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20xx.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 56-108 共 7 次讲演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二集

《学佛的体会》第二集

胡小林老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下面我们继续向大家汇报这一个时期以来的学佛的体会。就像昨天说的,“学佛的体会”这个题目比较宽泛。其实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在看破和放下的过程当中,所有东西都

可以放在这个题目下面,叫做学佛的体会。

对于我来讲,我觉得自己最得受用的就是学习了佛法之后,如何对治自己的习气。按照印光大师的教诲,“在凡夫地谁无烦恼”,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面对烦恼的时候,很多同修在一起交流的时候,都觉得好像束手无策。真压不住,真想改,但是真是境界现前,“遇

境逢缘”,印光大师说的,往往就控制不住,压不住。

昨天跟钱先生在一起聊,他跟我说,他的体会就是烦恼特别不容易压住。压不住怎么办?就起了现行。说呀,做呀,想呀,都不对。完了以后到佛菩萨面前再去忏悔,忏悔完了以后,从佛的面前离开之后,回到生活当中又接着犯。觉悟的比较晚,犯的时候没觉悟出来,犯完之后觉得后悔,去忏悔。按印光大师说法是“先服毒药,再服良药。”我们能不能先不服毒药,上来就服良药,这样就没有一个过程。所以印光大师对这种做法,他是很了解这个情况。往往都是先服毒药,再服良药;先犯习气,然后再到佛菩萨面前去忏悔,忏悔完以后就再接着犯,接着犯以后继续忏悔。这就算不错,还能检讨自己,能意识到错误,到佛菩萨面前承

认,忏悔。

现在关键问题,我们要把这个忏悔往前提,“顿起觉照”。能不能在我们犯的时候,我们就立刻的顿伏。顿就是立刻的,快速的,伏住这个烦恼。这是我们修学功夫得力不得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我们怎么才能够提高自己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学习、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能提高这种能力,能够一犯这个烦恼就立刻引起警觉,加以制止,服住它,把这个烦恼转化成菩提。在这个方面,我有一些体会,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从理上要明白,什么叫烦恼;第二个,我们从方法上,要采取一套从技术上能保证这个烦恼,怎么能够给它转化过来。从理上说,我觉得我们看完《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之后,印光大师有这么一段开示,“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

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

这就是我们说的般若,就是智慧,智慧的作用是起到觉照。这句话对我来讲,我很得这句话的受用。“倘”,就是如果;“平时”,就是日常,平常。“识得我此身心”,认识到我这个身心。“身”就是我这个色身,“心”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心,心所这两个心理活动。“身心”,就是心经当中讲的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的身,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心。“倘平时识得”,就是认识到我此身心“全属幻妄”,五蕴皆空。“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你想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胡小林,实实在在的我们自己,独立存在的,有体有性的。有体有性,体和性是区别于其他东西的一个本质的存在,要找这么一个东西,“了

不可得”。“了”就是根本,全部不可得,得不到。“既无有我”,既然没有我,印光大师接着开示教导我们,既然没有我,“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境”就是客观环境,“因人”,就是人事环境。“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怎么就会有因为客观的环境变化和人事上的变化而生烦恼的事情呢?“何有”,“何”就是怎么,怎么会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根本就没有你,根本就没有我这个我。既然没有我,谁是烦恼的主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这块土地,种子

在哪发芽,这个粮食在哪长出来?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

大家经常跟我说,当遇到境界的时候,客观事情发生变化,遇到人缘的时候,“境缘”,“境”就讲到环境,“缘”就讲到人事,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怎么就能想到“我此身心,全属幻妄”,真管用吗?我当时也是压不住,境界现前时。我认为没有我,为什么要烦恼,但是我确确实实在烦恼,我确确实实想不通,我确确实实在生气,我也确确实实在悲伤或者在难过。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情我确确实实有。但是佛说它是幻妄,没有这个东西。那么幻妄,我确确实实有这个感受,我有这种想法,我有这种情绪。那就是无始劫来养成的习气,遇境逢缘,就有了这种习气。这种习气,佛说它是假的,它是后天养成的。《三字经》上说“苟不

教,性乃迁;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的习气把我们染成了这个样子。

既然我们受了这种不良的教育,变成了今天这种不好的状态,烦恼的状态。那我们一定通过良好的教育,再把它恢复到原来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本善,没有这些烦恼习气。这个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而我体会当中,教育除了学习、看书,学习经教之外,这叫看破,就是我们所说的般若等等这些,同时还要在生活当中放下。学、习是两个动作,一个是要学会,明白道理。再一个习,习就是实践。在生活当中要做到要落实,就是我们净空老和尚经常说的,“看破是学,放下是习。”我们现在是学在一边,行在一边。学在一边,习在一边。我们学了,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但是我们真能做到吗?我们到做的时候往往就不行了,就脱节了。所以我们不得佛法的受用,不得传统文化的受用。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学了很多,为什么我们的境界,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身体,得不到改善,得不到变化。没有达到佛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目标。问题不出在佛法这边,问题出在我们只学而不习,只是在这夸夸其谈,学了很多概念、理论、方法、原则,但是在生活当中落实不

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真实的故事。我们都坐过出租车,我在北京有时候也坐出租车。现在北京的汽车限号,有时候,某个星期的某一天,有一些车的尾号就不让开了。不让开了怎么办,有些时候就得打出租车。过去我打出租车的时候,我花钱了,我租车,我上车以后,愿意坐哪就坐哪,愿意坐前排就坐前排,原意坐后排就坐后排。上车之后,一般出租车司机都爱开收音机,听相声,听京剧,听新闻,我就会让他们关上。为什么呢,因为我学佛,我要念佛,我觉得你听这收音机打搅我。我就会说,师傅麻烦你把这收音机关上,我想安静一会儿,“我”想安静一会。出租司机当然也没什么说的,因为你是客人,你花了钱了,租这一

段车你就是主人,你就说了算。

大家知道,北京夏天又挺热的,出租司机他都承包了,能省点油就省点油。开空调是非常费

油的,一般的出租司机就不开空调,开着窗户。 这样的话他能省一些汽油,因为汽油是他掏钱。在北京坐出租车,你看到出租车在排队的时候,如果前面的车子走了,在他车子面前腾出一块地方的时候,出租司机都不发动车子,在那推着车子,走到他等待客人的位置上,大概距离有七、八米长,就是为了省油,因为他一起动发动机,一踩油门,就浪费油,他们很节约。我既然租了这个车,我就希望凉快,我反正花了钱了,我不管你想不想省这个钱,我就觉得你把窗户摇上,关上,开开空调,把收音机关上,我想安静一会儿。但是我们学习佛法,在遇到坐出租车,出租车是境,出租司机是缘,人缘,“境”就是环境,物质环境。那遇境逢缘,我们首先想到我自己的要求,我自己的想法,我自己怎么舒服,我自己怎么顺

心,我自己怎么高兴,我们忘不掉一个我。

我们怎么修学呢,我就是这么想。我最近在坐出租车的时候,我上车说,师傅我要到哪哪去,我在车子外边。师傅说,那您上车吧。我就问他,您看我坐前面合适,还是坐后面合适。原来我根本就不问,我想坐哪就坐哪,因为我花钱租车了。这就是能不能把别人的要求,把别人的意见,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里,这就是我们中国儒家说的“恕”。恕就是推己及人,把自己推到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想想司机,他愿意让我坐哪。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对治。我因为有个我,我的想法,我想坐在前面就坐前面,我想坐后面就坐后面。有一天师傅说,您坐后面吧,因为后面宽敞。本来我想坐前面,因为前面视野好,能看,而且我怕司机不认识我的办公室,我在前面还可以给他指路。但是司机希望我坐后面,您希望我坐后面,行,

那我就坐后面。

北京的出租司机,大家都知道,特别爱聊天。原来我坐出租车他们跟我聊天,我就不聊。“师傅,我不想说话,你好好开车吧。”为什么呢,我想念念佛,我利用这段时间,坐出租车大概二、三十分钟吧,我要好好念佛。这个佛为谁念的,为自己念的,没有恒顺众生,因为出租司机他是众生之一。他现在不喜欢你念佛,因为他闷,跟你聊聊天。原来我就不愿意,现

在呢,我也不用刻意跟他聊天。

我坐在那,他说:“哟,老师傅,您是干什么的呀?”

我说,“我是卖锅炉的,做买卖的。”

“卖锅炉的,你这锅炉是什么锅炉呀?”

我说,“我这锅炉呀,是一个挂在墙上??”

“您这个锅炉是冬天取暖那锅炉吗?”

我说,“是呀,就是冬天取暖,还有可以洗澡,可以用天然气。”

“哦,那我们家也有个锅炉,别提多次了!”

