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课前,

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

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问题。计算法则都是学生自己总结的。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

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

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

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

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教学反思记录表

时间:20xx年9月2日

1

五年二班

教学内容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内容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购物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5@p”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5@p吗?”,使学生产生“填写#5@p”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5@p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5@p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

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5@p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

:

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

教学反思记录表

2

时间:20xx年9月2日

总第三次

科目

授课年级

年班教学内容

求积的近似值

反思内容

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

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

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

”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 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

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

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

)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

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

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

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

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

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

相同。(

2

)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 3

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反思记录表

时间:20xx年9月7日

总第四次

科目

数学

授课年级

五年二班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

反思

内容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

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

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

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 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4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

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

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

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

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教学反思记录表

时间:20xx年9月14日

总第五次

五年二班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小数

教学反思

小数除以小数是学生在学习完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我对在课堂的落实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

内容

《一个数除以小数》这节课是后续性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要抓住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关键来进行,

因而教学

重点定位在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教学

本节课时我把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把握定位在知识的生长点和关键处, 即引导学生思为什么要把除数

5

0.85变成85?”,“为什么被除数7.65也要跟着移动相同的位数呢?”。这个为什么就是让学生知道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已有

的知识——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在引导学

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

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前一天的预习在小组内充

分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的一个尝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课,讲对知识的理

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

说出自己的方法,说出在小组交流后对知识的理解。而我则充当引导者的

作用,随着学生的汇报在学生没有讲到和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点、引。在竖

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

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

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

教学反思记录表

时间:20xx年9月20日

授课年级

五年二班

教学内容

商的近似值

教学反思内容

商的近似值是在小数乘除法之后教学的,

学生已经有了小数除法的基

础,且已经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本节课旨在学生认识循环小数, 并且会根据要求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上课伊始,出示例7中的图表,并根据要求列出算式

40÷60。当我刚

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

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

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位的。知道学生遇到了困难,我故

6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隆昌小学 王天祥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些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复习形式引入组合图形,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理解把简单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使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这个图形分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辅助线表示出来,如果认为有几种分法,就分别在图形上表示出来。接着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做法,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

这节课主要是学生对于一副组合图形会分,你要分成面积之和还是面积之差,分好后每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大家要注意的,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应该让每个学生标一标,免得出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