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生工作6年后考研392分经验谈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专科生工作6年后考研392分经验谈

本人20xx年考研各科成绩如下:政治68,英语62,数学一 118,专业课144,我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自己的神话。在此我很想写一点东西,一来同各位交流一下经验,二来为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志士仁人支招,特别是专科和在职的研友,因为这些同志要么基础薄弱,要么学习时间少交流的机会少,我深有体会,所以有些话啰嗦请见谅。

基础阶段的复习一般大家都会,然而9月份后的关键时刻把握不准最容易追悔莫及,所以有一定的巧劲,本人基础复习讲的不多但同样很重要,基础是考研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一些准备考研的在职人员来说,了解一些前期工作能帮助他们及时做好准备,用我的经验教训免去他们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少走点弯路。

一、 专科在职人员时间安排

专科在职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考研的历程中障碍重重,所以我想专门说几句。这些同志学习环境比较恶劣,大家都清楚在单位里许多人能忍受你杀人放火,却看不了你学习奋进考研,有提升加薪的机会人家也不会优先考虑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少不了的,首先要有这个心理承受能力,最好是有这样的风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但一定要和自己一起共事的同志关系处好,最好能找点理由调到一个清闲一点的岗位,个人支配时间充足些,以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为你的考研铺平道路。

专科考研经常有一些附加条件,比如6门或8门修本成绩单,要有四级证等,一定要提前到要报考的院校去查历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若有这类条件最好事先报个自考或函授,考上几门达到条件即可,至于四级证或成绩单,则必须打听本省或本市社会考生如何报考四级,一般院校都不安排社会考生,尽力而为,若能考研过线的话不是名牌一般也不会卡你。 专科在职人员多数基础薄弱,学习时间不能保证,我从我的经历出发总结一些经验仅供参考。如果你把考试的科目放下多年了,起码要提前一年看基础知识,比如英语单词,数学教材,专业教材,这些东西的复习不一定一要深但一定要全面,再把这些科目的历年试题做一做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度,就算是热身。网上也有许多考研的视频资料,下载下来自己慢慢看吧。

在热身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蔽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否则传开以后不仅会对自己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影响自己工作前途(考研前能多挣点就多挣点,钱再多也不会发霉,对吧!)。专科同志选择将自考科目与考研科目对应上,既能取得修本的成绩合格单,又能热身,还能隐蔽自己,岂不一石三鸟?热身的一年是必要的,除非你很牛,开始决定考研的这年就要厚脸皮了,能多厚就多厚,上班学,下班学,只要有时间就狂学,工作就当学习之余的消遣,工作上业绩平平足矣。到临考阶段一定要请一到两个的病假,两个月的工资与公费,考上自费与耽误一年,相比之下这两个月值吧。由于平时的学习是被间隔的,到最后两个月一定要归拢一下,把生物钟调整到考试状态,用大块大块的时间复习一门,比如上午政治,下午英语,晚上数学专业课,第二天上午数学,下午专业课,晚上政治英语,依次按照考试的顺序轮流复习,这样在考试时以达到在某时间段能产生对某科的兴奋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二、 复习计划的制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作计划的重要性,所以我首先来讲一下做考研复习计划。列一个考研时间表,从开始复习到考试的整个时间段分成三个阶段:基础夯实阶段(3~8月)、查缺补漏阶段(9~11月)、冲刺临考阶段(12~1月),各个阶段又要根据各科特点制定复习计划,阶段属于长期目标,各科计划属于短期目标。当然,计划有时不如变化,但在保证长期目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短期目标。

“男人对自己就要狠一点”,考研同样要对自己狠一点,当然不仅是狠心,而且要有耐 第 1 页 共 1 页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心、细心。所以制定计划后要有完成的狠心、耐心,也要有细心适当调整。正是一个计划接着一个计划,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大可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心存侥幸实际上是自己惰性的表现,是人性劣根的凸现,一定要必杀。

三、 英语复习

英语自认为成功之处在于狠抓阅读和作文。

单词是基础,所以在热身时要先背单词,基础夯实初期阶段仍以背单词为主,同时配合做阅读理解,至于哪本书,我感觉都差不多,最好买本带阅读技巧讲解的,先看做题技巧,在做阅读的时候下意识地应用,做阅读的目的在于保证每天的阅读量,逐渐培养做题能力和语感。在基础阶段后期应将阅读作为重点,适当兼顾完型和翻译,保证每天有1~2篇的精读,每周专门抽出两个小时做5篇阅读加一篇新题型,作为泛读处理,时间保证每篇在20分钟以内,体验考试的感觉并且检验复习效果,如果正确率不高五个能对两三个的话不要没信心,属于正常,即使偶尔一个也不对也不要在意,毕竟不是真题,经常一个不对那就应该自己分析一下了。

在查缺补漏阶段,即9月以后仍以阅读为重点,但真题为主要的资料,将各种题型都熟悉熟悉,对于得分在45%以下的题型要找点做题技巧,进行专项训练,但仍以阅读为主。在做真题时,对每篇阅读理解文章不仅要做到精读,而且对每个选项的设置要仔细琢磨,答案在原文中的出处都应清楚,最好有考试虫的《阅读手记》,一定要将近5年的真题阅读理解每道题选哪个理由是什么,不选的理由是什么,以及本题的陷阱在何处都能标出来。在此期间将自己对真题的理解及琢磨出的技巧适当做练习,这个阶段每周一次的泛读不间断,一是练手,二是保持阅读量。在十月以后买最后冲刺X套题,开始每周做一套题,代替每周的泛读。一般前几套较简单,比较接近真题难度,后几套比较难,做得不顺手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复习效果,要有自信。

在冲刺临考阶段,作文和阅读作为重点,到12月份应买一本作文写作的书,每天早晨大声朗读两篇,划出其中一些精彩的句子,以便自己套用。保证每天能看2~4篇作文,我用的是恩波的《狂背30篇》,只看不必真背下来,只要摘抄一些精彩的语句背诵,关键是学会应用。作文在考前一定要自己模仿着创作几个自己的万能模式,这时以前的精彩语句派上用场了,再试着将自己的模式套几篇真题作文,精彩的句子差不多的就往里塞,只要字数够,语法错误少一些作文的分数就有保证。最后临考的前几天仍要拿出近五年真题阅读部分再琢磨一遍阅读中的陷阱,并把自己的作文万能模式多写几遍,以防考试紧张忘词。

关于考试时做题顺序,按个人习惯,我的做法是拿到试卷快速浏览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对作文有个印象,趁着头脑清醒先做阅读和新题型,然后写作文,啃下这两块硬骨头其他的看哪个简单就先做哪个,能再多拿几分算几分。

四、 数学一复习

自认为成功之处在于理解基本概念,遇到难题自己作专题。有难度的题在曲线曲面积分部分,此处一定要拿出课本,看课本理解基本概念。

基础夯实阶段,复习哪部分,就做哪部分的历年真题,李永乐的真题很不错,按章节分开解析,并有多年的真题,只可惜没有集中的历年真题答案,在成套做真题时找答案挺费劲。

9月份整体复习完成进入查缺补漏阶段,开始做套题,以历年真题为主,刚开始不归定时间,做完给自己评分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粗心做错的标识出来,不会做的重点攻克,不仅仅是看答案,而且要不看答案的情况下独立做一遍,对这个知识点最好做一个专题。做专题的好处是,今年的是这个知识点,过几年可能是这个知识点相关的,所以要将出现的知识点总结成知识块,即专题。通过课本、复习指南,将其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做题技巧统统 第 2 页 共 2 页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搞出来,以后遇到类似题,争取能做对,如果还做不对则回到专题再温习并且继续补充,就这样不断总结补充,不要怕麻烦,不怕耽误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做上4~5套你就会发现做题有点信心了,开始按考试时间来要求自己,讲速度、讲效率,在这个阶段起码做10套以上真题。

