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习题

护理心理学习题(专科)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 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的反映。

2.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但它本身不是

的心理过程。

3.我们应该从 、 、 等三个方面来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4.韦氏智力量表包括 和 两个分量表。

5、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的两个分量表是 、 。

7、记忆的心理过程包括 、 、 三个阶段。

8、心理防御机制种类较多,按对心理挫折的性质来分,可分为 和 两类。

二、名词解释

1、气质

2、心理挫折

3. 护理心理学

4、 保持

5.创造性思维

6.心境

7.性格

8.心理健康

9.应激

10.通情

11.焦虑

12.病人角色缺如

三、选择题

1. 影响心理挫折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

A.意志力 B.抱负水平 C.生理条件

D.过去受挫经验 E.对挫折主观判断

2. 因病使体重明显下降却称之“减肥”,这使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 )

A.升华 B.替代 C.补偿 D.合理化 E.幽默

3.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典型表现? ( )

A.压抑 B.否认 C.幻想 D.投射 E.推诿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中介机制?( )

A.认知评价 B.建设性心理防御机制

C.破坏性心理防御机制

D.应对方式 E.应激的脑内机制

5. 医护人员缺乏同情心很可能会使病人产生( )。

A.焦虑 B.恐惧 C.抑郁 D.孤独感 E.遵医行为问题

6. 下列哪项为观察的特点?( )

A.标准化程度高 B.信度好 C.效度好 D.有常模 E.较自然真实

7.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由哪位心理学家编制的?( )

A.D. Wechsler B.A. Binet C.L. M. Terman

D.R. L. Thorndike E.H. J. Eysenck

8. 着重评价病理个性的心理测验为( )。

A.EPQ B.CPI C.16PF

D.MMPI E.NEO

9.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应年龄为( )。

A.6~14 B.6~15 C.6~16 D.7~15 E.7~16

10. 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本适应年龄为( )。

A.6~14 B.6~15 C.6~16 D.7~15 E.7~16

11、性格是属于心理现象中的(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人格特征

12、文化性应激原不包括( )。

A、语言 B、生活方式 C、风俗习惯 D、高温中暑

13、A型行为特征不包括( )。

A、争强好胜 B、随遇而安 C、时间紧迫感 D、过度敌意

14、精神分析常利用的方法为( )。

A、自由联想 B、生物反馈 C、系统脱敏 D、厌恶治疗

15、临终病人的一般心理变化规律是( )。

A、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 B、否认期、妥协期、愤怒期、接受期、抑郁期

C、愤怒期、否认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 D、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接受期、抑郁期

四、简答题

1. 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举例说明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3. 简述个性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4、人们受到心理挫折后,往往有哪些行为表现?

5、老年病人有哪些心理反应?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心理护理?

6. 列举建设性心理防御机制。

7. 选择护理措施要考虑哪几个问题?

8. 列举病人的心理需要。

五、论述题

1.试述良好记忆力的特征及其培养。

2.试述护理工作应激处理要点。

3、常见的护理工作应激原有哪些?

4、简述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护理心理学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个别属性 整体属性 2. 指向 集中 独立

3. 心身统一 人与环境的统一 失衡与适应的统一 4. 言语 操作

5、恐惧、抑郁、孤独 6、言语量表、操作量表

7、信息编码、存储、提取

二、名词解释 8、建设性、破坏性

1、气质: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

2、心理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

3.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4.保持:识记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心环节,是再认和回忆的重要条件。保持是记忆的重要标志。

5.创造性思维是采用新颖、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6.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

7.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8.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既要自我感觉良好,又要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行为被社会所认可,还要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9.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包括刺激物、应激反应及刺激与个体的互动作用这三个方面。

10.又称同感,是把护士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文化观念、行为标准,也包括个人边件暂时忘掉,以中性的态度,开放的思想进入病人的感觉世界中,与病人一道感受他的经历,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不在病人经历的事件之中,以保持专业人员的理智。目的是理解病人

11.焦虑的定义: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面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重大事件,或者预示要作出努力的情况中进行适应时,心理上出现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情绪就是焦虑。 病人焦虑可分为: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阉割性焦虑

12.主要表现是病人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或对疾病所持的一种否定态度。

三、选择题:

1.A 2.D 3.D 4.E 5.E

6.E 7.B 8.D 9.C 10.D

11、A 12、D 13、B 14、A 15、A

四、1.对象——患有各种身心障碍的病人、受到潜在威胁的健康人任务

1) 认识和研究 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生理与心理因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

2) 研究病人的 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

3) 研究 心理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关系

4) 研究和应用 有效的交往 和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5) 研究和应用 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和技术

6) 研究和应用 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值低,表示感受性高,感觉能力强;反之,感觉能力低.