“哈哈,就像我们卖的这种分体式锅炉,挂在墙上,叫壁挂炉。”

那个师傅,因为他是出租车司机,他也和你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他也不必和你客气。他就说,他们家也用这种锅炉,这种锅炉特别不好,又费气,而且烧水又不热,洗澡等半天水都不热。作为我,卖锅炉的,就不喜欢听这个。因为我就是卖这个产品,我希望别人说我们产品好,赞叹我这个产品,说又省气,又方便,又灵活,想洗澡就可以洗澡,家里出差就可以把暖气关上,不用费钱。但是这个师傅他不这么说,他们家用这个壁挂炉以后,他的经验是又费气,

又不方便。那这个时候我就不高兴了,不高兴的时候,印光大师说 “顿起觉照”。遇境逢缘了,一个不喜欢壁挂炉的出租司机,他在评论壁挂炉不好的时候,你碰到这样一个境,碰到这样一个缘,你起心动念了。里面有贪嗔痴,外面有勾引,内外一结合,你的习气就产生

了。

遇境逢缘,我们把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种子马上就长大、茁壮、发芽、结果,就开始不高兴。这个时候我怎么办。“求一我知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根本就没有一个坐出租车的胡小林,根本就没有一个卖锅炉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胡小林。既然没有一个卖锅炉的胡小林,既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坐车的胡小林,既然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开车的出租司机,怎么就产生了烦恼了呢?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这不被假的给骗了吗?哦,就马上想到这一句话,这就完全是假的,没有这个。“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烦恼从何而生呢?没有烦恼的主体,也没有烦恼的客体,它是幻妄的。这一下子心就平了,就转过来了。转过来以后呢?怎么叫转,我顺着你说,司机想聊什么,我就聊什么。我这一转过来,就能体会到佛经常在经典上说的“游戏人生”。既然没有我,假的,那我就

很轻松了。

“您说那壁挂炉不好,那你们家里是哪国的壁挂炉?”

他说,“我们家好像是韩国的。”

我说,“您家什么时候买的房?”

他说,“80年代初期,二十年了。”

“那个炉子,80年代的时候,它是桶式燃烧体,像一个圆柱体,它的燃烧器是个桶式的,那种桶式的燃烧器不是无极调速,所以它特别浪费气。要不然一档,要不然中档,要不然高档,初、中、高,它中间不会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无极调速。所以,要不然就开的特大特热,要不然就特凉。所以就没办法,中间没有一个过度档,这是老的技术。现在新的技术叫无极变速,无极燃烧。这种燃烧方式就完全根据温度的需要调得特别准,它不会过,也不会不到。

过犹不及,都不会出现,所以现在这个炉子就很省气了。”

他说,“噢,师傅,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家那炉子,要不然调到一档就凉,调到

二档就热。”

我说,“这就是老技术的问题。现在这锅炉已经变化很快了。”

他说,“您跟我说说,您这锅炉是什么牌子的。”

我就跟他讲,“现在这个锅炉分成两种技术,一种就是欧洲的技术,再一个就是日本和韩国

的技术,这两个技术都不错,分别在国内,在北京哪有卖的,它们大概多少钱。”

所以就聊得特别愉快。

最后,师傅说,“真是谢谢您,今天给您开个车真不白开,挣了您的钱,还学会了家里的事。

现在一般锅炉的寿命多少年呢?”

我说,“一般锅炉寿命十五年。”

“哦”,他说,“那我们家差不多有十五年了,我该买个新的了。”

我说,“你买新的时候注意,注意什么呢,就买新一代产品,就会克服这个费气的现象,烧

的不热的现象。”

他说,“太谢谢您了。”

这一段出租车的经历,自己把这种烦恼,刚开始他说这个锅炉不好,到最后我跟他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聊锅炉的行业,这种产品的特性,它的节能的指标,等等等等这些,是个非常愉快的一次经历。没有烦恼,跟人和睦相处,并且把人家的困难,把人家不懂的东西,把我懂的

东西讲给了别人,一句佛号没有念。我们的净空老和尚说,这就是念佛。

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觉悟什么,自他不二,别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别人。我们很多学佛的同修总是认为学佛好像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烧香,初一、十五吃素,参加法会,到念佛堂念,打个佛七,弄个七天。家里也不管,公司也不照顾,妻室儿女放在一边,那不叫学佛。那个佛是为自己学的,那个佛不是觉悟的佛。不是觉悟的佛我们称之为魔。你念的不是佛,你念的是魔。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佛和魔就在我们一念间。我们一念为别人,那就是

佛,我们一念为自己,那就是魔。

印光大师经常在他的教诲当中提醒我们,“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每件事情,“事事常存忠恕”。“忠”,就是对别人尽心尽力,“恕”,就是推己及人。那你尽心尽力,人家现在希望你尽心尽力吗?如果对方不希望你尽心尽力,那就不能打搅别人,你要推己及人。《弟子规》上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我们现在很多同修认为,对你好,所以我要帮助你,所以我要教育你,所以我要找你。那人家今天愿意吗,人家今天方便吗,人家今天手上有没有事情,家里头有没有别的安排?你觉得好就好吗?他说我尽心为别人,你为别人你还要考虑别人的处境。所以,不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怎么做到忠恕,怎么做到推己及人,怎么做到把自己放下来,真正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考虑别人的处境,认知别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学佛的人,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习气往往产生于自私自利,不能说是往往,基本上全部都是因为

自私自利。你把这个自私自利给去掉,习气基本上就没有基础了,就没有根了。

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两种倾向。要不然就特别的aggressive,你应该这么着,你应该那么着,侵入感特别强,执着。要求爸爸妈妈吃素,要求孩子背《弟子规》,要求先生跟我一块去道场,就是特别地坚持。稍有不顺心,就开始用佛法批评别人,指责别人,埋怨别人。看不惯,不高兴,不顺眼,不顺心。不学佛还好,一学了佛就跟别人对立上了。再一种倾向,得了,我学了佛了,我不能跟别人闹矛盾。别人的事情我怎么办呢,我就不管不顾了呗,我就不闻不问了呗。看到不良现象,看到不健康的事情,看到这些事情我也不管了。因为什么呢,学佛了,不跟别人结怨,要慈悲。老批评人,老说人多不好。那我们就不说了呗。那油瓶子倒

了,不扶了,责任不尽了,公司不去了,孩子不听话也不管了。

我们要不然就管,管的过分;要不然我们就不管,这都是佛在经典上说的,叫做“边见”。我们要不然就断,要不然就常;要不然就是没有,要不然就是永远有;要不然这么着,要不然那么着。我们学佛的人是不是没有责任心?是不是学了佛以后就不跟别人交流了呢?就不批评别人了呢?就不跟别人在一起沟通了呢?不是的,所以《弟子规》上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们昨天跟大家说,什么叫善相劝。你在劝的过程当中不能有自己,

因为我不高兴,我看不惯这件事情。尽管你这件事情确确实实从客观上来讲是错了。孩子说瞎话是不是错?是错。那我们要不要教育?要教育。那不就完了吗。要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孩子就跟我对立,未必。现在学佛的人,要教育那就是严厉的教育。我就说你,批评你,指责你,甚至惩罚你。要不然学了佛了,我不能跟孩子结怨,我不能造口业,我不能生气,

所以我就不管。用英文讲话,leave him alone,不理他了。这个两边都不对。

我们《弟子规》上说,人有过错,我们要善相劝。这个“善”字,我们的体会就是,在劝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有自己,我们不能为自己而劝对方。因为我不高兴,因为我不舒服,借着孩子犯错误这个机会,来表达我的情绪。所以我们每一个家长,为什么总是跟年轻一代,跟孩子有隔阂,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一次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总是忘不了自己,我们总是把自己感受凌驾于孩子的感受之上。比如孩子说瞎话,我们说孩子你要说他,父母不说孩子肯定不对,说肯定是对的,这是天经地义,父母教育孩子。但是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要甄别我们自己,在孩子说瞎话这个问题上,我们此次批评孩子,或者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我们有百分之多少是为了孩子说,有百分之多少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想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佛法论心不论事。从事上来讲,说孩子也罢,打孩子也罢,都没有什么对和错。关键

是存心,关键是你的存心。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和孩子,最后矛盾协调不下来,相处的不好,家长说那怎么办?他是我的孩子,我必须得管。管就意味着矛盾,管就意味着冲突,管就意味着对立。所以没办法,要不然我就不管。既然佛法是圆满的,佛法是圆融的,我们用佛法教育孩子 ,就应该大圆满。孩子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爸爸妈妈觉悟了,孩子也觉悟了,都踏上了一个觉悟的道路。对方彼此没有矛盾,和和乐乐,能形成吗?印光老和尚说,“佛氏门中,不舍一法”。如果佛法解决不了这个冲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佛法就不是“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一法就不是佛法。不会的,问题不出在佛法这一边,问题出在我们在落实佛菩萨教诲的时候有自己。自己,佛说叫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智慧的出现。这种障碍的具体表现就是心不清净,有染污。所以你的智慧透不出来。就像这一盆水一样,月亮在水上面照着,水起心动念,波涛起伏。月亮不是没在水上照着,是照着,但是照在您这盆水上,这个月亮变了形。月亮就是我们说的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就一定把存在的问题圆满地解决。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有圆满的智慧呢?是因为我这盆水不干净,是因为我这盆水有波涛,有起伏,所以这个智慧就变了形。变成什么,变成烦恼。烦恼就是我们佛门当中经常说的“贪嗔痴”。我们如何把贪嗔痴转变成戒定慧,转成我们的智慧,这是很关键的。问题不在月亮,月亮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盆水,我们的智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 问题是我们的智慧在贪

