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信息系统体会

一、关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答:在学习过程中,同学经常问到: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本课程基本概念较多,考核的知识点也较多。实际上,整个文字教材只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与MIS有关的基本理论;二是如何开发建设一个MIS。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教材中第1章至第3章的内容。其中

第2章介绍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3章则回答了MIS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即它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第二个问题"如何开发建设一个MIS"。这是本课程的核心问题,教材的第4-7章讲的都是这个问题。在学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MIS开发包括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

2.明确各个阶段的关系,比如总体规划阶段完成后,产生可行性报告交付系统分析阶段使用,而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报告"系统说明书"则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3.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阶段一定要明确其目的任务、主要原则、步骤,必须将这些内容熟练记住、理解、掌握;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学科覆盖面宽、内容繁杂,学生往往有"听得懂"但"学不到"的感觉,即上课时好象都听懂了,课后不清楚如何使用,所以必须加强平时作业练习。

由于《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讲授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不同于VB语言、数据库应用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平时作业不可能采取VB、数据库应用等课程的形式,而应在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完成,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这样的大作业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系统分析员的角色怎样定位的?需要哪些技能要求? 答:系统开发通常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其中的角色有用户、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有时一个人会充当多个角色),系统分析员是完成系统分析的主体,是用户和系统设计人员的中介。系统分析员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分析用户需求,确定信息系统初步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分析说明书是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系统分析员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正确理解客户需求 这需要系统分析员有一定的行业或管理经验

(2)选择正确技术方案 需要系统分析员知识面广且经验丰富。

(3)说服用户采纳建议。

(4)系统分析员要具有软件开发的经验

总之,系统分析员是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立在用户与开发团队间的桥梁,他的最基本的能力应该是"能说会道善写,有团队精神,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三、目前我国的CIO状况是怎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CIO的概念,然后我们再谈状况。

一、总体上看,CIO是指企业首席信息官,其主要职责的发展趋势是:(1) CIO发挥的作用正从技术规划与实施转向战略规划。(2)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CIO的素质要求也在发生变化。(3) CIO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内部和外部客户的支持。

二、CIO概念的可基于以下两点具体理解:

1.首先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财务和技术一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线,因此,许多企业设置了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CFO)、总工程师或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之类的职务,这些职务之下又设置了会计科、技术科之类的组织机构。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也开始象财务、技术一样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CIO的概念,既设置一个类似CFO或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之类的信息化管理职务(CIO),然后下设信息中心或信息部之类的组织机构。

2.其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来理解CIO

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初期,是一些零散的技术改造,如财务电算化、办公打字、CAD/CAM等。这一时期,由于只是技术的直接应用,没有对管理产生很大的冲击,信息化管理局限于简单的技术管理,如软硬件维护、技术培训、系统实施与转换等;这一阶段不需要什么CIO。

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在企业各领域大量应用,如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MIS、OA、CIMS、PDM、ERP、CRM等),企业内以部门为单位甚至跨部门进行信息化实践,业务信息系统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信息化管理体现在业务信息化过程中系统规划、系统选型、人员培训、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辅助管理和决策等多个方面;

第三阶段,当企业信息化进行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基于部门或局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必将上升为战略信息管理。这一时期的信息化管理,充分体现在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全面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全面整合企业各方面信息化资源(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等),协调各部门信息化实践,整体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服务。

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是与信息化管理职能逐步加强相伴随的。在第一阶段,由于属于纯技术管理,企业内没有专门的科室完成信息化管理,有的企业设立了电算室、计算室或相对强大的计算中心,但均专注于技术支持,没有表现管理的职能;第二阶段,在纯技术型的计算中心之上,出现了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信息中心等专职机构,其从属也由于企业文化、管理习惯和人员的不同有所不同,有的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有的属于财务部门,有的属于技术部门,其职能也没有清晰的定义,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有随机性;第三阶段,当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一致时,企业的信息化提高到战略层次,从战略规划、设计、实施到运营保障,有了较为系统的思想指导,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或者说从管理的角度推动信息化的理念,支配着整体信息化实践。因此便出现了以CIO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并且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职能履行的基本保障。

但从我所看到的情况分析,我认为CIO现在在我国只是一种概念,或者说概念的成分多一些,有些企业虽然"赶时髦"设置了CIO这个职务,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以CIO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换句话说,"换汤不换药的成分多一些"。

例子,谈一谈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划分子系统,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比如我现在正在做一个仓库管理系统,那么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仓库的管理过程,因为不明白这一点,即使我计算机学的再好,开发语言玩的再溜,也不可能开发出仓库管理系统。

