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学习体会 燕振

通过半学期的社会心理学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想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最大不同应该是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在做这门学问时面对的是严肃、客观和真实。我一直以为心理学是玄奥而高深的学问。而深邃通常是伴随着枯燥而来的,因为很少有人能有那样一份恒心和毅力把如此伟大的学问做到底

心理学是一种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学科,这不仅仅是由于该学科以“人认识自我”为其宗旨,以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事业的发展为目的,而且还由于凡是涉及诸如幸福、自信、心灵等等人生的理想,也都是心理学的自然领域;所有人类所关切的“真、善、美”,无不体现在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家们的工作之中;人类的希望在于对自身的认识,这也正是心理学所努力的目标。同时,心理学还是一种与我们所有普通的人都息息相关的学科,而不仅仅是学者们的研究与著述。我们不但都关切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能使我们总结经验已用于对我们社会下一代的培养,使下一代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诚挚坚毅朴素宽容的人格。古有明训:“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哀莫大于心死”。

就我们自己来说,最大的益处莫过于通过学习心理学提高了我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使我们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上心理学选修课时的角色扮演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以前依靠常识去解释的行为也开始随着知识的充实而得到定论。比如说,学习社会认知让我知道了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对一个人的行为,不要纳闷有些人无缘无故的对你冷言冷语。也许是因为你给他的第一印象不好。不过,你可以管理自己的印象来该变偏见;学习归因理论提醒我不要意气用事,而是理性思考。学习攻击理论使我改变了对一些人的偏见,也使我学会了一些改变自己平常作为的方法;学习利他行为让我深深体会到社工的光辉。

书页缓缓揭过,仿佛揭去了将近两个月的时光。其实对课本上的文字并不熟悉,可是它要表达的东西在脑海中却如此清晰。这要感谢老师那些生动的事例,让我上课的时候时常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

以小见大,社会心理学这样一门有用的学问给我们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学习这门课以来,我渐渐的喜欢上了“担当”这个词汇,它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与日俱增的责任。这是和课本无关的,却呼唤着我。

不止这些,另外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课堂 使我重新认识到“平常心”是多么重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论他是利他的,还是攻击的,每个人的行为不会无缘无故。处理人际关系要学会恰当的转换角色,换位思考,戏里戏外,考虑不同的感受。

自从学习社会心理学以来,我们班的整体气氛活跃了,其实我蛮怀念小学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景,人被社会化了,不得不接受一些无奈的改变。

社会心理学还在继续,我希望自己能学到更多,看到更多。

 

第二篇:社会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变量:指一个具体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大小能够视察和测量。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对其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3、信度 :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量的分数是渴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可信的。

4、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的参加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使个体从自由人变成社会人。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5、社会角色 :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6、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7、态度

8、社会知觉:心理学术语,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

9、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根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绝对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一样。人都根据间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10、第一印象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而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11、晕轮效应 :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坏的,所以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

12、印象管理 :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13、内隐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些个体不能回忆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作用,是更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

14、刻板印象: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根据,称为刻板印象。

15、归因 :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16、自我 :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

我意识,两者是同义语。在咱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17、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主要指个体关于自己能够处理不同情境问题的乐观信念。

18、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特事物所采取的价值观。它是与具体事物和情景相关联的,是人们在特定对象上所进行的价值选择。

19、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对方的真实看法和内心感受,并且基于这种理解来进行沟通,同时将自己的同理心传达给对方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20、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也叫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21、助人行为 :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根据助人行为的动机性质,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即利他行为

22、去个性化 :个体在群体中与大家一道从事某项活动时,对群体的认同淹没了个人身份,使个体失去通常的个性感。

23、责任分散效应 :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24、从众、依从和服从:从众, 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某种社会影响力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反应。依从,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行为符合别人期望的现象。服从,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权威命令之下,迫于直接的或规范的压力而做出命令指定行为的现象。