在报名照相时,应该11月份了,买上一套最后冲刺X套题,按照做真题的方法,每周做1~2套题,还是不断总结,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千万要记住最后冲刺X套题一定不要只做一遍。我的做法是:做一遍,将自己不会的题目标出来,你会发现错题的类型是比较集中的,而且以前做的专题也肯定涉及到这些,所以专题的复习与补充还是很必要的一定要找到与此相关的历年真题再做一遍。做完一遍最后冲刺X套题后,再将错题做一遍。12月中旬应该以看题为主,每周能做一套题即可,可以将以前做过的套题再做一遍,熟能生巧。看看自己做过的题,主要是最后冲刺X套题和历年真题,重点看曾经做错的题,看时应做到看到题目先自己想思路,再看答案思路,理清思路为主,适当动笔。在最后阶段看题很重要可以节约时间开扩视野,拓展解题思路,能做到见多视广遇题不惊。

考试时做题顺序按照出题顺序来就是,一般选择题主要考察三基,所以不会太难,若某道题,你的计算量大且繁琐则很有可能思路不对,换个思路或临时放弃等有时间再做,一定要有整体得分最高的理念,大题能是写多少就写多少,不会的写相关公式定理及思路。

五、 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一般都是强项,所以在此只简要说一说,有的学校各院系有考试范围及大纲,注意询问。历年真题很重要,从中可以了解每年出题点是课本习题改编的多,还是课外辅导书分量大,应该有重点复习,课外辅导书应找本专业学长询问,这时再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要吃亏了。基础阶段仍以课本,课后习题为主。查缺补漏阶段要以真题为主,一道一道将其吃透,自己适当总结一些专题。历年真题起码做2~3遍,仔细体会做题思路及方法,基础知识基础概念一定要记牢。

六、 政治复习

政治分数不高,说起来底气不是很足,参考一下也可以。从小就在红旗下长大,不学也能熏陶出来,所以我是从十月分开始看书,一个半月看完,开始做题,任汝芬的题还可以。11月买本核心考案、狂背之类的浓缩知识点的书,比较薄看的比较快,再把知识点过一遍。12月买本时政看看,再买最后冲刺X套题做一做,有经济能力,听听冲刺课也不错。我在临考前买了本启航的《最后20天20题》,根据他的配套讲座将每道题都分析归纳知识点,不是简单地看,而是看每个知识点如何组合的,理一下思路,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把重要的热点相关知识点记牢。

考试的时候做大题要用圆珠笔,字迹工整,分条分层次答题,遇到不太会的写点相关原理,适当到材料里找些东西写上,总之别空着。

七、 其它

在整个考研复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处理不恰当会阻碍我们的复习,甚至会陪了夫人又折兵。我根据自身经历及亲眼所见适当归纳了几点:

1、女/男朋友。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首先拼时间、拼脑力、拼体力、拼心理素质,所以有女/男朋友的话,我们要拼的要素她/他同样会大量消耗,许多研友败阵的原由大多与此有关。我的建议:一定要谈判,摆明个要素,只能少量消耗,最好能得到对方帮助,否则休掉,除非你没有考研的决心。

2、失眠:失眠会导致人的心理素质变差,容易健忘,是考研人的苦恼,一般考研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当平时偶尔失眠还不要紧,若长期失眠则应及时治疗,我依赖中医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喝点中药效果比较持久。在考试这两天失眠属于正常,应备点西药,西药 第 3 页 共 3 页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来的快,十二点半睡不着就应该吃药。千万别吃多了,最多只吃半片,既能睡着又不影响第二天考试。考试那天住一起的几个研友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到零辰三点多没睡着,幸好有位朋友准备的西药。吃了半片药,第二天又喝红牛提神。所以考试那两天准备点西药和提神饮料还是必要的,至少失眠的影响不会造成情绪较大波动,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应试。

3、交流:交流不仅能相互补充知识、学习方法和资料,而且还可以相互慰藉一下疲劳的心灵。适当找1~2个研友不定时沟通一下还是很不错的,你会发现受益非浅。

4、突发事件:在1~2年的备考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耽误了复习的时间,不要慌,宜速战速决,每天能少学点也可以,但不能耽误太久,事后一定按原计划进行复习或将计划适当调整。我在20xx年6月为公司开发了一个程序,本以为一周搞定,但后来因调试等原因用了差不多一个月,事后又迅速赶复习进度,也没耽误多少。对在职人员来说热身的一年是必要的,如有突发事件能有个缓冲,不至于误事。

5、听课:对在职的朋友来说听课还是比较划算的,当然听冲刺班是最好的,因为在职人员经济比较宽裕,12月临考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点归纳梳理一下,术业有专攻,既能让你了解重点又能节约不少时间。

6、真题:真题是最好的老师,不要把真题做一遍就束之高阁,要在真题中寻找规律,在其中把握重点,做三四遍不为过,做真题多了你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自己慢慢体会,如果你能把一道题举一反三,那你的复习效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最后我用我的行动已经证明了专科在职6年后仍能考出不错的成绩,那些条件比我优越的学弟学妹更应该受到鼓舞。自信很重要,我曾怀疑过自己,但现在我想对专科、在职的朋友说:“我能!??你也能!”

 

第二篇:毕业工作7年后考研437分牛人的经验与建议 2

毕业工作7年后考研437分牛人的经验与建议

策划篇

前言

前段时间写了几篇有关考研经历和经验的博文,受到了朋友们的热情关注。我想,很多正在准备考研的朋友们,或许正在苦苦搜寻有关考研的信息。因此,我准备将两年前那段日子中深深印在我脑子里的东西好好整理出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策划。尤其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更需要策划。在考研的策划中,以下几个问题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关于考还是不考

考研、读研,在我们的人生旅程当中无疑是一个转折,这个决策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的职业和事业。当然,我所说的“转折”,只是在强调它对人生的影响程度,我并不敢说这种影响就一定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考研与否,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利弊。这就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自己最适合和最有利的道路。

我是19xx年毕业参加工作的,但我为什么到20xx年才考研,这是有原因的。我毕业那年,之所以没有继续深造,主要是保研差了一点点,同时又考虑到家庭经济境况不好,因此想早点工作。参加工作伊始,正逢所在课题组缺人。因此,于公而言,需要我支撑课题组的工作;于私而言,也正是提升自己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因此一直在等待考研的机会。20xx年,我的儿子出生,05年,我爱人硕士毕业,同时课题组人丁开始兴旺。这使我感觉到,考研的机会已经来临。于是05年下半年开始复习,06年初参加了考试。

就个人想法而言,我认为,如果你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决定考研与否的时候,你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想从事的工作,需不需要高学历和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如果需要,那么在现今这样“教育大发展”的年代,考研是必须的,否则你会在职业竞争中缺少竞争力。那么,什么时候考呢?我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比如经济困难等等,一口气读下来是最好的选择。也许有人认为,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读研,可能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告诉大家,工作之后,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你的想法,会受到工作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这也许会使你和你的最初目标越来越远,最终留下遗憾。

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则考研的决定可能会更困难一些。其中你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你是否需要?你是否喜欢你的工作?你打算考定向还是统招?单位是否同意?经济上是否困难?还有家庭的问题,比如你的恋人/爱人是否支持?等等。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你期望你今后的职业发展是否需要考研。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回答了这一点,其它的问题也许考虑起来就容易一些。

总之,考研与否,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在这个策划过程,需要你的智慧,同时也需要冷静,更需要你的决心。

关于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考虑。毋庸置疑,学校、专业的选择,与考研成功率,是一对矛盾。考好的学校、好的专业,无疑会困难一些。因此,在这个决策中,需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稳妥行事,毕竟,考上才是最重要的。

我本人在这个决策过程中,曾经遇到选择母校还是单位的问题,犹豫一直持续到报名。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单位的专业课试卷没有连续性,给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而我的母校,往年的专业课试卷可以复印,并且变化不大。因此,我最后选择了考学校。当然,关于专业的选择,需要和我的工作匹配,因此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

我觉得,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中,也应该有一个“性价比”的概念。“性”是指学校、专业的实力、社会认可程度;“价”是指考上的难易程度。把“性”和“价”结合起来考虑,也许目标会更明确一些。

