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唐河县马振扶二中 石郭留

四月x日我乡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一次集中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语文教研组共展示了三节示范课,由张红阳、马妍、刘辉三位老师分别做课。这三节随堂课基本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全体听课教师的好评。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这之前教师对课文进行了较好的钻研,年轻教师没有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盲目赶时髦,展现在老师们面前的还是朴实的语文课。综合评述如下:

第一堂是张红阳老师的专题复习课《古诗词鉴赏》——这节课:能由浅入深的引出复习内容,复习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诗歌积累较为丰富,语言表达较好,能准确地向学生讲授知识;是一堂较好的诗歌理论指导科。

第二堂是马妍老师的古文复习课《爱莲说》——这节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形式较新颖。课堂上,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提出了见解比较深刻的问题,并由学生回答;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对学生创新的鼓励。

充分突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证明学生已经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体现读者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而老师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结构安排上看,时间分配较合理,密度适中,模块之间的过渡自然,做到环环相扣。

第三堂是刘辉老师做的专题复习课《说明文的阅读》。

这节课: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用好网络、电脑、背投,在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上,注重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使容量很大的复习课堂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使看上去不容易教学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实现了课堂、书本教学的拓展,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这三节课都是比较扎实、常态、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充实、丰实、有内容、有生成性的课,给人以启迪。

但是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参与听评课的语文教研组老师们,不仅客观、公正地对几节课的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指出了这几节课的遗憾、不足之处。

大家都认为复习课应该是:

1,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课,讲练结合,趁热打铁及时练习。

2目标、重点应该明确、具体、大小适中。不宜目标太大,这样学生会抓不住重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也不宜太小,这样在有限而紧张的复习时间里可能会完不成复习任务。

可适当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繁多的复习内容更及时、更充分、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理解。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文本的时间要充足。

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文本的时间要充足。课堂上要有宁静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倾听时需要一份宁静,缺少了沉思的语文课堂不能说是完美的课堂。课堂上要有宁静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倾听时需要一份宁静,缺少了沉思的语文课堂不能说是完美的课堂。

3,,课堂上教师预设的不要太多,不要让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对于课堂中学生碰撞出来的思维火化,教师要及时的把握住,并使之得以充分燃烧。

“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起到组织者、指导者、主持人的作用。

4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一句话: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次听评课活动的开展,我们不仅看到了复习阶段教学的不足、纰漏之处,而且对于语文复习课该怎样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对初三复习阶段语文教学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应该说是一次比较扎实、有效、真实的教研活动。

既然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有效和高效,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我想效果应该回归到学生身上,有效地教学应

该体现在三位目标上,学生通过适当的过程,适当的方法,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正确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同样是这样,用适当的过程,适当的方法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地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的课才能算是一节有效地,高效的课。

这三节课的教学模式都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同一种模式下三位教师的表现也存在着喝多的不同,赵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仅仅围绕着学习目标展开,有自学、有释疑、有合作、有探究。在知识的运用方面也采用了大量案例来强化,但是在环节的过度与细节方面存在着不精细不自然,没有得到学生的共鸣。而张老师在围绕目标展开的同时,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细化与延伸。使得目标更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整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总的来说,在这次精品课展示活动中,三位老师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与特点。

要想是我们的教学有效,课堂高效,重点还是要落实到目标上,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确定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是第一层次,也是最基础的层次,要想目标达成顺利,做到水到渠成,就必须注重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依据目标与学生选择恰当的过程与方法,做到恰当选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这样目标才能顺利展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参与,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实现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但是真正能使自己的教学出现亮点,吸引住学生,除以上所述的过程外,就是要触动学生心中最真实最敏感的部分,引起学生心底的共鸣。这就是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正如平常我们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二篇:听评课记录

《泉水》听评课记录

研讨主题: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引导学生,欢迎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泉”,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2、(老师最喜欢其中的一个词,泉水)教师再板书“水”,让学生自由交流对泉水的了解。

生:(交流:泉水什么样,在哪里见过。)

师:总结,泉水又称“天然水塔”。

3、解决:什么是天然水塔?

师:是的泉水来自地下,在山区最容易形成泉水,山上有许多许多地下水,许多江河湖海都是由泉水汇成的,所以我认为还可以把他称之为“天然水塔”(在泉水旁板书:天然水塔)

二、初读课文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泉水的话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泉水? (学生很兴奋地)想!

1、老师出示许多泉水的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

师:谁能把你看到的泉水用一个词来表示出来,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泉水?(清清的泉水、清澈的泉水、清凉的泉水、美丽的泉水、甜甜的泉水) 师:这些清清的泉水流啊流啊,他们会流到哪儿,做些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3、师朗读课文

【评: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同时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示范。】

三、互相交流,品读课文

1、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泉水流到了哪?泉水经过这四个地方都遇到了谁?