25、睡眠者效应 :人们忘记信息源比忘记信息的内容更快。信息源是低可信性时,往往不能使人们在初始阶段恰当地估计信息的内容,但三个星期后,由于信息源本身的影响消失了,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评价有可能上升的现象。反之亦然。两种说服路线

26、登门槛效应与留面子效应 :即得寸进尺,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人同意后,再向他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此时对方满足较大要求的可能性增加。留面子效应,即以退为进,先向他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后,紧跟着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合适的要求,这时后一个要求被同意的可能性增加。

27、搭便车效应: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因此,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而另外人付出了努力,那么这就会抑制集团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努力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

28、定势 :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了以后心理活动的进行。

29、人际关系 :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

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调整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30、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二、简答题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2、分析与综合原则3、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4、伦理性原则

2、简述一下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解。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观察认知即以心理表象或符号表征形式学习并存储在大脑中而非强化的结果。社会学习包括观察和模仿两个过程在学习中个体的自身信念、自我知觉和期望主观因素对社会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又称社会认知理论

3、简述文化对社会化的影响。

4、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情景因素:旁观者在场,榜样存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匆忙与助人代价2、受助者特点:性别,外部特征,相似性,人格特征3、助人者特征:年龄与性别,认知特点,个性特点,心境

5、什么是侵犯行为?如何预防侵犯行为?

凡是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任何行为都是侵犯行为。通常减少侵犯行为的手段包括:宣泄、社会制约(惩罚)、避免去个性化、提

高道德发展水平,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等几方面。

6、什么是问卷法?试分析问卷法的优缺点。

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优点:

?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这是为什么经常采用问卷法的原因 ?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

?由于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现在的电子问卷克服了纸质问卷的一些缺点,方便实施与调整。 ?问卷调查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缺点:

?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难

?调查问卷设计难

?调查结果广而不深。

?问卷调查经常采用由用户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所以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问卷调查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7、社会知觉偏差的产生有哪些原因?

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

8、沟通的类型有哪些?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9、你怎样理解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

10、简述一下对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解。

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将强化理论的元素引入交往,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交往通常会尽量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扩大满意度,缩小不满意度。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若收益大大超过代价,人会内心不安;但若代价大大超过收益,就产生气愤。因此,公平和互惠方能使相互作用长期保持。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社会交换理论与整个刺激-反应理论一样,忽视对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又不像社会学习理论有系统的实验证据,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简单实惠驱动。

11、态度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报告量表测量态度,虚假情报法,测量被试对态度目标的生理反应,即时正极电振幅,检测对态度目标的眨眼频率和潜伏期

12、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哪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13、人际关系要遵循哪些原则?

1.相互性原则

2.交换性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14、人际关系改善的途径有哪些?

沟通能力的自我提高

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人际关系改善的综合性心理学技术

15、试运用大学生价值观结构分析自己的价值取向。

16、哪些因素会影响日常生活的从众行为?

1)群体方面:群体规模;群体的凝集力;群体意见的一致;群体的权威性

2)情景方面:刺激的模糊性;反馈

的匿名性;承诺感

3)个人方面:性别年龄地位

三、论述题

1、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案例。

1、动机:一个人在需要、动机方面的特点对他的行为方式的选择与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威胁:威胁是对将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言语表述,是迫使对方答应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

3、信息沟通:交往双方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对于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会有促进作用。4、个性特征:个人的个性特征,对于他对别人采取行为的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性格和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5、组织文化:组织气氛和文化

是影响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因素。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该如何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

(1)开列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清单

(2)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3)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4) 制订、执行沟通计划

(5) 对计划进行监督

3、冲突的发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据此提出你能想到的预防冲突的措施。

竞争,威胁,不公正感,知觉偏差。

多与对方接触,建立共同目标。

4、举例说明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具有的定向作用。

5、结合你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举例说明如何消除社会阶层之间的偏见。

增加各阶层之间的接触,在不同阶层中建立共同目标,

改变主观观点,改变情感倾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