关于复习时间

我个人不赞成花一年或多年来准备考研,时间长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消磨人的意志。我在基础不太好的前提下,基本上花费了一个学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自己和其他研友的经验,我觉得一个学期是比较合适的。

在暑假期间,有时间的话,可以开始“预热”,背背单词,看看数学书,了解一点信息等等,让自己慢慢进入高强度的复习状态。到开学的时候,就需要好好计划自己的时间了,并且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按部就班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突然觉得信心不足,或者感到很累,想出去

转转,等等。我想,这都是正常的。信心不足往往是因为在看书或者做题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时候应该告诉自己,困难谁都会遇到,只要多坚持一分钟,就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有贪玩的想法的时候,可以适当放自己出去走走,顺便办点事情,一张一弛,没有必要有太多的负罪感。我复习的时候,一般每周给自己半天的时间放松。但是,如果你总是贪玩,比如沉溺于游戏,则应该好好反省了,问问自己是想上研究生,还是想成为一个所谓的“游戏英雄”。当然,如果你的答案是前者,我相信你是成年人,应该知道如何选择;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那你也不必再花时间看我的文章了。我必须提醒各位,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去克服很多的困难,如果一个成年人,在面临大事的情况下,连贪玩的想法都不能克服,我想,你今后人生路子不会走得多好。

以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讨论了考研策划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希望朋友们经过慎密的考虑都能够解决。

本来还想和大家谈谈信心的问题,但考虑到我前两篇博文已经讲得够多了,这里就不在赘述。不过还想告诉大家,考研和高考不一样,没有任何人管你,一切都靠自己。因此,考研并不仅仅是拼智商和基础,还要拼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如何计划,如何管住自己,包括勤奋和持之以恒。因此,当你想退却的时候,告诉自己,坚持,就可以更多地抛开自己的对手。

数学篇

前言

我19xx年毕业,20xx年考研,也就是毕业7年后考研,总分437,其中数学(一)141分。我在高中及本科期间的数学成绩一般,工作期间也无暇复习,因此能在毕业7年后考研取得141的高分,我自己都感觉非常意外。但是,回想我考研准备期间的奋斗经历,除感觉到幸运外,也觉得复习方法比较得当,因此写下来供广大研友借鉴。

数学的重要性

在我眼里,考研的四个科目中,我认为数学和外语是最重要的。当然,其它两科也重要,但复习难度要小一些,一般考研失败都在于前两科。其中,英语充当着考研门票的作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够上研究生;数学充当着学费(假设还有公费生的话)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总分,进而决定你上公费还是自费。为什么这么说呢?英语单科被挂的比例较高,但对总分影响较小。试想,别人英语成绩比你高出20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数学不同,单科要求并不高,比如我考研时,我们学校是75,但我考了141,相比之下,就数学一科,我就可以在拉下刚上线的人60多分。还有一点,数学考试具有不稳定性,发挥不好可能少考几十分(比如遇到一道大题时脑袋短路了),因此更要求我们在数学复习中多下功夫,才能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复习资料

主要资料包括:陈文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考研数学模拟考场15套》、李永乐《考研数学400题》。

辅助资料包括:相关教材(高数、线代、概率与统计)、陈文灯《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李永乐《历年考研数学真题解析》等等。

其中,主要复习资料是指需要一字不漏过一遍(或以上)的,辅助资料用于查阅部分概念、专题解题思路等等。这些资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我将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介绍。

辅导班

我只上了一个本校的辅导班,112学时,主要是基础知识讲解。感觉收获较大。

建议研友们在复习之初,自己已经看过一遍书之后再听课(至少自己看书的进度领先于老师讲课进度),这样效果会好一些,可以确保自己在课堂上能听懂,避免成为抄笔记的机器。

至于是否上其它辅导班,比如一些名家的辅导班,我个人觉得不太必要,不过需要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复习过程

预热阶段:在暑假及其以前,有空有兴趣时看看书,目的在于预热,不在乎看进去多少。但事实上,多多少少也能看进去一些。这段时间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还有不少时间。同时,我个人觉得,太早进入高强度复习状态,容易造成后期的疲劳和厌倦,影响复习应考的激情和精力。

基础复习阶段(一):这个阶段我是从9月1日进入的。这时已经进入了高强度的复习阶段。这段时间我主要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是一本400余页的厚书。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大纲要求的所有基础知识和概念,同时还汇集了很多例题、习题,包括历年考研真题。因此在预热后踏踏实实地把这本书过一遍,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的掌握、理解非常有好处。看这本书时需要注意:

1) 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用心领会和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必须借助辅助资料搞清楚,做到这一点后方可看例题和习题。

2) 对每道例题和习题,必须在看答案和解题思路前,自己先动手做一遍,然后再对照书上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总结和反省,好好把感受写在旁边。用不同记号对题目进行标识。当时我主要分了三种情况:一是自己会做的,二是自己有正确思路,但不能完全写出来,或者没有做对的,三是自己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的。做好这些标识,可以使自己后续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3) 一定要动笔做题。你自己可以做做试验,把一道题看懂了,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试试自己能否背着书流畅地写下来。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的。因此,我强烈建议在复习之初就养成动手的习惯,这是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的唯一标准。

4) 一定要重视总结。看概念和知识要点的时候,要把一些重点词句划出来;对于开始不太懂的,理解之后一定也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做题时,对于前面讲的第二、三种情况也一定要记下自己当时为什么做不出来,今后看到何种典型题目,应该具备何种反应和思路。

5) 我刚才说过,陈文灯这本厚书博大精深,汇聚了很多难题,因此你第一遍复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折磨。这时候需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试想,如果你一拿到这本书就很容易地看下去,我觉得都没有复习的必要了。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我在最后的考试中取

得了141分的成绩,但在这个阶段仍然感觉非常痛苦。这时候,一定不能丧失信心,一定要坚持下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先放一放,有机会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同学或者查阅资料搞懂。事实上,有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复习中“恍然大悟”。

基础复习阶段(二):这个阶段与第一阶段可以穿插进行。就我而言,我自己是从9月底开始第二阶段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辅导班的机会,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第二遍“扫荡”。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辅导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基本上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后,结合课堂笔记和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再次巩固。我觉得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对大部分基础知识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真题体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体验真题的难度和解题思路。我在这个阶段只用了不过1周的时间,原因是大多数真题(尤其是大题)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中已经见过,因此没有太大必要“真刀真枪”过一遍。对此,我主要是看看大题,对着时间做做小题,感受一下。当时的体会和判断是,真题事实上并不难,只要细心、注意速度即可获得高分。

我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复习完成后(大概是11月中旬),出现一个麻烦的问题,我相信大家也会遇到。这就是:书上的东西大多能够理解,但东西太多,容易忘,做题时不易写出来;同时,我也感觉那本厚书,看了前面的后面的忘了,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又忘了。针对此种情况,我感觉唯有加强训练才能解决,于是进入了套题模拟阶段。这个阶段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全部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不能覆盖每个知识点,但可以随机地复习到那些重要一点的知识。我觉得这样比一遍一遍地看厚书,一二个月轮回一遍好得多。 套题模拟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必须定时(3h/套),真刀真枪地模拟考场上的情况。不做套题你或许不能理解,脑袋高强度地运转3个小时,还是非常耗费体力的。有人说,如果考研前没有足够的训练,连续4科的考试很难坚持下来,即使“坐”下来了,也很难保证状态。记得我第一次做完套题时,走路时都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确实是很累的。但锻炼多了,坐3个小时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2) 必须在到点时停止答题,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压力。

3) 每套模拟题完成后,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总结,总结时间通常会超过做题的时间,也就是超过3h。我曾经说过,总结的过程,事实上就是知识在你大脑中有序地存储的过程。切忌草草看一遍答案,说声“原来如此”就结束了。如果这样对待,我相信有的题目你遇到3遍也不一定能够掌握,最后的结果也许就是:你从考场下来的时候,看到答案时也是那声“原来如此”,只不过可能再加上个“TMD”。

