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富文中心学校 莫敏

又一次的学习,又一次的洗礼,又一次的更新。感谢县教育局精心组织的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感谢吴泰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获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吴静静为我们讲解了大家眼中的2011课标、新旧课标之比较解读和新修订课标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法应该有哪些改变?吴老师通过对识字版块、阅读版块的学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要求降低了,哪些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忽略了的地方,哪些地方内容增加了,更明白了新课标的五大变化及其特色。通过这次学习,我相信对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有更好的突破。

(2)、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确立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坳发展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让“素养——养成”,全面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3)、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应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应当更多地激励思考应当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4)、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对识字与写字教学,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同时要注意学生写字的质量。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以上是我参加新课改学习的一点体会和心得。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改革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第二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

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

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

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认真地阅读了多遍,并反复的与旧课程标准对照,我发现几个让自己惊喜之极的改变:

一、降低知识的难度

1、虽然新旧语文课标均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成低限――800字。

作为自己,带低年段的教学时间比较长,一直苦恼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从开始写字起只写3-4个字,可是到二年级上学期骤然增加到每课写6—9个,下学期每课达到写十二个字。字词是一家,作为任教的自己每次都是让孩子将字写两遍再组两个词。目的让学生记住字的同时扩充了词语量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可是积累是付出了学生健康的代价。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她的手腕力量是弱小的,较长时间的书写会让她的眼睛不适、身体不适,每每看到孩子们写完一课的作业,甩着手臂笑着对我说:好累呀!那一刻,真是心疼之及。那刻自己有一种冲动,不想让孩子写那么多字,可是一想到这是课标要求的,知识是必考的内容。那种冲动慢慢平息。现在新课标要求会写的字降低到了800字,很好,如果再降低一点更好了。写的少,孩子就会更加用心,才能达到熟练而且美观。

二、阅读量的增加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背诵篇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一个人积累的语言越多,他的思想越深邃,洞察力越强,同时内在的底蕴、修养就会不自觉的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从何而来,从大量的阅读中来,作为小学生正是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重视积累,并落实学生的积累,持之以恒,长此以往,中国未来人才的素质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书法教育强调“软硬兼修”

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

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书法能修身养性,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如果让孩子爱上书法,那好动、心浮气躁的毛病就会逐渐消失,中国的汉字魅力无穷,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到快乐、幸福那是何等的快事!

《新语文课程标准》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每一个老师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方向,纵观这个新标准,发现老师如果仅仅是提高认识不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是难以达到,作为老师要真正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不努力学习探索是根本不能达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前提是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自己年龄超过了40岁,记忆力下降、创新意识欠缺、语文的素养随着自己经常任教低年段而逐渐消退,一篇美文的欣赏说实话很难抓到其灵魂。思想越来越简单,看问题越来越浅显,千古名诗、经典语录苦思冥想才能想起一点。新课标的颁布对自己是一种极高要求挑战。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已经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对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每天总在思考如何让孩子每天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学习。思考让自己越来越聪慧,衷心期盼自己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中自己能变成一个“新”老师!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更感觉到自己必须经常学习,经常充电,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革,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中,我对新课标中“语文素养”这个关键词进行了重新认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民菜的基础。其说明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就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就围绕这些要素提出了课程总目标和分阶段性目标。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

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原先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很难全面地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因此,“语文素养”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小学语文教师承担了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其自身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及语文素养直接影响语文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个人认为目前自身应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应加强普通话训练,运用简洁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要简洁、连贯、得体。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普通话不流利,有的甚至在教学中不讲普通话,教学语言啰嗦、重复,想到哪说哪的情况有。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教师对问题深入的程度。对问题理解得深刻越是深刻、透彻,就越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说起来就会一语中的,简洁扼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语言的简洁表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备教材的深度。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你的课产生深厚兴趣,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必备的条件。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很容易地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你的语文课堂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

其次是要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和身边的同事的闲聊,我了解到我们的教师能静心阅读的不多。在新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教学分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的要求。“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只有喜欢语文,喜欢广泛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专业书籍,教师才能拥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才能影响和熏陶学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试想,一个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广泛阅读,一个不知道语文“妙处”的语文老师,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刺激力,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所以,教师必须加强阅读,以浓厚的阅读兴趣来感染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来培养学生。

再就是写的问题。教师要勤于笔耕,提高写作水平。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写作,给学生习作要求和任务,但对自身却不赏训练。淑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确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单会读别人的东西不行,只有自己会构思,会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对作品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语文教师自己会写,他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

总结,并把这些写成材料作为经验,以备后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写作环节上,大部分教师都比较薄弱,今后自己将加强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提高语文素养任重道远。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注重加强平时的读写积累,注重自身修养,才能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语文素养打动学生,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师范文:再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2-10-26 12:47来源: 高分网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而言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让学生惬