嗔痴的影响下变形了。变形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得把问题越解决越差。

佛门当中有一个故事,我拿来给大家汇报,看看人家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有个寺院,有个小和尚,小和尚年轻,刚刚出家。每天晚上,他知道寺院有规矩,到时候就熄灯了,就睡觉了。小和尚爱玩,寺院外面都是社会上这些玩乐的事情。他不敢从大门出去,大门都关了,他就翻墙,从寺院的墙翻出去,翻出去到外面去玩,玩完之后再翻墙进来。他个矮,墙高,他就用一个木头桩子、墩子,把它放在墙根下。他每次都是踮着脚尖,踩着凳子木墩子,翻

墙出去。然后玩完了,十一点了,十点了,玩高兴了,玩完了,他就再从原来的位置上翻墙进来,正好脚就落在木墩子上。方丈老人家,他知道这孩子经常出去玩,这是违反纪律的。我们说是破戒,犯戒,不遵守寺院规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一个出家人,不遵守寺院的规矩,不遵守道场的规矩,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严肃的错误,是不容商量的,是

一定要改变的。我们看看这个方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方丈,他领导寺院的日常工作,这个小和尚又很年轻,可以说是他的晚辈。无论从他的职位上来讲,从他的岁数上来讲,还有从他的修学的年头上来讲,他都有权力批评这个小和尚,甚至处罚他。但这个老和尚没有,老和尚一句批评都没有。没有,他怎么做呢?有一天,寺院关了门,熄了灯了。他发现这个小和尚不在,他就发现这个树墩子,他在墙根低下发现这个树墩子。他就把这个树墩子给挪开了,他老人家就蹲在树墩子的这个位置上。一会儿小和尚玩完了以后就翻墙进来了。他认为是个树墩子,他一踩踩到老和尚的背上。踩到老和尚背上,就没摔到,但他下来之后就觉得不对,今天这个墩子怎么不像以前那么实在,怎么软软乎乎的。哦,再一看这老和尚就站起来了。一看是他的方丈,小和尚就特别惊恐、慌张,因为被抓着了,抓了个现行。他想老和尚这一下子没什么说的了,这小孩吗,幼稚。老和尚一句批评没有,说,“这么晚了,你出去是一回事,你回来,万一摔伤了怎么办?你可千万千万不能这样。赶快回去睡觉吧,明天还要做功课。”一句批评都没有。小和尚第二天见老和尚就跪下了,说,“师父我错了,”痛哭流涕。“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因为他的同修,伙伴们,跟他说,老和尚在一直蹲了三个小时,蹲在墙根底下。老和尚这是教育吗?是教育。有批评吗?没有。有对立吗?没有。有指责吗?也没有。解决问题了没有?解决问题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佛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化,从心理上让你转变。而不是从制度上,从条例上,我要执行这个制度,我要执行这个条例,我们既然有这个戒规,你犯了这个戒规,我

就按戒规罚你。

现在西方管理制度完全是对立的设计。我是搞企业的,企业有十几万字的规章制度。老板有老板的利益,我们叫资本家。员工有员工的利益,我们有劳动合同。这个劳动合同当中,员工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老板什么必须许干,什么不能干。比如说老板必须给员工上四险一金,员工必须准时上班,不能迟到。一个月迟到三次,奖金就没有了,全勤奖没有了。我们看到这种制度设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对立。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你不能侵害资方的利益。如果你损害了资方的利益,资方有权利也损害员工的利益。正是因为资方有权利损害员工的利益,所以员工才不敢损害公司的利益。公司和员工,老板跟工作人员是对立的。员工在公司老老实实地遵守规矩,为什么?因为他怕公司处罚他,他怕他的利益得到损失,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说的“小人唯利而和”。老板跟员工的利益,是小人的关系。有利就来,没利就走,没有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什么,尽谊尽分。谊就是感情,尽分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光尽分不尽谊行不行?于情于理,我们现在,理能做到,因为有制度,这就是理。于情于理,理做到。情呢,没有,为什么?情是对立的。我之所以守这个理,我的存心是因为你不能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你。我们这几年在企业落实《弟子规》,落实传统文化,我们这种十几万字的规章制度基本全去掉了。我们取而代之的,都是感化的教育,这里面的

故事太多了。

跟着净空老和尚学习佛法这几年,我作为一个老板,作为一个董事长,在企业落实《弟子规》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故事,原来都向大家汇报过。有这么一件事,一个员工,他是修炉子的。我们这个行当是越到冬天越忙,因为到冬天炉子才使用来取暖,一般我们要求旺季最忙的这五个月,十月份到来年的三月份这五个月,我们一般是不让员工请假的,那更不能请假回家了,周末都不能过。因为那时候,我们一百多个员工在修炉子,一年六万次上门,到人家去。这六万次上门,到人家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五个月。相当于一个月一万次,一万次分到一百个人身上,那这一百个人,一个月这人得修一百次炉子,那是很忙的一件事,北京的交通又不方便。这个员工请假,也是具体情况,他什么情况呢?爸爸妈妈开了个小商店,岁数大了,没法打理了,就跟孩子说,你回来吧,爸爸妈妈现在想把这个商店交给你。那正好是旺季,我们说你能不能过了这个冬天你再辞职。他说不行,爸爸妈妈不行,为什么呢,爸爸腿摔折了,就根本没法打理这个商店。哦,腿摔折了,要走。公司原来是有制度的,你在旺季辞职,你的保证金我们要扣除,这是原来残留的制度。现在学了《弟子规》了,学了传统文化。你在旺季走的时候,给公司带来了不便,造成了麻烦,那我就有权利把你这三个月的工资扣除掉,这是我们劳动合同当中写清楚的。我扣你没什么可说的,这个劳动合同是双方签署了的,执行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为什么走,他不是因为自己原因,是因为父亲的腿摔折了。这个时候,我们售后服务部的经理就来找我,说这个事情怎么处理,怎么看。 各位同修,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教育。我们老板学佛,我们家里爸爸妈妈学佛了,我们怎么跟那些不学佛的人打交道,一定要抓住机会。这个机会出现了,千万千万不要大而化之,千万千万不要马虎,要提起警觉。这正好是我们用佛法来解决这么一对矛盾,又是旺季,他又要走,家里爸爸腿又摔折了,又是困难,我们怎么处理?佛法能不能达到圆满?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面前,在生活和工作当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我们有爱心基金,公司除了国家四险一金以外的这些,不管的这些钱,我们公司全部给负担。不光是员工出现的生老病死,你的姐姐,你的舅舅,你的姑姑,只要是跟你认识的人,家里出现了困难,我们公司就全部都包。今天这个员工辞职了,他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员工了,我们的爱心基金还cover

不cover他,还包括不包括他。

我就问我们人事部经理和售后服务部经理,因为他从人上使用,属于售后服务部,从制度上管理,他归人事部。我就问人事部经理,咱们这个爱心基金,只要在公司工作,我们爱心基金就帮助,要不在公司工作了,这些员工我们就不管了是不是?我说你这个爱心还是有条件的。为我们公司服务的我们就爱,不为我们公司服务的,哪怕他现在辞职,以前一直在这公司服务的都不管。那我说,佛说“三轮体空”,你做一件事情,既不能有自己,也不能有对方,也不能有中间这个钱。布施要做到“三轮体空”。哪三轮呢,自己、对方和中间这个所施之物。那我们拿佛陀的教诲来看看我们今天的这个爱心基金发放原则。既有自己,因为你走了,你不是我们的员工。你看有我,因为你走了,你就不配接受这个爱心基金,我们有对

方。

我们的经理说,要不然少给点,他爸爸住院了,腿摔折了,花了七千块钱,咱们给他三千五。

有中间之物,这三轮体空,哪一轮都没有空。既有自己又有对方,还有中间这个钱,打个五折,给他三千五吧。我说这符合佛菩萨教诲吗?我们是在践行佛菩萨的教诲吗?我们在给社会留个什么样的印象?我们净空老和尚天天说,汇通公司,胡小林领导的这个公司,落实佛菩萨教诲,行菩萨道。我们今天所作所为,你觉得是圣人的教育吗?我们在给整个全国学佛的这些人树立一个什么榜样?我们在给我们的员工树立一个什么榜样?我们员工如果看到我们这样的学佛人,这样处理问题,他们会对佛法产生信心吗?他们会对佛菩萨有好感吗?