于是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仓库去看一看,问一问,看看仓库管理人员平时是怎么管理仓库的。这个过程称为业务流程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发现,如果单纯从流程的角度看,仓库管理原来挺简单的,它大致的业务过程是:有物资到了时候,仓库管理员填写入库单,然后把物资放到仓库的某个位置;有人领料时,仓库管理员填写出库单,然后把物资给人家拿出来。此外,仓库管理员还必须有一个小日记本(称为台帐)用来记录仓库里还有多少物资之类的信息,并定期查一查仓库,看一看仓库中的实物与这个小本本上记的数字是不是一致(称为盘点)。

分析完了业务流程,我们一般会把它用图的方式画出来(称为业务流程图)。当然如果你绝顶聪明,你也可以不画图,直接用汉字说明一下也行(但许多人都认为最好画画图,一是图形直观;二是画图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理一下思路)。

业务流程分析清楚了,但是我们要做的毕竟是管理信息系统,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呢?简单的说,就是要把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然后编写个程序对这些数据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对于仓库管理员填写入库单这个业务,你最终总得编写个界面,让人家录入数据吧,然后还得设计个功能,让人家能方便地查询打印吧。

既然对数据进行操作,就必须搞清晰这些数据到底是什么,以及怎么存放它们,怎么处理它们,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分析,画出数据流图,编写数据字典、处理说明(这些概念你看看书吧)。

至此,整个系统分析工作就完成了,但是系统分析阶段,我们只是搞清楚了仓库管理系统到底要做哪些事,而怎么做呢?我们还是不太清楚。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把程序编出来。或者说系统分析阶段完成后,我们觉得结果还不是很细,挺粗,按它还是编不了程序。这些就得进行系统设计了。对于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入库管理子系统、出库管理子系统、物资台帐管理子系统,这种划分,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按业务逻辑。

系统设计完成后,我们所有的方案都是纸面上的,汉语的。由于计算机不懂汉语(等哪天计算机也懂汉语了,系统设计完成了也就意味着系统开发完成了),所以必须通过程序员把这个设计方案"翻译"成计算机语言,这就是程序设计或称编程了。从这种意义上说,程序员也外交部的职业翻译员的角色差不多。

以上只是个非常小的小小小例子,希望能对你所有帮助。其实MIS的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差不多,你想一想如果你要建一座办公楼,是不是也得先大致规划一下,然后分析一下,然后把设计图画出来(比如各种户型)。然后再找几个泥瓦匠按图纸把房子盖起来。

你可能又要问了"划分户型的原则是什么呀?,为什么有的房子200多平米,有的60平米呀?"。这个问题我就不懂了,你得到工地上去问了。

四、本课程如何考核 ?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平时成绩和课程设计

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题的类型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和应用五种题型。试卷为100分。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学科,具有综

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特点,也是高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很多同学反映,该课程比较难以接受,理论性的内容较多,抓不住重点;而且因为涉及较多的IT技术方面的容,对于非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不清头绪(尤其是该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三开始,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自己的专业课上,恐怕没多少时间来理会这个“副科”吧,我上课的时候就发现很

多同学都..........)。

对于这门课,我认为它不同于运筹学、统计学等“知识结构严密、内容丰富”的学科,那些学科有着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方法;而MIS课程则没有多少”硬性的知识“,该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认识信息化的社会环境,认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能够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企业信息化绝对不是IT人员能够单独搞定的,需要大量管理人员的配合、参与),能够初步操作的一些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系统等)。

这个课程往往分成四个主要部分:

1、MIS基础知识,主要是关于信息、系统及MIS对管理、社会影响等,这部分知识以理解为主,可以多看一些案例,尤其是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本博客准备转发部分本人认为较好的案例,敬请关注)。

2、MIS所依赖的信息技术,涉及硬件、软件、网络等,这些内容大部分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接触过,这些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mis的应用依赖于这些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和企业竞争及

管理问题相结合来学习、思考。

3、主流的信息系统,如ERP、电子商务、CRM等,对于这些软件系统需要理解其基本思想及组成

部分,学会初步使用这些系统。

4、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讲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要求掌握系统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做的工作内容;对于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应从系统用户、系统开发参与者的角度

学习。

以上是该学科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该课程的学习应当多看案例(尤其是是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改点尤为重要,有时候一个案例胜过长篇论述),多思考相关问题,不能把学习重点放到”

背诵“知识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