4) 每做几套,也需要回头总结一下,自己在哪些知识点,哪些章节,哪种类型的题目中容易出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必要时,可以借助辅助资料进行专题训练,予以突破。 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每做完一套题都会有较大的收获。

关于做套题的数量,应该根据自己各科实力分布和进展情况决定,并在复习过程中适当调整。我当时给自己准备的是陈文灯的15套和李永乐的400题(10套),这个数量本身就是比较多的,原因是我对自己的数学功底不自信。但在套题的开始阶段,也就是做李永乐的400题过程中,发现做起来非常痛苦,小题(填空和选择)就要花八、九十分钟,剩下一半左右时间做大题,有的不会做,有的知道思路,但写不出来,好不容易遇到简单的,还要算错??;同时,结果也是比较糟糕的,10套题平均在70多分,高的也只有90分左右。这种情况严重打击了我的信心,如何是好呢?我觉得,既然做套题不行,咱偏要做,否则考试时就死定了。于是,我又买了一本新的400题,按照原来的方法,按部就班,完完整整地做了第二遍。这一遍的结果是平均120多。也许有人说,怎么做过的还不能得满分啊?我的回答是,你来试试。这种现象更加能够说明,一定要多动手,见过的,做过的,都不一定是你掌握的。只有你拿起笔就能够流畅地写出来的东西,才是你真正掌握了的。

这一阶段过去后,也就是两本400题完成后,我自己感觉水平上来了一些,也自信了一些。此时我又开始做陈文灯的15套,结果是平均110多,并且比较稳定了,小题耗费时间大概保持在50分钟左右(最后考试时只用了34分钟)。此种结果我已经比较满意,觉得自己正式考试可以抱120分的希望了(我知道真题比模拟题简单一些)。

这里还想谈谈对两本套题的感受。李永乐的400题以常规题为主,而陈文灯的15套会出现一些“怪题”,平时很少见的。难度方面,感觉李永乐的整体上稍微难一些(比如一些填空题的运算量相当于一个大题),陈文灯的除“怪题”外要简单一些。总之,我觉得两本书都是非常不错的。如果研友们有时间,我觉得两本都有必要做一遍,如果时间不够,建议好好做做李永乐的,对训练自己对常规题的思路更有帮助。

状态保持阶段:这个阶段与套题阶段是交叉的。此时已经到考研复习的最后一段时间,在政治和专业课中投入的时间增加,数学复习时间相对减少。因此,这段时间内,做套题的频率降低,但必须要做,至少保持1周1套,以保持好状态。同时,这个阶段也需要好好去记忆一些东西,比如有些难记的公式,看书时标出的重点知识和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在考场上丢掉一些不该丢掉的分数。

以上是我在数学复习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下面再谈谈几条注意事项:

1) 不要过分强调陈文灯《复习指南》:很多人都认为陈文灯的书很好,但有的朋友过分沉溺于其中,反复看若干遍,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复习指南》只是用于基础复习的工具,你在其中可以吸取很多东西,但它不能代替套题模拟,不能有效地训练你的快速输出能力。此外,《复习指南》中很多内容偏难,过分纠缠于其中,会得不偿失。

2) 不要过分强调历年真题:鉴于其它复习资料早已把历年真题收入其中(比如陈文灯《复习指南》),因此你见到的历年真题,并非是第一次见到。如果你用来做套题演练,结果给你的信息是不准确的,会误导你对自己的评判。如果不用来成套模拟,整天“看”的话,也耽误你太多的时间,影响你快速输出能力的训练。我有个朋友,学习非常好,但做套题少,花很多时间研究真题,结果上考场很不适应,考分不到80分。

3) 不要过分强调做题数量:做题,尤其是做套题,是训练考试速度和准确度的有效手段,但如果过分强调数量,做完后不好好总结,只能事倍功半,除了训练速度外,不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从而不能有效提高解题准确度。因此,做套题后,必须好好总结,这样才可能使你做过的题目成为你掌握了的题目,否则,你现在会多少,以后还是只会那么多。

4) 不要过分强调难题、偏题:我一再强调,真正的考题并不困难,绝大多数(甚至全部)都是常规题目。因此,我们在复习中需要提高的是常规题目的快速解题能力(就是看到题目就有思路,就能快速地写出来;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即使你最后能够做出来,也会耽误别的题目的解题时间)。复习中过分追究难题、偏题,不但使你丧失信心,还会浪费你宝贵的复习时间,最后在考场上还不一定用得上。

最后,给大家谈谈考场上的注意事项。

1) 根据你平时做模拟题时的统计数字(如时间分配、各题型各部分命中率等等),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例如小题(填空、选择题)计划多少时间,大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等。如果有一个谱,做起来会更轻松一些。

2) 命中率第一,速度第二。这个道理不用多解释,只有做对了的,才能得分。

3) 注意解题顺序。小题都是简单题目,这里主要是针对大题。原则上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给简单的题目足够的时间和情绪,尽量全取。顺序的确定有几种方法,一是凭经验,比如你觉得线代简单,每次都有较高的得分率,你可以先取之;二是拿到试卷先大体看看,确定一个解题顺序;三是按自然顺序“挨个放血”,遇到困难或麻烦时先放一放,继续做后面的。

4) 学会放弃。考试时,千万不要跟自己过不去,遇到难题非要搞定不可,这就是和分数过不去。我们考试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因此遇到困难时,不妨放一放,先做简单的。再有,也不能遇到难题时就惊慌失措,一定要形成这种观点:我们并不需要满分,丢分是正常的。你只要把会做的题目做对,避免低级错误,你就可以得到相当的分数了。

以上是本人在数学复习和考试中的一些感受,不敢说完全正确,但至少是发自肺腑的。如果能够给研友们一点启发,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由于时间仓促,可能写得有点凌乱,望大家谅解。

相信大家通过一个学期努力,可以自信地走进考场,满意地走出来,最后惊喜地看到自己的分数。

英语篇

前言

前面博文已经交待,我毕业7年后考研获得了437分,其中英语64分。尽管这个英语成绩并不高,但考虑到自己的英语基础,考这个分数也确实不容易了。事实上,我在上本科时英语基础并不太好,在大二时(也就是考研9年前)以60多分的成绩通过四级考试,之后就没有好好学过,因此在基础不好的前提下,能在毕业7年后的考研中顺利过关,确实值得好好总结。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复习经历,谈谈对考研英语复习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够给考研的朋友们,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太好的人一点参考,帮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英语考试成绩。

复习原则

单词记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大部分考研的朋友来说,词汇量都是不够的。因此考研复习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单词的记忆。关于单词记忆的方法,我认为应该是突击背诵与应用训练相结合,具体方法将在后文探讨。

阅读训练。考研试题中,阅读能力占主导地位,因此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写作训练。现在考研试题中作文分值占比例较高,并且写作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写作训练,对考研成绩的提高将是非常划算的。

复习资料

单词书一本。选择原则是:一是不要太厚,太厚了耽误时间,同时对心理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选择薄一点的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背诵一遍,有时间还可以多过一二遍;二是有录音,最好录音中有中文释义,这样你可以抽一些零散时间通过听录音来记忆或复习。三是最好是精选词汇,这样可以避免花过多时间去背诵简单的词汇。

我当时选择了新东方的一本词汇书,书名大概是《考研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这本书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可以在一个多月时间背诵一遍。

真题解析一本。目前市面上的真题解析比较多,因此需要好好选择。我当时选择的是胡敏的,感觉效果不错。该书有生词/难词解析,有答案及其分析,觉得讲得比较好。

写作书一本。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本。我当时用了考试虫的30篇,感觉还可以。

此外,夏琦荣的作文书也不错,尤其是词汇、句式非常华丽。

模拟题一本。个人觉得朱泰奇的模拟题难度比较合适,训练时容易激发信心,并能够较好地预估正式考试成绩。

其它参考资料。除上述资料外,如果觉得其它有适合自己的资料,不妨买来看看。此外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个另类的英语辅导专家:管卫东。老管原是新东方的首席讲师,后来发现学校教学理念不适合自己,遂辞职“闭门思过”,后来自立门户。我认为这个人的最突出的思想是站在考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考生)的角度上分析题目,比如在很多单词不认识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并进行答题,等等。总之,老管在很多方面都有离经叛道的思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大家在方便的时候,不妨关注一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他的相关信息。

