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有感

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满足对方的需求

——读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有感

在图书馆借到一本书,书名叫《人性的弱点》,作者是戴尔·卡耐基.最近有幸拜读了这位大师的力作,感觉像和一个智慧而幽默的老人聊了一宿,清晨醒来时,便觉全身轻松.

励志类的书,我也看过好多,但都是看了几页就丢到一旁,再也不去碰它.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深深吸引住了我.每一章每一篇都血有肉,都饱含人生真谛,看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你会有一种当头棒喝,顿时清醒的感觉.看完这本书你会笑着面对生活,变得冷静而从容.

针对书中《激发他人的强烈需求》一节,我来谈谈在看完后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卡耐基说:我每次去钓鱼的时候,不会想我所喜欢吃的东西,而是想这些鱼儿喜欢吃什么.我会在鱼钩上挂上一条蚯蚓,代替草莓奶作诱饵,这样鱼儿才会上钩.相信卡耐基的话中寓意大家都能理解,结合现实生活,当你"钓"人的时候,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有些人总是大加谈论自己的需求,要知道,这应该是孩子们才会做的荒谬事情.因为人们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你对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永远都会很感兴趣,但别人对你所需要的并不感兴趣.别人都像你一样,只会对自己的需要感兴趣.

所以,要影响他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谈论他的需要,并告诉他如何去获得,满足他的这种需要.现实生活中能证明这一点的例子太多.如:厦门市府部分高官被赖昌星影响了,而且影响程度很深,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赖昌星的厉害之处.

不论是谈论他人的需要,还是告诉对方如何满足他的需要,都是一个要求,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满足对方的需求,这才是成功之道.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曾说过这样的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并满足对方的需要.这话真是太好了!我要重复一次:"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并满足对方的需要.

这话实在是再简单,再浅显不过了,任何人都应该一眼看出其中的道理,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忽略了它.不是吗 工作中,同事之间不免会有摩擦,这时大家试着冷静一下,把自己摆在他或她的位置上来处理这个问题,换位思考一下,你会怎么做 这时的你还是那么生气么 还觉得他或她罪该万死吗 还会认为只有你做得对,他或她一定错了吗 相信这时的你应该不会怒发冲冠了,而是能够理解他或她为何这样做了吧.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恰当的去做一些满足对方需求的事,那他一定会记住你的恩德,有朝一日,必将得到回报.当然,我们为人处事必须凭良心,不做亏心事是第一的.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让我们能看懂身边的一些事和一些人,会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处处怀疑别人,时时记恨

别人,更能使你身心愉悦,开朗大方,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会彻夜不眠了,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才能使你看问题看得更深入,更清楚,而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会给小人以可乘之机.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不仅可以使你消除心中积怨和愤恨,更能促使同事,朋友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和谐.如果你不能满足对方需求,也千万要记住这条为人处事的原则,那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美满. 最后,还是要重申一下: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并满足对方的需要.

《沉思录》读后感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对事物、对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心灵解读,是追求灵魂净化和内心和谐安宁的思维记录。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该如何应对浮躁的世界、正确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颇有启发和收获。读完此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1、发挥个体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沉思录》作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这种朴实的辩证唯物论思

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人是理性的,应该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优劣关系着整体的和谐和稳固,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对待构成社会环境的人们彼此友爱、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和理解,因为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同时也会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和力量。如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虽然事小,但作用和意义巨大。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随意和一味地责怪他人,应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不再孤单寂寞。

2、换位思考,增强组织凝聚力

《沉思录》强调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事情,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强调有原则、讲仁爱,学会原谅和理解。我

们的党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我们的组织是有铁的纪律和严格原则的,作为一名共 产 党员,应该自律自爱自尊,坚持原则,做到最好。但我们的每位党员都是一个个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做错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而是应该体现鲜活的人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讲原则,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提高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沉思录》强调的师法自然、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科研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项具有先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单靠一个人是很难较快地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团队,一定是一个由各种人才和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家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每个人都有思想闪光点,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灵感都将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核心和突破点。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万能的,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深入实际,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资源,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开创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科研创新的力量。

4、众生平等,修身养性,笑对人生

通读《沉思录》,个人的总体体会是,众生平等,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接受,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面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用自己一颗高贵、仁爱、真诚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唤良知的回归。学会自律知足,知足常乐,就会驱赶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绪和受伤的心灵,平和地处事,生活就会有较强的满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5、避免消极接受,不无为而治。

读完《沉思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总感到作者在高贵、沉静心灵背后的一种无奈,面对无能无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动地接受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奋感。全书贯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别人或身外的事我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要恶人不作恶,就像让无花果不结果一样不可能,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这是我不赞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每个社会的人不仅有自律义务,也更有一份社会的责任。一个良好社会的秩序,是依靠惩恶扬善维持的,若当满大街都是小偷,却没有人去见义勇为,没有人阻止,社会就将陷入一片混乱,人们的生活就将极不稳定。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积极地阻止和纠正,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持社会正义,

