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心得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如果追溯它的渊源,可以说他的萌芽就蕴藏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彩陶上的山水纹样到巫咸祭祀中的自然崇拜,处处都洋溢着文化始祖们对生活有意无意的提炼与感兴,也正是由于的有意无意才成就了中国山水画日后的辉煌;夏商周时代山水画的种子正在进一步的生发,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上可以发现比较完善的山水纹样;秦汉时期,在以人物为主的帛画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山水画雏形的配景图;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可以说是旭日东升前的黎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积淀,中国山水画将要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迎接他成长历程中的辉煌与自豪;隋唐时期,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蕴征服了整个时代,与人物画平分秋色,这一时期山水画以青绿为主,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画家;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到以水墨为主的时代,山水画史上的南北两派自此形成,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乃至整个文艺史上北方雄宏、粗犷,南方温润、含蓄的特点;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发展流派纷呈,各种程式、技法不断的融入山水画,使之更加完满。

再学习中外美术史并将其相互对比之后,我们明显的发现中国山水画与外国的风景画、风俗画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发端,而西方的风景画直到17、18世纪才出现。

其次,中国山水画描绘的对象大都是名山大川或世外桃源般的野津荒域,而西方的风景画却明显带有人的色彩。

2

再次,中国山水画从发轫之初就注入了一股灵气,成就了一种境界,而西方此类绘画却缺少这种气韵,比较呆板。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山水画学习之后,我颇有心得,概括如下:

一、和所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样,山水画的学习也有其纷繁复杂的一面, 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无数前人大家创造了多样的技法程式,留下了灿烂丰厚的书画作品,这就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在山水画的世界里有一番作为。

二、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绘画出了形式和技法上的不同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绘画较之与其他绘画更加能够传达出一种“神”的意境,因此,在山水画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绘画的技法、程式,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你的作品传达出一种精神性格,只有这样才能画好画。

申国营

2012.0420

3

2

 

第二篇: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_1

【标题】<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浅谈</B>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者】罗 礼 洪 【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 【指导老师】陈 文 安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

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

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客观描绘的准确性、体面、明暗、层次。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的一些前辈画家。特别是徐悲鸿把西洋素描的科学方法引进中国,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是近代美术史上的一大功绩,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学素描时间比较短,我曾有补习素描的打算,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多些,对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说西洋素描会影响发展民族风格,这是一种浅见。缺乏民族风格关键在于对民族传统的各个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自己民族的东西放在主要地位,而不在于学了素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徐悲鸿先生在欧洲学习素描功力最深,造诣也最高,后来他画了大量的中国画,能说他失去民族风格了吗?我看不光没有失去,反而是促进了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民族风格发出了新的光彩,中国是一个有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的国

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一些外来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有能力吸收消化,都曾变成为有益有滋养,促进中国绘画向更广阔的道路上发展,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突飞猛进,首先在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方面条件,而中国画得益于外来素描进一步提高了造型能力,丰富了表现力,这些事实,我看也是不容否信的,至于说有的画家没有学过素描而造诣很高,这也可能通过别的渠道而达到造型能力的提高,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事情不是那么绝对,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是一个学术问题,值得专题研究和探讨,这里我只初步谈谈我的看法。

2、是专业的基本功。专业的基本功,是指对于表现对象的深入研究和精确描绘的能力。中国画专业,一般分山水、花鸟、人物。例如画山水画的人,对自己专业的特定对象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一个具备一般造型能力的人,不见得能画好山水画,画山水还要有画山水专业的基本功。一定要对水、树、石、云、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观察、研究大自然山川的组织规律,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程度,古人讲:“石分三面、下笔便凹凸之形,这就很难。山有脉络,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纹理,千变万化,要表现好是不容易的,得下很大功夫。古人又讲:“树分四枝”。要把树的前后、左右关系画出来。画不好就只有左右两面,没有前后关系,画人物就更严格、要研究颜面、动态、手足、衣服、衣纹等等,不管画什么都要有专业的基本功,并不是只要有了一般的造型能力,就能解决一切。

