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读后感

扉页为帆,人生远航

----读心灵鸡汤有感

我在寒假里看了一本书叫《心灵鸡汤》此书分两卷:“一是人生在故事里开悟”;“二是心灵于沉思中升华。”我最喜欢的是一篇叫《勿轻小善》这篇文章它教给了我们不少道理着其中主要的道理让我联想到《嘱咐》这篇文章因为这两篇文章

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 这篇文章中还说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是一个人给家里发电报写好后发现钱不够了就想去掉开头的亲爱的三个字可那营业员却说:“洗那是你太太最想听到的三个字绝对不能去掉。”还把少的钱给他垫上了。那个人经过那件事后也从此变的亲切、大度懂得宽容别人。 第二件事是说作家叶永烈十一岁时给《浙江南报》投了首70字的小诗那是他第一次投稿几天之后收到了编辑杨奔先生的回信叶永烈的小诗遇到了热心杨奔先生顺利发表在了《浙江南报》上。就因为那次杨奔先生的帮助叶永烈叔叔从此和

笔竿打上了交道踏上了写做之路。改变了他的人生。 我想杨奔先生和营业员那时都不会想到这小小的举动竟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很小的事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更不会有人想到他竟能改变人的一生。只要人人都献出点善世界会更好。就像有一次我忘带钥匙出门我只好等着爸妈回家隔

壁家的阿姨看见了就让我去她家打电话。这个阿姨让我心里一阵温暖。 但是也有些事是不好的就像我们班有些同学地上有纸老师提醒他他还说:“这不是我的。”老师脸拉下来了才捡起来就不会为班级考虑大起来怎么担起重大任务?而且我们现在不也在说要创和谐社会吗?这点小事又不难做只要有心一定能做的。我相信。 还有一篇我觉得和前面一篇有相近的意思是叫《天堂和地狱》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故吞吐量这样的有人问上帝的使者地狱的生活是怎样的天堂的生活是怎样的使者带那人到地狱指着大锅边的人每人手里有个勺但他们个个面黄肌瘦、精神沮丧。那人又来到天堂那的生活和地狱是一样的可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容光焕发。那人不解的问使者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会截然不同那使者说因为地狱里的人只想着自己眼里没他人而天堂里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所以没饥饿之忧。这也让我想

到前面那篇文章只要你心里有别人就能得到幸福得到别的帮忙。

只要有爱心世界将更美。 当我在新华书店阅览时,看到一本《心灵鸡汤》智慧全集。一眼望去,书的封面有个大标注:“受用一生的励志书”个醒目的大字。拿到手中时,迎眼而来的是,“这是一本让你抛开人生诸多精神枷锁,塑造完美个性,造就成熟人格,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书”的一句注解话。这些触动我心灵的文字让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书。因为我知道,它将会影响我的心态,是会帮助我受用的励志书,于是深读了它。

有这个一个事例:两个囚犯,共犯一件事,共住一个屋。有天晚上,两人同时抬头往窗户外看,想着第二天的审判结果将是什么?一个囚犯看到的是灿烂的星空,一个囚犯看到的是乌黑黒的夜空。当看到灿烂星空的那个囚犯,脸上顿时发出了淡淡的微笑,而看到乌黒黑夜空的那个囚犯低下了头深深的叹了口气。第二天审判结束后,看到灿烂星空的那个囚犯判处了无期徒刑,而看到乌黒黑夜空的那个囚犯被判处了死刑。这是为什么呢?从这则例子中告诉我们:同处一个环境,同犯一件事,看到灿烂夜空的那个囚犯虽判处的是无期徒刑,但最起码的是生命给留住了,只要生命存在,一切事情都可有改变。他正是始终抱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而看到乌黒黑夜空的那个囚犯判处的是死刑,他一直觉得事已如此,并无法挽回,终而过早的对自己失去信心,抱着一颗悲观、消极、气馁的心态,放弃了自己。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本质是没多大区别,只是由于各自存在的心态不同而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各种遭遇,而是我们将持有着什么心态来面对自己。只要敢于面对直立的人生,一切终有变化。人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积极的心态能够成就人生,消极的心态则毁灭人生。如果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世界,首先就应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是否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世界是否多彩。心态是否积极,能改变人的一生,也能成就人的一生,心态的积极与消极取决于自己本人内心态度,人应具备良好的心态,才能够帮助自己,提高自己。时刻保持着正确的、积极的、自信的心态。我们每个人都需拥有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将决定好的命运,才会活出我们精彩的人生。但是,好的心情是靠我们自己来给予创造的,不要去奢望别人对你的赏赐和施舍。让我们从现在起,无论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学习中的何时何地情况下都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以致我们整个身心都充满着愉悦、轻松。

谨记:心态决定一切!

 

第二篇:教育是把爱有形化的过程————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教育是把爱有形化的过程

——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工作,就是将爱化为有形的过程。

——凯尔·齐柏林(Kahil Kibran)

这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艾斯特·莱特在她编撰的《教室里德心灵鸡汤》一书自序中的开首言。看到这句话,我就知道,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一件件发生在普通家庭的生活琐事接踵而至,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跃然纸上。这一篇篇美丽的小短文,深深地触动着我。故事中每一位孩子的改变,背后都有一位美丽的老师,耐心地挥洒着他/她的汗水,倾注着他/她的心血,用人性的关爱,创造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奇迹。

正如来自乔治亚州的爱莉莎·丹尼尔教师所说,“这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课业上的指导而已,他们还需要爱、包容和耐心” 。

教导孩子绝不只是排定课程或教学计划,教师还必须付出耐心、包容和爱。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在《零钱》这个小故事中,蒂·赛普老师面临着一个令他十分头疼的学生:一年级的麦特。他不仅惹是生非,而且从不听管教,严重的时候一天要摔好几次椅子。可是在一次发脾气时,麦特忽然对赛普老师说:“你知道我妈妈因为零钱的问题,就快要失业了吗?”