辅导班

就我个人而言,复习前期没有上任何辅导班,只是到考试前夕去上了个夏琦荣作文辅导班,当时老夏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家,考试的作文就在他的8篇文章里了,大家只需要recite,上考场直接copy就OK了。我把8篇文章背诵得滚瓜烂熟,但上了考场才发现,两篇作文题目与夏老师的范文风马牛不相及。但我没有惊慌,仔细分析题目后,有意调整方向在大作文里套用了一句非常漂亮的长句。因此我觉得上这个辅导班还是没有亏,这也是我在前文推荐老夏的作文书的原因。

我个人没有上其它辅导班,并不是建议大家就不辅导班。我听不少人说新东方的辅导班还是不错的,但如果要上,最好是早一点上。很多朋友是暑假上的。

复习过程

以下结合自己的复习过程,介绍自己在复习期间的经历和感受。有必要指出,下面介绍的,有些我自己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恳请大家仔细阅读,千万不要断章取义了。即使是持肯定态度的经历,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批判地接受。

1. 预热阶段

我8月份开始预热英语复习,期间主要是看看单词。当时我还要上班,因此可以利用的

时间只有周末和晚上。再加上拖家带口,因此复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这段时间还是有意义的,至少与多年没有见过的单词打了个照面,这对后续的复习还是有帮助的。

2. 单词记忆阶段

我从9月份到学校复习,正式进入了单词记忆阶段。这个阶段我主要使用前面介绍的《考研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按照计划(每天至少一个单元)按部就班复习,一般是上午默看并抄写,下午到花园里大声阅读。每天复习的内容及其顺序是:先看当天计划内的内容,然后再往前回顾已经看过的内容,复习多少主要取决于当天的状态,一般保持在2到3个单元。在走路、上床睡觉前等零散的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听MP3复习。就这样,我大概用了40天时间把该书过了一遍。说实话,记忆的效果并不太好,至少不能望词生义,但对这些词汇都有了印象,看到就知道是背过的。

顺便指出,背单词需要分时段进行,比如一个单词你一次背20遍,肯定没有5次各背4遍的效果好,这也是我为什么上下午都安排背单词,并在零散时间听MP3的原因。

3. 阅读训练阶段

背过一遍单词后,我立即进入了阅读训练阶段,期望在阅读中提高应用能力,并进一步记忆单词。这个阶段我用的书是吴永麟的阅读100篇,阅读效果并不太好,做错n多题;同时文章中出现的单词很多都是生僻的,难记也没有太大用处。之前我曾经在考试大纲上看过头年的真题,觉得老吴的出题思路与真题有一定差异,同时真题中也没有那么多的生僻词汇;再加上很多朋友(包括一些辅导专家)都认为真题非常重要,因此在看了一半左右就放弃了。当时也曾经想换成石春桢的阅读220篇,但觉得书太厚,并且听说这本书也比较难,因此最后没有买。

4. 真题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用胡敏、李传伟的真题解析,同时也看看管卫东的。期间基本上是每天一套题(仅阅读题),先在规定时间做完,然后对答案,看解析,查、背生词。为了更深地理解解题思路,有时我也参照了管卫东的解析。这个思路大家也可以借鉴,就是说,对同一题目,可以看看不同老师的讲解,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题目,这对问题的把握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个阶段感觉进步较大:一方面感觉多年的真题中,单词的重复率较高,因此一回生,

二回熟,很多常见的词汇很快就掌握了;另一方面是能够从中体会到一些出题思路,因此对考研试题的套路也逐渐熟悉起来。但值得提醒的是,在做真题过程中(包括其它复习资料也应该也有这种现象),难免会出现成绩起伏的问题,这是由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做题时的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遇到这种问题千万不要太在意,好好总结其中的原因,体会出题人的想法。要记住,这种情况并说明自己的水平在起伏,要相信自己每天都在复习,每天都在进步,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持之以恒,效果总会体现出来。

很多朋友都建议,真题需要反复做、看。因此我做完后又回过头来看了一遍,重点是理解和体会每个题目的思路,记忆做第一遍时标出来的重点生词、短语和难句。这一遍同样也能感觉到很有收获。因此建议研友们有时间一定要把真题解析多看一二遍。

5. 模拟迎考阶段

1) 套题模拟。

市面上有很多模拟题,我选择的是朱泰奇的,其它还看过毕金献的。觉得朱老师的模拟题出题思路和真题比较接近,难度和真题相当或稍低。这样做起来能够给自己树立信心。我当时做了5套左右,成绩都在60左右,而后来我的考研分数是64,因此觉得朱老师的题目还是比较能够预测自己成绩的。毕老师的题目我也做过,做了两套发现很难,比较打击人,因此放弃了。

说明一下,为什么朱老师的模拟题稍易于真题,还能预测自己的考研分数呢?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考研阅卷比较宽松,给的分数一般都比自己感觉或者预测的高。因此我建议大家做模拟题首选朱老师的,这样不仅可以建立信心、预测分数,同样还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试想,如果你做的题目很难,短文中n多生词,很多答案都是猜的,还有多少训练的作用呢? 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做模拟题的时段安排应该与考研安排一致,其它科目也应该这样。这形成习惯后,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做题时应该严格控制时间在3小时以内,作文也一定要写,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考场气氛。如果你的速度比较慢,做不完的话,可以通过多次模拟,制订一个最佳的答题顺序。比如我自己,速度非常慢,我就把阅读理解、作文牢牢抓住,然后再做其它的;而完形填空从高中以来就是我的弱项,因此我每次把完形安排在最后,按照我的速度,一半都不用看卷子了,直接在答题卡上蒙就行了(我发现花一二十分钟去做,得的分数与猜的相比,也就是多二三分)。所以,对于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应该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制订出自己的战术安排。

2) 作文训练。

对作文的训练,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有的同学作文好,拿起笔就能写出来,不管写得好坏,至少能够轻松凑够篇幅。我认为这种同学应该算作文好的,他们需要的训练可以少一些,多记一些好的单词和句式就可以提高很多。反之,半天憋不出一个句子的同学,就一定需要坚持练习。我知道有些朋友坚持一天一篇作文。训练与否,训练的频度多高,对不同的人自然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应该保证自己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憋出满足篇幅要求的文章来,这是基本要求。达到这个要求,可以训练少一些,重点可以放在写出有亮点的词句来;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就应该好好训练了,直到达到了才可以松一口气。

3) 作文背诵。

在复习迎考的最后阶段(比如20天以内),就应该好好背一些漂亮的作文了。很多老师认为,在这个最后阶段,唯一还可以提高分数的,恐怕就只剩下作文了。前面已经说过,我背诵了8篇,并且没事就趴在桌子上默写一遍,尽管在考场上没有遇到相同的题目,但对写出有亮点的词句还是有帮助的。同时,背诵文章也能够增加自己的语感,大家不妨试试。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作文的重要性。前面已经多次提到,在大多数省份,考研分数一般都比自己预计的高,我理解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保护,阅卷时都尽量多地给分,但能够多给的就是主观题目,两个作文就35分,翻译10分,一共45分的主观题。因此,考研复习,尤其是考试前的最后阶段,好好复习作文,考试时把作文尽量写好,对自己的分数将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答题时,书写一定尽量工整,如果能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个视觉上的刺激肯定能够给自己赢得更高的分数。

除了作文外,10分的翻译题也要好好做,也要书写工整。有的翻译题很难,但大家遇到难题时一定不要放弃,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会的单词一定要猜一个意思翻译出来。总的说来,翻译题目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写,尽量多写、写工整,让阅卷老师有给你分数的理由,空白永远是不能得分的。