3、是掌握绘画工具性能的基本功。我们画画,对自己绘画专业的工

具性能、特点、表现手法、技巧、技法都要深入研究。画中国画,对笔墨的研究要下很大功夫。宣纸、笔墨是中国画的专用工具、画中国画就得对宣纸、用笔、用墨有所认识。如何使用笔墨、笔墨在宣纸上的表现效果,都关系着中国画的特色,因此对中国画的工具运用、技法要进行专门刻苦的锻炼。

二、学习山水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向高手学习,甚至也可向比自己差的人学习。如有的人,他的某一想象是对的、不能达到,你吸收这一点,达到了,就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一再强调,学习面要广。学习面窄了,非常吃亏,学习最大障碍是骄傲自满,一个人骄傲自满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

学习山水画,要做到三点:第一是学习传统,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的长处,要有读遍天下名迹、名著的气概。第二是到生活中去,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去写生,第三是集中生活资料,进行创作,三者有联系以有区别,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逐步深入的一个全过程,绝不可偏废,作意舍掉其中一环,如果投机取巧,学序混乱,终将一事无成,在基本功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写生。按毛主席的思想、实践、直接经验是第一位的,学习古人,学习外国人都是间接经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第一位的,写生是画家面向生活,积累直接经验,丰富生活感受,吸取创源泉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进入创作过程,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感。

有些同学不肯在基础工作上下苦功夫、好高骛远、作画信笔涂抹,?以奇怪为创新,这是不对的。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深入观察研究客观世界,从而得到新的启发,以至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因而创造了与前人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表现方法,这绝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幸得的,人离开客观世界和前人的成果不会创造出任何东西来的。古人在客观世界中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规律,这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视认真继承。中国画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出奇异的光彩。但是还没有到头,还有许许多多的规律,有待我们去发现,深入生活,勇于实践是有所发现,大胆创新的前提。前人发现近处物体清楚,颜色深;远处物体模糊,颜色淡,这是在一般条件下的规律,景物出现前面亮而淡,后面暗而深的情况,与一般条件下近深远淡正好相反,又如虚实关系,近景的树,如若要与后边的景物离开,就必须留出空白,这是虚中见虚,是一个规律。但我们走进一密林,树隙的空间往往呈现黑色,同样感到虚空,这是实中见虚,与前者刚刚相反。我们一般认识,画水要光亮就必须空折,但林荫下的小溪黝黑而光亮,光亮得像宝石,像小儿的眼珠。

传统要尊重它,但有时必须突破它。前人讲各种皴、擦、点、染、线描。都是规律的总结,但与自然界相比,与无孔不限丰富的现实生活相比,这些规律的发现和总结,又显得太少了,我们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去丰富它,发展它。因此写生也是学好山水画的一方面。

三、写生对山水画学习的重要性

师造化是我国古代一切有创造性的。明、清食古不化之风曾遭到一些革新派的反对。清人石涛痛恨那些把“师造化”变以一句空话的“正统”派。在他的画语录中针对脱离生活、一味崇古信古的恶习,提出“搜尽峰打草稿”的艺术主张。慷概陈词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人我之腹肠发出我自发我之肺肠,揭我之须眉的大胆议论。

终生俯案摹古,所谓:“画于南窗之下”。那就是没有走出画室,有些人走了出去,看看真山真水,这很好,比经年关在画室里要好得多,但若能进行写生就更进了步。“看”比写生要差得多,因为“看”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

有些人,出去写生,贪多求快、浮光掠影。匆匆忙忙只勾一些非常简略的轮廓,记些符号,回来再按自己的习惯,作风来画,这样难免把作品画得千篇一律,顶多只在构图上说明是某某地方,是不能深入对象,真实反映生活的。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能化,以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对象自然景物来说,有春夏秋冬。风晴雨雪、朝霞暮霭、、、、变化无穷无尽。写生时应当每一笔都与生活紧密结合,都是生活本质美的提炼,只简单地画一个符号,还是脱离生活,画出来还是自己固有的面貌。我认为写生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踏实认真画一张,比随随便便画十张要得益得多。

