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化作文研究阶段性总结

随笔化作文研究阶段性总结

李彦霞

开展随笔化作文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过程让人难忘,学生从中享受到了随笔化作文带来的写作乐趣,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

针对目前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小,缺乏生活体验,作文语言堆砌现象严重,没有真情实感的弊病,开展了随笔化作文的研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的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感受、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成长,借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情境随笔课落实到位。

我校共有语文教师17人,百分之八九十教师情境随笔课已做到位,学生开始上随笔课的兴趣不足,随着随笔课的深入开展现在比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每次的随笔课一到,学生就欢呼雀跃,情绪高涨,而且每次写作字数不知不觉的就超过了250字,有的甚至超过了300字,总之觉得有话可写了。在学生进行随笔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学生的作文常常有一种很“高”的思想意识,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较“低”的下笔水平。这种“眼高手低”的作文现实,与“新课标”中提出的“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观察生活,体验他人之体验。

比如我上了一节作文课,题目是“体验残疾”,在课前我已给小组长分配好了任务,从“双目失明”、“聋哑人情景对话”、“失去双腿”、“失去双手”以及“失去腿和胳膊”中任选一种或两种来进行体验。当学生接到任务是积极性很高,都投入到了认真的准备当中,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以为在之前,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够头疼,苦于无事可写,甚至有学生有抵触情绪,然而这次学生能去亲自体验一下做残疾人的感觉,他们新鲜,但更多的是想去感受一下残疾人生活的艰难。

2.亲身经历,体验心理之体验。

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心理所感,自己的心理没有感受,怎么可能写出独特的心理感受呢?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

比如依然是这节体验残疾课,每个学生都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我发现在体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用心去感受,特别是体验双目失明的同学,他们的表情都很凝重,又透着一丝恐惧;还有失去双腿的同学,他们在用双手行走时,那种艰难,可能是从未曾体验过的,虽然在上讲台时,他们很吃力,但依然在坚持,不曾放弃。

我想这种切身的体验,会让他们终身难忘,也就为后面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和素材。

3.营造气氛,体验虚拟之体验。

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体验不能持续。虚拟体验可以弥补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虚拟体验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是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营造,可以引起学生

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作文教学情境,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比如,在学生体验之前是这样营造氛围的:在上一节课的后十分钟,我利用电子白板,为同学出示了很多关于残疾人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有失去双腿的残疾人两年内自费铺路三百米的;有只有上半身的“篮球女孩”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有单腿运动员残奥会上挑战极限的;也有遭到电击失去双手准备中考的等等。在观看这些图片时,我仔细的观察了每一个同学,他们都神色凝重,有的女同学以掩面而泣。这种课前的情境创设,就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为课上的体验做好了心理准备。

通过课上20分钟的真实体验,学生们都踊跃的站起来谈自己的感受,真情的流露也让我感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名女同学,她体验的是盲人,在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时,她的眼睛分明闪着泪花,声音也哽咽了,这种触动会让他的文章处处洋溢着真情,还会出现“假、大、空”的弊病吗?我想不会的。

其实这样的课还有很多,作文课上再不会听到学生无话可说的叹气声,也极少有教师批评学生的作文空洞,没有真情实感,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要么捧腹大笑,要么黯然神伤,要么潸然泪下。这样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尽情的进行情感宣泄,经过沉淀变成文字,就形成了有血有肉的文章。 通过几个多学期的实践,为以后的作文教学积累了经验。在下学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开展随笔化的研究,让随笔化为每个学生带去灵感,带去快乐。

二.课内情境随笔开始向课外迁移。

随着情境随笔课的展开,课内这块天地已不能满足学生,这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地巧引巧点。比如,每天学生由父母接送上下学,让学生细心观察体验,家长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让他们在交流写下来。再比如,今年下第二场雪的时候,我临时把语文课改成了随笔课,让他们观雪景、觅雪趣、抒雪情。学生观得仔细,玩得高兴,写得投入。同时,还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随笔本,随时将自己在学校、家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一、快速、实事求是的记录下来。每周都要把自己的随笔记录展示出来,互相读读,互相评评。在评读中让学找到不足,吸取优点,改进自己的记录方式方法。

三.读悟评改课操作熟练。

我校许多教师读悟评改课上得游刃有余。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结束,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后重蹈覆辙。详评班里的“代表作”,我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

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随笔教学有序开展。各个年级都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几年级特点,呈现科学有序的安排。让学生收到了长效的收益。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提问技巧的研究

-------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

课题研究计划: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实施教学时的一项基本技能,提问技能需要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以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背景下的教学,对问题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时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提出的问题是否激起学生的共鸣、发问的时机是否恰当、问题的内容是否能让学生清楚明白、问题是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对教学现状分析,我将提问技能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本学期主要从“提问时机的把握”这个角度来研究课堂提问技巧。

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现状和个人的性格、年龄等特点,我从全区化学教师中选择15名教师为研究实践的对象,原拟定以一个学期为研究周期,在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要求对研究的过程有一个记录和反馈,最终形成自己的案例、成果或认识,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指导自己乃至组内更多人的实践,逐渐把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辐射开来,像滚雪球一样,效果逐渐扩大,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的队伍逐渐扩大。各研究小组活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小组长的布置和我的督促。

1、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及分组情况:

2、研究周期:半年

3、研究内容:

个人根据所教教材开展同步研究。具体以所在小组制定的方案为主,重点研究

的课型有“概念课教学、实验探究教学”(主要是八年级)、复习课教学(主要是九年级)提问时机的把握。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任务;

组长组织开小组会,讨论、制定本小组的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和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小组QQ群,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

2 实施阶段

20xx、3----5、根据小组计划,开展教学内容的同步教学研究。研究、实践、反思、积累阶段。

20xx、6----7、个人完成自己的教学研究案例或论文,小组成果总结阶段,优秀成果推广应用阶段(个人成果、小组的研究报告)

三、成果预期:

(1)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2)至少每人一篇研究成果(15篇),汇集成册,推广应用。

(3)投稿

(4)对小课题研究的体会和经验等进行座谈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成果实际情况及反思、改进

从上交的材料来看,有的教师没有认真对待,没有真正的研究,对付一篇“成果”应付了事;有的教师研究的内容并不是课题所包涵的内容,跑题了;有的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的过程没有记录,只是最终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还很肤浅;截止今日上交个人研究成果12篇,跑题4篇、对付2篇、重新书写的2篇、较好的3篇,成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成果的推广暂时谈不上了,倒是需要反

思一下。最应该反思的是我:“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进行小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怎样才能既不宽泛也不窄化,适当,好落实;研究的过程如何详细跟踪?研究成果如何书写?我应该给教师做怎样的培训教师们才不会“瞎忙活”……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将研究继续,暂不能结题,需要重新考量、细化、跟踪,如;考虑寻求课题的理论支撑、考虑设计跟踪表格定期检查反馈、考虑参研人员的案例书写培训等等。故今日一并申请将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由半年延长为一年。

课题研究是人人都可以进行的,关键是找到研究的方案,并认真实施;研究的过程是辛苦的、研究的成果应该是螺旋上升的,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重新设计课题研究的过程,正是因为有教师需要指导和修正,研究才有价值和意义;假设每位教师的研究成果都很丰满、很优秀,研究的意义也就不大了,眼前最重要的是我该怎么做,引导教师怎么做,才能使他们在小课题研究中收获和成长,也一并促使我成长和提高。

我相信,通过反思和实践,我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结出硕果。期待这一天的在日到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