重点回顾

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是考试的基础;

2. 训练以真题为主,反复琢磨真题对适应考试题目非常有帮助;

3. 考前在规定时段规定时间内做套题,训练答题速度,确定答题顺序;

4. 作文可以短期提高,复习中坚持练习,考前多背诵,考试时写工整;

5. 翻译题好好对待,难题不留空白,尽量多写、写工整,骗到一分是一分。

政治篇

前言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中,由于考虑到政治本身比较简单,因此我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复习,但最后却意外地考出了85的高分,因此觉得有必要把当时的复习过程和方法好好总结,把经验写出来给大家分享。

大家知道,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指导思想,并不想通过政治这门课来难为大家,因此它并不像数学、英语那么重要。事实上,我至今没有听说过有人(至少是认识的人)因为政治成绩被卡而没有考上的。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重视政治复习方法呢?笔者认为,考研复习是一场系统的战役,它要求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四门功课的复习,取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因此,对政治、专业课这种相对不太重要的课程上,如果你方法得当,在获得满意分数的前提下花费的时间较少,相当于你就为其它重要课程或薄弱课程的复习节约了时间。因此,我经常强调的观点是,考研复习是一盘棋,每一门课都需要认真对待,最终目的是在保证每一门课单科上线的基础上,争取最高的总分,这就是所谓的利益最大化。

那么,对政治这门课来讲,怎样才能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分数呢?这个问题,我想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是,我想我的经历也许能够给大家一个参考和启示。

复习原则:跟定任汝芬

我这不是给任老师作广告。至少,我接触的人(包括我妻子)中,绝大多数是认同任汝芬的,大多数人都使用他的教材,上他的辅导班,最后考出了满意的成绩。我想,至少在西北甚至是西部地区,任老师的优势还是绝对的。

任汝芬团队拥有丰富的考研政治辅导经验,他们编写的复习资料也相当的系统,并能够及时洞悉考研重点和热点的变化。

因此,从我的经历和周围反馈的信息来看,考研政治的复习,只需要被任老师牵着鼻子走,在他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复习,就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分数。

复习资料

主要复习资料就是任汝芬的四本书,也即《任汝芬政治复习:序列之一、二、三、四》。事实上,任汝芬一共编写了五本书,在暑假期间还有本“序列前篇:高分指南”(大概是这

个名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至少20xx年时是有的,当时我买了一本),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广告性质比较浓厚一些,没有太多的实际用处,因此建议大家不用买。

同时也推荐一些辅助资料。在考试前夕,有的人怕听信一家之言有一定风险(我当时也有这种心理),也可以看看其他老师的书,比如陈先奎、赵宇等名家的预测题,包括大题和时政。看他们的书主要是略看,看看还有其它什么重要的知识点还没有引起重视,这可以作为任老师教材的补充。就我的经验,看了好似没有太大的用处,但心里会踏实一些,这当然对考试仍然还是有帮助的。

复习过程

一、预热阶段

我在前几篇博文中都曾提到过“预热阶段”的概念。事实上,所谓预热阶段,就是以一种“休闲”的心态浏览复习资料,此过程中并不急于求成,不规定或计划每天的进度,就是凭兴趣,好似在看新鲜,看热闹一样。以这种心态看书,可以调节复习其它科目造成的疲劳,又可以熟悉知识点,为以后的“正式”复习打下有益的基础,因此它兼有休息和学习的功效。本人在一二十年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直保持这种“休闲”式的学习方式,甚至还有在厕所看书的习惯,就是这个道理。

政治的预热阶段,从打算考研时就可以进入,用来预热的资料可以是课本,可以真题,也可以是任汝芬序列一(要点精编)。反正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哪里看哪里,想看多少看多少,记住一句话,看了总有用,权当休息。

当然,什么时候结束“预热阶段”,应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如何权衡,应该参考笔者对后续阶段任务的叙述,前提是你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后续的复习内容和任务。

二、理解记忆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就吹响了“正式”复习的号角。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认真真地把任汝芬的序列一(要点精编)看(至少)一遍。看的时候应该注意记忆主要的知识点和理论框架,同时也要加强理解。当今的考研政治,光靠记忆是无法做题的,理解很重要。

如同我先前介绍的数学复习经验一样,政治也要在书上做笔记,比如划出重要知识点,写出自己的理解,等等。这个过程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深化自己的理解。

请大家注意,我前面说的是“认认真真”把序列一看至少一遍,这事实上要求大家要看进去,要理解,要记忆,也就是要起到预期的效果。至于看一遍还是两遍,应该根据第一遍

复习的效果,参考自己对相关知识点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而定。笔者当时只看了一遍,是因为我感觉到自己是看进去了。

三、应用训练阶段

对序列一复习一到两遍后,序列二(名字我忘了,这本书主要是各章练习题)差不多也该出来了。这本书事实上更加重要,通过序列二,可以将从序列一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题目中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并加强记忆。

我认为,这本书应该至少要做(看)3遍,其中客观题目要做,主观题目是看。

第一遍:对客观题目,逐题做一遍,用铅笔轻轻勾划,做完一章后再对答案,在错的题目前作标记,统计自己的正确率,同时应该尽力理解和默记正确答案。有的题目,做题时可能没有把握,答案也许是猜的,如果是猜对的,也应该做标记(区别于错题的标记),因为这类题目你并不是真正的掌握了,做好标记可以引起今后的重视。这一遍的正确率一般是不高的,60%~70%就不错了。对完答案后,用橡皮擦去勾划的记号,以避免在做下一遍时产生干扰。对主观题目,则好好看一遍答案,并试图理解和记忆,看完后再回忆一遍答题的思路和主要框架。这样把整本书做(看)完一遍后进入第二遍。

第二遍:方法同前。但这一遍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正确率也不会增加多少,因为我说过,考研政治理解和应用的成分较多,第一遍做错了,尽管你看了正确答案,但过一段时间后,你完全可能再次犯错误。这就是为什么要做几遍的原因。这一遍也要对答错或猜对的题目做好标记。标记应该采用累计的形式(比如第一遍错了,划个“×”,第二遍又错了,再划一个“×”),这样可以记录下你的进步,可以看到哪些题目是“钉子户”,不容易掌握。对主观题目,由于你已经看了第一遍,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在看到题目时不急于翻答案,而是先想一想该怎么答,然后再看答案,看完后再回忆一遍,这样可以印象深刻一些。这一遍中,对尚无思路和觉得难、或者重要的主观题目,也应做好标记。

第三遍:由于时间关系,第三遍不可能像前两遍一样“挨个放血”。这时候,书上没有任何标记的题目基本上可以不管了,就只做错过的,猜过的客观题,以及看做过标记的主观题。根据做(看)题的情况,再次筛选一些难题进一步做标记,留着最后攻关。

临阵冲刺阶段

有了序列二的三遍复习,此时你对政治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点和理论。进入临阵冲刺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利用序列三、四,进一步做题、看题。任老师的序列一、二均是全面的复习资料,

而序列三、四则逐渐突出重点,并加入时政内容。因此,在复习序列一、二的基础上,认真复习序列三、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较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听一下任老师团队的点睛班,大概50元(含资料),就半天时间。我当时花30元买的二手听课证,冒着大雪去听了,觉得还是比较有收获。点睛班上,任老师将再次缩小重点(或预测)范围,而这个范围一般还是比较准的。

三、查漏补缺。在复习好预测重点的基础上,有空再翻翻前面看过的书,把以前错过(尤其是老是错)的题目在看看。再有空,可以在看看别的辅导专家的预测,检查自己是否都掌握了,如果遇到自己一点没有反映的题目,则重点看看。

做好前面三件事情,你就可以从容参加考试了。

对押题的看法

我已经多次指出,考研政治重在理解,在综合应用。单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取得高分的。以时政为例,翻开过去的考题可以发现,考研政治题目中绝对没有像“×年×月×日, (领导)访问××国家”一样的中学生考试题目,而最典型的是“×年×月×日,××领导会见××国家××领导时指出??,××领导的话说明了什么?”。这就是理解,这就是应用。因此,在考研政治复习中,理解和应用应该贯穿整个过程。