意地习作

2012-10-26 12:47来源: 高分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作文,了解作文,喜欢作文,从而主动地快乐地习作。由此,我想到了词作家乔羽先生当年写《思念》歌词的时候,就是因为一只蝴蝶飞进室内盘旋而引发灵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歌词,同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灵感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飞跃,是人们在艰苦的构思和创作实践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写作灵感迸发之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眼前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如同号令一下,常驻四面八方的军队召之即来,互相配合,互相声援。这时作者文思泉涌,汩汩不绝,汇于笔端,运毫挥洒而成为超凡脱俗的文字。孩童时代是人一生当中想象力最丰富、最容易产生灵感的人生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把握灵感,善于疾捉住灵感思维的产物,让学生惬意地习作。

依据灵感突如其来又突然而去的特征,我对学生说,既然生活赋予你们的机会是均等的,既然你们对生活有所思有所感,何不将你跳跃的心绪写下来,即便是一鳞半爪的意象或是断断续续的情感,写出来的也能是闪光的语言。所以,我要求学生平时常置纸笔于身边,一遇有良思、佳句、好点子冒出,应迅即写下来,避免灵感突然消失后,再也想不起来,因而留下寻它不出的遗憾。我还鼓励学生写灵感日记,灵感日记除了具有一般日记可以培养写作能力、锻炼独立思维能力和锤炼意志的基本功能外,灵感积累起来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通过记录和积累灵感巧妙地突破千百年来认识自我这个人生最大的难题。同时,在课堂上我非常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记得英国的肖伯纳说过这么一席话:“我手上有一个苹果,

你手上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只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流一下,至少有两种思想。”这话给人的启示是深远的,它告诉我们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在孩子的习作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生本之间的交流合作,往往会点燃灵性的火花,引发情感的风暴。有一堂课上,我们进行了好书交流,有一个孩子说他爱看笑话书,因为他爸爸老是给他讲笑话。我顺着孩子的话题问:“笑话书,像什么?”“像爸爸。”“像幽默的爸爸。”“像风趣的爸爸。”“肚肚里有好多好多笑话。”“那么,童话书呢?”“像漂亮的姐姐。”“像亲爱的妈妈。”“为什么呢?”……孩子们争相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于是,一曲曲《书的童话》就在孩子们激情的风暴中演绎而成了。下面是两位小朋友写的:

笑话书,像是幽默的爸爸,它的肚子里有说不完的笑话。童话书,像是慈爱的妈妈,那生动的故事,带我进入甜甜的梦乡。字典,是知识丰富的老师,我一有疑问,它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

书的香味淡淡的,像窗外正在跳舞的桂花,有股妈妈的味道。书的样子亮亮的,像夜晚眨眼睛的星星,有太阳照耀的暖和。书的味道甜甜的,像刚摘下的红樱桃,有吃不厌的劲儿。 是啊,心中涌动创作的激情,笔尖才会流淌美妙的文字。习作教学,就是要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放飞心灵、放飞情感的平台,孩子们文思泉涌,飞笔疾书,任钢笔在稿纸上蹭响欢乐的音符,一篇篇思绪飞扬的作文跃然纸上。我蓦然觉得:我的灵感来啦!

教师心得: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

2012-10-26 12:47来源: 高分网

我认真地学习了一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作为一位一线的新小学语文教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既是优势,又是弱点。作为优势,我可以一开始就能接受到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影响,我将会有新的教学观念;但作为弱势,我少了很多教学经验。我将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弱势来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完新课标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有了明确的路线,不会再一无所知的盲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两点确实抓到了教学的实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从当前社会新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所以它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从而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我将根据这些,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

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并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和“探究学习方式”。而在这两个转变过程中,教师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对于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一是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三是要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我认为应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应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另一点体会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它分学段,对个学段在识字量、阅读量上都在出了具体规定,如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阅读上要求会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等等。这些确实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后教学也确实“有法可依”。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

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教师范文: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感

2012-10-26 12:47来源: 高分网

新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下面主要说说我对新课程的体会。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结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为一个整体,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通常人们的认识活动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识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结合听说读写,这样做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促进语言、数学智能的发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几项智能,诸如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潜能资源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忽视。这个问题已经受到许多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尝试借鉴了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A、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语文教学中,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是比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中也加强了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和语言智能。

B、几千年来,知识通过歌唱和吟诵的方式代代流传说明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适时地穿插些音乐,不仅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C、爱因斯坦认为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 ”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以上只是我对多元智能的粗浅、片面的认识,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提高。总之,单一学科的培养,并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只有学科的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化,才可能提高效率,完成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

3、新课程 “以人为本”,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