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赚钱难 防疫是关键

养猪赚钱难 防疫是关键

春季养殖重防疫

“杨老师,你来帮我看看,我养的这猪有没有啥问题?”4月3日,当南江县畜牧局高级畜牧师来到东榆镇槐树村养猪场时,养猪大户何显飞急忙把杨子爵拉进了自己的养猪场。老杨经过一番查看说,春季天气渐渐回暖,正是养猪好时节,但这时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各种病菌会大量繁殖生长,如果防疫管理不当,极易引起猪病发生。因此,春季养猪,严格防疫显得尤为重要。

传染病多发期严格防疫

春季要严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口蹄疫等传染病的发生。养殖户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的免疫注射。切忌漏注、疫苗失效以及疫苗保持不当失效等情况发生。一旦发现疫病,应严格封锁疫区,并强化消毒措施,并紧急预防注射,按要求处理好死猪尸体。周围发生了疫情,除猪舍消毒外,严格禁止外来的行人、车马进入猪舍猪场,自己的车马、人员从疫区回来应彻底消毒。

圈舍保温严格消毒

猪喜欢干燥的环境,尤其是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尚末发育完全,皮下沉积脂肪少,御寒能力较差。而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加之有“倒春寒”之说,所以,堵塞漏洞,圈舍扣棚,挂好门帘,保持猪舍温暖,环境干燥洁净,空气流畅,创造一个有利于仔猪生长发育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经产母猪要实行暖房产仔。

同时,春季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菌生长繁殖。对圈舍进行清洗,要用20%—30%石灰乳或 20%草木灰或2%—3%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严格对用具清洗后用3%—5%的来苏儿消毒,再用水冲洗,以免引起中毒或影响猪的采食量。猪进到猪舍以后,每周消毒两次,用酸碱两种不同的消毒液交替使用。

调整饲料配方补充维生素

应按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地饲喂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日粮,并根据猪的体重、季节、采食情况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春季青绿饲料缺乏,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和酒糟、饼类饲料,以促进猪的食欲,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氨基酸等。猪有一个较好的体况,才能增强抗病力,使之快速生长。

仔猪缺乏免疫力精细管理

春季,仔猪易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不健全。饲养管理稍有差错,极易引起仔猪感染病原患病,甚至大批死亡。因此,要改善哺乳母猪的饲料,保持乳房清洁卫生;做好开食、补饲、旺食的三个环节;平安过好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应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预防仔猪痢疾时,应在怀孕母猪饲料中添加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并在后期注射疫苗,产后注意环境的卫生清洁和仔猪体质的改善;可以自由采食的仔猪也可在饲料中添加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多晒太阳,多活动,促进仔猪生长,平安度过春季。

添加中药增强猪抗病能力

可在饲料中添加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增强猪抗病能力。活菌所用菌种为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种,中药选用荆芥、防风、连翘、银花、大青叶各30克,麻黄、苍术、桂枝各25克,川芎、赤芍、独活、木通、大黄、杏仁各15克,甘草10克等,然后用活性乳酸菌对所选用药进行发酵,既保持乳酸菌的活性,又提高中药功效4-28倍,达到驱风散寒、强筋壮骨、润肺平喘、扶正祛邪,增强猪抵抗能力,既防病又有促长的作用。

炒焦大米为猪消食

“你看我养的猪,吃得好,跑得欢,毛色也不错。除了正常的防疫用药外,我都是学习整理一些小偏方应对猪出现的一些轻微不适。”4月13日,蒲江县鹤山镇生猪养殖大户、畜牧推广技术员张长洪“大方”地介绍了自己巧用大米治疗生猪消化不良的小妙招。

“得了消化不良的病猪一般不爱吃食,精神不振,咀嚼缓慢,饮水增加,口臭,有舌苔。重病例有时出现腹痛、肚胀和呕吐,呕吐物酸臭。粪便干硬,有时腹泻,粪内混有粘液和未消化的饲料。体温一般无变化。”张长洪告诉记者,一旦生猪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建议农户首先要根据病情判断发病原因,“如果不是病原性的,或是症状较轻的,一定要慎重用药。”张长洪的治疗窍门很简单:大米炒成黑焦状,研成粉末拌于饲料中。每天早、晚各喂1次,连喂3日,“经过验证,很有效,还可以减少用药。”

菌渣喂猪效益增

宣汉县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曾长期为处理食用菌下脚料(菌渣)而苦恼。现在,他们把下脚料用于喂猪,既解决了下脚料的出路,也为猪找到了新“口粮”。 粮食猪搭喂菌渣

“我们考虑到杏鲍菇下脚料中含有大量的玉米(2354, -1.00, -0.04%)面、豆粕 (3547,28.00, 0.80%)、菜粕(2754, 19.00, 0.69%)、麸皮。此外,还含有20%的秸秆。而杏鲍菇生产周期短,只有五六十天,下脚料中至少还含有百分之三四十的营养成分。”4月4日,宣汉县富力达实业有限公司杏鲍菇分厂厂长黄晓春告诉记者,从去年5月开始,厂里就在当地选择了一户适度规模养殖户,进行用杏鲍菇下脚料喂猪的试验,至今已试验成功。

宣汉县土主镇石人村二组农户李怀赵,就是试验户。他家常年存栏40多头肥猪,一直以青草、红苕、包谷等原料相搭配,喂粮食猪,“两年出三槽”。从去年5月开始,厂家为他免费提供杏鲍菇下脚料之后,下脚料就成了猪儿的主食。他说:“每天从厂里拉8筐、约 640斤下脚料回来,用下脚料搭配青草、红苕、包谷煮熟以后喂猪,下脚料占到50%以上。”

对于用杏鲍菇下脚料喂猪,李怀赵颇有心得。据介绍,现在,他一般在早晨9点左右和下午5点左右各喂猪 1次,猪儿吃了搭配下脚料的猪食,经得饿。而在以往,每天喂3次,猪儿还有点儿吃不饱。此外,用下脚料喂猪还节约了劳力,现在只需要2个劳力割草就行了,而在以前则要4个劳力割草。

“用下脚料搭配青草、红苕、包谷喂出来的猪,完全跟饲料猪不一样,猪肉口感很香。”李怀赵说,今年春节前,他出栏了20多头猪,现在,“我的猪都是屠宰场订购的!”

