和语文学科的高分考生群体现象提供了解读 20xx年北京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独特视角。近日,现代教育报记者走进人大附中,零距离对话该校十余位高考成绩超群的优秀考生。这群高分考生是否是靠平日“刷题”得分的“考试机器”,抑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人大附中的办学精神、学校文化,能否帮助他们面对高考变革表现得“如鱼得水”?

语文成绩不是“刷”出来的,是“泡”出来的

坐在现代教育报记者对面的人大附中高三文科(1)班的傅小勇瘦高个儿,话不多,很安静,一聊,才发现人大附中高三年级组长杨晓薇老师的点评太准确了:“这孩子忒有故事。”原来,傅小勇小学时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国际象棋棋艺大师、国家一级运动员,高一念的是理科实验班,今年高考却以文科总分691分(语文单科141分)的成绩位居北京市第二名。

傅小勇高考语文考得不错,他把语文学习的关键归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素养的积淀非常重要。从高一起,在语文老师佟世祥的引导下,他每周都坚持名段摘抄,当时还阅读了《古文观止》等60多篇诵读篇目。

“三年下来,这份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对高考作文的写作很有帮助。”傅小 1

勇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他喜欢哲学,在文章里善于引用一些国外哲学家的例子。这种比较有个性的写作得到佟老师的赞赏,并经常被当作范文来诵读。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平日里笔耕不辍,逐渐地作文写得越来越有心得。

郭伊阳是傅小勇的同桌,她高考语文考了143分。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除了默写分值大幅缩减外,就是新增了对联等文化知识的考查。语文试题的新变化让她感到很兴奋,因为佟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和大家分享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其中对联小知识更是随手拈来。耳濡目染中,郭伊阳对语文学科感觉越来越亲切,日常生活里也养成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今年春节,他们班同学给老师准备了别致的新春礼物——祝福对联。

“语文真的不是靠刷题‘刷’出来,而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地‘泡’出来的。”郭伊阳的这句感慨说得很形象,道出了众多在座学生的心声。

人大附中理科(12)班郭文硕同学高考语文拿到144分的高分。擅长理性思维的她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知识“迁移”。以前她最擅长写记叙文,到高二开始接触议论文,刚开始时很不适应。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开始养成摘抄名段的习惯,日积月累,攒的素材已有两个厚厚大本。在她的摘抄本里,记录的是各种类型的精彩篇章,有整篇也有节选,有老师或同学推荐的,还有自己感兴趣的,字体工整优美,读起来感觉很舒服。

每天晚上,郭文硕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来阅读这些美文。天天“泡”在语文素材里,她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自然在不断提升。在高考作文中,她将文章立意确定为“别让老规矩老去”,关注老规矩对北京当下的价值,着眼于珍视传承传统。 由于大量语文素材的积累,郭文硕在语文学习中将“迁移”思维运用得轻松自如。在写高考作文时,她联想到一篇名为《城市的标志》的文章。当时,她就感慨“老规矩”应该成为北京的一个标志,立即将这一思想引入文中。“我觉得城市的标志就该是它传承已久的规矩。这是这座城市的人所拥有的一种情怀,也是最应珍视和尊重的东西。”

“迷恋”语文,专注兴趣产生持久动力 “今年高考语文强调联系生活和实际应用,我给它点个赞。”在人大附中生活了六年的房正阳是一名理科生,今年高考语文成绩145分,排名全市第一。谈及对语文学科的感受,他坦言就是两个字——“好玩”。在他看来,语文不是一张试卷,甚至不仅是一门学科,更像一个老朋友,需要投入兴趣和热情。

高考第一志愿选择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岳昕是个对“时政记者”职业着迷的女孩, 2

高考语文成绩拿到144分。她在中学阶段探讨过广泛的社会话题,包括政治民主、媒体意识、女权主义、京津冀一体化,拆迁等众多社会热点问题。在她的印象里,人大附中的老师,尤其是语文学科佟老师,一直强调做人要大气,要做一个大写的人。这种理念贯穿在她个人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帮助她对当今的时事和对生活进行关注和思考。

