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一..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搭个骨架.先背颂四圣心源,再背颂长沙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先宗一家之言,以一龙治水,则天下无旱.为什么最先仅读黄元御,因为在仲景的后视镜内,只有黄元御一人.

二..再对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下手,拿出考研冲刺的猛劲来.要烂熟於口,慢慢消化,并将四圣心源融会进去,建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谁都打不进来.

三..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奠一个深而宽广.厚的基础,这样就可起万丈高楼.

四..道德经仅五千文,来回多耙几次,将历代老解都看看.去名相,去二元对立,建立象的概念,执大象,天下往.学会守静.观复,建立一气流行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

五..易学.拙文先天横图稍有,点滴心得,可拿来作垫脚石.玩味八个基本卦象,用一元盈缩,一气流行串起来,则中医生理..[载营魄抱一]可全部显现.

六..郑寿全的不朽功勋在于已悟到一元盈缩及一点元阳真种子,这是除黄元御外,建安以后无人可及的.但初学抚得龙泉.湛卢,易一头扎进四逆汤中.

七..其它医书,但观其方.论坛理法方论中病情辩析,老朽在此恭侯各位.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中医自学学习指导

作者: 标题: 中医自学学习指导

david92003 系统管理员

积分 7245

发帖 1134

注册 2005-7-8

#1 中医自学学习指导

看到很多病友都想自学中医,可资料库的书成千上万,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为了方便大家,共同切磋,我把自己学习中医所读书籍,和自己的思考经验总结后告诉大家.

如果你是绝顶聪明,触类旁通之奇才,经典原文能领会其奥秘,就不需要再往下看了,直接从经典入手,是学习中医的上上方法.这样能领会到经典之精髓而不受他说之影响.

我辈愚苯,只能由浅入深,逐步领会经典之奥妙.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也只是自己的体会,以方便初学者.

什么是经典:

1: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

3:傷寒论与金匱要略

4:易经

5:难经

读书方法和书单:

第一阶段:从实践入手,初识经方奥妙和应用

1: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网络有)

2:曹穎甫傷寒金匱發微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著)

3:傷寒論新義 , 金匱要略新義 (余無言著)

第二阶段:初识本草和易理

1:本草问答(唐容川著)

2:医易通说(唐容川著)

第三阶段:结识"火神派"

1:郑钦安医书阐释 医理真传、医法恒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著)

第四阶段:本草提高,经方提高

1:本草思辩录(周岩著)

2:陈修圆全集

第五阶段:继续全面提高

1:黄元御医学全书

最后阶段:博览医术,精读经典原文,自我提高.

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穿插听:王正龙和刘渡舟的多媒体讲座.

关于脉学:

我自己没有经验.

但我认为,背会"濒湖脉学",然后就去在实践中体会.我的针灸师傅诊脉很准,他就是到农村去(60年代),在老百姓中看了上万人,练出来的.他常说,教了你也不会,诊脉是练出来的.

最重要的环节: 在自己身上的实践,自己的病要自己治疗,一定要亲身试药.不懂的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到民间中医向先生们请教.一定不要学点知识就沾沾自喜,不亲身尝识就用于他人之身.

目前就想这么多,以后再继续补充.

不足之出,请各位指教.

中医入门捷径!

本人学习中医有几年了,从中医教材学起,然后才读古书,走了很多弯路,若有所得,后得知临床无门,又转向养生保健学习,但本草方剂始终不忍舍弃。在此,把本人得到学习经验公布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医者易也。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医。但本人认为只治疗身体疾病,不懂的五运六气,但只要把常用的子午流注记住了,也可以学成一个好医生。 总体思想

兴趣——学习——实践——成功——名誉——兴趣——学习——实践——成功——名誉 当前法律情况下对于非科班出身的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的可行性建议(中医包括很多方面,而且这些方面的内容也很丰富,本人在此只是简要提示一下,好多内容可能遗漏)