菌渣适宜养中大猪

黄晓春说:“目前,李怀赵算是试验成功了。等他家再养一槽,公司就准备自己发展了,把杏鲍菇下脚料利用起来。”

其实,不仅仅是杏鲍菇下脚料可利用起来养猪,其他食用菌下脚料经过选择也是可以的。据宣汉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李远江介绍,目前宣汉县有食用菌3万多亩,种类有10多种,每年生产食用菌3.12袋,约产生食用菌下脚料6000万斤至9000万斤,如果进行循环利用发展特色养殖,将为养殖户带来明显效益。

“食用菌下脚料含有香味素,此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也高。目前,金堂、青白江等地都在利用下脚料喂猪,喂出来的猪,毛都是光亮的,体质壮、瘦肉含量高。”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甘炳成说:“利用秸秆栽培的食用菌下脚料都可用于喂猪,含有木屑的下脚料则不行。而且,用于喂猪的食用菌下脚料,不能有霉变。”

并非所有菌渣都可喂猪

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饲料所资深专家屈东介绍说,食用菌下脚料是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它含有并未消耗完的玉米、豆粕等营养成分。但是,食用菌下脚料纤维

含量高,喂小猪并不合适,毕竟小猪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不健全,不易消化,食用菌下脚料一般用来喂30公斤以上的中大猪。

“并非所有的食用菌下脚料都可喂猪,含有木屑的不行。”屈东说,“不提倡把食用菌下脚料搭配其他饲料煮熟以后喂猪。”这样做既浪费燃料,又让下脚料中的一些活性营养物质损失掉了。

 

第二篇:养猪赚钱与环境 (2)

“发酵床”养猪热下的冷思考

近年来,养猪业面对的挑战日渐增多,除了健康问题,排污与环保的压力可能是令养猪人最感头痛的首要难题。多年来,尽管业界已从养猪工艺、沼气发酵降解等诸多方面作了多种尝试,亦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排污问题上仍未见有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在环保声浪日渐高涨的背景下,以厚垫料为主要特征、以“零排放”为主要卖点的“发酵床”养猪工艺似乎给业界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强大的商业运作宣传攻势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发酵床” 热浪吹遍大江南北。过去的几年里,尽管不少养猪老板已尝到“螃蟹”的另一种味道,但更多的后来人还是投入极大的热情与资金希望把良好的愿望转化为美好的现实。 经过若干年的无数现场考察与理性思考,笔者认为,一项饲养工艺的重大变革不但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更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经得起时空考验的客观评估。在“发酵床”热浪吹遍全国各地的一片叫好声中,很有必要对某些实质性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冷静思考。

一、猪场排污内容、形式与途径

众所周知,养猪场排出的粪尿可粗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两大类,以化学元素细分则以碳、氮、磷三大元素对大气层和水环境的污染为甚,其它为数众多的无机矿物元素并未引起人们太多重视,因饲料中添加高铜、高锌、高砷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沉重话题至今仍是极少数业内有识之士的徒劳呼号。

在传统的养猪工艺中,动物的排泄物部分用作农作物施肥;部分排入半封闭性水体,经天然微生物或某些水生植物降解转化;部分则经沉淀、分离、过滤大多数固形物后作沼气发酵降解处理,通过燃烧沼气的途径减少有机物及温室气体向大自然的排放;也有相当部分中、小型猪场直接把动物排泄物排放到周围环境,尤其是开放型水体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直接的可视污染。

在“发酵床”养猪工艺中,动物排泄物虽然没有排放到周围环境造成直接的可视污染,但厚垫料中的厌氧或半厌氧发酵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效应气体全部排放到大气中(垫料发热便是最直观的排气指征),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绝不可以认为是“零排放”,且甲烷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当量是二氧化碳的21倍,氧化亚氮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当量更是高达二氧化碳的310倍;此外,绝大多数无法降解的有机物及百分之百的无机物(如磷元素)仍然会遵循“物质不灭定律”沉积在粪床中,始终会有被排出去的一天,只不过是排放的内容物被高度浓缩了若干倍,排放的形式从每天连续排放改为集中一次排放,且排放的地点可以有所选择而已。更有甚者,如上所述,现时某些猪饲料中超量添加的铜、锌、砷等有害元素在粪床里超浓缩富集后,一次性地排放到某一特定环境中,可能造成的祸害很难以常规思维方式来判断。尽管这并非是“发酵床”的原罪,但“发酵床”却是承传乃至集中祸害的载体。

由此可见,以严格的科学定义和客观的环保角度分析,“发酵床”的应用并非“零排放” 的措施,只不过是猪场排污的形式与途径发生了转移、时间与空间重作安排而已,总

的排放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据有关专家粗略估计,动物排泄物中的干物质至少90%以上仍然贮存在垫料中,环境载荷并没有因“发酵床”的应用而降低多少。因此,尽管“发酵床”养猪工艺在减少水体可视污染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与“零排放”概念仍有本质区别。

二、饲养密度与排泄物承载能力

由于猪群的排泄物全部汇集在铺设厚垫料的“发酵床”上,有效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与排泄物的承载能力成正相关。以每头猪在“发酵床”上增重100公斤为例,饲料转换率为

2.6,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为50%,那么每头猪一个生长周期的干物质排泄量约130公斤,单位面积每年养三批猪计,一头猪位的干物质排泄量约400公斤,除了约10%的有机物质被垫料中的各种微生物利用并转化为多种成分的气体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外,每头猪位每年约产生350公斤干物质的排泄物,如果按推广企业所宣称的每批垫料可连续用五年,则每头猪位共约产生1750公斤干物质的排泄物,若以含水量30%计,一头猪位需要多少面积或体积才能使这2500公斤货真价实的污物与合适比例的垫料混合后仍能让生活于此的猪群保持健康并达到期望值的生产性能?这可能是“发酵床”设计者们未必思考过的初级问题。

三、猪群健康与饲养效益

尽管“发酵床”工艺推广者反复强调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使猪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然而该工艺推广多年,除了大量感观描述性材料外,似乎从未见有与猪舍内相关微生物消长情况有关的符合科学依据的文献在正规学术刊物发表,也鲜见不同饲养工艺所养猪群的一系列长期的生产性能表现的对比试验报告。恰恰相反,在这几年时间里,笔者所见“发酵床”猪舍内的猪群绝大多数无法与基本健康划等号,大多数猪群的呼吸道病症状表现严重,泪斑浓厚、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皮炎(疑似圆环病毒感染症状)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相当普遍;猪群整齐度差、饲料采食量偏低、生长速度缓慢、达到上市体重的饲养日龄延长,饲料转换率低等情况相当突出。在笔者所作现场考察过的此类猪群,粗略统计,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即使没有大的健康问题,养到相同上市体重(如115公斤),“发酵床”饲养的猪群因冷热季节不同,要多养10-20天不等,也就是说养在“发酵床”的商品猪每头收益至少会减少60-120元左右,通常情况下炎热季节的损失会更大。

因此,准确地判断猪群健康状况及测定猪群的生产性能是猪场业主在选择何种饲养工艺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养猪的首要目的是把猪养好,而判断猪养得好与坏的尺度必须是严谨的符合科学原理的数据,而不能仅仅是感觉。

诚然,我国现时的大多数猪群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多种病毒复合感染的情况相当严重,饲养在传统的开放式冲水猪舍或其它类型猪舍中的猪群其健康压力已相当严峻,把这些靠“加药保健”方式来维持表观健康的亚健康猪群,连同其不可避免存在严重病原污染的排泄物一起封闭在“发酵床”上,猪群的健康如何保证可能是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事实上,微生物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当垫料温度升高至足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尽管此假设未必成立)之前,人工撒播的“有益微生物”早已不可能存活了。换言之,要么“发酵床”的病原微生物不可能被“有益微生物”消灭;要么“发酵床”上的微生物消长情况与人工撒播的“有益微生物”毫无关系。大自然丰富的各种微生物谱系比人类已知的要多得无