人大附中高三(6)班夏玥同学今年高考语文成绩为143分。她对语文的感情超出一般人的理解。“我觉得做语文试卷,或者平时学习语文,是需要有高度的,需要热爱它,尊重它。我觉得语文是一种信仰,你要百分之百地投入,百分之百地热爱。”凭借内心对语文的迷恋,作为语文课代表的她参加许多和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包括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等。

现代教育报记者发现,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往往是许多优秀学生共有的“标签”。在人大附中这些优秀生群体身上,你能读到一份对于兴趣特别的专注。让这些孩子“情有独钟”的可能是语文,可能是哲学,可能是历史,或者是别的。

人大附中文科(1)班赵东方同学今年高考总分689分,全市第三名,其中文综更是拿到了261的高分。在所有学科中,赵东方最痴迷的是历史学科。在她眼中,历史老师李晓风真正传授给学生的是对历史的探究精神,带领大家如同钻研学术一般去感悟这门学科。

平时教学中,李晓风老师给学生们讲授不少在大学里才接触到的历史概念和历史思维,这激发起赵东方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于是,一大堆大学历史系专业的教材,包括《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全球通史》、《世界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早已被她熟读于心。

李老师不主张给学生布置任何作业,同学们都只有一本教材。与别人不同的是,赵东方是一个特会“读”书的人。她把书里与中学历史教材有关的部分全部摘录下来,并做成电子版,再加上老师发放的补充材料,整理成一本252页的电子版教辅书。“高三我看了10遍自己编的书,但不是完全为了考试。每次看到那些学术性的文字,我都很喜欢。虽然我不知道历史具体考了多少分,但一定不会差。”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让语文学习成为“有源之水”

“我觉得人大附中是我从小到大最爱的一个地方。我不知道将来上大学之后还会不会这么喜欢一所学校。”采访中,外表稍显腼腆的赵东方丝毫不掩饰她对自己生活三年的母校热烈的感情。

在赵东方眼中,人大附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宽广的平台,“我如果不来这所学校的话,很可能做不了这么多想做的事,见不到这样广阔的世界。”为了体验 3

一把出国考试对自身的挑战,她在高二便同时准备国内高考和SAT考试。她还竞选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参加学校电影节等各种活动。如同享受一场青春盛宴,她和同学们在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的活动中,体验了人际交往、组织活动、领导能力、口才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今年高考语文头名房正阳还是个桥牌发烧友,也是人大附中桥牌队队长。今年高考结束后,他在亚洲杯桥牌锦标赛20岁青年组中夺得亚军。他一直很感激学校为自己所创设的学习桥牌的机会。在学习桥牌五年多的时间里,他从中收获许多人生感悟。在高三多次考试中,他都在作文中以桥牌为话题来谈竞技体育中的得与失。“因为有真实感受,写文章时完全是我手写我心。”

正如语文老师佟世祥所说,“凡是能开的花都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都在歌唱。这就是我感受到的我心目中的人大附中。”据了解,人大附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电影社、朗诵社、国学社、演讲社、纵横社、书法社等等,有几十个学社,另外还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

综合素养突出,学生考试拿高分水到渠成

人大附中文科(1)班学生李一鸣今年高考语文拿到142分的高分。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她在高三前一直在参加理科的生物竞赛。她基本上都是靠自学看竞赛书,而且竞赛成绩很不错。高二时,她所做的生物课题是人大附中和北大以及美国的托马斯·杰佛逊高中合作的。这些经历让她提前接触到高校在科研上的规范、方法和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 生物学习带给李一鸣的最大收获,是知识上的精进和思维方式的丰富。她深有感触地说,文科生如能够继续学习一门理科学科,对其思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此外,生物学习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少相通之处,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不少来自人大附中的优秀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表现堪称“文理通吃”,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当前文理分科利弊更多的思考。

同为文科生,高考全市排名第三的赵东方高二时参加SAT考试时,数理化竟然都拿到满分。随后她选修美国大学经管类的AP课程,还在校内选修大学教授开设的微观经济学选修课,当时学了统计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微积分等课程,并拿下不俗的成绩。 在房正阳的妈妈眼中,语文考的是一种综合素质,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只要平日注重人文素养的积累,考试时能力自然会体现出来。“说今年高考语文要改革,我想房正阳肯定不会受什么损失的。”她由衷地说,孩子平时积累比较丰富,在学校里兴趣也很广泛。“只有当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时,才能在作文中体现出有高度和深度的立意,才能考出高分。”