维持社会稳定,维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呼啸山庄》读后感

有不计其数的人把《呼啸山庄》说成是复杂的心理悬疑小说或是探索人性和伦理的著作,而在我看来,《呼啸山庄》说的就是终归是一场爱和爱的呼啸。

年少轻狂的希斯克利夫与同样年少轻狂的凯瑟琳相爱,却在复杂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离。凯瑟琳的爱情苦果让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从此他尽余生之力实施一场灾难性的复仇,这场复仇之火几乎燃尽了一切温情、希冀和生命,而作为最后的赢家,希斯克利夫对也无法逃脱他死于爱的梦靥。

欧美文学界称《呼啸山庄》是一部“人间情爱的宏伟史诗。”的确,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则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凯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腾的灵魂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凯瑟琳的爱视为生命。这种灵魂交叠的爱,光辉而壮烈。我们不能说这是最美好的爱情,但至少,它是最纯粹的,并且饱含着力量,正是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风骤雨似的报复,毁灭生命同时升腾爱情。因此在我看来,

书中所谓的仇恨、狂放、扭曲、残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伦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们之间那场因为刻骨铭心所以山呼海啸的爱情。

《呼啸山庄》是一部漩涡似的小说。在《呼啸山庄》里,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铸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个典型的漩涡中的矛盾结合体。希斯克利夫在漩涡里挣扎于生命和爱情,而我们,每一个读书的人,在这个漩涡里挣扎于对主人公的无限的热爱和仇恨。

《呼啸山庄》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惨剧。在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残酷爱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庄的后代、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爱情,它幸存于复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壮、生气勃勃。我想这爱情的幼苗,是作者赐予读者的最后的美好想象,让我们在无尽的忧愤和挣扎里停下脚步,再次嗅到生命与爱的清香。

或许《呼啸山庄》要教给我们的有很多,譬如坚守尊严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贵、恪守心灵的自由等等。然而当我们合上书之后,真正为之动容的不是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绵绵遗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训,《呼啸山庄》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感觉,那就是在你合上书低头沉吟的那一刻,或许你会在一瞬间突然觉得,那种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啸的爱正在书中所写的那种盛放着石楠的荒原上,萌生着、铺陈着、燃烧着、呼啸着,滚滚而来??

这些天还读了许多书,比如《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勇敢地去敲老板的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演义》,《就这样去谈判》,《大变局》,《大国崛起与大国战略》,《国际关系学入门》,《美国社会发展与中美交流》,,不过体会最深的是以上三本。以后还会继续努力,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丰富和提高自我!

 

第二篇:《热爱生命》读后感

《热爱生命》读后感

对于一些东西,我们有必要执着,例如生命。这是我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最大感悟。

迷失于荒原的主人公,带着疲惫饥饿的身躯,与恶劣的环境和同样虚弱的病狼作着殊死的斗争,最终获得了生命的救赎。不平凡的故事,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焕发出震人心魄的力量。

我曾经想,能塑造出一个对生命有着如此强烈的渴望的人物来的作者,想必内心也非常强大,但当我带着这样的想法去了解了这篇小说的作者——杰克伦敦之后,我发现,非也。他因为财富的流失与疾病的困扰,在40岁之时,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虚构与现实的不同,带给了我疑问,这时,又使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还真是个问题。是该在痛苦中顽强地生存下去,还是该懦弱并勇敢地投身于死亡,让一切归于平静呢?

杰克伦敦写这篇小说,仿佛是想告诉大家,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说得倒容易,从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做起来是困难的。既然做起来困难,那么如果死亡真的能解决问题的话,那谁还会选择痛苦的活着,不如死掉算了。但是,我们明白,死亡终究不能解决问题,死亡,只是一种逃避,只是逃避问题罢了。

明白归明白,看看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却有太多漠视自己生命的例子了。有人自杀,有人吸毒,有很多人做出损害自己生命的行为。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生命比一切都重要,但他们却不能忍受痛苦地

活着。他们还不够热爱自己的生命。

记得有一位残疾人,因事故使双手畸形,脸部毁容。他在大街上,不是乞讨,而是凭借自己苦练写得的一手好字,为别人表演来攒去生活费,美丽娟秀的字体还引得方正字库收购。当别人问起他为何坚持时,他说:“自己委屈点没什么,能省出来帮助家里就省点。”

他的事迹,让我想到了一个必须热爱自己生命的理由,就是你还有要守护的东西。你的生命不全是你的,它还属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因为他们都需要你用生命去守护。就像那句话说的,让一个人强大起来的方法,就是让他拥有一个值得守护的人。如果你不够热爱自己的生命,或者你需要一个在困难中坚持的理由,想想你的家人,你的爱人。

其实,生命本来就是珍贵的,热爱它,不需任何理由,即使你失去了人性,生物的本能还是会保护着它,如同其他动物一般。或许也正是人类的人性作怪,才会让“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愚蠢的问题成为“这是个问题”。

让我们果断地、执着地热爱自己的生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