法想像,最直观的证据便是城乡各种大小垃圾堆尽管没有添加任何有益微生物,但依然会在大自然法则支配下发热降解。同时,“发酵床”工作时候,由于垫料发酵发热,在这样高温高湿和养分充足的现实条件下,为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的繁殖继代提供了合适的温床,更为真菌生物(霉菌)迅速滋生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霉菌毒素现已成为畜牧生产的一大杀手,一边养殖户大量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和防霉剂同时,一边又通过“发酵床”的误区制造更高浓度的霉菌毒素,这无论对猪群的健康还是对饲养效益都是一种严重的挑战。

四、地区气候、季节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管理要求

多年前“发酵床”自福建省推广始,已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争先恐后地作为一种环保措施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政策支持,多以轰轰烈烈开场,遮遮掩掩结束。笔者三年前曾到闽南某大型猪场(3000头存栏母猪)作实地考察,面对空置很长时间的“发酵床”猪舍,猪场老板自嘲“自己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只是学费交得太多了” ;两年前笔者在中原某省面对满腔热情推广“发酵床”的朋友说了几句婉转的提醒语,一年后,该朋友深有体会地说:“发酵床”只能用在保育阶段的小猪。至于华北地区的山东和东北的辽宁,类似所谓“成功与失败都有”的结果比比皆是。综合分析各地成败案例,笔者认为,在短时间内“感觉成功”的案例无论在什么省份多发生在非炎热季节,或处保育阶段的小猪,其“成功”的主因似只与厚垫料的辅助保温有关。当舍内气温大于30℃时,基本上见不到较大体重的生长猪在垫料上的活动,躺在猪舍边的水泥地面上纳凉似乎是猪群最惬意的享受,而此时的厚垫料则成为热应激源之一。因此养猪业主应该采用“发酵床”的厚垫料来保温,还是用其它更有效、可控程度更高、成本更低的方法来达到给猪群合理保温的目的是个值得理性思考的问题。换言之,幼龄猪群或寒冷季节各种猪群的保温需要,与“零排放”的“发酵床”养猪工艺并无任何必然的联系,如果“发酵床”只因其在非炎热季节发挥辅助保温功效,而在炎热季节则成为热应激源的话,是否还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猪舍内氨气的危害及调控措施

随着畜牧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及其废弃物所产生的氨气日趋增多,一个年产10万头猪的猪场,每小时向大气排放的氨气159kg,它不但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危害畜禽的健康,降低生产性能。早在20年以前,国外就有大量的文献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研究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现今,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畜牧生产中的氨气污染,生物环保和动物福利等问题,有些国家甚至还对舍内氨气的含量进行法律规定。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如何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是当前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畜舍里氨气的产生、危害及如何减少氨产生和排放的有效措施,给当前畜牧生产提供参考。

1 .氨气的产生

畜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胃肠道内的氨,来源于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尿氮主要是以尿素形式存在,很容易被脲酶水解,催化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粪氮主要是以有

机物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但也是氨气形成过程中氮的一个来源。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是通过堆积的粪尿、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在垫料潮湿、酸碱度适宜和温度高、粪便多而有相当空气的情况下,氨气产生更快。畜禽舍中氨气的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粪污清除等。由于氨是高度溶于水的,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的浓度相对较高。据Balins测定50~80kg猪每天排放粪尿6kg,含氮16~37g,其中约60%是尿素或胺盐等易转化为NH3的物质。

2. 氨气的危害

氨气的水溶解度很高,20℃时1L的水可溶解700L的氨,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氨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反刍动物对氨的耐受比单胃动物强,猪又比鸡强。

2.1 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氨能引起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氨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据报道氨气对畜禽产生影响的起始浓度是25?g/kg,而100?g/kg的氨气浓度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戴四发等对一栋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对猪生长性能实验研究表明,50?g/kgNH3水平,小猪的生长效率减少12%;100和150?g/kg水平,生长效率减少30%。曹进等研究表明,日增重随着猪舍内的NH3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料重比则随着猪舍内的NH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同时还可诱发其它的疾病。

2.2 降低机体抵抗力

猪舍内的氨气通过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素变为正铁血红素,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血液碱储和血红素的氧化性能,从而出现贫血和组织缺氧,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王米等表明,当氨浓度达到10~15?g/kg时,会明显降低动物对感染的抵抗力。

2.3 诱发疾病

氨气是公认的应激源,是动物圈舍内最有害的气体之一。氨的水溶液呈碱性,对黏膜有刺激性,严重时可发生碱灼伤,故可引起眼睛流泪、灼痛,角膜和结膜发炎,视觉障碍。氨气进入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肺水肿、出血、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甚至坏死,造成呼吸机能紊乱。此外氨溶解到呼吸道黏膜的粘液中,使粘液的pH值向碱性转化,纤毛丧失活动功能,增加由空气传播疾病的易感性。

曹进[研究表明,当猪舍中氨达15?g/kg时,试验猪只开始出现呼吸道疾病,35?g/kg时出现萎缩性鼻炎,并且随着NH3浓度升高两者发病率都急剧上升,验证了国外的研究报道。提出氨浓度超过50?g/kg时,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受伤,猪萎缩性鼻炎等流行性的疾病的暴发与猪舍中NH3的浓度呈现正相关。文利新等研究发现,冬季,猪舍氨气等大量有害气体大量积聚,会加速高热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保育猪的死亡率会更高。

2.4 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许多经滴鼻、点眼和喷雾等途径进行免疫接种的疫苗都是首先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当氨气浓度过高时能够损坏该类细胞的作用。此外,畜舍内高浓度氨气还能增加疫苗接种反应,出现呼吸道症状。

2.5 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氨是氮氢化合物,在大气中与酸性物质反应形成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等。在荷兰,这些盐类物质的沉积已经被确认为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因为氨经过硝化菌的作用后会释放两个H,进入土壤。过量流失的氮会进一步造成表面水和土壤的超营养化,超营养作用会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最敏感的是水生生态系统,直接的表现就是水生物种下降。同样,一些敏感的植物,如针叶树、西红柿、黄瓜和果树等,会因过度施用氨沉积的肥料而遭破坏。

2.6 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氨对于养殖人员的影响很大,对于一些人来说,就算4?g/kg的浓度也会引起眼睛受刺激,25?g/kg则会刺激软组织。养殖人员由于长期暴露于有氨气的环境里,健康会受到不良影响。25?g/kg通常是每天8h工作在氨气环境中的养殖工人的职业极限浓度,而短期暴露15min的极限浓度是35?g/kg,人处于300?g/kg氨浓度下就会有生命危险,超过2500?g/kg则可能致死。工作在空气质量差的畜舍的养殖工人,会出现咳嗽、痰多、哮喘、鼻炎、胸闷、眼睛发痒、疲劳、头疼和发热等症状。

