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经济学

我眼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

在经过了半个多学期的《经济学原理》的学习之后,颇有收获。下面我将把我的收获分成四个部分来呈现。

一、 对经济学的认识

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研究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但是这些分析方法都比较专业,作为初学经济的人和几乎没什么经济学知识的我们来说,这些方法中的很多都不可取。我最常用的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与总量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实证分析法。这个操作起来似乎更容易。纳进简单的实例,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如供给与需求,成本和收益这些简单的经济学工具,就可以写成一篇简单的小论文了。

记得我们上初高中生物课的时候,曾经看到过很多生物模型,如,心脏模型,鱼体标本,人体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那么对于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来说,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实体,把这些现象和问题说清楚,不是几句话就能解释的了的事情,于是,经济学家们就创造了神奇的经济模型。经济模型不是那些石膏或塑料制

品,而是一些例子,图象,数字,符号,方程式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理解经济学家所解释的经济现象。

真是多么神奇的经济模型呢!

曼昆曾经指出,要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会计学家是只盯着账目上的会计利润的。

这对我们学会计的孩子打击多大啊!

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学家眼中的利润不只是那些数字,他会考虑整个经济利润,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读书,要交学费,上学期间要向我们的父母要生活费。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他们计算的我们读书的成本不仅仅只是学费加生活费,还会包括我们的误工费,父母因为我们的误工费等。同样读书收益方面也是如此。经济学家在计算我们的收益时,不仅仅计算我们的工资和收入,还会计算到我们因为接受了教育,人力资本方面的收益。这便是显隐性都包括在内了。

经济学家的思考,不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他们通过现象一点的东西,可以考虑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可以避免错误的决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以更客观,更理性的在各个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经济学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智慧的社会学科。这只是我对于一段时期的经济学学习写下的一点很简单的看法和记忆。其中的每一个小框,都可以展开写一个大论文。未来的路还很长,经济学知识的海洋不是一般的深奥。这也激励着我去更加努力的学

习。

二、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我的看法是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能我刚开始学习,对体系的感觉不是那么深刻,在垄断以及垄断竞争和消费者理论以及后面的一般均衡论理解还不是那么不甚明白!

微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应该是产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规律是产品价格提高,则对产品需求量减少,而产品供给量增加;(贵了人就不买了,那么就会使供给的数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则对产品需求量增加,而产品供给量减少。但供求量的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如何?这就是价格弹性问题。

为什么对不同商品需求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消费行为理论,一般称为效用理论,(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个馒头觉得很舒服,吃十个就难受了)这也是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不同商品供给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生产要素组合和成本分析,这就是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如果考虑到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的厂商最佳产量,就是厂商均衡,亦称市场理论。分配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价格问题,因为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确定就是分配问题。

除上述五个基本问题外,微观经济学的目标是使市场均衡,即实现福利最大化——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理论,包括帕累托最优和市场失灵条件下的微观经济政策问题等。

有人说,当你认真系统地学习经济学之后,你将会用一种同以往迥异的目光去审视整个世界。

以后我买东西的时候不会仅仅关注它的价格如何变动,而会想想是什么导致了它的价格变动。大学毕业后我是出国,升本,还是工作,选择哪个,我的机会成本会相对小些。平常复习各门功课的时间应该如何分布才能保证各科成绩最能相辅相成。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增强洞察能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就像老师说的,精通经济学的人在炒股的时候也会比别人更胜一筹。

故而,由衷而言,我不能不为经济学世界里的种种奥妙所折服。

三、 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宏观经济学,简单的来说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曾经有人对宏经和微经作了形象地比喻,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树木的话,那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整片森林。也就是说宏经是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而宏观经济学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需要更完整的信息,还需考虑重复博弈。

在对宏观经济学的整体学习过后,感觉我们的研究一直围绕着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重要指标进行的,诸如什么会影响GDP、怎么影响、还涉及一些与其相关经济函数曲线的变动。