(1)生说—师板书—生再板贴:果树、小姑娘、杜鹃花、画眉鸟

(2)师: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看到了什么?(生:山里的姐姐)山里的姐姐提着什么来打水?(瓦罐)

(3)指导学生认识“瓦罐”,并组词运用。

(4)师: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清脆)

(5)指导学生认识“清脆”,通过各种生活中的声音来理解清脆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师:什么样的东西能发出“脆”的声音。(生:苹果,乐器,鸟)泉水的声音也是清脆的。

【评: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脆”,体会泉水的声音。】 2、由“脆”字导读第一段。(课件出示第一段)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用清脆的声音,高兴的心情,欢快的语气,“冲”的气势

【评:朗读指导,点评到位。】

(2)范读—齐读—互读

3、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把自己的快乐洒满一路。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泉水,你最喜欢到山腰的水池走走还是喜欢到山间的平地去看看,是想为果树解渴,还是想为画眉鸟伴奏?我们大现在都是泉水,你想流到哪?就把那一段有感情地读读。

(1) 组内互读

(2)全班朗读交流,师生互评

生交流:我想流到——(什么地方),我最喜欢——。

感情朗读。指读—师生对读

【评:读中有拓展想象,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3)泉水特点:多 清 甜 美

师:通过大家的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是多的、清的、甜的、美的泉水。 (板书:多 清 甜 美)

(4)用“清脆”“甜美”的声音再读课文

四、感悟深化

师: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使我看到了你们是很多、很清、很甜、很美的泉水。能过刚才大家的表演,你还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泉水?

生:(快乐的泉水、 助人为乐的泉水、热心的泉水、 爱帮助人的泉水??)

五、拓展延伸

1、歌曲歌颂泉水:(播放《泉水丁冬》课件)

2、师:想象一下这清清的泉水还会流到哪,他看见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出示课件:泉水流到________,他遇到了________,泉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泉水的品质,而且还进行了语言练习,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六、总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七、作业

板书:

泉 水

姐姐 山腰的水池 多

杜鹃花 山间的平地 清

果树 山坡的果园 甜

画眉鸟 静静的山谷 美

乐于助人

乐于奉献

评课: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

围绕“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佩佩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并以自己的亲自示范,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在教学过程中,佩佩老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齐读、男女生赛读课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源源不断、清如明镜、甜似甘露、美同琴声的山泉一路潺潺地流淌着,一路欢乐地歌唱着,它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它为能帮助别人而快乐、自豪、幸福。同学们喜欢泉水吗?”读后还让学生围绕“是否读出了泉水的自豪、快乐”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对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建议: 在分散识字的过程中,对于生僻字,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书写、识记。

从学生到教师

——浅谈自身角色的转变

牟晓妮

xx年x月,我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开始走向社会。怀着期待的心情,带着几分担忧,我踏上了三尺讲台。至今已近半年,回想曾经的期待与担忧,而今这些似乎都已成为值得缅怀的回忆。这半年来,我满怀信心,因为我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通过半年来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逐渐进入了状态,较好的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变。

一、 角色的定位

我告诉自己,自己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同时,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指导者、促进者,还是激励学生前进的伙伴和朋友。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教和学要具有创造性,正所谓“教学相长”。

二、 角色的转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得口干舌燥,却还常常抱怨一节课要讲这么多内容,时间不够。而一旁的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渐渐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而有了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算理;注重学生计算时的自我反馈和对计算练习次数的自由选择,让学生在自评、自改中掌握计算方法,激起对计算的喜爱。因此,要适应课程改革,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向拥有先进教学思想、观念、超前意识的角色转变。有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才能使自己不断地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才会不断地学习、获取、接纳新的思想和观点,正确把握教改动向,在课改的海洋里大刀阔斧,勇往直前。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转变,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重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这种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转变。 有人说过,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粒沙子;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两片叶子。那么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是风格各异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向建立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转变。教师应如何做到这一转变呢?我认为:1、教师必须从观点上认同受教育者是个独立而自主的单一个体,重视个体的学习历程和创造才能。2、教师应精通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对学生深入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生理需求。3、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人格,用一颗平常心和宽容心,接纳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位孩子。4、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让师生彼此打开心扉,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平等融洽的氛围。

2、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的转变。现代教学鼓励教师发挥独创性,形成个性化教学,克服以往教学中的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学本来就是师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只有教师具有不断改革、创新的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三)师生关系的转变

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要建立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命体验。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会发现学生自身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常常会被学生的创造精神感动,不断地会有惊喜。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学中能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过失。而这更能带来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相信我们通过学习提高、逐步完善,一定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