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思写作展开大作文主体段方法总结

主体段落一般由主题句和扩展句构成。主题句一般放在第一句,是段落核心,用来概括全段内容。主题句分为笼统主题句和具体主题句。笼统主体句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点明方向,具体主题句则概况下面内容的核心主题。仅有主题观点是不够的,还要对其进行论证,也就是围绕主题进行论证,对其进行说明、叙述、举例及论述。

一、举实例论证。

有些考生在开头提出观点之后,就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举实例论证,举例是我们解释论证一个观点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Although sticking to one’s goal is key to success, sometimes one should be ready to give up. Napoleon’s story is a case in point. After Napoleon succeeded in seizing the crown of France, he should have been satisfied with his achievement. But he did not. He went on to conquer the whole Europe. Then after he succeeded in ruling almost the whole Europe, he should have given up this ambition to expanding his empire. But he did not. He went on to invade Russia and there he suffered a total defeat. Later he was sent into exile and died in a lonely island。

本段引用了拿破仑的事迹来加以论证。拿破仑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最后决定拿破仑及其帝国命运的滑铁卢战役也是大家都知晓的。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弃是很有说服力的。在举例时,最好选择一些大家都知晓的,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当然考生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加以论证。

The second reason for my propensity for outdoor activities is that they can build my mind greatly. In sports, one must learn to struggle for the victory, learn to fight with no matter what is left in his body. And one must learn to stick to one’s own confidence and hope, no matter how little the hope may be. And one must learn to accept failure, learn to start again after failure. Long-running and mountain climbing contribute much to this kind of spirits.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feeling when I raced to the final line first in a 300-meter running. I could hardly breathe in the last 100 meters. My lungs ached and my legs weighed tons, but there was still one runner in front of me. I gave all my strength to move one foot ahead of the other. When I surpassed him, he gave a cry of surprise, I won at last and I learned much from the race。

文章在提出主题句后,先是加以论述,然后用长跑和爬山作为例子。最后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论证室外活动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毅力。

二、用一些研究、调查、发现、科学家及权威人士的观点或组织机构的研究结果加以论证,并引用数据作为支撑。此论证方法的好处就是比较权威客观,更有说服力。

If people move to live in different places, they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y for improving their lives. 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55% of urban Chinese had changed their living place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fetime by 20xx, an increase of 30 percent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2 decades ago. Chinese sociologists agree that this trend is most likely to continue with the development society.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people who moved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fetime enjoy a much higher living standard than those who never moved。 本段先是引用中科院的调查数据加以论证,然后用某些专家和数据继续加以论证。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考生并不知道真实的数据,考试中往往是自己的发明创造。所以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去写那些众所周知的人或者机构,可以模糊地用某个机构或某个学者,数据上也千万不要太夸张,只要能达到有力够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可。

三、通过比较和对比方式来论证,这样两个事物、行为或者观点的利弊就非常明显。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 measure say that students benefit a lot from traveling or working for a year before their f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First, they can more broadly acquainted themselves with the society,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us better coordinate their objectives of learning with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In contrast, by immediate entrance to university they can not steer the direction of their study well and may display a poor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Second, study at high school is really exhausting, especially when to win college admiss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grant these children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of relaxation or buffer, say, traveling or working for a year, to loosen the chords of their brain, so that when they go back to school later again, they can become completely refreshed and rejuvenated。

 

第二篇: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摘自中国儿童网

阅读部分

一,怎样辨析同义词 同义词包括近义词。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⒈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⒉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⒊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⒋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还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⒌从指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⒍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如“讨饭”与“乞丐”,口头语与书面语,如“爸爸”与“父亲”,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水门汀”和“水泥”常用语和专门术语,如“盐”和“氯化钠”等几方面进行辨析。

二,怎样找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⒉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⒊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⒋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有的词是反义词,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不同。如: 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腐烂”

这是一件新鲜事。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

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

三,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⒋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⒌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四,常见的病句有哪几种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⒈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⒉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⒊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怎样修改病句

⒈词义混淆。 ⒉词类误用。 ⒊成份残缺。 ⒋搭配不当。 ⒌重复累赘。 ⒍词序颠倒。

五,怎样理解词义

一、据词定义法。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二、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三、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四、词义引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如“碰壁”原指把头撞在墙上,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碰墙”指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革命者处处受迫害的意思,是引申义。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是成“小绒球是小鸡。”

六, 怎样变换句式

一、常式句和变式句:如:常式句:亲人再见了 变式句:再见了,亲人。把主谓语的位置进行互换。

二、把陈述句改成主动句和被动句。如:他碾死了小青虫。”可改成

⒈主动句:他把小青虫碾死了。 ⒉被动句:小青虫被他碾死了。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相变换:

陈述句: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改成反问句:讲卫生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四、有些陈述句为了突出句中的某一部分,可交换下词语的位置。如:“我去过北京。”与“北京,我去过。”前者突出“我去过”,后者突出了“北京”。

五、直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如:直述句:小红对小利说:“我要吃饭去了。” 转述句:小红对小利说,她要吃饭去了。

七,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①识字理词,即认识字,理解字词的含义。②理解句子,特别是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

事物特点的句子。③认识结构,即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④了解内容,即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认识中心,即弄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 是什么。⑥体味技法,即文章的写作特点。

5种分段法:a、事序分段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b、时序分段法,即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给课文分段。c、地序分段法,即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d、事类分段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文分段。e、总分分段法,即按照先总结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的文章结构去给课文分段。

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主要抓住段中说的是"谁"或"什么",再分析其"怎么样"、"是什么"或"干什么",去归纳段落大意。这样,段意的语句就会精炼些。以上三步总的来说,是对课文的局部认识。

1、摘句法,找中心句。2、取舍法,找重点句。3、合并法,归纳各层层意。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串联段意;2、抓重点段;3、运用过渡句、段;4、巧用中心句;

5、改添总结全文

怎样命题:1、以时间命题(下课十分钟);2、以中心命题(尽责的爸爸);3、以地点命题(记金华双龙洞);4、以人名命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以文章内容命题(草地夜行)

八,复句有哪些基本类型 ⒈并列关系的复句。 ⒉承接关系的复句。 ⒊选择关系的复句。 ⒋递进关系的复句。 ⒌转折关系的复句。 ⒍因果关系的复句。 ⒎假设关系的复句。 ⒏条件关系的复句。

九,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⒈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⒉分析课文的重点段。⒊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 ⒋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作部分

十,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⒉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

⒊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⒋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⒌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⒍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十一,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⒈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⒉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⒊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⒌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⒍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