用的着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你还是势利。

我说我们不能这么做,而且他是因为他爸爸腿摔折,他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他回家要尽孝道,这孩子是个孝。如果他爸爸腿摔折了,他为了公司的利益,他放着爸爸不管,我们鼓励他这种行为,那我们是什么《弟子规》的公司。《弟子规》第一条就是入则孝。如果他的爸爸腿摔折了,这么大的灾难,这么大的问题,他都可以放而不管,他都可以置若罔闻,那这种员工他留在这干,为什么?我们要问。爸爸这么大的大恩大德,他都可以在所不辞,他都可以不管,那么这个员工,我们存在一个教育问题。我们应该说他主动回家,而且我们要帮

助他,把他爸爸的困难解决掉。

通过这样一分析,大家都全明白了。第一,三轮体空,你要给钱,不能因为在我这干我就给,不在我这干我就不给。第二,他回家是为什么,他为了孝养爸爸。我们说孝,《孝经》上,孔子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从哪产生,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的目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教人孝。教之所由生也,没有孝就没有教育。换句话说,教育是为了教大家孝。那么今天这个孩子,我们在教他不孝。为什么,因为我们自私。我们公司业务很忙,我们到了旺季,你把你爸爸放在一边,你要为了我。各位同修,这不就是烦恼吗,这不就是习气吗?时时刻刻,我们没有离开一个“我”字。我们按照印光老和尚的解释,“求一我知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哪有我的旺季,既无有我,哪有我的炉子,既无有我,哪有我炉子的维修,既无有我,哪有我的员工在给我修炉子。求一我知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境就是这个冬季这五个月,因人就是他爸爸腿摔折,就是这个员工要回家。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就没有了,正是因为没有这种烦恼,假的,假的胡小林,不要当真,

不要被他拽住。

我们公司开了十几年了,十五年了。我们每到旺季特别紧张,就怕炉子修不过来。你这种挂碍,这种怕,就是一种贪。我的客户,我得照顾好,我可不能给自己添麻烦。那么一有了我,你在处理员工离开公司这个问题上,你就会产生偏差,你就会产生对立。那就是罚钱呗,一翻两瞪眼,你要走,三个月没有工资,是不是。他肯定不高兴,我爸爸腿摔折了,我都不能

走,是不是?你们这公司无情无义。同时从我来讲,你走了,我业务受影响。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后来我们通过这样一种讨论,我们就把这个事情离定清楚,讲的很清楚。讲的很清楚之后,我们就给这家寄了钱,七千块钱。这个孩子辞职了,因为父亲腿摔坏了,父亲整个治疗是七千块钱。他也不是公司的员工了,我们给他结了帐,该给人家都给人家。回了家以后,他妈妈拿这个钱,他还没到家,钱就到家了。他妈妈就觉得特别迷惑,她

说,“儿子,咱们家收到公司寄来的钱,这钱是给咱们的吗?”

他儿子说,“应该是吧。”

“那不对呀,你这爱心基金也罢,什么也罢,你都不是人家员工了,人家为什么还要给你这

个钱?”

“哟,那我就不知道了,那我打电话问问是不是寄错了,要是寄错了,得给人退回去。那公司对咱不错,是吧。冬天人家最忙的时候,咱没有给人家修炉子,咱给人家添了麻烦,人家

还能给咱们寄钱?不会。”孩子也没信心。

那孩子就打电话过来了,找到人事部经理。这人事部经理说,没错,这个钱就是给您的父亲的,因为您父亲有这个事,这是爱心基金。而且胡总说了,我们这个爱心基金委员会说了,您父亲后边的治疗,如果有需要公司帮助的,我们依然还帮助。他说,我都不在公司干了。胡总说了,你干不干,“凡是人,皆须爱”更不要说,你曾经拿出你生命最宝贵的一段,在公司奉献过,工作过,我们责无旁贷。所以他妈妈特别地感动,特别感动,热泪盈眶,给我们写了一封信,就说,“我们没有想到,我们的孩子,都离开你们的公司,你们的爱心基金又寄到我们家。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觉得太感动了。你们是真正落实圣贤人教育,你

们学《弟子规》,做《弟子规》,不是玩虚的。”

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当中,我们售后服务部经理有习气,他觉得给他添麻烦了。人事部经理觉得这不应该,他违反公司旺季制度规定。从我来讲,我觉得给我添麻烦了。那我们怎么对治这个习气?我们不能学在一边,行在一边。我们今天学习《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我们学习净空老和尚的经教,开示是一回事,我们一到工作当中就由

着习气来。这就是一个具体的业务上的发生的一件事情。

我们刚才讲了,坐出租车过去是什么状态,这个是关于员工,公司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昨天给大家讲了,陶行知校长的故事。一个同学拿砖头打另一个同学,陶校长奖励了他四块糖。大家听了以后觉得,陶校长处理这冲突,因为他做为学校的执法者,那个同学呢,在操场上拿砖头打另外一个同学,他是怎么管这个同学的。这个故事又启发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台湾有一个作家叫三毛,今年是她去世十周年纪念日。这个人是很有名的作家,很有才华。很多人都知道她,三毛,最后这人自杀了。三毛离开我们十年,出了这本回忆录,这里面有这么一段故事。她在学校上中学的时候,她的数学特别不好,老是考不及格。因为她这个文学特别好,语文特别好,但数学特别不好。但是,我们注意,这故事说,三毛觉得特别内疚,因为她数学老考零分,老不及格,所以她特别希望她爸爸妈妈高兴。她的代课老师也讨厌她,为什么呢,因为她老给全班拉后腿,她也特别希望老师能高兴。那怎么办呢,她确确实实数学不明白,她不会做题,她一点都听不进去,她这方面有障碍,一点

都学不懂,白纸一张,怎么教都不行。

后来三毛,她记性好,她想了一个办法。她发现老师出这个考题都是从数学书上练习题上出来的。她说我就把这个练习题怎么做都给背下来不就完了吗。我背下来,老师在考试的时候,我都背下来了,我就照抄呗,那我不就能考及格了吗。我考及格,我爸爸妈妈就不会着急,老师也就会高兴。三毛她的出发点是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为了让老师高兴。结果她就给背下来了,她记性特别好,六次考试都得一百分。这个数学老师,也是教育工作者,跟陶行知

校长一样。这个老师一看,他说你原来数学根本就不行,你数学是什么样的能力,我完全清楚。你怎么考六次都考得一百,你肯定作弊。你看,这个数学老师认为三毛在作弊,想当然,这就是妄想,这就是习气,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认定的事情就是事实。这不就有一个我

吗?

所以这个老师就把三毛叫来了。他说,“你考了六次都得一百分,怎么考的,你是不是作

弊?”

她说,“我没有作弊。”

老师说,“你不可能不作弊,你数学不行我知道。”

她说,“老师我真没做弊,我是给背下来了。”

“你别啰嗦,那么多题,你怎么能背下来呢。”

她说,“我真背下来了。”

老师不相信。他说,“行了,我们也不争论,今天我就给你出一套卷子,你当着我面做。” 老师在他办公室给三毛出这套卷子,都是数学书上练习题中没有的,那三毛肯定就不及格,因为她没背下来过,她不知道怎么做。那么三毛就不及格。老师说,“你看看,我说你作弊

你还不承认,我抓了你个现行。”

原来三毛是好意,让爸爸妈妈高兴,让老师高兴。结果她的好心没有被理解,反而老师给她出了另外一套考题,让她考了不及格。这还不算完,他用墨水,用毛笔,在三毛的眼睛上画了两个眼框,让三毛站在楼道里边。你想,那个小孩,让她站在楼道里干吗,就告诉同学她作弊。那你想这小孩多不懂事,那些同学,有取笑她的,有捉弄她的,有讽刺她的。三毛一下就受了刺激。三毛在她自己的日记当中说,打那以后,就再也不敢上学了。每当我从家里头,离开家的时候,去走到学校这段路上,我身上就出汗,我就哆嗦,我就紧张,我甚至有时候连跟家里人一起吃饭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说三毛这一生敏感、抑郁、偏执,最后走上自杀的道路,难道跟这个老师处理他这个数学的问题,没有关系吗?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学生,这么一个著名的作家,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今天她的爸爸和哥哥,在这篇文章中说,如果当时这个老师不刺激她,我们家的这个妹妹,我们这个孩子不可能走上自杀的道路。 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是陶行知校长奖励了犯错误的孩子四块糖,那孩子是实实在在拿砖头打同学,他真有错误。陶校长处罚他,开除他,给他记过,那是不为过的。陶校长没有,第一块糖奖励,说,我让你来到办公室你就来到办公室,你准时,你守时。第二块糖,我奖励你,说,我让你住手了,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校长。第三块糖,你走了以后,我了解了一情况,你之所以打另外一个小男孩,是另外一个小男孩欺负女孩,你这孩子有正义感。第一块糖你守时,第二块糖你尊重校长,第三块糖你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你看不惯。这时候这个孩子就哭了。他说陶校长,同学做的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打同学。陶校长说,喏,给你第四块糖奖励,因为你承认错误。同学说下面呢,下面陶校长说没了,回去吧,我们谈话结束了。四块糖的故事非常非常著名。陶行知校长,19xx年以前是育才学校的中学校长,大教育家。他在处理同学拿砖头打同学这件事情,他作为校长执法者,同学是犯法者,这么对立的矛盾,他怎么处理的这么圆满。孩子自己哭了,自己向校

长承认错误,要求处罚,校长说不需要处罚,回去吧,拿了四块糖走。一个拿砖头打同学的

同学,拿了四块糖从校长室出来。

而三毛的这个数学老师,三毛是没错,她是真正的背下来了。而且三毛的出发点是好心,就希望老师高兴,就希望爸爸妈妈不要为我担心。结果这个数学老师给她在眼眼上画了框子,告诉全校的同学她是一个作弊的学生。三毛说,从此就辍学,就再也不上了,三毛还自己调侃自己,正是因为这数学老师,最后我成了一个作家。你看,依前者是感化,是与人为善的教育,是推己及人的教育。你陶校长愿意不愿意这样别人处罚你,你不愿意,你就不能这样处罚学生。但是陶校长和稀泥了吗?看到问题他不管了吗?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学佛的同修,回避问题,绕着走。没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他管了,他制止这个学生了。但是人家制止之后,他陶校长没有把这个麻烦、这个矛盾推交给班主任,也没有把这个麻烦推交给教务处。他亲自处理,这不就是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吗?处理的这么圆满,给全校师生做了一个好表率。我们的陶校长在怎么做?行菩萨道。这就是菩萨。什么叫菩萨?觉悟。怎么觉悟?自他不二。用爱的教育,犯错误的同学都有爱,清净平等到了绝对的程度。三毛的老师,清净吗?平等吗?觉悟吗?慈悲吗?这四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老和尚说存心,这五个指标。我们拿这五个指标来衡量衡量三毛的这个老师,没有一个指标他做到的。所以他把三毛推向了极端,最后造成三毛一生坎坷,最后那么年轻就了断此生。 这两种教育带来的两种结果,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我们希望我们是前者,我们希望我们是陶校长。我们在社会上生活,无论是家庭、社会和工作单位,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和那样的麻烦。遇到这些麻烦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智慧。智慧在

