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细化管理心得

读《精细化管理》的心得

一、把握精细化管理之中的系统化

精细化管理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好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1、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的、有机结合的、朝向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的动作来完成,也就是说,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动作所能达到的目的。

教师的服务主要靠以下10条来实现:

①服务理念。我们教师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学生的心,树立?安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本领过硬。驾驭教材,驾驭学生。

③注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同时兼顾多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在教师的注意中。

④提高效率。

⑤研究学生心理。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学习动机。 ⑥语言有亲和力和表现力。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语言表达清楚,更具有亲和力。

⑦胸怀全局,真正把教学当作事业来做。我们真是工作平凡,岗位光荣,责任重大!

⑧注理仪表。教师不仅技术过硬,而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精神焕发。站在讲台前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学生见了才会高兴地卖力地学习。

⑨实事求是。

⑩持之以恒。

就是这样,教师由内而外,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创造出一种艺术的境界,成为教学服务的一种典范。

2、建立一套高效运行系统。

成功取决于系统。一个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作保证,以文化为灵魂的组织系统。所以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行良好的系统。也就是说,要做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从优化系统开始。

我们主张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在一个系统内,通过细分,把工作流程、工作岗位分成一个个不可再分的单元,在单元紧密衔接的基础上,在做好每一个单元上下功夫,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3、理念优先于制度,制度重于技术。

理念相当于给一个组织系统安上了风向标。如果方向错了,那么组织系统的输出导向就是错误的,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反,如果一个学校有了正确的理念,但没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去保障这种理念的实现,就会使理念与系统脱节,最终损害这一系统。

制度是技术发挥其作用的保证,没有正确的运营制度,技术有时

会成为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的障碍。而且,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鼓励人们进行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相反,一个不良的制度会阻碍人们创新的积极性。所以一个组织系统内部有着怎样的行为,制度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和尚和粥的故事。

有七个和尚住在一起,每餐共喝一桶粥。由于僧多粥少,难以满足每个人都咆饱的要求,怎么分配这桶粥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一开始,他们商量确定轮流分粥,每人轮流一天。结果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一一负责分粥的和尚有权力为自己多分一些粥。

大家对这种办法不满意,于是推选出一个公认的道德高尚的和尚负责分粥。权力导致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最终搞的小团体乌烟瘅气。

大家对这种办法不满意,经商量后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结果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大家又确定了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吃剩下的最后一碗。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负责分粥的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上述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制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当然,这个故事是个理化化的,因为当一个制度建立起来后,不可能那么容易就会改变的,但它足以说明好制度的重要性。

在制度设计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有利于一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建设,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比不上一个训练有数、协调一致的集体,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创造优秀的业绩。

二是要力求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性。

三是致力于系统整体的协调优化。形成无人不做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有机整体。

与技术比较起来,一种能够刺激人才智慧、激励人的创造热情的制度安排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无论哪种高新技术,其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人的创新能力。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更要依靠人力资本实现制度、技术的全面创新。

4、关注细节,解决倾向性的问题。

细节作为一种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本身即具有一种预测的功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小事和细节,可以反映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制度。教师只要抓住这种带有倾向性的小事和细节,并着手加以解决,就可以起到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工作。作为领导,要有一种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有时候,必须抓得非常具体。抓好一件小事等于抓好了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独立的,抓好了一件会连带把周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

二、精细化始于管理者

1、寓“管”于“下”当中。

现在说到管理,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与权力相关的约束和控制。实

际上,管理是“管”和“理”统一体。所谓“管”就是监督和控制;所谓“理”就是指导和服务。从管理的本义来说,管理的核心是控制。“理”是“管”的途径,“管”是“理”的目的。

就管理的过程来说,“理”比“管”更重要。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只知道“管”而不知道“理”,“管”还是采用权力式的强行约束和控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管理过程应更注重“理”,文明的管理应该是寓“管”于“理”之中。

从监督和控制的意义上说,“管”主要是针对人们的惰、贪、私、粗等弱点来进行的,如果没有管理和管理不当的话,人们的这些劣性就会恶性发展,从而影响管理的效果,使管理达不到想要的目的。在管理实践中,避免或防止人的弱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上,一个是人性上。

所谓文化上,主要是指中国长期以来受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使人们一是不善于合作,喜欢各自为战;二是做事粗放,缺乏精细的精神和作风;三是裙带关系,凡事讲关系,喜欢走后门,容易扭曲和破坏管理规则。

所谓人性上,指人类普遍具有弱点,一是懒惰,二是贪。这里的贪不是指在物质上的小便宜,更主要的是想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人的这种愿望,是与管理的宗旨相吻合的,因为,管理就是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的过程,就企业来说,管理者希望员工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而就员工来说,他们也想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

人性上的弱点,是全世界都要面临的问题。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基础性的问题,而在管理中更主要的问题是文化上的难题,即文化上的弱点。在管理中一定要想办法遏制,防止乃至克服这些弱点,否则根本达不到管理的效果。

2、结果要靠过程来保证

社会有社会的法律,企业有企业的规则,法律也好,规则也好,它们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指导人们的行为: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防止乃至惩罚人们做错误的事。这就说到了管理中“理”的问题。