其中123用于保健目前不违法,可单独深入研究,也可掌握常用内容。456需要有一定中医基础,如果没有,可以读一读80年代前编写的中医学教材或者秦伯未中医入门,中医临证备要。还需要一些古文功底,如果没有,可以读一读带注解的蒙学经典,治家格言之类的书。此部分需要按先后顺序系统学习,深入掌握,在当前法律的情况下,先用业余时间学习,积蓄力量,或小成后为亲友疗病也可。

1. 养生:饮食起居,日常避忌、导引气功:却病强身——学习——自己试验——免费教授相信你的人(不违法)——成功名誉

2. 刮痧按摩拔火罐:常见小病的刮痧按摩拔火罐如感冒、火证和颈椎病等——学习——免费给相信你的人医治(不违法)——成功名誉

3. 针灸——适应症:如慢性膝关节疼痛(后膝静脉放血)等——学习——免费给相信你的人医治(不违法)——成功名誉

4. 本草方剂:汪昂本草备要、黄宫绣本草求真、汪昂医方集解、罗美古今名医方论

5. 基础理论:汪昂医学全书内经素问类篡、张景岳类经、陈士择外经微言

6. 诊法书籍:频湖脉学、三指禅等

7. 临床书籍、医案和医话:陈士择辩证奇闻、陈士择石室密录、孔氏医案等。

8. 综合类书籍:医学传心录、医灯续焰、类证治裁等

9. 学习方法类书籍:给初学中医同志的十封信、如何学习中医经典著作、 名老中医之路等。

1可以用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身心疾患;234678治疗身体疾病;

以前学习中医药临床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歌诀开始,然后跟随师傅临床,然后再学习经典。一种是从经典开始,然后博通各家,然后在临床。希望后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方法和顺序。

不知道三七生等大师有没有同感,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无法无方。本着无法无方的最高境界,

本人在思考,是否还有更加快捷高效的经验学习中医呢。

学习方法与治疗方法一样也要因人因时因地。但疗疾有专方,学习方法未尝没有捷径。还望各位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公布预后,以便大家学习

 

第二篇:如何学习中药学

如何学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本文就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 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作用的概括,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的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样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解,又突出了重点。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

掌握功效还须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例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虚阳浮越之证。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括泻各脏腑之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的一个方面,含义狭。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肺等等。 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

至于配伍,教材中为了使读者了解一解配伍方法,在每一适应证下列举了一些有关方剂作为参考。学习时可予一般了解,对一些常用的、特殊的配伍方法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但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方剂的组成和运用上,因为这不是本课程重点,应与方剂学有所区别。

总之,学习时应区别内容是属于普遍性还是特殊性的,而予以分别对待。对普遍性的内容可予总的掌握,对特殊的内容则须重点记忆。因此,既不要毫无区别地逐条硬记,也不要把特殊内容作一般普遍性对特轻易滑过。而特别要注意掌握其特殊性。

三、归纳分析、明辨异同中药为数众多,而一味药常有数种功效,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其实药物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学习时可以将有可比性的药物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其异同点。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中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等内容。

将功效相近的药物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点,如麻黄与桂枝,石膏与知母,半夏与南星等。通过分析对比加深印象,便于理解掌握。将主治证相近的药物进行比较,有利于全面理解功效,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如黄连、干姜、党参均能治泄泻,但其功效有异,主治有别。同样的如均治咳喘的麻黄、黄芩、北沙参、五味子;均治呕吐的生姜、半夏、竹茹、藿香等。 同一药物因品种不同,炮制不同及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功效主治也有差别,通过比较可加以区别,避免混淆,如川贝母与浙贝母,生地与熟地,生大黄与制大黄,附子与乌头等。 在中药师考试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应用以上学习方法,可以综观教材全貌,从纵横两方面掌握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中药学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学好中药学。

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样要区别对待。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一般可用30克左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是毒只可用0.3—1.5克。槟榔的一般用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虫病需用量60-90克,量小难以取效,再以用法为例,大多数药物可以入煎剂,但逐水药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