哪里?就是老和尚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最究竟最圆满的就是佛法。

我们作为一个佛的弟子,能不能在生活当中对治自己的习气,真正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我们日常的言行当中,这是一个关键。我们说,学佛最关键的就是要转烦恼成菩提,得转。烦恼是天天有,从早晨一睁眼一直到晚上睡觉,甚至作梦的时候你都有烦恼,都在跟人吵架,都在说瞎话。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作梦都不老实。我们能不能把这种烦恼转成菩提,而不是把烦恼给掐掉。烦恼掐掉了,你也就没有菩提了。因为菩提是烦恼,烦恼是菩提,是一不是二,是镜子的两面。从这边看是烦恼,从那边看就是觉悟。你把镜子这一面撤掉了,

那一面就不存在了。

我们很多同修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老是不能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行为中。为什么?苟且,得过且过。不能跟自己过不去,随顺习气,随顺烦恼,妥协投降。印光大师自己怎么说,常惭愧僧释印光。他写这个“常惭愧”三个字,惭,对别人,愧,对自己。惭于对人,愧于对己。惭愧。他老人家给自己题的名字,他给人写信的时候,常惭愧僧,释印光。你就知道他老人家为什么能成功,他常惭愧。常就是永远,永远惭愧,永远抱

歉,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永远觉得自己修行不得力,没有功夫。

我们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惭愧。永远傲慢,永远自以为是,永远觉得别人都不对,自己是对的。所以佛法衰就衰在这,我们不干了,我们不按他老人家说的去做,我们认为我们没有习气,没有习气你就不用学佛。我们之所以学佛就是因为有习气,我们要对治这个习气。我

们之所以看病,就是因为我们有病才找医生。佛是医生,佛法是药方,正是因为我们是病人,所以我们才到医院。要不然你到医院干嘛来了?你到寺院来干嘛?你看净空老和尚的盘干嘛?那不是过瘾,那不是谈玄说妙,那不是天花乱坠,那是看病!我们看到医生针对我们的毛病开出这个药,我们得服药。现在是什么?只读药方不服药。什么叫六味地黄丸,说得头头是道,六味地黄丸一共有六味,它能解决什么病,它能治什么病。他就是不吃。这六味地黄丸有用吗?吃这个药就是放下,学这个要药方就是看破。看破、放下,看破是悟,放下是证。悟和证两者是一不是二。看破一分帮助你放下一下,放下一分就反过头来帮助你看破二分,它是一个良性循环。这二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像我们净空老和尚说,如双手互

洗,两个手洗,一共手是看破,第二个手是放下,互洗,这个手才能洗干净。

我们现在什么?只有看破。大家爱看经,师父又讲《大经解》了,师父又讲《华严》了,师父又早餐开示了,师父又学佛问答了,愿意看,就和看电视似的,看好莱坞大片,看完这个看那个。在生活当中落实了没有?用到了吗?没用到。所以我们学在一边,行在一边,我们修学不得力就在这,不真干。夏莲居老居士说,真干。就这两个字,所谓佛法,就是真干,

你不干那不叫佛法。

跟大家说了习气,在工作当中,面对员工辞职,为什么我们能处理得比较圆满,家长也高兴,公司员工,特别是我们的中层干部,也受到了教育。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高。你看胡小林,员工辞职了他爱心基金都给。对于留下来这些员工,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会对佛菩萨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学佛人真好,这种佛法应该学。如果社会上都是这样的老板学

佛,那这个社会还有什么问题?那不就是大同世界吗?

我们开了十五年的公司,我们从来就没有收过锦旗,就是别人表扬给我们的旗帜,客户因为我们的服务给我们旗帜。我们学佛这五年,2007、2008、2009、2010,到今年20xx年,我来之前,一百一十多面锦旗。你说你上门给人修炉子,人家客户给了你钱,你把炉子修好了,人家还给你锦旗干什么?一个锦旗,我问了问,一百二十块钱,好一点的一百五十块钱。人家拿钱让你修炉子,还给你做个锦旗送到你公司来表扬你们,现在这个社会有这种客户吗?谁干这种事情?我花了钱请你到我这来修炉子,修完炉子之后你们表现特别好,我们很感动,然后我们再弄个车子,再到你们售后服务部,我们再给你们送一面奖旗。这不是怪吗?人家客户脑子也没进水。为什么这样做?被感动,真感动。很多这种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对我们是个很大的鼓励。佛法真实不虚,我们真的如果按照佛说的去做,一定是圆满的。什么圆满?公司的经济利益,员工的精神状态,以及被服务的这些客户,他们那种感恩、那种爱心的启发,圆满了,三者全是圆满的。我的员工,公司的钱,和被服务的这些对象,没有一个是不

高兴的,都高兴。

所以我们说,对佛法要有信心,信心来自于哪里?信心来自于真干。你不真干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你就对它没信心。几十年下来,花了很多时间很多金钱在佛法上,结果得不到利益,久而久之你就会心散意懒,你就没情绪了。这个佛法学的有什么劲,一点用没有,该怎么烦恼还怎么烦恼,该怎么身体不好还怎么身体不好。净空老和尚老跟我们说,学佛要拿出

成绩来,要拿出成绩来。

我19xx年开始办这个公司,到我学佛的20xx年年底,十年时间,十三万八千台炉子,总共卖了。2007、2008、2009、2010,今年还不算,四年,十三万三千台。这学佛的四年,我们的销售量,等于过去的十年,二点五倍,这就是没什么说的了。而19xx年到20xx年的十年,我们年度,这个calendar year,这一个日历年度,最多卖二万九千三百台。那是20xx年,我们在北京,没学佛,卖得最高这一年是二万九千台,没到三万。而我们学习佛法,跟着净空老和尚,我们落实《弟子规》,真正改习气,真正在企业、在家庭、在自己身上,学习《弟子规》,落实《弟子规》,这四年,这四年当中有三年超过三万台。第一年20xx年,学佛第一年,三万一千台。第二年20xx年,北京奥林匹克,掉下来,因为北京没有工程,二万

五。第三年20xx年,金融风暴,三万七千台。去年20xx年,四万六千台,相当于我平常年景的两年。四年当中,三年超过三万,销售成本,单台炉子,没学佛之前六百七十块钱人民币,我们卖一台炉子的销售成本。到今天三百五,销售成本降一半。没学佛之前,社会的回款,我们卖出炉子要收回钱来,而钱该回来没有回来,这就是我们说的现金流,三千万。到今天六百万,是过去的五分之一。作为一个企业,我是企业,我是一个老板,是一个董事长。衡量一个企业健康与否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一个是销售,第二是成本,第三是回款,全面

改善。

这就是净空老和尚经常教育我们,要拿出成绩,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要演出来,你要把佛菩萨的教诲演出来。你学了佛以后有什么不一样?依然固我,还跟原来一样,甚至还不如原来。那你这个佛没学对。这个问题肯定不出在佛法这一边,出在你这一边。而出在你这一边的根本问题在哪里?你没有对治习气,你没有真放下。没那么复杂。说学佛很复杂,要想落实佛菩萨教诲很复杂,不复杂!第一课,是不是把自私放下。就这两个字,放下了,你得利益。四年等于过去十年,销售成本,过去是六百七,现在是三百五,一半。过去,社会上欠我钱三千多万,今天是六百万,跟大家说,这六百万还都是我没学佛之前欠我的,我学

完佛之后这五年就没人欠我钱。公司业务不错,取得了这么殊胜圆满的结果。

个人呢,个人怎么样?八月十二号,到今天,一个月,进行了体检。一百一十项指标,没有一项指标不正常。原来我是什么身体大家知道的。做生意,成天熬夜、喝酒、吃肉、发脾气,晚上不睡觉,成天生活在惊恐、紧张、忧虑、生气的状态当中。那个身体高血压、高血脂,现在全好了。我妈妈特别感动,说你吃素五年,我们都担心你身体,说你这身体不行,连牛奶你都不吃,鸡蛋你都不吃,你身体行吗?我身体行吗?我说妈妈您看八月十二号,这不是我说,您不是相信科学吗?美国进口的设备,一百一十项指标,什么骨密度,什么微量元素的含量,什么消化系统??全查了,一百一十项指标。因为我们要上保险,连保险公司的医生专家都说,这个人五十六了,怎么身体这么好!我就跟我的人事部经理说,你把这事告诉我母亲,因为她最担心就是她儿子身体,学佛了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的。你就跟她老人家说一下,说完了,我妈说,我一下就释然了,吃素真好!只是说你妈妈控制不住,还想吃,真的不应该吃荤的。你胡小林五年,一米八六的个子,每天拜好几百拜佛,中午就喝个汤,早晨也是同样。我跟师父说,锻炼自己过简单的生活,就一个汤。连炒菜我都不放油,拿开水煮煮,拌块酱豆腐就吃了,有点咸味。中午就是一个汤,不是放土豆就是放豆腐,有点淀粉有

