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书中写的是: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个人责任就是个人力量的实践,是每一位默默领导者日常生活的自我实践。人的意识是企业运行好坏的关键要素。人在认识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仅靠机械的架构设置或强制措施的制约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绝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对书中所述的故事,以及作者藉对这些故事所讲的观点还是有点同感的。 工作中每天都会因问题烦恼,焦虑,每天都会听到有的人对问题推诿和逃避问题的千万的理由,每天也会有因问题而产生问题。其实都需要大家静下来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认识问题,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方法有问题。还是问题本身真的那么繁琐、有难度,还是我们自己本身有问题?心态的问题。我认为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没有责任感,没尽到自己的职责。都是在混。到点下班,问题越级越多,都是别人的错,自己又做了什么?

我们现在最需要用智慧去了解自己,用勇气去改变别人,平静接受无法改变的人。

QBQ的终极目标是“行动”。也就是 “执行力”。有行动,但不一定有效果,推诿、抱怨、拖延这三个行动将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这三个动作是我们面临问题时最容易遇到的负面思想。这时候,要做的是思考这个让我们有负面思想的问题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在影响我们,让我们竟然不愿意直面问题,不愿意担当,不愿意负责。不论是QBQ式的修炼,还是各种战略理念、管理方法、生产方式,最终是要“做”出来才算的。所以,一切赢在执行力。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全体员工行为习惯的总和,存在于每个人可见的行为上,而不是存在于看不见的思维里。

所以,有方向,则追寻,有方法,则使用,有规律,则遵守,一切的结果都在“做”上。

让我感触的最深的是作者举的公路上的广告牌上的一句话:个人责任感何在?是呀!那我现在的责任又是什么呢?在家里,做个好老公,做个好孩子;在厂里,做个上进的,让领导省心的员工。笨鸟先飞,是我现在所要做的。少抱怨

第1页 总共4页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也是刻不容缓的。

QBQ的前两个原则,即说话(沟通)原则没有做好,在一个团队里,就不能称之为团队(team),而是一群乌合之众(group)。个人担当自然无法实现,团队目标也难以达成。

让我们的提问变得清晰,可以接受,理智化,而不是质问,责问,反问,谩骂。这样的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在提问中引导出来。

让我们的回答变得直观,让人理解,有担当,而不是推诿,抱怨。这样的答案才能解决问题。

让下面三个问题:

[别人为甚么不认真点?]

[这种事为甚么落到我头上?]

[为甚么他们要为难我?]

变成这三个问题:

[我今天该如何把份内的工作做好?]

[我能做些甚么来改善现状?]

[我能运用哪种方式,作为别人的后盾?]

这就是QBQ提问题的技巧。一切的沟通从提问题开始,回答问题的方法QBQ也已定好原则。但我们经常偏离,因为怕承担责任?因此抱怨。

小媳妇心态,或可以称为怨妇心态?

营销卖不出产品抱怨产品不好卖,制造做不好产品认为生管未配合好等等,如此如此,我们都有在问题面前成为怨妇的负面导向。遇到问题,第一想法是把自己的抱怨拿出来,而不是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这是把QBQ的第二原则抛弃,把我置之事外。把事推与我无关。

或许说的这些问题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在个人层面上呢,我从QBQ的原则里,从QBQ的祷文里,从问对问题和答对问题的方式中,这些抱怨、推脱都是偏离解决问题的方向的。由此,谨遵QBQ第二原则,找清楚“我”在哪里。回答时候答出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这些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有关,是否有效。

接下来说的是书里面的一篇题目“别问什么时候”。关于拖延,既是浪费时

第2页 总共4页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间,浪费生产力。什么时候才能修好机器?什么时候才有物料送到?什么时候才能下班?

这又回到了QBQ的终极目标,以及所提到的一句话:我能做什么?

能做什么不是等做什么。要问的最好是:我能帮忙修机器?我能帮忙保养机器?我能预防机器再次失效?