3. 氨气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

3.1.1 合理选址和科学设计

猪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地形开阔、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周围无居民区、无化工厂、屠宰场和矿区的等污染较多地方。猪舍的设计应合理,做到彻底及时排出粪便、垫料和污水等废弃物,通风换气良好,尽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产生。

3.1.2 加强日常管理,切断氨源

猪舍应应及时彻底的清理粪尿、污水等废弃物,保证舍内清洁。同时还应全面检查、冲洗和消毒的饮水系统,保证水流通畅,无滴水、漏水现象,保持干燥。在冬春季节到来之前,应提早做好保温取暖工作,条件较好养殖户的可采用暖风炉进行取暖,垫草要经常更换,防止有害气体超标。

3.1.3 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

在冬春季节,农村养殖户为了节省空间,保持舍温,增加养殖数量,经常通过加大饲养密度来实现。由于饲养密度过高,造成氨气的产生随着温度升高而剧增,危害动物健康。因此,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在加大养殖规模时,应兼顾舍内的环境卫生。

3.1.4 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

合理的通风换气,可及时彻底排出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一般,通风换气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

3.2 利用保健养猪技术,优化饲料配方,改善营养水平,减少氨的排放量

保健养猪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对亚健康状态的猪机体进行调控,促进其向健康方向演化,阻止其向疾病方向发展。其原则是“扶下祛邪”。所谓治标不如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猪舍的氨气污染,首先要从猪本身抓起。

扶正就是保持或增强猪自身的抗病能力,又称之为主动保健。主要措施包括:一、应用免疫注射方法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抗病力;二、应用营养与免疫调控的方法以及其它技术手段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营养供给不足或不平衡均会影响猪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营养调控也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重要保健措施。

祛邪就是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又称之为被动保健。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常用的措施包括:⑴搞好环境卫生。卫生条件好,可以减少60%~70%的致病因素,也就可以大幅减少氨的聚积。⑵消毒。避免氨气污染下各种有害病、细菌等的侵袭。⑶驱虫。猪舍氨气浓度高,是各种虫类滋生和繁衍的充分条件。⑷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降氨除臭物质。⑸提供好的“风水”和饲养管理。风是指猪舍选址适当,通风向阳,可以减少氨的产生;水是指给猪群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也可间接减少氨的排放。⑹合理的饲料配方。具体如下:

3.2.1 添加合成的氨基酸,降低粗蛋白质的水平

依据“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的日粮,即日粮的氨基酸水平与动物的氨基酸水平相适应,可提高消化率,特别是提高饲料蛋白,氨基酸的利用率,可减少舍内氨气的产生。据报道,通过理想模型计算出的日粮粗蛋白的水平每低出1%,粪尿氨气的释放量就下降10%~12.5%。利用氨基酸平衡营养技术,在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合成氨基酸,相应降低粗蛋白水平,既可节省蛋白质饲料资源,又可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排泄量。试验表明,在日粮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的条件下,日粮蛋白质降低2个百分点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而氮排泄量却能下降了20%。Aarnink等进行模拟预测,当每千克日粮的粗蛋白降低10g时,排泄物的氨氮相应降低9%,此预测已被证实。Stutton等研究发现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从18%降到10%,然后添加合成氨基酸,排泄物中的氨氮及总氮分别降低40%和42%。

3.2.2 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

研究发现,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NSP)含量,可减少尿氮排泄量,增加粪氮排泄量。由于尿氮转化为氨的速度明显高于粪氮,因而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将有利于减少氨的产生与散发量。邓建国等人对畜禽做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β-葡聚糖和一些非淀粉多糖等能影响内源氮的排出。

3.2.3 日粮中添加化学及生物除臭剂

目前,除臭应用效果较好的添加剂有沸石、膨润土等硅酸盐类。沸石是通过表面三维多孔通道来吸附气体分子以及水分子,减少畜舍内氨及其它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还可降低畜舍内空气及粪便的湿度,达到除臭的目的。在生长猪日粮中加入5%的沸石,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并使氨气的排放量下降21%。除沸石外,膨润土、海泡石等硅酸盐类均具有吸附性而作为舍内除臭剂。史清河添加膨润土结合粪尿中的氨,从而减少氨气的散发量。同时也有研究者向饲粮中添加120mg/kg的除臭灵,结果明显降低了试验第5~7周猪舍中氨的浓度,提高了猪的日增重9.4%。

植物提取物能够消除胃肠道内聚积的臭味成分,达到消除臭气的目的,而被广泛的关注。文利新副教授研制的除氨、除臭型预混合饲料(ZL2004100232414)能明显消除舍内NH3、H2S等有害气体的产生。由挥发性药材制成的姜满净化剂能使畜舍的氨降解率达到73.9%,舍内含氨量为15.0mL/m-3。19xx年美国把红兰提取物用于养猪业,在猪饲料中添加65g/T丝兰提取物,饲养600头仔猪和生长猪60d,猪舍的氨气挥发量减少了26%。在粗蛋白含量16%和14%的猪饲粮中添加丝兰提取物,猪舍氨气挥发量分别减少48.8%、33.50%。

3.2.4 添加酶制剂或酸制剂,提高氮的利用率

酶制剂和酸制剂的添加用以提高养分的消化率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饲用酶制剂种类较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消化酶和非消化酶。消化酶的作用底物和作用方式相似于动物消化道正常分泌的消化酶,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非消化酶制剂主要包括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等。在生产上通常根据日粮特点,将这些酶制剂选择性地复合使用。

张克英等研究表明,仔猪饲料中添加500IU/kg植酸酶,能够明显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提高了色氨酸的回肠消化率,改善磷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在仔猪饲料中添加0.1%的木聚糖酶,饲料干物质和氮利用率提高21%和34%。

王米等在仔猪米中添加1%柠檬酸,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提高2.28%和6.1%。在玉米-豆粕型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5%的乳酸,使日粮氮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提高36.6%和9.8%。

3.2.5 抑制脲酶和尿酸酶的活性

通过使用脲酶抑制剂和尿酸酶抑制剂、添加益生素或抗生素抑制产生酶的微生物的活性或是饲喂含脲酶抗体的高免卵黄粉等免疫途径,来减少氨的产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3.2.6 通过日粮的组分调整肠道pH值

由于氨的散发受粪尿中pH值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pH值越低,氨散发量越少,因而可通过改变饲粮组分以降低猪粪尿的pH值,从而减少氨的散发量。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降低饲粮蛋白水平以及向猪饲粮中添加NSP,对氨散发量的减少作用与猪排泄物pH值降低有关。当以硫酸钙、氯化钙或苯甲酸钙分别代替猪饲粮中以碳酸钙添加的3或6g钙时,尿的pH值分别减少1.3与2.2,堆放粪的pH值也有相似变化。据报道,猪日粮中甜菜糖浆青贮料每增加5%,粪便pH值就下降0.4~0.5,氨排放量大约降低15%。存在于猪大肠中的茶多酚能增加嗜酸菌的数目,猪日粮中添加0.07%的儿茶素,能降低pH值,减少粪便中腐败化合物的浓度。