关于考研政治辅导专家的五花八门的预测或者押题,我认为对客观题目还是比较准确的,尤其是任老师的,20xx年我考试时,遇到的客观题目大部分都是任老师资料上出现过的。但就主观题目而言,06年没有任何一家完全命中一道题。但其中使用到的知识点和理论框架倒是有人强调过。因此在主观题目复习过程中,应该结合专家们的预测,重点记忆和理解书上重要的基本理论和框架,比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关系”等等,类似的观点被用来分析一些实例的几率比较大。

综合上述,我们应该科学地对待专家的预测。客观题目,我觉得紧紧抓住任老师的复习资料就没有问题了;主观题目,应该在预测题目的基础上,记忆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同时更要注意学习和理解别人答题的思路。光靠死记硬背的话,在考场上将会大失所望。

关于考试技巧

正如我在英语复习中强调的,主观题目的书写质量,将会对自己的得分产生很大的影响。06年我参加考试前,有朋友去听了赵宇老师的讲座,交流后觉得他对书写质量的强调以及建议比较有用。他强调,主观题目的答写,应该“充分表达你对分数的渴望”,在任何的小处都认真对待,让阅卷老师体会到你的认真态度,这时他没有办法不给你高分。我们也可以想

像,阅卷老师每天要判n多试卷,其中大部分都是乱七八糟(很多人在重要考试中都不会有足够的心态进行工整的书写),早就烦透了,这时如果有人的试卷让他眼前一亮,你自己就可以想像他会怎么给你的分,我就不多说了。赵老师的建议很细,比如一道题的每个部分该如何写,写多少字都有规定,我个人觉得这有点过了,不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听。我觉得最有用的技巧是:考试是带好铅笔、直尺,答主观题前在答题的空白区域画一个方框,力度不要太重,可以看见为度。答题时,严格写在方框内,这样写出来的答案整体效果较好,并且阅卷老师能够看到你的方框,会感受到你“得分的欲望”。

在提高书写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答题的内容质量。建议大家答题前先理清答题思路,即要摆出所用的理论和知识,又要利用它们进行分析。注意篇幅的控制,在条理清晰的前提下,多一点没关系,但绝对不能少,少了得分肯定会低。赵老师的方法是,假设你没有办法写出更多的东西了,你不妨把同一个意思通过变换句式的方法多写几遍。典型的做法是,先从正面说几句,然后又从反面说几句。例如,说完“如果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再说“如果不怎么样,又会怎么样”,等等。

大家放心,政治的答题时间是足够的,我当时非常仔细地答题和书写,结果还提前了半个小时完成。我觉得我能够得85的高分,和上述答题技巧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重要观点回顾

1. 尽管政治简单,但复习仍然要注意讲究方法,这可以为其它科目节约时间和精力;

2. 复习原则:跟定任汝芬;

3. 复习切忌不能死记硬背,重在理解;

4. 对客观题,尤其是做错过的题目要反复做;

5. 考试注意技巧,主观题要注意书写质量,篇幅要凑够。

专业课

前言

前面几篇博文已经介绍了考研的策划和三门公共课的复习经验,本文将谈谈专业课的复习。我在专业课的考试中得了147分,这个成绩对获得一个满意的总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大家考的专业课各不相同,但我认为,我的复习经历和经验至少在宏观上对大家还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本来因为时间关系,打算晚一些推出本文的,但最近很多朋友留言询问专业课复习的问题,因此提前赶出这篇文章,给朋友们分享。

选课原则

1. 拣软柿子捏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有多门备选。选课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同学(包括我自己)在报考时,把学校、专业、方向的选择同专业课的选择联系起来,以期获得一个尽可能高的分数,提高自己的中榜几率。

在备选的多门专业课中,难易程度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我建议大家,以是否容易获取高分为依据,认真选择专业课。注意我说的是标准是“是否容易获取高分”,而不是课程本身的难易,更不是某门课程的重要程度。大家一定有这个体会,有的课程容易学,容易理解,但未必容易考高分;而有的课程难学难懂,但考试要求低,出题范围小,容易获取高分。 因此,大家在选择专业课前,必须从多方面(重点是所报考专业的师兄师姐)了解情况,以确保专业课的选择不盲目,有事实依据。

2. 尽量选小课

就我的经验,大课,也就是全校性的必修课,尽管老师讲得好,参考资料多,但出题灵活,重点不突出,因此一般比较难考。而对一些小课,即在个别院系或专业中有限范围内开设的专业课,即使复习资料少,甚至没有,但一般出题老师就是授课教师(或者授课教师之

一),因此重点是突出的,他们反复强调的就是重点,他们布置的作业就是考点,基于这种普遍的事实,复习应考就简单多了。

复习依据

1. 往年真题

一般情况下,由于出题老师或教研室不会太大变化,因此每年的专业课考研试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有的就那么几种题型,就那么点考试范围。因此,如果能搞到专业课的往年考研真题,那复习起来将事半功倍。有的学校保持试题透明,例如当时我们学校的研究生院就可以提供前两年试题,这为专业课的复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的学校不通过正式途径提供,但大家可以多打听,一般还是可以得到的。

2. 授课重点

由于专业课的授课教师队伍有限,因此往往授课重点就反映了考试重点。尤其是考试(一般是课程考试)的考前,老师会进一步缩小复习范围,这个范围和考研试题的出题范围一般

情况下是吻合的。

3. 平时作业

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即反映了学生应该掌握的范围和内容。因此,平时作业的范围和内容、题型,也是考研复习的重要依据之一。

复习建议

1.听课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听一遍老师的讲课,并做好笔记。这样你会对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从宏观是有所把握,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加清楚地把握老师的授课重点和考试重点。我当时是一节不落地把专业课听完了的。

2. 做作业

如果有时间,可以按照老师上课的进度,做好课程作业,最好还可以交给老师批改。如果你没有时间,也可以偷懒,借学习优秀同学的作业参考。其中,一目了然的题目,可以看看就过去,有点难度的或者是非常典型的题目,应该自己动手做做,然后对答案。

3. 做真题

这一点无需多说,就是把搞到的真题踏踏实实做一遍。一定要动手写出来。

4. 讨论

无能是作业还是真题,做过之后一定找人对答案和讨论,必须清楚自己的对错。同时讨论也可以加深印象。

5. 收集信息

考试前,注意收集一些可能的信息,比如老师小范围勾画的重点等等。这些类似的信息,对复习迎考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是应届生,这样的信息打听起来就容易多了。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听课、看书、收集资料(包括往年试题、作业答案等),建议这段时间不要耗费太多精力,保持慢热状态;

第二阶段(考前20~30天开始):复习教材(笔记)、做真题和作业、收集信息。

备注

必须指出,我是学理工科的,因此所谈论的专业课不免含有较强的理工特色。因此,我的经验也许对学文科的同学不完全适用,这里恳请学文科的朋友们原谅。

复试篇

前言

在20xx年考研之前,我曾在博客上发表了毕业7年437分考研经验详解(之一:策划篇、之二:数学篇、之三:英语篇、之四:政治篇、之五:专业课篇、之六:复试篇)的系列文章,得到了广大研友的关注。现在,已是2月中旬了,离公布考研初试结果也不远了,因此本人按计划推出这篇考研复试的经验交流文章,供参加本次考研的朋友们参考。

当年,我的初试成绩为437分(87.4/100),列学院第三,但复试后,我的总成绩达88.92/100,跃居学院第一。因此我想,对于复试的准备,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复试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招生单位已经越来越重视复试成绩。以本人参加的20xx年考研为例,复试成绩以30%的权重记入总分,也即以“总分=(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作为录取的基本依据,同时也作为确定公费和自费的依据。从20xx年我所知道的情况来看,有同学通过复试,弥补了初试成绩20多分的差距,幸运地进入了公费生的行列。也就是说,同学A比B的初试成绩低20多分,但最后A被录取为公费,B却为自费!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复试的重要性。

