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匀减速直线运动 a取大小

位移公式:x=v0t+ at2 x=v0t- at2

位移公式:S= t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v 2-v 02=-2ax

平均速度计算式:

4.几个推论:

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

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

Δx= =aT2

该公式可用于测定加速度,也可作为判断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条件。

*⑷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开始时刻计时,且设t为时间单位)

①ts末、2ts末、3ts末、…n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3:…vn=1?2?3?…?n

②ts内、2ts内、3ts内、…nts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2?22?32?…n2

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3:5:…:(2n-1)

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Ⅰ∶tⅡ∶tⅢ∶…∶tN=1:( ):( ):…?( )

5.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草图.

(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并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

(4)建立一维坐标系,确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

(5)进行验算和讨论.

6.怎样处理追及和相遇类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此类问题的本质的条件就是看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的同一位置。求解的基本思路是:①分别对两物体研究;②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③找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④建立方程,求解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1)追及问题: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否追上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常见的有下列两种情况:

第一类——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②若两者位移相等,且两者速度相等时,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③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第二类——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

最大距离。②若两者位移相等时,则追上.

(2)相遇问题:①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上即相遇。②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3)处理这类问题,也可以只用位移的关系列出x-t二次函数方程,利用判别式求x极值,或由有一组解、两组解、无解,确定是否相遇、相撞、相遇次数。

7.运动的图象问题

物理规律的表达除了用公式外,有的规律还用图像表达,优点是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也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图像的要求可概括记为:“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

(1)x-t图象:图1-2-2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

这四个物体的位移图象都是直线,其位移又都随时间增加,说明都向着同方向(位移的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只是其速度的大小和起始情况不同.

a、b两物体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t=0时从位于原点前方x1处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时间t1才开始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中可知,任取相同时间△t,它们的位移△x大小不同:△xc>△xB>△xa>△xd,所以它们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c>vB>va>vd.

(2)v-t图:

①说出如图1-2-5中的各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③是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④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v-t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如图1-2-6所示,加速度 ,即加速度a等于v-t图象的斜率。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恒定,即加速度是一个恒量(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曲线,所以图象与横轴的夹角在改变,即加速度不恒定.如图1—7所示,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越来越小,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即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慢.这里要注意,图1-2-7所表示的加速度虽逐渐减小,但速度却越来越大,这也体现了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

第三单元 自由落体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

3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gt

h=

v2=2gh

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相等:Δx=gt2

 

第二篇: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规律(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4、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3)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8、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9、a×a可以写作a·a或a2 ,a 2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0、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a=S÷h h=S÷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a=S×2÷h h=S×2÷a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h=S ×2÷(a+b)

1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13、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1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身份证号号码: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