3.3 其它方法

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粪便和垫料对降低氨气含量很实用,该类物质能吸收粪便和垫料中的氨,如H2O2、高锰酸钾、硫酸铜、苯甲酸、乙酸等均具有抑臭作用。用4%硫酸铜或2%苯甲酸来处理垫料,均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氨气浓度。

用微生物发酵法也可有效地降低畜舍内氨气的浓度。据报道,饲料中添加0.25%的嗜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和类链球菌混合物能使鸡群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添加量达到0.5%能有效降低粪便中氨。

4. 小结与展望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畜禽舍有害气体——氨气严重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已成为默认的事实,氨气对畜舍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畜舍内的有害气体已成为国内广大畜禽养殖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对于一个合理的氨气控制方案来说,利用保健养猪技术,从日常管理、饲料配合、体内代谢调控等综合考虑,从源头控制氨气的产生,来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植物提取物除臭剂具有添加量少、资源丰富、性能稳定等优点,必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猪场管理者和饲养员各自对控温的做法 核心提示:

养猪生产,环境控制中的头号是温度,方面各个猪群有适合自己生长的最佳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不利于猪生产性能的发挥。猪场管理着和饲养员在温控这个工作上有自己的侧重点,猪场管理着从宏观的方面考虑,搞好猪场的基础建设,饲养员则注重平时的管理,从饲喂角度配合温控措施。

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温度范围是: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育肥猪:19-22℃。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猪群的温度是关键。

从生产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如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并要求饲养员能够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并做好档案记录存档。

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自己猪群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做到有效控制猪群的温度呢,以下是经验介绍:

1. 畜舍尽量干清粪,能不用水尽量不用水,防止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猪群的应激。

2. 观察猪群的具体情况,如睡姿、采食情况等。

3. 做好通风,升温等工作。

4. 防止贼风和夏季的酷热。

温度计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依据,可是我们也不能过多的依赖温度计,一切要以猪为本,猪说了算,这就需要饲养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如产房的温度可以是21-25℃,而保温箱的温度是29-32℃,饲养员不能仅仅看温度计是在这个范围内就万事大吉了,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况来调节温度,使猪群处于最适状态。

仔猪断奶后,通常需要升温,范围是29-31℃,可是我们实际操作中,不能只看温度计是这个范围就行了,需要观察仔猪的睡姿势和采食情况,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剂温度,以保证仔猪的最适温度状态。

适宜的猪舍温度是猪只健康发育的基础,猪舍的温度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

猪场常用采暖设施及效果比较 编者按:

冬季南北气温不同,各地猪场规模大小不同,因此猪舍保暖增温的措施也不一样,下面刘德旺老师讲了各种保暖措施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值得一看。

一、介绍几种常用采暖设施

1、 煤炉:普通燃煤取暖设施,常使用于天气寒冷而且块煤供应充足的地区,使用的燃料是块煤,优点是加热速度快,移动方便,可随时安装使用;在猪舍使用时用于应急较好。

2、 蜂窝煤炉:使用燃料为蜂窝煤,供热速度和量较煤炉慢而少,但因无烟使用方便,在全国许多地区使用;优点是移动方便,可随时安装使用,应急时有时不必安装烟筒,比煤炉更方便。

3、 火墙:在猪舍靠墙处用砖等材料砌成的火道,因墙较厚,保温性能更好些;火墙在较寒冷地区多用;如果将添火口设在猪舍外,还可以防止煤烟火或灰尘等的不利影响。

4、 地炕:将猪舍下方设计成火道,火在下方燃烧时,地面保持一定的温度;因为热量是由下向上散发的,火炕既可保持适宜的温度,还可在猪舍温度较低时猪的有效温度较高,大大节约成本。另外,还可以把地炕设计成烧柴草形式,燃料为廉价的杂草或庄稼秸杆,可使成本降到更低;在秸杆丰富的农区,小型猪场因人力充足,这种形式是非常实惠的。

5、 地暖:类似地炕,但不同之处是在水泥地面中埋设循环水管,需要供暖时,将锅炉水加热,通过循环泵将热水打进水泥地面中的循环水管,使地面温度升高;这一方法在许多猪场使用,效果非常好;而且不占有地面面积,老式猪舍也很容易改建。如果在水泥地面下铺设隔热垫层,防止热量向下面散发,可节约部分燃煤成本。

6、 水暖:同居民使用的水暖,但因猪一般都处于低位,水暖气片的热量是向上升的,取暖效果一般,而且投资大,占地面积也大,使用量正在减少。

7、 气暖:同水暖,供热速度更快,容易达到各种猪舍对温度的要求;不足之处是对锅炉工要求较高,不适于小型猪场使用。

8、 塑料大棚:这是农户养猪使用最普遍的设施,投资少,使用方便。

9、 电空调:投资大,费用高,只能应急使用。

10、 热风机:也叫畜禽空调,是将锅炉的热量通过风机吹到猪舍,舍内温度均匀,而且干净卫生,价格也较电空调便宜得多,许多大型猪场使用。

11、 红外线灯:是局部供暖的不错选择,适宜于应急使用;特别是在新转入猪群中使用,容易操作,很受饲养者欢迎。

二、各种采暖设施效果比较

养猪赚钱与环境2

养猪赚钱与环境2

至于选择哪种采暖设施,则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 三、各种采暖设施注意事项

上面的采暖设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应注意的事情:

1、炉烟:这在使用煤炉、蜂窝煤炉或火墙时经常出现的现象,特别在生火时经常使舍内乌烟瘴气,在密度相对较大的猪舍,使空气质量明显变差,不利于猪的健康;特别是一些猪场煤炉或蜂窝煤炉不装烟筒,还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因猪对一氧化碳的耐受性较人强,往往造成慢性中毒而不被发现;所以使用煤炉或蜂窝煤炉时,必须安装烟筒。

2、失火:取暖引起失火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木制结构的猪舍,必须使烟筒远离易燃物;同时在取暖季节,要安排人员夜间值班,以防事故出现。

3、塑料棚的湿度:塑料大棚在冬季最容易出现湿度过大,是因为猪舍潮气无法排出的缘故;所以使用塑料大棚时,应该在棚顶预留出通气孔;为防止通气孔热量散失过多,可考虑晚上在通气孔上用草帘盖上,既不影响通气,还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建塑料大棚时,如果设计成可方便揭盖草帘形式,晚上将草帘盖上,白天揭开,更有利于猪群生产。

4、暖气和热风炉的水循环:暖气和热风炉水循环不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循环受阻,热水将不能输送到位,不能起到取暖的作用;另一个现象是由于设计不周,暖气管道供热不均匀,部分区域很热,部分区域却不热,造成猪舍温度不均匀。

5、畜禽空调的合理使用:畜禽空调不像电空调那样质量可靠,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懂使用或维修方法,往往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有时需要人为控制,失去空调的作用;有时却是人们不敢使用;所以在购买畜禽空调时,必须把使用说明书保管好,最好是由老板直接保管,一般出现小问题,可以参照说明书去调整;这种现象在更换饲养员或电工时经常出现。

