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来四中工作已然有五个月的光景,五个月的教学工作对于一个新人而言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挑战巨大。然而在本学期工作即将落下帷幕时,我也暗自庆幸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虽说不够优秀,但也算是认真对待,现将本学期以来的点滴收获记录如下:

一、 教学模式的适应。

适逢我校大力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举措。虽有不少老师抱怨该模式的弊端及无法实施,但是在我的课堂上我看到的更多是学生自觉性的养成。一学期下来,我能够将先学后教模式在课堂上全面铺展开来,学生在此模式中也逐步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学期能够如此,相信学生在三年后的语文学习中会取得较大的进步。于我而言,在该模式的引领下,我成功的成为了一名“懒老师”,也获得了师傅时常夸赞的善于引导学生一说。

二、备课、授课。

语文组成员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率先完成了集体教案的撰写,于是我便后来者居上,轻松的享受了胜利果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集体教案仍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备课仍是教学的首要工作。扪心自问,对于教案的撰写不够认真,多是将几个大步骤本节课的大框架呈现出来,详案的撰写相对较少。但是在备课过程中我能够做到涉猎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授课。除此之外,我还下载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分析其考点,意在能够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而进行教学,努力做到学生懂得不讲,只讲重点难点要点。

授课过程中,结合先学后教的模式和小组合作的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非常的高涨,特别是后半段的学习中,以加分有奖励为诱,整个课堂学生主宰,氛围甚是和谐。看到此景心生欣慰,此举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现象,使得优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更为扎实,同时又能够把后进生的目光聚焦于此,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整个教学环节中如若能够更加的幽默必定会紧扣学生的心房而爱上语文课。此目标定会是我下学期的教学任务之一。

三、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情况不佳。或许是因为兼任班主任的缘故,没有几个学生敢于问问题。于此,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要将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身份区分开来,在承担语文老师这一身份时不要把班主任对学生的严肃带到课堂上来,要给学生一种温柔慈祥的意象。除此之外也要主动询问学生是否有不会的地方,引导学生对“问”有意识,从而养成爱问之举。

四、作业作文批阅情况

我校规定相应的作业次数并定期检查,这无形中也是在督促教师对于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业的重视。学生不写作业必定会难以巩固所学知识点,特别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就规定了学生必须多写多练才能技高一筹。本学期中,我设定了四种类型的作业:生字词抄写,同步练习册,周记,作文。作业都能够按时收缴并及时评判下发,

数量上能够保持高产,质量上慢慢有所见长。值得一说的是作文的评判,两个班的作文共107本,本次作文的评阅都得花不少时间,于是我做了调整,在评阅了前三次的作文之后,我便掌握了学生们作文的水平情况,便采取了学生之间的作文互评,一来减少了工作量,二来让学生明确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懂得写作的方向。经过半学期的试验,学生对于修改作文的兴致相对而言是很高的,但是我对于修改作文的指导仍是不够游刃有余,在下学期定会多请教师傅。

作为新人,存在不足之处那是在所难免,我愿意学,愿意听,愿意改,只希望自己能够不断的进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教学骨干!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三峡>>一文我展示有关三峡的画面,播放有关“三峡”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三峡》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三峡>>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