点蛋白,晚上基本上就不吃,如果没有应酬。体重从九十七公斤降到八十二点五公斤。这个血压也下来了,血脂也下来了,脂肪肝也没有了。跟我一起去体检的有三十多岁的,也有那七八十岁的,它是一个社会的体检中心,挺贵的,商业体检中心。真的有不如我的,心电图

不过关,什么这个不过关血压不过关。

为什么自己会有喜悦,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充实,这么高兴?确确实实学了佛这五年,公司、

家庭、身体都发生了变化。

大家老问我,你是怎么学的?你怎么能学的这么好?你就真放得下吗,你的公司?我跟大家说,今年快十月了,我一次会都没开过,我从来不布置工作,我从来不审查合同,我从来不采购任何零配件。一千六百万一年的行政经费,再加上八千万,这将近一个多亿的采购。一年就将近我们公司花一亿三千万,对外。我一张单子都不审,一个支票我都不签。今年九月底了,我来之前就问我主管销售的副总,我说今年你能卖多少台?他说能卖六万台。我说你还是最好谨慎点,这六万台是什么概念?一年等于过去三年。他说胡总,我们就是再保守,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今年也得五万一千台。稍微乐观一点,正常的就得六万。今天还没

到,我们再看,还有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个月,我们能不能卖到六万。

你信佛吗?信佛你就真干,真干真得利益。我头一年,我跟大家说,我真有点打赌。我不信它,因为几十年都是靠自私自利,几十年都是靠这种搞竞争,都是通过贪瞋痴慢来生活。突然有一天不让你贪瞋痴慢了,这条船是不让上了,那条船行吗?走戒定慧这条船,上这条船,吃戒定慧这碗饭,管饱吗?不吃贪瞋痴这碗饭了,吃戒定慧这碗饭管饱吗?当时真是晃晃悠悠的,还想脚踩两只船,又想这只脚在贪瞋痴上,那只脚在戒定慧上,犹犹豫豫,患得患失。

通过这五年,真是踏实了。确确实实真实不虚,得大自在。

胡小林每天忙什么?在公司,找员工谈话。婆婆的腰给扭了,那咱们爱心基金帮助你,治腰。婆婆下岗职工没有钱,按摩不在医疗费用里给报销,我给你出钱。姐姐,河北省怀孕双胞胎,一个孩子死在另外一个孩子肚子里边,光检查费住院费就两万块钱,河北就把钱花完了,来到北京。来到北京行,我给你出钱,我给你找儿童医院,我给你找最好的大夫,我给妳钱。我每天都干这个,送爱,把爱送给员工。我的体会,一分忠诚等于一百分的管理,一分爱心等于一千条的制度,真得自在。员工尽心尽力,老板垂手得一个好公司,没事,没事干。我那手机就没人给我打电话。因为什么?大家现在五年了,都按照《弟子规》做。说反正这事,你问胡总他也是这么跟《弟子规》说一样;你不问他,他也跟《弟子规》一样。与其这样我们就别找他了,我们就翻开《弟子规》。《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需爱”,这个事怎么办?那不是很明确了,你问胡小林,胡小林也说了也得这样做,与其问他不如不问,还不都一样。所以我现在为什么不用签文件了?就八个字,“吃亏是福,逆来顺受”,我说这是公司的最高指导原则。吃亏是吗?吃亏好,吃亏咱们就能挣钱。舍得,吃亏是舍,是福,福就是得。吃亏是福,舍就是得。逆来顺受,什么叫逆?肯定做生意有逆境,逆境原来是不行,原来作为老板的话,不能接受逆境,只能接受顺境。大家说你给讲讲例子,真金白银的例子,你别

老讲你什么坐出租车的,不痛不痒的这个例子。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真的,我来之前,四千台炉子一个订单,丢掉了。都说好了买我们的,

工厂也去参观了,设计院我们也找了,论证考察都完了,说好了买。结果,中间发生变故,一个领导打了招呼,说这单合同得给他的朋友。这不是,中国做生意要靠关系,我们也是靠关系才认识人家的。我们这个关系可能是领导退休了,不在岗位上了,那个领导是刚刚提起来的,开发公司的这个朋友可能对现在的领导更重视。销售经理生气,怎么能这样,答应的事情,老领导对他那么帮助,原来是老领导的秘书,怎么这一翻脸就不认人了?领导一下来就这样,说了就不算了。这四千台,我们一年卖四万台,这百分之十的销售量。要说四十台、四百台、一千四百台,咱不往心里去,这四千台,对我来讲,我有十个这样合同,这一年我就拿下来了。不能说在我们这个公司,这么小规模的公司,这四千台炉子不是一个量,不是一件事,是一件事,挺大的一件事,挺重要的一单合同。我就跟销售经理说,你说现在这个人,他这么做不是很正常吗,用得着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我们没学《弟子规》的时候不是也这样?签合同一张笑脸,签完合同就跟人拉脸,不给钱就不给人装炉子,我们不是一样吗?不受教育,他今天这样做是非常正常的。如果说开发商这个领导,他没有受过教育,他上来就知道感领导的恩,“凡出言,信为先”,答应的事情就做到,那他不是一般人,老和尚说,那他是菩萨。没受过教育,来了就这么讲信用,答应的事情就落实,我跟销售副总,我跟我公司这个副总王副总说,那是一般人吗?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要有个冷静的认识,确

确实实是五浊恶世。

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讲,厌离娑婆,这个世界真不能待了。印光大师说,魔侣邪见。“魔侣”就是我们看到这些伙伴。魔侣包括妻子、儿女、生意上的伙伴。魔侣就是说,不是好的伴侣。生意上伙伴也是魔侣,伴侣。邪见,就是不正确的说法,不正确的观点。怎么着?我们遇到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埋怨他们,这都是警策我们,赶快念佛去

西方,找好地方待。这就是觉悟,这就是把烦恼变成菩提了。

我说我们要善于学习。净空老和尚老跟我们说,你会吗?你会学吗?你会把烦恼变成菩提吗?今天这个人拿四千台炉子,不给了我们,对我们刺激这么大,我们捶胸顿足。怎么着?这是烦恼吧?是烦恼。怎么转成菩提?好好念佛。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到西方去,福报大,哪还用卖炉子。像这辛辛苦苦,成天求爷爷告奶奶,说了不算,生气着急。到了西方,我们的福报多大,阿弥陀佛有多大福报,我们就有多大福报,我们沾他老人家的光。到那儿去《弟子规》全落实了,不要说《弟子规》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是一个自己,那种心量多大,福慧都圆满。所以我们遇到四千台炉子丢了,是好事,我们能不能在丢了四千台炉子的时候,我们继续念佛,并且我们发出这种菩提心。这还不错,你在人道,你还有炉子签,你还能吃你还能喝。那要到了鬼道,那要到了地狱道,哪还有什么炉子,哪还有什么合同,无间地狱。这你都苦到这种程度,地狱不得更苦??按印光大师说,百千万亿倍。比这个苦多了。这种苦你都觉得受不了,你要到了地狱那种苦你受得了吗?作为老板,一个学佛的人,跟同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错过,抓住这个机会,掰开了、揉碎了给他讲,这个世界苦,苦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乐,乐在哪里,地狱比这苦,苦多少倍,为

什么我们要学佛,为什么我们要觉悟。

第二,我说,从般若角度来讲,老和尚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这

四千台炉子是一法不是?是一法,贸易。“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般若,这是智慧。告诉你实相,诸法实相。我们说起来是夸夸其谈,我们能背,我们能讲,我们能谈玄说妙,生活当中呢?工作当中能落实吗?四千台炉子是一法不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了不可得。既然般若上这么说了,佛菩萨这么教给我们了,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当中还纠缠这些事情不放?还挥之不去,萦绕在心头?这就是我们的习气,看得破,放不下。明白是真明白了,放下了吗?放不下。放不下怎么办?慢慢放。我就是这个体会。原来是第一年学佛,捐了五十万,印《弟子规》,20xx年。第二年好像捐的是六百万,第三年就是一千万,第四年一千五百万,这四年捐了四千万,慢慢放。刚开始放五十万都不高兴,后来我就通过这四年搞布施,拿出钱来印法宝、做光盘、出书,我就发现这些东西真是虚妄的,我可以没有这个东西,我原来这么不愿意出钱的一个人,我这么爱钱的一个人,我这么计较的一个人,我今天通过学佛这四年,这个习气我对治它了,真的在我心里就不是一回事了。别说一千五百万,现在有多少钱拿走我都不会往心里去,我知道我有这种准备,我到了这种

状态了。

这东西真是假的,幻妄,这烦恼是幻妄,不是真的,我们把它当真了。就印光大师举这个例子,喝醉了酒,我们在房间里看门也动,墙也动,杯子也动。其实这个房子并没动,假的。你是喝醉了酒你迷惑了,你把问题看错了,你是迷中醉人。现在学佛这五年慢慢清醒了,让我冷静下来,把这个实相找到,找到实相之后在生活当中慢慢落实。后来我发现,没有钱我过得很好,我不发脾气照样每年签合同,我不开会,我不布置工作,我也不检查工作,我每年都完成任务。所以我在经营公司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过去采用的一些方法,给奖金、定指标、布置工作、检查工作、搞竞争、搞对立,都用不着,不用了。不用了以后怎么样?情况愈来愈好。佛说的,舍得,不是争得,你愈争它愈不来。不仅不来,还会把你原来命里有的