每个企业都有作为企业成员行为规范的管理规则,与管理具有监督和服务的意义相应,企业规划也是制度和程序的统一体。

所谓制度,是防止并惩罚企业成员做错误的事;所谓程序是指导人们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一个教师的制度应该是刚性的,就是让企业成员明确哪些事是坚决不能做的,否则必然受到严厉的惩罚。对于企业的制度来说,应该体现“热炉法则”,即人们都知道炉子是热的,而且敢于碰它的人会无一例外地受到伤害。

对于管理者来说,重要的不在制度,而在程序,即指导教师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

所谓做正确的事,即要求企业的战略必须正确,能够使企业的付出得到是大程度的回报。

所谓正确的做事,则强调的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做事效率。

受重“管”轻“理”的思想影响,我们的社会历来都重制度,轻程序,表现在做事上就是轻过程,重结果。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指的就是事先要对所布置的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让执行者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行者达到让管理者满意的工作效果。所以,我们将管理规则划分为制度和程序,是想说明:在某种程序上,程序比制度更重要。要想达到满意的管理效果,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来保证这种效果的实现,否则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往往会欲速不达,得不到期望的结果,而注重程序,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三、每个教师都是管理者

在这里,每一个教师都是管理者主要包含两重含义:一方面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另一主面,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精细化是全员的精细化,如果缺乏员工的积极参与或参与不到位,精细化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在于让组织的每一位教师通过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精细化绝对不仅仅是学校少数领导的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和自身的潜力。但这些是需要学校

的整个制度系统设计完善方能达到的。

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分工要求每一个人在教师运行中承担某一项功能,成为整个学校有机系统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在整个系统中他只是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但在这个部分或环节中,它又是全部,没有人可以成为系统的全部,系统每一个环节功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其他成员的配合和参与。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一块木片决定的。每一个员工参与精细化管理的程序和效果决定这个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成效,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都必须积极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也只有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精细化管理才有其落脚点,整个教师系统才能产生有效的功能。 另一方面,木桶理论还告诉我们,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仅由最短的一片决定,还要由木板间的缝隙决定。学校各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也是决定企业运作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每一个成员都是管理者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每一个教师都是管理者包括了三重递进层面的内容: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与此相对应的管理内容分别是工作流程,岗位标准和个人行为也即个人前途的管理。每一个教师都是管理者要求员工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既要自觉接受管理:作为管理的对象,服从工作流程安排,按照工作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又要立足本职岗位,主动参与管理,严格按照岗位标准,认真履行职责;同时更要积极加 强自我管理,通过自我的管理和自我完善,提升职业素养,协调与其

他组织成员的关系,获取发展机会。

每一个成员都是管理者,对学校而言,是提升学校竞争能力的需要,学校 通过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系统更加协调有效,通过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养成科学求实,扎实做事的良好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的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读《精细化管理》的心得

文宁完小

李生芳

20xx年10月23日

 

第二篇:20xx年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

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

XXXX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有效的管理。企业做到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效率实施,各种责任的明确到位,上下齐心把企业经济发展推向制度结合文化发展的更高水平。

一、转变观念

首先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各级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做到靠前指挥、深入现场,深化、细化管理,养成“细心、耐心、细致”和“勤思考、亲自干、敢负责”的习惯,要经常深入现场、深入基层,严密控制各个工作环节,理顺工作过程,细分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都要安排到人,安排到位,不留任何死角和盲点,做到事事有安排。

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求和引导广大员工创新观念,把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引入我们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用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以精细化推动我们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精细化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带领员工树拼搏进取之心,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广大员工成为我们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关注细节

其实在现实中,细节同样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事物的发展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和细节的极小偏差的不精准,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利

润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我们需要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值出效,必须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为我们的效益提升而努力。

三、强化责任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细化各种目标,明确责任,推行管理目标责任制,是我们实行精细化管理一条最基本、最有效的做法。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单位、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要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出表率,自觉履行自身职责,才能起到示范、督促作用。同时,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在临时工作中,指定责任人,赋予其一定的职责,并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对于不能严格履行职责、按时完成任务的,要根据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做到对号入座,一视同仁,才能确保层层有压力,工作有动力,事事有落实。

四、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职工在工作生产中应当遵守的规定和准则,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单位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因此,要保证单位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必须具备规范的、精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才能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判断是否符合制度和标准要求。目前,虽说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标准、管理制度,但是,当前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而言,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细化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完善的、细化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因此,必须从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入手,建立一整套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专业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职工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五、严格考核

1.考核要具有层次性,一级考核一级;

2.考核必须具有全面性,从领导到每一名职工,从经营管理到安全生产,都要进行考核;

3.考核要做到严字当头、严格标准、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和工作责任人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

4.考核要真实有效,一切从实际出发,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数据准确、过程真实、结果可靠,被考核者信服。

5.要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兑现。

通过转变观念、关注细节、强化责任、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形成一个持续推进、循环往复过程。把各项措施和制度严格落实到位,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种意识、观念、是种态度与文化。因此,在企业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事无巨细,不断培养个人扎实、严谨的工作风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企业在竞争中才能步步为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