6、锅炉工偷懒:在猪场,晚上时职工都下班休息,往往只剩锅炉工在坚持工作,没人监督;这容易养成锅炉工偷懒的习惯,晚上该烧时不烧,到早晨上班时将锅炉烧热,如果不是晚上查夜是难以发现的;如果猪场不安排查夜,也可以考虑使用低温报警装置,使用我们前阶段讲的电接点温度计,结合使用继电器就可以,这样如果温度低于规定范围,报警器自动报警,这样锅炉工也就不敢偷懒了。

7、不要忽略空气质量:天气寒冷时,猪舍往往封闭很严,新鲜空气进入量少,经常出现舍内氧气量不足,影响猪群生产;所以在保温时不要忘空气质量,以免顾此失彼。

不论采取哪种采暖措施,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猪,注意每一个细节,劣质的设备也会起到好的效果。

大雪要持续,南方猪场赶快准备紧急应对措施!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16日表示,中国南方大部地区及西北地区的雨雪天气将持续到20日。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

电脑前的南方猪友,请千万注意了,大雪压塌猪舍的“新闻”已经不是新闻了,所以请赶快启动猪场的紧急应对措施吧,我相信您为猪场过冬做了相应准备,同时我也坚信,您没有料到这场大雪来的如此早,如此大,时间如此之长。

猪舍的屋顶经得住十几二十厘米的厚度大雪的重量吗?

猪场的水管子有没有冻住,猪有没有水喝?

猪场贮存的饲料能顶几天?

现有的保暖措施能经受住夜晚零下十几度的考验吗?

大雪封路,您猪场的平时供应怎么解决?

请广大猪友赶快想想应对办法,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

水管包上保暖材料,屋内气温以及猪的“腹感温度”怎么才能提上去,是铺稻草还是别的,还有??

大雪来临了,我们可以接受考验,但是别让猪猪接受这种“寒冷”的考验,那是您的“财产”,别让我们的财产受到损失。

天气降温保温御寒:检修猪舍搭棚挂帘 核心提示:

近期全国范围内普遍降温,猪场要准备保温措施,以下是一些保温措施,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对猪舍进行检修和维护,对有损坏的圈舍、墙壁、顶棚进行修理。

猪舍门窗悬挂草帘:猪舍的门窗在入冬前可搭草帘遮盖或整个门窗用塑料布覆盖,以保暖御寒。

搭塑料棚:塑料棚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制作方便等优点。农户分散养猪一般可按圈舍模式,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塑料棚透光聚温,可提高舍温5℃左右,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增重。

猪舍加保温层:封闭式猪舍,天棚高度距离地面1.8-2米,棚上加锯末和稻壳,地面铺垫草供猪躺卧。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

增加饲养密度:在冬季一般舍内养猪头数可比平时增加1/3-1/2,猪舍进新猪应在天黑时进行,用酒或有气味的低浓度来苏儿喷雾猪身后再进行合群,同时饲养员需要观察几小时,以防止猪打架。

猪舍保持干燥:猪舍的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并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为防潮湿、防漏雨,舍内要勤垫勤换干草和松土,要让猪定点排粪尿,保持猪伏卧处洁净和干燥,给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冬季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再冷也要通风,发酵床猪舍不例外 核心提示:

所有的猪舍都需要不断地通风,以移除猪舍内的热量、水分、灰尘、气体及病原体,发酵床猪舍也不例外,即使在寒冷的黑龙江,这一点也尤为重要。

1 气体流动的原理

气体的流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无外力的影响下,密度高的气体位于容器的下部,密度小的气体位于容器的上部;气体总是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降低,气体向上运动;气体总是遇冷后体积减小,密度升高,气体向下运动。

2 良好通风的重要因素

一是通过猪舍的气体有一定的流速,二是进入猪舍的气体要均匀地分布到猪舍内的所有区域,并且使新鲜空气与室内的空气充分混合。

3 发酵床猪舍内的气体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猪的粪尿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热量将垫料内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猪舍的气体交换,完成猪舍内的水汽和热量的移除。

发酵床的发酵是一个耗氧过程,如果猪舍内通风不良,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分解粪便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发酵床上大量的粪便蓄积,厌氧菌种的活动能力增强,氨气味道加重,猪舍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等等不利的因素。

携带大量水汽的空气密度小,会不断向猪舍的上方运动,因此,猪舍的排气孔要在猪舍的屋顶。如果猪舍没有排气口,湿热的气体就会在屋顶遇冷凝结成水珠,造成水珠反滴,造成发酵床的水分的二次蒸发,加大了发酵床的工作强度。

气体的交换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舍外气体的不断流入猪舍内。在黑龙江,由于年平均气温只有4.5-零下6度,一年中的大多数月份都很冷,猪舍的进气口应该高一些,这样进入猪舍的冷空气可以先与舍内的空气混合后,才到达猪的体表,不会因为冷气直接达到猪的体表而引起猪的疾病。

4 通风的方法

通风换气有两种方法,一是自然通风,二是强制通风。

5 自然通风的设计

自然通风主要是依赖穿越猪舍的气流,也就是要有风的流动。所以猪舍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要根据猪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猪舍的通风系统。

⑴ 猪舍要建造在开阔的高处,远离任何挡风的障碍物。

⑵ 猪舍间的距离要较大,这样可以减少不同猪舍间的疾病的传播。

⑶ 猪舍的长轴要与当地的主风向垂直。

⑷ 猪舍的跨度不要超过15米。

⑸ 通风口的设计非常重要。

养猪赚钱与环境2

通风口的尺寸务必合适,必须安装在正确的位置,这样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散布,并与舍内的空气充分混合。

冬季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

核心提示:

有的人把发酵床养猪叫成懒汉养猪,这其实大错特错,懒汉是养不好猪的。发酵床养猪比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或水泥条板漏缝舍养殖省工,节能,环保,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真成了懒汉一样,只是把猪赶到发酵床上就什么也不管了,那是不行的。没有人管理的发酵床或者管理不善的发酵床会出现很多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免维护的发酵床。冬季天气寒冷,对发酵床养猪的垫料要进行特殊管理。

发酵床冬季常见问题有: 氨气味浓烈,湿度大,垫料温度低,垫料板结。解决方案如下:

1 增加垫料厚度

在东北,由于气候严寒,发酵床损失热量严重,没有一定厚度的保证,发酵床是运行不好的。单纯使用锯末制作的发酵床建议最低厚度为80厘米,锯末与其他垫料混合制成的发酵床建议100厘米厚,实际上,垫料的厚度是制作发酵床一个很关键的要素。不会因为你选用了某种特殊的发酵剂,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发酵床的厚度,当然,如果因为现有猪舍的条件限制,不得不制作60厘米厚的发酵床,这样的发酵床就存在经常需要补充大量的垫料,它比较适合南方的地区。在北方尤其东北是绝对不行的。

2 降低饲养密度

由于冬季猪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通风不足,舍温低,湿度大,把发酵床的饲养密度由