赛普老师觉得很诧异,当天就联系了麦特的母亲,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麦特的母亲是一位收银员,因为算数不好,经常找错钱,工作快完蛋了。赛普老师当下决定,虽然自己平时工作日程很满,但应该给予这个家庭一些帮助。

于是,赛普老师利用每个星期下午教导麦特母亲认识钱币,学习算数。随着时间推移,课程渐渐深入,不仅母亲和赛普老师从中收获了沉甸甸的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麦特和赛普老师的关系也大为改善了。

故事的结尾,母亲保住了收银员的工作,麦特变得十分友善,也不大喊大叫了,似乎整个人都完全变了。有一天,赛普老师发现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有一团纸,展开一看,是麦特的字迹:“你知道我现在很喜欢你吗?麦特敬上。”

可见,虽然学生不会明说,但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他们是点点滴滴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的。老师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对孩子们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而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又是多么重要。关心学生成长的环境,力所能及地使它变得更好。学生一定会看到你的付出,并将因此感恩,对你给予同样的回报。

然而至今,有些孩子仍然感到沮丧和不被关注,他们的生活坏境和他们的真是人格之间没有交集。因此,即使在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各种先进技术已经为我们熟练运用,并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教育工作的本质,仍然充满了人性的关爱、挑战、责任和荣耀。

包容

了解孩子,不仅了解孩子外在表现,还要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

在《教室里的心灵鸡汤》这本书中,在开展课程之前,老师们都会先去了解孩子的情况,继而针对每位孩子的特点,条分缕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因材施教。了解孩子,不仅要用心地观察他/她周围各种简单的外在因素,还更重要的是深究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长发展过程等深层次的原因,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类型的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口红的启示》这个小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处在青春期的少女卡拉和她的美术老师史坦诺先生。卡拉是个美丽的女孩子,一点也不关心功课好坏,一心一意只想着化妆。一到美术课就变着法子涂抹自己的脸蛋。而史坦诺先生一开始也没有尝试寻找卡拉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只单纯地认为她是个故意和自己作对的坏孩子,因而采取了多种强硬的措施试图纠正卡拉的行为,但都无果而终,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渐趋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

当再一次语言冲突时,史坦诺先生终于了解到了卡拉如此表现的真正原因——卡拉的家庭环境并不好,父亲已经故去,母亲为了养家,一人兼职多分工作,家中根本没有人能督促她的学习。那一刹那,史坦诺先生心里顿时觉得很内疚,为没能更早感受到她的需要而自责。

而后,当史坦诺先生看到自己的女儿和朋友化妆,觉得十分有趣放声大笑时,他不禁再次质问自己,为什么同样是化妆,对卡拉和女儿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经过一番思量,他认为,虽然自己当了多年的老师,但相比自己的女儿,他对学生却并没有付出足够多的爱心和包容。

于是就在那个周末,史坦诺先生买了一面落地镜,置放在了教室前面的墙上。当再次上美术课的时候,他当着全班的面,为自己之前粗暴的教学态度向卡拉道了歉,并对她说,从现在开始她可以用她的镜子化妆,还有,“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镜子太小了,可以用这面镜子”,史坦诺先生将落地镜的包装纸一撕,显露出“卡拉·戈西亚纪念镜”的标语。

卡拉感动不已,从此以后,美术课上的气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随着时间流逝,卡拉开始把心思转移到学业上了。她的成绩日渐提升,并显现出卓越的绘画天分。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对孩子平时的“坏习惯”、“坏表现”先予以包容,同时从孩子的家庭背景开始了解——包括孩子父母的年龄、职业及家庭成员——设身处地地为其考虑,从情感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整个教育过程不仅会事半功倍,而且将最终实现教育目标,欣喜地看到孩子的巨大转变。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学习好坏或各种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有其原因的,只有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改变。

耐心

在爱和包容之外,身为老师,还必须学习并熟练掌握一项技能:耐心。

伊蕾是《长期收获》中艾利森老师的教育对象,她的母亲患有抑郁症。伊蕾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同时也缺乏自主生活的能力。艾利森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伊蕾的照片拿给学校里所有可能见到伊蕾的人看,请他们在看到她时“叫她的名字,告诉她你们很高兴看到她来上学,并问问她对学校的感想”。

此外,老师还主动去家访,和她的母亲建立对话关系。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伊蕾开始认识学校里的成年人,慢慢学着和他们相处,她的母亲也开始配合学校,让伊蕾按时起床,到校上课。

最终,艾利森老师的坚持不仅挽救了一个原本可能误入歧途的女孩子和一个自闭的母亲,重建了整个家庭并使她们生活得更好,而且获得了伊蕾一家的信任,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友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们必须先感到安全和受到支持,才能安心念书。在一个持续充满关怀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摆脱诸多不幸的束缚,自由发展;学生可以获得满足,为自己的前途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要求更多,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这些安全和支持,正如罗马之城,并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它必须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一点点地、慢慢地融化孩子们内心的冰山,令其敞开心扉,继而才能让我们进入她们的内心去发现真相,进行改造。

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心头总是洋溢着感动。四十个故事,四十份香气四溢的精神食粮,有的使你感动地流泪,有的使你深受启发。诚如本书的推荐所言,这些故事完整地呈现了所有伟大教师的共同特性,那就是人性。老师们的爱与智慧,让同是教师的我,不仅深以为豪,更令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之重——“老师的话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可使孩子具备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老师肩负着无比的重任,将撒播爱和希望的种子”。让我们再次好好品尝这份鸡汤,学以致用,用我们的爱、包容和耐心去拥抱每一个学生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