全部折损掉。他骗你吗?他不骗。关键你要舍,你不舍你老想得,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学佛就是修行。再往下说,修行就是对治习气。就是《三字经》上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习气把我们拉远了,从哪远了?从菩提远了,远离菩提,远离觉悟,远离自性,“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教育,性格上,你的习性跟你的本性就发生偏离。“教之道,贵以专”,专什么?一本《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认认真真的做到。研究好,学习明白,在生活当中下大气力做到。印光大师说,“初则勉力息妄”。刚开始的时候,初就刚开始。勉力,非常努力,息妄,息掉这些妄情妄念,这些烦恼。“久则无妄可得”。时间长了就没有妄了,为什么没有妄?因为它是妄,它是假的,“久则无妄可得”。我就是愈来愈体会到这种无妄可得,就没有什么妄念,也没有什么妄想,也没有什么习气,愈来愈少。有没有?有。有怎么办?对治,有咱就吃药。有病就吃药,血压

高咱就吃降压药,血糖高咱就吃降糖药。

我前天来到这,吃早饭。这就是修行。到老和尚这了,也离开公司了,也离开北京了,这是真实的发生在餐桌上的一个故事。在香港吃早饭很丰富,他的馒头,他的粥,都是健康食品,有机的。他的咸菜有很多种,咸菜当中有姜,有酱瓜,有泡的辣椒,有酸豆角。我不爱吃姜,结果我看不清楚那是姜,因为它腌的变了颜色了,切成一条一条,咱也不知道那是姜。拿公

筷夹了两块,夹了两条放在盘子里头。这一咬,哟,这是姜,不习惯、不舒服、不愿意。这个时候就要提起觉照,你跟姜对立,你还有不喜欢的,你还有不舒服的,你还有不愿意接受的。“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境就是餐厅,境就是姜)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怎么会有因为姜而引起烦恼,谁在生烦恼?没有我。马上就明白了,我一下子把姜放在嘴里头。就是一边想着祖师大德的教诲,一边就嘴里嚼这姜。“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然没有胡小林,谁来讨厌这个姜?谁来不喜欢这个姜?不喜欢这个姜的主体在哪里?这是讲我空。法空,那姜也是空的。你想求一个实体实性的姜,姜也不可得。两边都不可得,我也不能得,主观没有,客观也没有,你说这不是冤枉吗?所以很欢喜吃这个姜,就觉得姜没有这么辣,觉得姜没有那么刺激。 大家老是问,你是怎么修行,你的切实体会是什么?就是要小到这种程度,早饭吃个姜也要提起警觉。作为修净土的人来讲,我们吃到这个姜,不舒服、不好吃,我们应该怎么办?印光大师说,这个姜就是警策我们要去西方的动力,就是鞭策。你到了西方还会有这种现象吗?你还会要吃东西吗?福报不够。在这个世界上一顿饭不吃就饿得不行,可怜,这个日子苦。三苦八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生老病死,色受想行识,不就这个吗?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佛说的我们生活环境,我们没有一条不苦。苦怎么办?回向,回向给西方。我们把这苦变成回向西方,回向实际,这动力回向真如、回向给众生。苦,我好好念佛,我自利利他。我到了西方我作佛,我自己不苦了,我把这些有缘的众生也给度到西方来。 多好的一块姜!多好的一顿早饭!这不就是一堂课吗?这不就是教育吗?就是要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吃饭当中。这是吃饭,上厕所呢?一样。我们在公司,我们在写字楼里面,有一天去上厕所,上厕所完了以后,大便没冲,不知道谁在那里,可能是刚开始停水,大便就在池子里头。我一拉开这个门就要上,我这一上,一看这里边有大便,我就想换一个门,到隔壁那个卫生间。这个蹲的马桶不行,我到隔壁去不就行了,隔壁是不是干净?马上就回来。这不就是烦恼习气吗,遇境逢缘,不高兴、不舒服了、恶心、难受。马上就提醒自己,“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这个大便没冲不就是个境,不就是个客观事实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马上想到这,没胡小林。没有胡小林,哪来一个讨厌大便池子里有大便这个主体?没有。我是被一个假的我给骗了,我是喝醉酒看见这屋子在转。屋子並没有转,大便没有好坏,环境没有干净与脏,那你这次厕所去的不就是一次觉悟吗?不就

是落实佛菩萨教诲。

我们久而久之,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这样,衣食,从朝至暮,从暮至朝,穿衣吃饭行住坐卧,我们都能这么样提起觉照,对治自己这种习气。正像印光老和尚说的,“久则无妄可得”。你就没有妄了,得不到妄了,它就不存在。因为它是妄,它是假的,假的这就可以没有。就和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这就没了。太阳就是觉悟,露水就是烦恼。佛在经典上经教上给我们做了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当没有太阳的时候,气温低的时候,它就是露水,当太阳一出来露就没有了。就是这样,你信不信?你要信你就照着做,做一分得一分利益,最后你看看,真是虚妄的,就哈哈一笑。我是被这么一个假我给骗了,被一个假我假境,假的环境、假的

我,被它们给左右了,被它们给愚弄了,被它们给捉弄了。

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向广大同修汇报,我的修学经历,当然做得还很不够,提起觉照的速度、能力、功夫,还都不够。但是有些体会,希望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工作、学习当中,确确实实“心心提防过愆”。心心,就是念念,念念提防过愆。我们每一个念头,按《地藏经》上来讲,“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释迦牟尼佛世尊当年在讲《地藏经》的时候,讲这句话是一点都不过分。阎浮提众生就是讲我们,“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就给他们盖棺定论了。你说我起心

动念没有业没有罪,那您就不是阎浮提众生,那您是乘愿再来,您是佛菩萨。

我们现在不是,不是就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行。自审其机,我们要自己审察我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根基,我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根器,我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状态的众生。我们要把这个指针拨回到零,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是个博地凡夫,我们一丝毫烦恼都断不了,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有了这样一种认识,你才谦虚,你才知道自己不行。你知道自己不行是你改变的第一步,你才具备接受佛法的教育。你首先承认自己是病人,你才去看大夫。你承认自己有糖尿病,你才吃这个拜糖平。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承认自己有毛病,

不承认自己有烦恼。那不就是拒绝大夫吗?拒绝烦恼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回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既然这样,我们怎么样对治烦恼?那就是起心动念,都要观照。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是个非常愉快的,愉快之旅。它的目标是最后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都希望去净土,净土在哪里?净土在你的心里。净土我能去吗?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你心净不净?你心净,你就在净土。此刻,你心净,这地方就是净土。你心不净,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也是秽土。换句话说,你心不净,你根本就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所

以心净则佛土净。

我们关键的问题不是说我老想去一个干净的佛土,在你的心之外没有另外一个干净的佛土。要想找干净的佛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的心就是佛,这是讲信。是心作佛,这是讲修,你要修,你能把你的心修成佛。要不然你要是心作佛不可能,那谁还作佛?作不了佛,作不成佛。把我这颗心作不成佛,那我还修它干什么?是心作佛。这个心真能把你烦恼的凡夫作成佛。是心是佛,你本来就是佛,你本来就是金子。但是你今天这个金子做了马桶,它脏。它尽管脏,你不能说它不是金子。我们是心作佛,我们就把这个马桶洗干净,重新铸造,把它铸造成一尊佛菩萨,是心作佛。还是你这个脏的马桶,这块金子重新冶炼,重新铸造,重新浇铸一个模子,浇铸在一个佛菩萨的模子里面,胚胎里面,最后你变成那个佛。是心是佛

是讲性,是心作佛是讲修。全修在性,全性称性起修。

所以人家是怎么成的佛?人家是这么修过来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我们看《无量寿经》,都是这样修过来的。现在轮到我们了,击鼓传花,这个鼓、花传到我们这来了。我们怎么办?我们不照《无量寿经》上说的去做,我们不照印光老和尚说的去做,我们不照净空老和尚说的去做,最后你成不了佛。你就老是金子做的马桶,污秽。污如圊厕,就和厕所一样,你能埋怨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所以这个事不用从别人嘴里讨说法,不要依靠别人,修行靠自己。所以,我们中国《弟子规》上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这句话就是佛法。佛三藏十二部,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条说你依靠别人,没有一条说

是谁能帮你,没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讲的都是自己。

所以我向大家汇报,学佛的体会,下边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如何对治习气。我们的经教、理论、原则,老法师都讲得很清楚了,这几十年,讲得非常全面,很细致。关键我们就是要把他老人家教育我们的,能不能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讲工作,因为我是老板,在企业落实佛菩萨教诲。可能大家说,那你是老板,你这些事情跟我?? 因为很多人不是老板。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孩子,我是老板,对,不错,同时我也是孩子的爸爸,我们很多人都有孩子。所以,为什么我这次来,不太多的讲公司?因为公司,很多人不是老板,不是买卖人,所以