1.2-1.5平方米/头调整到1.8-2.0平方米/头是比较接近于实际的。

3 发酵床的采光很重要

发酵床的垫料表面应当设计成阳光普照,利用太阳的辐射热加快垫料表面水分的蒸发,这一点十分重要。千万不要小看太阳辐射的力量。

4 保持垫料松软,透气的特性

垫料只有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空气才容易进入垫料的空隙,正常的发酵才能够持续。新鲜的垫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它的物理性状就会改变,垫料容易板结、粘滞、透气性下降,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猪的踩踏和化学分解造成的。不会因为某种发酵剂的使用改变这种生物进程。因而必须对发酵床上的垫料进行翻动。当然猪也会进行一些拱掘的翻动工作,但是人为的翻动是必不可少的。

5 保持垫料干爽

这是发酵床得以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猪舍的通风,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补充垫料,增加垫料厚度,降低饲养密度,来达到保持垫料干爽的作用。

6 定期换垫料

这种说法尽管听起来很吸引人,很多人之所以采用发酵床养猪也是冲着这句话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广告语言,是谎话。发酵床并不是不清粪,而是猪的粪尿转化成了微生物和代谢产物,与垫料混合在一起,还是需要定期清除的。一般情况下三年换一次垫料,依据猪的饲养密度及使用情况时间上可加减。

一头育肥猪180天的育肥期所产生的粪尿经过微生物的转化、贮存,相当于价值150元的化肥价值,你说这种垫料的经济价值有多高?关于这一点的科学依据可以参考--澳大利亚发酵床舍养猪标准技术资料 ,国外很多生产者采用发酵床养猪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粪尿的垫料增值作用。对发酵床一知半解的人在宣传永不清粪,永不起圈,是不真实的。

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核心提示:

呼吸道疾病是猪的常发病,许多因素可诱发该病的发生,如空气中高浓度氨气或粉尘,变化较大的温度。生产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些刺激因素,降低猪呼吸道发病的几率。

1 气候因素

⑴ 温度:在低温环境下,特别是冬季,如贼风、寒冷的地面、低温环境下对猪不当的冲洗、保温条件差都可降低猪的抵抗力,增加肺炎的发病率。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致使室温过高,也可造成肺炎发病率提高。

⑵ 湿度:湿度过高,病原体易生长繁殖,增加发病的机率,但对于室内饲养的猪,适当增加室外的湿度可增加尘埃等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从而减轻肺炎的发生。

⑶ 通风:大部分猪舍每小时的通风次数只有2~4次,对于饲养密度高的猪舍是不可能降低空气的危害的。在肺炎发病率高的猪舍,其通风往往比肺炎发病率低的猪舍差得多。 ⑷ 季节:不管是从死亡率上看,还是通过屠宰检验,都可发现冬季饲养的猪肺炎的发病率高。养户常常因为冬季为了保持猪舍的温度而减少通风,使空气的污染加重,同时冬季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范围也较大。

2 密度和群居

⑴ 年龄:肺炎发生的高峰在16~19周龄,这与饲养密度有关。

⑵ 猪群的大小:在同一空间内猪的数量越多,发生肺炎的可能性越大。500头猪以上的规模显得太大了,250~300头可能更好。

⑶ 栏内群体:在一个猪栏内饲养超过12头猪的猪场,发生肺炎的多。

⑷ 空间:肺炎发病率高的猪场猪的空间小于3立方米/头。在Pointon等人的研究中,每立方米内饲养猪的公斤体重,大约范围为17~24千克/立方米肺炎发病率低。猪场推荐育肥猪的空间不少于4立方米/头。

⑸ 地板面积:每头猪躺卧面积小于0.5平方米可提高肺炎的发病率。每头猪的躺卧面积应不少于0.5平方米,而总的面积(包括排便区)应不少于0.7平方米,这样肺炎的发病率会降低。

3 管理因素

⑴ 生产方法:生产的方法可能是影响肺炎发病率的最重要因素。自繁自养猪场呼吸道疾病少,而外购育肥猪的猪场呼吸道疾病多,但仅从一个猪场购买仅仅比自繁自养的猪场发病的危险性略大一些。

⑵ 育肥猪舍的组织: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大大改善了清洁程度。

⑶ 粪便系统:采取干粪处理系统的猪场肺炎的发病率低,特别在实行连续饲养方式的猪场。

⑷ 转群:转群会增加应激,从而降低抵抗力,在断奶到断奶后2周是一种急性应激反

应的时期。Tile等人发现,转群一次的猪肺炎发病率为15%,转群2次的猪为17%,转群超过2次的猪,肺炎的发病率可超过21%。

⑸ 饲喂方式和猪栏的结构:每头猪的料槽长度小于0.3米可提高肺炎的发病率。猪舍间采用实墙密闭间隔能够防止不同栏之间的交叉感染,可降低肺炎的发病率。

4 空气的污染

安全的建议通常涉及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浓度,而对其它有害因素,如细菌、内毒素或其它有机物考虑得很少。然而,所有这些污染物相互协同,大大增加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⑴ 气体:有害气体的吸入,可以干扰粘膜纤毛的清除机制或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容易造成病原体在呼吸道的定植和破坏作用。氨气的浓度应控制在20ppm以下,硫化氢浓度在l0ppm以下。

⑵ 尘埃:育肥猪舍是尘埃浓度最高的猪舍,猪的活动更加剧了尘埃浓度的升高。猪舍内尘埃的浓度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

⑶ 细菌:在猪舍空气中发现10~10的细菌菌落形成单位(buff)/立方米,这些细菌中有部分是致病的。

减少空气污染的途径有四条。首先重要的是减少饲养密度;其次是良好的通风;再次是改善猪栏内的清洁卫生;四是有效的消毒。 46

发酵床养猪三大优点 核心提示:

近几年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兴起,今年更是盛行,但是业界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看法褒贬不一,对发酵床养猪的问题,需要深入猪场实际,客观分析研究运用这种方法养猪的优缺点。笔者也看过多个利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猪场,认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任何一个猪场都有三点优势:没有通常猪场的环保压力、猪呼吸道疾病大大缓解、提高猪的福利。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几年从日本引入的一种养猪技术,由于其在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没有粪尿污物排除影响环境,因此通常称为零排放技术,这种养猪生产工艺技术不仅实现环保的零排放,而且可以减轻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轻呼吸道疫病感染机会,同时猪采用群居饲养方式,对实现猪福利饲养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被称为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

在这项工艺的宣传中,个别地方有相当多的夸大和不实之处,以至于混淆人们对这种工艺的客观了解,比如:“发酵床养猪是懒汉养猪”,“发酵床大大节约成本”,“发酵床养猪不得病”等等,有的地区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垫料的来源、猪群的实际健康状况、发酵剂的供应厂家和技术服务的实际能力等),由政府出面宣传和推广,这种推广方式容易造成一哄而上(反正是花政府的钱!),一哄而下,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笔者认为,这项工艺技术目前在业内已经比较广泛地流传,各地各猪场可以多看看,多想想,多问问,可以先搞个试验,得到经验后再算算账,与传统的生产工艺比较一下有缺点之后,再做最后决定才是科学的。

笔者参观多个大型养猪场的发酵床养猪,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是传统饲养工艺无法实现的。

一、环保零排放,环保部门认可

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当前制约生产发展的第一位问题,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几乎没有一家养猪场能够达到COD、BOD以及臭味排放标准。我们国家的政策是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罚款,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地的环保部门一定会找你算账的!而采用发酵床技术养猪,这个问题就就解决了,环保部门不再找你了!