其实近几十年来从各类报纸或国家宏观政策中无不体现大家对

于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的热衷,诸如“相比于多少年前我们的GDP翻了几翻”、“我们的GDP已经排世界第几,超过了哪几个国家”……这类标题常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纸上。

这一经济学领域与生活实际是有着莫大了联系,因为经济因素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有着加大的影响,GDP的增长反映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现象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说到GDP,我们常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大马车就是影响GDP的四个因素——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其实在这四大马车里“投资”因素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因素。举个例子政府出资在某一地段头一项重大公共工程,之后会有连锁反应,拉动钢铁水泥等建筑业的增长;而在另一方面,公共工程又会聚集人们在周围建造居民区,然后一系列的居民公共基础设施,如医院、学校、商店。所以在影响国名经济增长的四大因素中投资占绝大份额,而消费只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我们的政府购买又存在某些弊端,我们的出口商品又是一基础含量低、廉价为特色的。

我感觉中国的经济完全是靠外力推动的,国民没有较高的购买欲望,用以就通俗的话说:“花得不多如何赚得多”。有可能你会认为中国的消费还是很旺盛,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四位数将近五位数的衣服时不稀奇的,当然不用怕买不出去,有人卖总归用人买;在我们周围一些大型的购物超市也吸引国民大包小包地购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上海并不是中国,上海永远代表着中国的明天和希望,而现

在的中国是在中西部地区。

在十七大上我们也将关注点从国民生产总值转移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问题上来。“人均”一词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中国。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最贫穷的却是农民。况且中国的贫富差距悬殊,中国一部分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消耗中国大量能源的基础之上,国民的精神享受,如工作中的愉快程度、人际关系、闲暇时间都是无法由GDP来衡量的。

其实我们并不用如此热衷的追求GDP的增长,GDP只是一个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是由人组成的,我们关怀人应该要多于关注一个数据。

但学科之所以称作学科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从书本上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总是浮油于较高的理论层次,却少有接触到现实生活的地面,我们研究的是理想化的数据、理想化的曲线、提出了许多假设的情况,有时让我产生的错觉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只是用一些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函数关系,而抽离了字母所表示的现实意义。

虽然说所有的理论都是从建立一个理想模型开始的,但还是希望我们最钟能接触到“踏实”的地面。书本中也有一些专栏知识,老师上课也提到一些中国和国际上近年来或历史上的经济现状和经济政策,但感觉还是一幅幅图表和数据,如果涉及一些历史事件和中演的历史人物又感觉在上历史课。

所以研究一门课程还是要触类旁通,又要将现实与理论相结合,了解一些新闻中的事实动态,去考验、验证、运用我们所学的理论。

这样理论才不会失去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虽然我有时上课精神会出现游离状态,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门学科。老师上课挺有趣,感觉还是能学到东西的。

四、总述

我跟老师分享,我是如何培养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兴趣的。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去读一些大师的作品。读后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具有那么强的解释力——简单的供求原理就可以用来分析许多事情,并纠正许多常识中的错误。

这样一来,说话的逻辑会让听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说服力。能让我们变得自信许多,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篇:我眼中的经济

现有的各种定义如下。只要社会存在,就会有经济活动,所以就一定存在经济。

(一)辞典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

第1、2个解释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第3个解释是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第4、5个解释是古希腊对经济一词的用法。

(二)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三)俄罗斯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定义。

9.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10.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为的总和(以上见参考文献[俄]M.N.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政治经济学原理》)。

(四)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的解释。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经济,经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清晰自明的实体,对经济无须下定义,故至今为止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一词还没

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此导致他们对经济学的定义也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只能从其对经济学的定义中推测出经济的“定义”。

11.经济是指财富;

12.经济是人类和社会选择使用自然界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

13.经济是指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4.经济是指人类生活事务;

15.经济是指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

16.经济是指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17.经济是指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决定社会性稀缺性资源的使用;

18.经济指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9.经济是指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社会资源被利用;

20.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21.经济是指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22.经济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人给予帮助;

23.经济是指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经济是指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

25.经济是指各国贸易模式贸易壁垒的影响;

26.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经济是指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28.经济是指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运用;

29.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