你跟他讲公司的例子,他听是别人的故事,我们就讲孩子。

我们到哪儿去,很普遍的问题就是抱怨孩子,说孩子不好教,孩子不好管,孩子不听话,孩子跟爸爸妈妈对立、叛逆、代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为什么孩子现在不好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主要问题出在家长。我跟大家讲一个我跟我小儿子的故事。十岁四年级,今年上五年级。他就跟他同学说,他说我的爸爸叫胡小林,实际上我爸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弟子规》。很反感,为什么?人家小孩爱看电视剧,没有孩子不爱看电视剧、动画片。一看动画片,他说,“你看,爸,动画片,小熊维尼”。这是个美国的动画片,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看。跳跳虎、小猪皮杰,Rabbit那个兔子,还有猫头鹰,还有小熊维尼,还有一个人叫Robin罗宾。他感兴趣的我不感兴趣。“儿子你看吧,我跟你讲你就看吧,你看完了以后《弟子规》你就不学了,我给你讲儿子,早晚有一天你得堕落。赶快看,看完这集该背《弟子规》了!”孩子特别不愿意。谁愿意大礼拜天早上起来跟你背《弟子规》?人家好不容易,平常上学挺忙,就这么一个周末休息,你还让人家背《弟子规》。所以他特别反感,他跟《弟子规》特别对立。他觉得爸爸之所以让我看动画片,就是因为后边我要背《弟子规》,作为交换。你让我背《弟子规》,“爸爸我能先看这动画片?”“行,儿子你先把动画片看了。看一集完了之后背三十分钟。你看多少分钟的动画片,你给我背多少分钟《弟子规》。”作为一种交

换,作为一种协议。

那么这个时候,孩子认为《弟子规》不是他所需要的,不是他的生活。他在这里边没有感受,他只有痛苦。他的感受是痛苦。他认为这《弟子规》是为爸爸学的,这是爸爸的《弟子规》。我既然是他儿子,我在他家里头,我要想得到我的利益,我想看我的电视,我想玩我的游戏机,那我必须得满足我爸爸的要求,否则的话我的要求实现不了。这不就是小人唯利而和吗?这不在家庭里出现了交换了吗?而且是等价交换。拿什么交换?拿《弟子规》跟他交换。所以你就把《弟子规》变成了交换的一种砝码。他对《弟子规》,他能学吗?他是应付,他讨

厌,他对立。

我昨天跟老和尚汇报,我说我原来就觉得特别为难,你说怎么办,你说你不让孩子看,他这个岁数,孩子看个动画片,这不是天经地义吗?你小时候不是也看吗?黑猫警长什么的。我们小时候也看过动画片。那时候当然没有电视了,我们是到电影院去看。《三个和尚没水喝》什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怎么到孩子看你就不理解?你就让孩子去背《弟子规》?你说你不让他学《弟子规》,他跟圣贤人的教育就不接受了,那不叫等于他没有道德教育了。

我们把它分成二法,我们把看电视动画片跟学习传统文化,受道德教育对立起来。我们认为道德教育只有在《弟子规》当中去存在,在生活当中没法学道德,这是二法。痛则不通,不通则痛。这二法,为什么会疼?身体上为什么会疼?就是因为不通,通了它就不疼了。我们都是学佛的,就是要把《弟子规》能不能跟他日常生活动画片结合在一起,把它融为一体。这个东西的转换,能不能融在一起?融在一起就是转换。关键在于我们的家长能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放下,把自己的习气放下,把自己的要求放下,按佛说的,恒顺众生。孩子是众生,

你能不能顺着他。

我怎么顺?我跟你一块看电视,我跟你一块看动画片?对的,要这样做。你把孩子的生活变成你的生活,孩子就会把你的生活变成他的生活。有因就有果。所以这两年我就试试,跟一个十岁的孩子。一个是五十多岁的爸爸,一个是十岁的儿子。我们一个是学佛的,一个是不学佛的孩子,能不能沟通?能不能圆融?佛法是圆融的,大无不包,细无不举,我们能不能

把孩子这个动画片,孩子的生活,融于佛菩萨的教诲当中而没有冲突。

我就跟他一块看电视。星期天早上起来,我再也不让他背《弟子规》了。因为那《弟子规》是为我背的,是对立的一种产物。我跟他一块看。我就发现,你只要把自己放平,你只要真正的走进孩子的世界,把他的感受变成你的感受,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说的“恕”,上边一个如果的“如”,下边一个“心”。如心,如他的心,推己及人。你真的跟孩子在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平台上来欣赏他的生活,来过他的日子,你就能够找到,第一,他的感受;第

二,你就能成为他的好朋友;第三,你就能影响他。

我后来就发现跟我儿子讲道理,最好讲的道理就是用他动画片的故事来教育他,不是《弟子规》,但是这些动画片里的故事都反映了《弟子规》的精神。我前一段跟他看一个动画片,有个小猪,叫皮杰,pig,皮杰,有个兔子叫Rabbit。Rabbit这个人有非常良好的工作习惯,就是每天的事情,今天比如到了二十九号,他就在二十九号这个日历上画一个叉。今天我要干哪些事情,提醒我自己,今天是二十九号,我要把我的事情都完成。结果Rabbit不在家,小猪就来看Rabbit,来看Rabbit的时候,他发现Rabbit不在家,这个兔子不在家。不在家他就看,这个日历上画到二十九号,还有个三十号没有画。他说,我帮帮Rabbit吧。他就拿红笔,把这格画上了。其实那天没到,二十九号,他把三十号给画上了。一会儿这个兔子就回来了,回来一看,他一看这个日历,他就迷惑了。他说今天是二十九还是三十?怎么今天三十了?Rabbit有非常好的工作习惯,就是今天的事情不过夜,今天的事情今天办。他一看画了这个叉,他以为今天是三十号,结果三十号的事他一点还没干。这个兔子可不得了,毛手毛脚就开始办事。到猫头鹰家,他的姑姑过生日我要送个蛋糕;要到跳跳虎那去他

要吃什么东西,我要给他送去;我到小熊维尼那给他送一罐蜂蜜;我还要帮助谁谁谁??Rabbit干个什么事,着急!慌!半天过去了,好多事没干。结果这个兔子这一天没有一件事干得圆满。不是把蜂蜜罐砸了,就是把猫头鹰的鸟窝给掀翻了,然后把跳跳虎的房子给弄塌了,就这个。这一圈下来,没有一个动物喜欢这个Rabbit,喜欢这个兔子。回来以后,小猪也不在,他就看见了画叉,小猪走了。等到他再见小猪的时候,他就觉得,哟,今天才是三十号,那我昨天这个叉是谁给画的?小猪说,那是我画的。Rabbit说,你看看

你,你怎么能帮我画这个呢?你知道我这个东西是每天每天的画,不是说你想画,把空格都

画上了就完了。小猪说我是好心,我想帮你的忙。就讲这么一个故事。

我就问我儿子,我说,“小猪做的对不对?”

“那什么不对的,这不是帮人家忙吗,他是好心肠”。

我说,“好心就能干好事吗?《弟子规》上怎么说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你用人家东西,你跟人说了吗?你没说。小猪是不是自己的意思要画这个叉?”

他说,“是”

“自己的意思是不是自私?”

他说,“是自私”

“自私最后造成什么结果?没有一个动物高兴,把大家全搅腾了。所以到人家去要守人家的规矩,不要轻易动别人的东西,因为咱们不了解别人用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什么。问清楚以后再帮助别人。儿子,这小猪没有落实《弟子规》。所以你在家里头,动妈妈的东西、动爸爸的东西,一定要问爸爸,不是咱的东西咱不能动。动之前一定要征求别人的意见,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弟子规》的精神。你这个小熊维尼这个电视剧,动画片,跟《弟子规》完全一

样。我们看到这些动物做的这些事情,我们就看到《弟子规》的重要性。”

你比如他有个妹妹来到家里头了,他有巧克力。

我说,“儿子,给妹妹拿几块巧克力。”

“干嘛,我不!我的巧克力!”现在的孩子很正常,不愿意分享。

我说,“那行了,你看这电视剧你也白看,你看小熊维尼,人家那一罐蜂蜜,人家给这个送

给那个送,到你这,你看了电视剧你学了吗?”

“那我要学小熊维尼”他就把巧克力给他妹妹了。分享的快乐,小熊维尼当中专门有这一集。 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跟孩子一起生活,我们只有和光同尘,把他的生活变成我们真实的生活。我们大人跟孩子什么?是忽悠孩子,是唬弄孩子,行行行,你看吧,你看吧,看完了赶快吃饭,看完了赶快学习。我们家长关心的是我们要孩子做什么,我们从来不关心孩子想做什么、孩子愿意做什么。你不关心他想做什么,他愿意做什么,那你所关心的事情、你所要求的事情,他就跟你对立,他不接受。他认为你是有你的要求,我活着是为爸爸活着,我活着是为《弟子规》活着,我自己高兴的事情从来不同意,我所喜欢的事情,我爸从来不让我干。不是批评就是指责,最多给个冷眼,再不行就不理不顾不管。看吧看吧,晚上十点钟以前你看,十点钟以后你背《弟子规》!就这个,家里头充满了对立,

充满了不和谐。

我们今天要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按佛说的,把我们自己放下,跟孩子在一起,过孩子的生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只有把孩子的生活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够找到机会来给他灌输道德的教育,才能找到机会进行伦理道德和因果的教育,这方

面的故事我很多。

今天这一节的时间到了,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