3.研究表明:个性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个性不但可减少患病,保持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个性不但会使人身心健康易遭损害,易患某些疾病,而且对疾病的康复及预后亦会带来严重影响。个性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个性特点

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

2)个性特征可影响病程及预后3)个性特征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4)某些疾病会改变一个人的个性

4、答:①攻击:指个人受挫折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出现攻击性行为。分为直接攻击和轻向攻击。直接攻击是指个体在受挫后将愤怒情绪直接导向造成挫折的人或物,表现对他人讥讽、谩骂或拳脚相加及损坏物体等,转向攻击指把攻击转向其他次要甚至无关的人或物。挫折后攻击行为是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也是患者不配合医护的原因。②倒退:指以退缩式的瓜来适应挫折情境。表现为人体受挫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也可表现出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的态度,即冷漠或盲目相信他人及幻想应对挫折。③强迫:受挫后,重复进行某种无效动作,尽量这种动作无任何结果,但仍要进行,例如无休止反复洗手等,强迫行为受到处罚时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加强烈。④焦虑与妥协。焦虑是个体感到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况,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但又说不出具体明确的焦虑对象,长期焦虑对人及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引起疾病。

5、答:反应:①孤独心理:离开工作岗位,生活学习从紧张有序转向自由松散,子女离家,门庭冷落,信息不灵均使老年人感到自己成为被社会抛弃的人,一旦生病,极易产生悲观情绪,感到无望自卑,无价值感,希望子女成亲人能阴时陪伴他。甚至有些老年人不甚忍受病痛折磨而厌世。②退化心理:有的老年人生病后情感和行为变得幼稚,常提出不现实的难以做到的要求,情绪波动较大,产生“老小孩”的现象。③自尊心理:老年人自我中心意识强,固执观,争强好胜,易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④恐惧心理:自信的下降,一旦生病会惴惴不安,或到处寻觅偏方,验方上当受骗,频频产生恐怖感。

护理:①尊重: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心、言行礼貌、举止庄重、耐心地交谈,不挖苦奚落老人。②关心:对老年人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③运用心理护理艺术让老年人多积累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独特的方式等。④重视社会支持:建议患者家人、亲属多来探视等。

6.列举建设性心理防御机制

1)升华 2)合理化 3)补偿 4)抵消

5)替代 6)认同 7)鼓励 8)幽默

7.(1)理想的病人结果:(短、长期目标)

(2)心理护理措施特点

(3)科研基础

(4)措施的可行性

(5)病人的接受性

(6)护士的能力

8.1)需要尊重

2)需要接纳和关心

3)需要信息

4)需要安全

5)需要和谐环境、适度活动与刺激

五、

1.答: 1) 特征 *识记灵敏 *保持牢固 *记忆精确 *准确迅速

2)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注意力集中 ;记忆目标明确 ;理解识记对象 ;及时复习;

合理用脑,讲究心理卫生;灵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直观现象记忆法、多通道协同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尝试背诵记忆法

2.答:护理工作应激处理要点

1)在进行某项护理工作前,要清楚地知道该项工作的需要、目的及各阶段的目标。

2)要明确该项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3)认真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及完成此项工作的不足之处。

4)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5)在解决问题中不断陈述自己的行为和行动目标。

6)在解决问题的每一过程中,及时分析和比较行为效果,总结经验。

7)选择能带来最佳效果的方法进行该项工作。

3、答:①紧急繁杂的工作性质:护士作经常面临许多临床上的两难境地,急症抢救,生离死别,技术革新及各种疾病的威胁,临床上患者病情变化多端,不确性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情并迅速作出护理处理,同时要及时满足患者各种需要。②沉重的工作负荷: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护士数量普遍不足,而且频繁到扰乱了人的正常生活节奏,致使护士的身心功能及家庭生活等方面都受到影响。③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同事关系,护士与家属关系等。最基本的是护患关系,与护士工作成绩和应激水平有直接联系,工作关系越复杂,角色冲突越明显,应激强度越大。④不良的工环境:细菌、病毒等致病因子,放射线的威胁,拥挤的工作空间,令人不愉快的气味,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痛苦的面容和呻吟,生离死别的情境,都是护士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⑤高风险的工作: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少痛苦,恢复和促进健康,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发生医疗事故,就会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为此承当相应的责任,这种风险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工作应激。

4、答:目的: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和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①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患者常面临头自己无法面授和应付的危机矛盾,心理治疗者应理解、同情患者,通过倾听、解释和指导为患者排忧解难。②认识和改变不适应的认知和行为: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态度和信念,就是认知和人格,增强对挫折的耐受性和适应力。③心境或情绪调节和疏导的作用:让患者敞开心中疑虑,痛苦、疏导压抑情绪,调动患者积极情绪。④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帮助患者认识不良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适应力。

 

第二篇:《护理心理学(乙)》练习题_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护理心理学(乙)》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护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护工作的结果。