阅读经典,根底扎实方能“如鱼得水”

4

“人的境界高低决定了人的成功大小。文化的修养与母语或者文字是有关系的,语文提升的是人的境界和心灵。”在人大附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看来,语文直接作用于人的人格,这种人格力量对一个人成功至关重要。语言也是思维,学生在接触语言文字时,就能感受到里头的生命与情感。

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人大附中语文高分群体中,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语文阅读上都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其中,既有每天的名段摘抄,也有固定时段的经典名著阅读。近年来,人大附中大力提升阅读的广度和厚度,让学生在阅读整本著作中学会文科思维,而非简单的碎片式阅读。

仅高一那年,人大附中学生李一鸣就阅读了上百本课外书籍。她阅读涉猎广泛,从文学到历史,从社会到经济。自小立志报考北大法学专业的她,已精读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甚至还阅读了《君主论》。

“虽然我语文考了142分,总分676分,但这不说明阅读一定要直接反映在成绩上。它是一种人文素养的积累,是对知识面、视野和思维的一种开阔,可以帮助你形成文科思维模式。”李一鸣在高三时偏爱写议论文,经常引经据典说理论证。

今年高考文科总分第二名、人大附中学生傅小勇对哲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康德哲学很有心得。高中阶段他反复精读康德的《道德形而上的奠基》,并做了不少读书笔记。后来在阅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翟小宁说,人的成长必须有根据地,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人生的根底就扎实了。人大附中提倡中学生必读《论语》,因为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代表了中国的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信仰。“我们培养的就是一种中国信仰。”

人大附中高三语文老师佟世祥透露,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一直特别重视学生阅读的积累。因此他在教高一和高二时,要求每人都有一本厚厚的摘抄本,每周会发4页文章给学生。他给学生们推荐文章,另外同学们也会互相推荐。到高二年级他倡导每人完整阅读一本原著。“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孩子一定要读书。”

“今年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倡导学生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老规矩,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中如鱼得水,他们的素养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今天这些孩子,不仅读书读得好,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情感很健康,对家人、对学校、对老师,我觉得这比分数更重要。”翟小宁校长深有感触地说。

“点赞”高考语文改革,贴近生活回归“大教育观”

5

“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出得好,是大语文观、大国文观的具体体现,应该点‘赞’。”佟世祥老师认为,在高考改革背景下,今年语文命题体现五大特点:符合母语学科的特色和规律;贴近生活,接地气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具有明确的国学导向;考查做人的精神境界。

佟世祥老师今年教的是人大附中文科(1)班和理科(12)班。高考成绩揭晓,两个班语文成绩尤为抢眼,其中文(1)班平均分131.15分,理(12)班平均分为126.66分。他所带的多名弟子高考语文成绩均跻身全市前十名。

在佟世祥看来,这份成绩单的取得和人大附中精神密不可分,体现为团队精神和科学精神。一定程度上说,佟老师眼中的“科学精神”是该校学生在高考语文改革中如鱼得水的“秘诀”所在。

佟世祥认为,语文学习的科学精神首先体现在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就是动力。持久的兴趣就是永恒的动力。”作为老师,应该用语文学科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语文应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而且是学生崇敬的一门学科,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的表达能力就是工作能力,语文的学习能力就是他未来人格的素养、人文的素养,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变得有品位,有修养,有境界。

另外,无论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都当注重积累。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百态,领悟百态人生;同时积累身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佟老师现场点评了弟子们的高考作文。比如,郭文硕高考作文“不让老规矩老去”,表现了语言表达的精致;郭伊阳所写的“老规矩是安身立命之本”,能够看出孩子的一种文化气象。“丰厚的读书积累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今年高考成绩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要有大教育观、大语文观,要利用高考改革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孩子成为一个‘大人’”。佟世祥表示,学生的成长与应试并不对立,关键是我们怎么做、怎么想、怎么看。今年高考语文改革进一步凸显正确的大教育观,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如拥有持久的学习兴趣、丰厚的阅读积累,经过科学的训练,就能学好用好咱们的母语。“至于在高考取得好成绩,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