二、猪减少呼吸道疾病

发酵床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将猪的粪尿的有机物分解,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会散失到圈舍外,整个发酵床圈舍内空气清新,干爽,闻不到臭味和氨气等刺激性气味,所以猪场采用发酵床模式养猪后,呼吸道疾病会大大减少,笔者参观多个猪场很少发现猪只咳嗽。

三、提高猪的福利

发酵床养殖方式,让猪回归天性,主要体现在让猪有一个回归群居的感觉:不仅创造了猪拱地拱料和活动的环境,而且群居的自然习性得以实现,减轻应激压力,与通常的水泥地面圈养相比,有利于猪的福利和健康发育。

如何解决当前养猪与环保的矛盾 核心提示:

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

养猪与环保的矛盾为何日趋激化

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

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4大原因:

1 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猪只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

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吨~150吨,排放量很大。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此外,猪粪尿污水COD浓度很高,猪粪约为21000mg/l,猪尿约为18000mg/l,污水约为12000mg/l。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严重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2 猪场场址选择错误

20xx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猪场和养殖小区。但由于许多地方早期甚至到目前还没有规划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以致有不少规模养猪场建在禁养区内。

3 猪场环保投资严重不足,工艺设施不完善

规模养猪场大量的粪尿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转变成肥料、能源(沼气)等可利用物质,这就需要投资。国外养猪场一般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20%~25%,而我国大部分猪场环保投资不足10%。现在建一个万头猪场总投资为800万元~1000万元,环保投资达到80万元~100万元的都很少。投资不足,工艺设施肯定不完善,粪尿污水不能完全处理及利用,“达标排放”也只是一句空话。

4 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规模养猪场即使建设在适养区,也有个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规模与环境要匹配。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后必须就近利用,特别是污水,否则运输成本太高。现在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和利用的工艺很多,工艺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匹配的环境空间也不同。(见表1)

养猪赚钱与环境2

菜地、鱼塘、果园、茶园、牧草地和其他农田都是猪粪尿、沼液、沼渣的好去处,当然适量施用很重要。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足,盲目扩大饲养规模,搞几百万头养猪大县。小区城、大规模,猪粪尿污水无法就近处理利用,这是养猪与环保激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政府和养猪户一起努力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关键

1 政府的职责

养猪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发展责无旁贷。

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内容很广,解决养猪与环保问题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解决养猪与环保的问题,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有作为,而且要从长远着想,千万不要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

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规划部门要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尽快落实。近几年规模养猪场发展很快,在禁养区、限养区随便建场的情况履见不鲜,过不了几年又将面临拆迁的困境,既劳民伤财,又影响社会和谐。

加大对新老猪场环保工程的扶持力度。政府必须加大对新猪场环保工程建设和老猪场环保工程改造的扶持力度。

养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利用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如果要建一个较完善的工程,一个万头猪场约需100万元以上的投资,如果没有政府资助,养猪企业很难承受。一般工程完工后,运行费用不高,而且肥料、沼气发电等都可创收。所以政府只需一次性资助工程建设。即使政府全资支付,一个万头猪场运行20年,出栏20万头猪,平均每头猪政府的资助也只有5元。

我国现有老猪场由于环保投资不足,大部分工艺设施不完善,排放不达标,所以对老猪场环保改造工程的扶持更为迫切,各级政府要逐一落实,逐一解决。不管是对新场还是老场环保工程的扶持,政府应该采用常规化、标准化,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避免有些猪场挪用政府专项资金另作他用。

给禁养区、限养区的拆迁户足够的补偿金和宽限期。

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自己的权力,违反国家物权法,完全不顾禁养区、限养区拆迁户的困难,给的补偿金很少,时间又很短,让拆迁户苦不堪言。同时因强行拆迁,引起冲突,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社会和谐。

如今保护环境是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也是科学发展的中心议题。在禁养区内全部拆迁养猪场和在限养区内部分拆迁养猪场是完全必要的,应该坚决执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给拆迁户足够的补偿金和拆迁时间。许多老猪场是养猪户多年积蓄的全部家产,有的还有不少债务,如果补偿金不足,他们就难以生存,难以再建新场继续生产。另外养猪生产有它的特殊性,从母猪怀孕、分娩到保育,就算培育猪苗上市也要近6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拆迁困难多、风险大,损失更大。所以给猪场拆迁的宽限期最少都要有6个月以上。 2 养猪户的责任

妥善解决养猪与环保的矛盾,养猪户责无旁贷,养猪户主要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提高认识,重视环保。

养猪户首先对猪只食量大、粪便多、粪尿污水CDO浓度高、污染严重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只管养猪不管环保。另外环保是事关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养猪户都应该高度重视。

新建猪场要选好场址,搞好设计,控制规模。

养猪生产是一个长期产业,而且基础建设投资大,不可能经常搬迁,所以对新建猪场,选好场址至关重要,最好选在适养区。如果当地还没有划定畜牧饲养区域,选址时应自觉远离(5公里以上)禁养区域,另外选址时不能只跟村镇一级联系,一定要得到县级以上规划部门的同意。有些猪场只跟村镇打交道,猪场建起来了,县级有关部门又因为规划、环保等理由要求停建或拆除,这些都是沉痛的教训。

猪场近距离(3公里之内)应有足够农业生产区,以便接纳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的产物,这是选择场址的重要因素。

环保工程的设计、建设要与猪场的设计、建设同步进行。对环保工程首先要搞好设计,要聘请有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经验的设计人员设计。有些猪场选择的设计单位名声很大,但从来没有做过猪场环保工程设计,结果做出的设计很不合理,达不到环保要求,浪费了金钱和时间。(见表2)

养猪赚钱与环境2

这些处理工艺简单、成熟,运行可靠而且运行费用低。

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工程没有统一标准模式,因地制宜、达标排放是最基本的两条。新建猪场的环保工程建设一定要一步到位,一般猪场从进猪到满栏时间不足一年,环保工程要与猪场建设同步完成,边投产边建设的理念是错误的。

控制养猪规模(存栏2000头以内)或采用公司(生产猪苗、饲料、兽医服务)+农户(饲养肉猪)的模式,把工厂化的规模饲养分散,这都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好方法。 旧猪场环保工程改造。

对旧场环保情况要区别对待。首先如果猪场属于在禁养区或限养区必须拆迁的,就不要存在幻想,应尽早与政府部门协商拆迁补偿问题,如果猪场在适养区或限养区不必搬迁的,就要一次性彻底解决。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猪场环境工程建设和改造都有一定的扶持。旧场养猪户应主动与政府环保部门及附近农户联系,找好专家,搏众家之长,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改造工艺,尽快完成环保工程改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养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