我们每天浪费在等待和拖延上的时间有不少,由此造成设备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这是一种无形的损耗,来自我们不够强的个人责任感。

等下班的心理也是回到一句话:个人责任感何在?

古语有云:在其位,谋其政。同样,在其岗,自要承其责。思维是如此,说话是如此,最后当然是要说到做到。

从说到做到,再次引入QBQ提出的个人担当的理念之一:言行合一。

说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问为什么做不到,则有另一套可说,有千个理由。 关于言行一致,QBQ的提问方式是:“我该如何将我认同的原则付诸行动?”而不是问:“他们什么时候才会说到做到?”让一切从我做起。

行动起来才是对QBQ工具的认同,才算是学习及格。至于如何到达优秀的水平,或要像QBQ一书中提出的几个人物一样,做好个人担当。或要提出更多的QBQ式的问题,在问对的问题中寻找答案。或要在组织中彻底形成个人担当,在家庭里,工作团队里,有一个良好的一致的愿景,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刷新业绩,享受由自己的改变而形成的良好环境,以及由个人责任感带来的成功。

综上所述,QBQ的实践原则是:

1、个人责任不是通过改变他人,而是通过改变自己力求解决问题。

2、个人责任不是抱怨团队,而是要认识个人的力量。

3、个人责任就是要适应变化,不断完善自我。

4、个人责任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工具实现目标。

5、个人责任就是要作出具有积极作用的选择。

6、个人责任就是要不断自问“我还能做些什么”

要把上面的原则运用到生活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第3页 总共4页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第4页 总共4页

 

第二篇: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盛传已久,遂买来一读,未有想象中精彩; 内容大部分都是教科书理念的向下延伸,一些正确的观念和办法,但这类书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条件,例如:为什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如何建立,就好像告诉你用勺子比用手挖冰激凌方便,但是勺子如何制造、怎样使用并没有说;我不否定的他的价值,此书可能是你某个模糊不定概念的修正,看过两遍即可,呵呵。 结合体悟,将主要内容归集如下: 建立责任心,身体力行;正确选择,对选择负责;站在正确立场提问,同时参与解决问题;豁达开朗,积极应对;敢于担当,不怨天尤人;有效沟通,避免拖延;不要好高骛远,在现有资源及框架下解决问题;旧的未必错误,新的未必适合;消除小团队,建立大团队;突破自己,做自己的裁判;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减少高谈阔论,立即行动;德行为选择职工的第一标准;知识不转化为生产力,与垃圾无二。――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领导,顾名思义就带领和引导一个群体,同心同德开创事业。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应该说既靠职务权力,更需要靠团队的集体力量。 职权作用。领导者通过本身的职务、地位,自然拥有掌握被领导者前途和命运的权力,因此,被领导者与下属群体不得不服从、执行领导者的工作计划,听从领导者的指挥,为达到领导者预定的目标而奋斗、拼搏,有时虽不情愿,也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志,这就是所谓的权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领导者借助职权作用,以达到既定目标,应无可厚非。但若过于倚重职权作用,动不动就以职权压人,甚至以职权欺人,就会适得其反,降低领导者的威信。 个性影响,个性影响是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发挥的作用比职权还大,能起到职权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领导者个性影响力越大,威信就越高,被领导者从心里折服,随之化为积极行动,按照领导者的意志,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领导者的理想目的。 个性影响力的产生,主要来自领导者的德、才两方面因素。 所谓德,即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品格、情感等。德,是产生领导者个性影响力的最重要因素。良好的个人品格,是德的重要内容,是通过领导者的思想道德、品行人格和生活作风具体体现出来。为政清廉,克己奉公,是衡量领导者品格好坏的主要标准。品格低劣,领导形象就会被损害,就会在下属群体中失去威信,说话办事就会缺乏号召力。情感是人的一个内在因素,它对别人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情感程度如何,关系到相互间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关系到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和折服,关系到工作上配合默契,关系到领导者计划目标能否顺利达到。因此,领导者要懂得人的管理,科学用人,对下属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要敢于用人,更善于用人。 领导者要言必信,行必果,凡明确表态过的事,无论大事小事,一定要说到做到。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惜才的风度,做到作风民主,对人宽容,凡事多作自我批评,认真倾听和吸收他人的意见,甚至善于倾听反面意见。 所谓才,包括知识和能力。知识,是领导者的必备条件,是领导者能否适应本岗位职务的基础条件,没有知识的领导,不可能当好领导,在群众中就难以产生好的影响。因此,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广采博览,扩大知识面,并且把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工作才会胜任自如,才能够熟练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会使下属产生钦佩感,才能像磁石一样把下属群众吸引在自己的周围。能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因素,但由于多方面条件制约,人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与本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即组织、指挥、协调、综合、分析和决策等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运筹帷幄,操作自如,独挡一面,百战百胜。体现领导能力大小最有说服力的根据是政绩,能出色地领导下属完成目标任务,自然会得到被领导者及下属群体的信服和拥戴。 领导者的德才对领导者威信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切莫当了领导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甚至滥用职权。要经常注意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行人格的修养,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德才兼备,必然能够在下属群体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 个人责任与团队合作! 与以往那些教条化的管理类丛书不同,约翰·米勒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一个咖啡馆服务员的故事,描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并从中引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个人责任感的不同,造就了个人事业的差异”。很多座右铭就是通过这样简单的直白来打动人心的,我的理解就是时时做个有心人,将责任提高成一种职业习惯,用每一件小事表现你的职业行动,上帝他会看见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事业有成最终也成为理所当然。 个人的责任与团队息息相关,相互依存,同时也与团队责任人直接相关。如书中所说,假设雅格布的上司经理因为被其指使做本不属于身为一个经理而要去做的事而心存芥蒂,那么他还能得到成功吗

