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心得

大班额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心得

新课标在初中各学期对英语写作提出了科学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它为目标,及时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年来本人任教班级学生人数往往高达60人以上,因此本文就大班额情况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中考谈谈自己实践心得。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以教材话题为主线,抓住学生心理、兴趣先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好奇心特别强,善于形象思维,乐于表现自我。因此,我们在进行最初的写作引导时,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入手。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本上呈现给学生的主要句型有:my name is?;i am a?;i am?years old;i am from?等。根据这些句型,学生可以在口头上表达关于自己的一些信息,在学生学会口头介绍自己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语言材料以书面形式写出来,这就是我们教给学生的第一篇英语作文,这样的开头,学生都会认为简单,以至于他们对英语写作有好感,没有惧怕心理。接下来课本中呈现给学生,主要学习怎样描述人的外貌,其主要句型:i have?,让学生用i have对自己的外貌特征进行口头描述,最后把这些语言材料组织成一段外貌特征的介绍。后几个单元课本中呈现给学生,主要谈论的是关于性格爱好的话题,可以让学生用i like?及my favorite?写出自己的性格爱好。这样,七年级上册完,把四个话题的重点句型形成书面材料就有了一篇内容充实,层

次清晰的introduce myself。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要求他们增加一些关于爸爸、妈妈的信息。这样,学生对第一篇英语作文从内容到结构上便有了清楚地认识,从而为下一步的英语写作奠定基础。

二、朗读为基,培养语感

朗读是英语写作的重要方法,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我国英语界前辈在其专著《英语写作》(the writing of english)中谈到解决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困难时写到:“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 but also aloud, 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熟读成诵对写作是多么重要。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教师都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口大声朗读,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写作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学习语言,要把

“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有了语感,学生在口、笔语中就会很自然地按照外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说出或写出正确、规范、地道的英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背诵写作,树立信心

背诵是写作必不可少的途径,初中学生记忆力强,模仿能力也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重点的句型和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文章、句子和名言警句。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等。在背诵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负担,对背诵材料应精挑细选,不能让学生因负担过重而失去对英语的兴趣。背诵所积攒的语言材料可以弥补一些对语法知识理解不透而不会使用语法的同学在写作上的缺憾。

四、批改讲评,激励点评

大班额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是写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班级人数多,批改量的工作量很大。如果不及时批改,作文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写得再多也收效甚微;但在批改过程中,如果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有错必纠,改到最后,往往就变成了老师自己的文章。对学生习作的修改应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为前提,特别是在练习写作的初期。修改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批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等。这样能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习惯和能力,又不会因当时看到老师找出的许多错误而丧失自信。具体做法是:

(1)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文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修改作文,逐次提高等级的评价策略。当作文发给学生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教师还可以在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评语。

(2)善抓典型,当堂批改

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在起来,在课堂

上呈现给学生,并在当堂当面修改。单词拼写是否有错误、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是否错误、谓语动词的是否注意人称和时态、句子表达是否错误以及句子结构合不合理等都是学生写作时要常犯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这可能比教师批改的效果好。

(3)同伴合作,相互批改

在大班额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伴批改学生更能发现对方文章中的主要毛病,并能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此外,同伴批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内化英语写作技巧。

(4)成果展示,给予反馈

在大班额写作课上,指派4位同学代表自己小组把习作抄写到黑板上。在板书的过程中,各个小组都派一人负责誊抄作文,实时检查拼写,语法,句型等多方面的错误。个别的小组还派出了台上台下联络员,随时传达组内的最新决定和修改意见。一时间,黑板前的各小组同学和座位上的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写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当学生的习作成果完全展现时,全班的同学首先按小组在讨论中进行评价,共同修改。评价参考中考标准,教师恰当的点评,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书面表达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得以激励,建立自信,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自省和反思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和心态。将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在班里展览,供大家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丁往道 等.《英语写作手册》(修订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马秉义、席安民.《英语写作考试指南》,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改教学心得

时间:20xx-05-25 点击:

1103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套英语教材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这套英语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学英语基础学生才能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祢补。再者,这套教材词汇量多,对于没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争论的最后,各位英语教师达成一致的看法:新课程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要加强教学反思,要把教学反思落到细处、实处,注意课堂知识的构建,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课改谈谈个人体会:

一、新课改,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1、新的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二、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的四大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谈四点: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1.2教学内容泛化 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的,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1.3教学过程形式化 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

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4教学手段不合理 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不用或滥用。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进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倾向。非但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跟上,就连原有的幻灯、录音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在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像、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

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亟待研究。

2、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反映的问题

2.1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在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只有10%-2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从这样的情况粗略地估计,4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态度原因,另有40%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方法原因,这样的学习状态令人忧虑是不言而喻的。

2.2学习心理负担重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学生不仅因为数量而负担重,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大感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心理负担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来源与价值;课堂教学、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单调枯燥;家长和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够,也缺少该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化去面对有着纷繁原因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早恋、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家庭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没有很好地与“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艰巨与困难,思考并寻求对策是责无旁贷的,本人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2、改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

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3、正确看待“差生”

不少老师会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对“差生”的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误区。要正确对待差生,教师对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两个心。一是爱心,每一个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可爱之处,只有你用心去爱,具备了爱心,才会真正地关心差生,努力地转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实效。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与反思,充分证实适时的体态语言评价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英语进行焦急的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反思即研究,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也及到了明显地加深,但不可否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反思”的现象,要把教学反思做真、做实。首先,教学反思应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为依据,组织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也要对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反思,处理好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其次,教学反思重点应在学生学习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没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没有?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养没有?第三,教学反思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说”和“写”是两种有效方式。“说”:说成功经验,说不足之处,说问题与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鸣,思维碰撞,产生火花,问题会渐渐明朗,思路会渐趋清晰。“写”:写教学案例,写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写研究报告,提升个人理性经验,也让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和反思,充分证实适时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起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