在一定时期内,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医学界占有主导地位,医护活动中往往反映出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有人将此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在自然情景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作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解释某种行为变化的规律。

4.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method)

事先设计调查表或问卷,当面或通过邮寄供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集问卷对其内容逐条进行分析研究。

5.潜意识(unconscious)

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内容通常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的事件。

6.本我(id)

又叫伊的存在于无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或称为libido(欲力或性力)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7.泛化(generalization)

泛化是反复强化的结果,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

8.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正强化是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

9.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

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文化的人格与行为方式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10.知觉(perception)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作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11.思维(thinking)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2.定势(set)

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使人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认识或行为,或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13.创造思维(creative thinking)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14.意志(will)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努力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5.个性(personality)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6.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17.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8.生活事件(life events)

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

19.认知评价(evaluation)

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20.应对(coping)

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21.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 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对个体实施的方法,具备主要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水平。

22.常模(norm)

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

23.信度(reliability)

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24.效度(validity)

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25.标准情境(standard situation)

指从测验的实施条件到判断结果的整个过程均要统一,被试者处于最能反映所要测查心理活动的最佳时期。

26.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对自己主观感受力和他人行为的客观观察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

27.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治疗是心理干预中最常用的方法。

28.折衷心理治疗(eclectic psychotherapy)

又称方法任选,主张灵活地选择,综合应用对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9.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 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对行为问题的分析、检查,确定操作化目标和制定干预的措施,改善病人适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

30.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

根据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惩罚原理,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给予一厌恶刺激(如物理的、化学的、环境的和自我厌恶想象等不愉快的刺激),最终会抑制和消除此行为。

31.移情( transference)

病人情感的转移,将治疗者看成是过去与其心理冲突有关的某一人物,将自己对某人的体验、态度、幻想等有关的情感不自觉地转移到治疗者身上,从而有机会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

32.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

也称询者中心疗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于19xx年代创立,主张通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

33.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人际交往,应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去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

34.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采用广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医师资格考试中使用狭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35.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通过学习,让动物产生的一种类似人类临床抑郁症的情绪状态。

二、简答题

1. 简述护理心理学作为应用学科的意义

① 护理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结合应用于医学的内、外、妇、儿临床各科以及其它医学工作领域。

② 护理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独立应用于社会人群,以帮助人们解决那些与健康有关的心理问题与痛苦。如在心理咨询门诊。

2.简述护理心理学研究特点(与其它成熟学科比较)

① 理论的多样性

② 对象的抽象性

③ 多学科方法的交叉性

3.简要回答狭义与广义行为概念的区别

① 狭义的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② 广义的行为,将“行为”理解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被观察或研究。

4.简要回答示范作用的过程

①注意阶段:学习者反复观看某一榜样,接受其中的特征性信息,成为学习的依据。 ②保持阶段:观察对象的行为特征性被学习者有意无意记住,成为日后自己行为的模型。

③行动阶段:学习者表现出观察对象的特征性行为。

④强化阶段: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次数。

5.简述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有四个:

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6.简述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过程的认识

按信息论观点,记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个阶段。一般认为,每一阶段都包括①编码;②贮存;③提取(检索)三个环节。

7.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品质

注意可分为①无意注意;②有意注意;③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8.简述意志的品质

①意志的自觉性;

②意志的果断性;

③意志的自制性;

④意志的坚韧性;

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5种基本需要:

①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的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虽然有层次高低之分,但它们是彼此关联的。每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要随之产生;如果较低层次的需要一直处在不满足的状态,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不容易产生。马斯洛也看到了个人的生活环境对需要层次的

10.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①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11.简述心理评估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条件。

首先是要持严肃认真客观慎重的态度。其次保护被试者的利益,尊重其人格,保守秘密。第三,管理好心理评估工具,不向无关人员泄露测验的内容。

12.如何选择一个良好的心理测验工具?

选择良好测验工具可根据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符合测验目的,每种测验都有其特定的测验目的。二是符合测验的适用范围。如韦氏智力量表有的适用于幼儿,有的适用于学龄儿童。三要选择标准化的测验。四是选择效度与信度高的测验,得出结果能真实反映被试者实际情况。五是选择鉴别力好的测验。

13.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

① 治疗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② 治疗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按程序进行。

③ 治疗的对象是具有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人。

④ 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恢复。

14.简述心理治疗的原则

① 和谐的医患关系。

② 针对问题。

③ 有计划的治疗。

④ 综合性的手段。

⑤ 严格的保密。

⑥ 灵活的方法。

⑦ 中立的立场。

⑧ 适当回避亲友。

15.简述门诊病人较普遍的心理要求

①希望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

②期盼明确的诊断及妥善治疗。

16.简述护患关系的特征

①以医疗活动为中心。

②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③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17.心理护理的特点