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写生

最关键的一环,要非常认真。写生并不是说任何东西都可能入画,画的内容应有所选择,境界比较好,富有时代气息,有刻画的价值,才可以入画,并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我们常常看见有的画有一个精粹的中心内容,像从一幅画里裁下来的最不重要的配景部分,平平常常,味同嚼蜡,就不会有什么感人的力量。所以一定要很仔细地选择对象。画的时候不要坐下就画,要对景久坐,对景久观。对景凝思结想,要设计。这张画反映什么思想,如何加工,它是什么情调,是浓重的。是雄是秀,是热调子还是冷调子、、、、、古人说:向纸三日,就是说对着白纸多多构思,最好是对象在脑子里已形成一张画的时候再动笔。 看景要分析,一个有绘画经验的人,眼前千岩万壑,变化万千,也能分清哪能是最重要的,哪些该减弱?画时要把重要部分放在整个画面最显著的地方,最精彩的部分要先画,使它能尽量发挥。否则,先画了次要的,那最精彩的部分就要受到牵掣,一个有经验的画家写生时不一定用铅笔打稿,而他在于把主要的,次要的先画在妥善的部位,就像钉了几个钉子,然后把不重要的部分接连上去,就形成一个整体的构图,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在他的画论《笔法记》中提出:“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我体会这是对山水写生的基本要求。山水画家为要表达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不能不分清主次,注重整休感。我以前画过一个瀑布,瀑布是主体,是第一位的,亭子是第二位的,树是第三位的,岩石,灌木是第四位的等等。从明暗关系讲,瀑布,最亮的,亭子次之,然后才是树,岩石,按一,二,三,排下去。明暗层次很清楚。如果在岩石部分留出空白,就会使主体瀑布不

突出。为了突出主体,次亮部分都要压下去,色阶不乱,层次分明,整体感强,主体就能明显突出。我们常说”河山如画,但实际上客观事物不可能完全像一幅画,自然形态的东西很美,但往往也带一些缺点,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的。写生,首先必须忠实于对象,但当画面进行到百分之七八十,笔下活起的了。画的本身往往提出要求,这时就要按照画面的需要加以补充,不再依对象做主,而是由画面本身做主了。写生既是对客观世界反复的再认识,就要把写生作为最好的学习过程。不要以为自己完全了解对象了,最好是以为自己象是从别的星球上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觉。不用成见看事物,对任何对象都要再认识。俗话说:心怀成见,视而不见。所以写生时,要把自己看成是小学生,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应与一般人的理解有区别,探究对象应当较之深刻得多。树、路过的人不在意,一旦经艺术家加工描绘,就成了大众瞩目的艺术品了。观察生活,认识对象,进行写生时虚心,而在创作时要充满信心,考虑成熟以后,下笔犹豫,犹豫不决画面就会软弱无力,力量来源于肯定。当你就应该这样浓淡了,就应该这样淡。画时不要怕这怕那。一张画有缺点,要在画完后总结,而不要在画时犹豫不决,否则,一定画不好。

四、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重要部问题。我国成代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在笔墨上下很大的功夫的。中国画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

度。

这里我想先讲一个谈论书法,赞叹笔墨功夫的民间故事:传说当年修雁门关,要请一位大书法家写“雁门晷”三个字。但这位书家有个怪癖、不愿给人写正式的东西。于是设计一个与他要好的和尚去办。和尚先请他写一个“门”字,过了一些时又请他写了“雁”字,几个月后又请他写一个“晷”字,书家刚写到“晷”字的“门”字,忽然联想“雁门晷”三个字,一怒掷笔而去,大家无法,只好请另一人较差的书家补了“晷”内的“丝”字。后来刻在门关上,人们在二里外只看见“雁门门”三个大字。这个传奇故事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