当然,我这说的还只是20xx年我所见到的情况。今年各个学校的情况,还需要大家自己去了解。

复试的科目和形式

对不同的招生单位,复试科目和形式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一般会包括3个部分:专业课笔试、外语能力测试和综合面试。

专业课笔试,一般招生单位会根据已经公布的考试大纲出题,作为初试专业课考试的补充,进一步了解考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外语能力测试,一般会包括笔译测试和口语测试。笔译测试一般是给一篇与专业相关的短文,让考生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笔译。口语测试一般为两部分,首先是让考生作自我介绍,

然后老师问一些问题,考生回答。

综合面试也分为两个部分,先是让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提问,问一些学习或专业相关的问题。

复试的准备

专业课笔试的准备:以招生单位公布的大纲为依据,结合招生单位指定的教材尽早开始复习。复习中注意做点习题,免得手生。如果可能,可以通过朋友、师兄师姐等关系打听一些更详细的信息(比如往年试题等),将更加有利于在复试中取得高分。

外语能力测试的准备:首先,查找一些资料,精心准备一份自我介绍,反复复述。之所以强调“复述”,就是不能让人听出来是“背诵”的。其次,尽可能看一些专业方面的外文材料,积累一些专业词汇备用。如果有条件的话,练一练听力和口语也是必要的。

综合面试准备:首先也要准备一下自我介绍,注意在介绍中突出自己的亮点,比如获奖情况等等。然后看一些专业方面的资料,从宏观上了解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学科的划分及其依据,是最基本的,但很多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因此有必要看一看。此外,看看所报导师及其课题组近几年来发表的文章,也是必要的。

注意事项

1. 现在考研的绝大部分是80后的,我必须提醒的是,老师都是70年代或更早的人,性格有很大差异。因此,建议大家在参加复试时,穿着打扮一定含蓄、稳重一些,不要过于张扬和前卫,以免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同时,说话也不要表现出过于的张扬,谦虚一点为好。

2. 复试时可能要出示或上交一些手续,比如本科成绩单、准考证等等,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复试通知,准备妥善。

3. 现今考研的人很多,招生单位工作量很大,组织工作不一定很到位。因此,希望朋友们主动关注招生单位的动态和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免得耽误了自己的事情。当年我就是主动打电话问的复试时间,如果傻等通知,异地考生就很难赶上了。

以上就考研复试谈了点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希望对参加复试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

我去年7月开博,随后推出了毕业7年437分考研经验详解(之一:策划篇、之二:数学篇、之三:英语篇、之四:政治篇、之五:专业课篇、之六:复试篇)等十余篇有关考研经验的文章。得到了广大研友和新浪教育频道的关注,倍感欣慰。

目前,20xx年考研大战即将打响。事实上,事到如今,知识和能力已经不可能再有多大长进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自己临场发挥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就自己的经验,给大家谈谈考试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取名为“考研战场生存手册”,有点吸引读者的意思,呵呵~~。但必须注意,考研毕竟是场战役,任何细节都有可能引起战场上的风云突变!所以,大家还是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我的手册吧。

一、做好饮食和睡眠安排

考试前的饮食,不要太油腻,也不要吃难消化的食物,尤其不要喝牛奶、豆奶类的东西,必要吃太饱,否则都会犯困。建议早餐喝点粥,吃个鸡蛋,不够加个馒头。午餐吃清淡一些,但保证一定的营养。考试时,带一杯(最好是保温杯)热茶或者开水,最好再准备点巧克力,有提神和增加能量的作用。

我考试前晚上,准备去买包Dove巧克力,发现小店里太贵,就没有买,但走到半路又想起了《一块牛排》的故事,觉得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因此还是返回去买了一包。每当考试到2个多小时的时候,吃一颗,就马上感觉浑身是劲。这也许是心理作用,但也正是我们需要的。

考试前晚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建议11点左右准备好上床休息,注意放松,不要紧张。睡前喝点牛奶或者豆奶,有利于入睡。中午也要休息一会,半小时到一小时足矣。

二、准备好所有考试用具

考试前,一定准备好各种考试工具:包括准考证、身份证、铅笔(包括画图用的尖头和填涂机读卡用的扁头)、钢板/签字笔/圆珠笔(主战武器)、橡皮、直尺、计算器、手表等。

铅笔和钢板/签字笔/圆珠笔要有备份,以防万一。准备好后,用一个透明的文件袋装好,取出后务必记得放回。这样,每次上考场,只要把这个文件袋留在座位上,东西就足够用了。 千万注意,忘记带准考证和身份证是不能进入的,千万不能干这样丢三落四的蠢事!还有,手机是不能带身上的,考试前确认关机(不放心就取下电池),然后放在书包里,当然书包要放在指定位置。

书包里放一两本当场考试的书,如果去得早,拿出来随便翻翻,说不定就能考到刚才你看到过的东西。

三、准时进入考场

一定要定好闹钟,最好定两三个,确保自己按时醒!如果还不放心,最好叫熟悉的人(最好是都要考试的)相互叫一下。

我考试的时候,我老婆每次都打电话确认我起床了。

四、提前想好做题顺序

每一门考试前,都要根据自己平时练习的情况,想好自己的答题顺序。一般有:自然顺序、先易后难,或二者相结合。我们考试的目的是在规定时间内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因此必须为这一最终目标选择答题顺序。

比如,我考英语就先做阅读理解、然后作文、然后完形填空、然后新题型.....;作数学时,先做完小题,然后先做线性代数的答题(对我比较简单),然后概率,然后高数......

五、必要时,要舍得放弃

有了既定的答题顺序,但不是说一定要这样一道一道答下去。如果遇到困难(包括意料中的和意外的),都要及时调整,要舍得放弃。

比如我考英语,依照我多年的经验,对完形填空,全猜的比认认真真做的只少2-3分,但节约的很多时间(我做题慢),这样的放弃不会影响大局,反而还有利。

六、想方设法,尽量多得分

当然,放弃并不是说就投降了,甚至留空白。要想方设法多得分,比如选择题一定要填一个,总有蒙对的可能;大题不会做时,想方设法写点东西,老师都会给点分。要是遇上阅卷宽松的时候,还能得到不少分。

七、控制要自己的情绪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要坦然面对,不要一声“糟糕”或者“完了”......要知道,你不会,不见得别人就会;还有,你也不需要考满分啊,对不?

考完一门后,不要和别人对答案,也不要去翻书了,考完就考完了,不要去多想,好好考完剩下的科目。考完后,给自己一点笑容,会给自己带来好心情的。

八、坚持到底

有个例子:19xx年的数学非常难,有的同学考完数学觉得没有希望了,就放弃了下午的专业课。我一个朋友也考得不好,但他善始善终,考完了最后一门。结果,那年的数学单科分数线是41分,我朋友正好41!但那些放弃了的人,也有考43的,何等可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坚持到底!不要预先给自己下结论,尤其是否定的结论。

九、关于考完后的日子

考完后,首先就是好好休息一下,休养生息。然后看看书,准备复试。有人说,我可能考不上,还准备复试吗?我的答案是,不要轻易给自己下个考不上的结论。休整好了,还是按部就班准备吧。

可能大家都会忍不住去网上对答案吧,我当时也没有忍住。但我要提醒的是,网上的答案不一定全对;对答案后给自己的估计的分数,远没有最终结果那么糟糕!!!所以,不要太受影响。

我当时对答案后,觉得英语很危险,甚至还在网上发牢骚,说题目出得BT,连专家公布的答案都相互矛盾,云云。结果我的英语考了64分!

好了,朋友们,以上是我对大家上考场前的一点建议。希望大家都发挥好,考出好成绩。 春节后,我将推出有关考研复试的博文,希望大家关注。

最后再次预祝大家:考个好感觉,过个好春节,得个好分数,上个好学校(好专业、好导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