满足精神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的特点

关注心身相关性与心理能动性的特点

具有复杂性与个性化的处置特点

具有广泛性与社会性的工作特点

18.心理护理的原则

交往的原则

启迪的原则

针对性的原则

自我护理的原则

服务的原则

保密的原则

19.心理因素影响免疫系统的可能途径

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激造成暂时性皮质醇水平升高,后者损伤细胞免疫作用,但持久应激与短期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效果不同,有时可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② 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递质。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与淋巴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影响淋巴细胞功能。

③ 中枢神经与免疫系统有直接联系。免疫抑制可形成条件反射,改变免疫功能。在免疫后的大鼠下丘脑内侧核电活动增加,推测抗原刺激与下丘脑功能之间存在着传入联系,实验性破坏下丘脑可以阻止变态反应。

20.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① 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

② 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③ 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① 交叉学科。护理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 基础学科。护理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 应用学科。护理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论和技术,结合护理实践,应用到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 试分析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① 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 这些致死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 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3.举例说明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① 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

② 调查法。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③ 心理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④ 实验法。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

3.试分析行为学习理论的特点

① 强调人的个性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结果,可以解释和解决许多护理心理学问题。

② 认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是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

③ 建立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矫正疗法对于改变各种不良行为、促进个体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协助治疗许多临床疾病特别是心身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 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4.试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或它我)、自我或超我三部分构成。

①本我:存在于无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本我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倾向,遵循着所谓的“快乐原则”。

② 自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小部分是无意识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我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是本我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得以实现承担者:同时它又是在超我的要求下,要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遵循着“现实原则”。

③超我:类似于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超我是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遵循“至善原则”。

5.顺利观察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何培养人的观察力

顺利观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②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③要有周密的计划;④要做好记录,巩固观察的结果。

培养人的观察力应该做到:①在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和培养;②必须具有浓厚的兴趣;③必须要有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④观察时应注意积极思维;⑤掌握相应的知识,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技能,经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

6.改善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①集中注意,增强记忆1;②及时复习;③通过反馈了解记忆效果;④背诵;⑤过度学习;⑥记住要点;⑦分散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好;⑧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⑨不要把

性质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⑩多样化的复习。

7.试述应对概念的多维性。

① 从应激过程来看,应对活动涉及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心身反应各个环节,从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应对研究曾称为过程研究(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② 从主体的活动角度看,应对活动涉及个体的心理、行为和躯体活动。

③ 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

④ 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来看,可能存在积极的应对和消极的应对。

⑤ 从应对策略与个性的关系来看,可能存在应对风格(coping styles)或特质应对。以特质应对的理念进行的应对研究曾称为特质研究(trait-oriented approach)。

⑥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还可以有相对“狭义”的应对研究,例如病人对于疾病的应对

8.试述心理应激的多因素交互作用。

① 心理应激的定义。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② 该定义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始终起关键性的作用。

③ 心理应激的多因素性。无论从诸如应激源、应激反应、应激过程的影响因素等任何一方面,作为一个多因素的集合概念,心理应激皆包括生活事件、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身反应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④ 心理应激的多因素交互作用。应激所涉及的各种有关变量之间存在着交互的关系。例如不同质的生活事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认知评价,不同的评价结果又趋向于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从而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结果和反过来影响生活事件本身。(可继续发挥)

9.如何解释评定量表的结果

解释结果时,要结合被试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临床表现、行为观察等方面,避免只看测验分数,见物不见人的单方面判断和贴标签做法。

看结果时,不仅要看总分评定,还要分析各个因子分或子量表评定,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相关的关系,对提示问题根据个人表现做出正确判断。

10.如何与被咨询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双方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心理评估的基础,因此,首先对受试者在尊重,接受和通情的基础上,与其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第二,调动受试者接受心理评估的动机,了解评估的作用和意义。第三,帮助他们进入角色,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关系。

以下方面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适当的目光接触,缩短两人之间的人际距离,自然地交往姿势等非言语性交往方式,以及温和亲切语气,良好亲和力等言语交往方式,打消受试者的顾虑。

11.试述认知过程中常见认知歪曲形式:

①任意的推断(arbitury inferences),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做出结论; ②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③过度引申(over-generalization),是指在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即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引申做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

④夸大或缩小(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对客观事件的意义做出歪曲的评价;

⑤“全或无”的思维(all-none thinking),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12.比较心理动力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心身疾病发病的作用机制

①心理动力理论强调潜意识心理冲突,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如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病要素是: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潜意识心理冲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改变造成某些脆弱器官的病变而致病的。

②心理生理学观点解释哪些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作用于何种状态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的发生。该理论研究进展很快,集中从心理神经、心理神经内分泌和心理神经免疫学等途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

③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由于个体素质或受到强化、泛化作用而使这些反应固定下来,变成为症状和疾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