?所以个人的责任感可造就个人事业差异,团队的责任感造就了团队事业的差异,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团队的责任,事业来自于团队中的每个人,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团队的责任人。 约翰·米勒把个人责任的方法归结为:先提炼自己的想法,接着问比较好的问题,最后付诸行动。我认为:他提出的核心就是认真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职业精神的表现,也是敬业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工作的目的。如果每天反映的都是问题——市场萎缩、竞争对手太强、别的部门支持不够、客观条件限制……无疑这是没有很好的实践个人责任。所以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做事做人的首要守责。 ◆ 你认为哪一段是最有感受的? 提高个人责任意识――从我做起! ◆ 你认为哪一段我公司是可以借鉴的? 团队精神的基石――学会欣赏别人。 ◆ 你认为哪一段是你个人可以借鉴的? 学习的动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这本书是单位要求员工读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让所有员工找自身的问题,工作没做好是员工的问题,有了提高那是领导们的能力!GP领导!。。。。。。。不要妄想着去改变别人,也不要企盼着他人首先变化,我们可以担当着训练、忠告、指导的角色,但是无法改变他人,只有当时人痛下决心的时候才可能从内心改变,改变要从自身做起,进而才可能改变现状,要以“我”为要改要的对象,做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心口合一。很喜欢书中这么一句话:“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喜欢它因为它是本书最有参考价值的一句,他短短的三句话总结到一起归根到底还是要改变“我”。以自己为改变对象 先想后做,立刻行动:先提炼自己想法,接着问比较好的问题,最后为问题付出行动,重点在最后一句“行动”上,行动会带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行动充其量的就是维持个现状,公司的文化中也不知道强调过多少次了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但是真正做到“先想后做,立刻行动”的人好像屈指可数。 领导的真正含义:领导不是问题的解决者,不是纵容员工肩任起别人的义务与责任,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为别人代劳,而是问题的给予者,提出更好的问题给下面的员工去解决,领导力与个人思维方式息息相关,而承担的角色则和我们的级别无关,领导就是时刻在提炼自己的想法,以承担个人责任为已任,不断作出具有积极意义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在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学会了什么?我仍然还有不懂的地方,

你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