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为解决问题而读书

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为解决问题而读书

我的一个朋友酷爱读书,白天以书为友,晚上与书同眠,家里随处可见各种书籍:餐厅里有书、客厅里有书、床上也一半是书一半是床,就连卫生间里也摆着几本书,他经常信手抽出一本书就读,日积月累,读了不少书。但要问他某一个问题,他却说不出几点来,要让他写篇文章,他看过的东西也很用不上,于是我便经常打击他,说他光读书不能解决问题,是在读死书、读忘天书,他也无法辩白。其实,我认为读书还是应当多一点实用主义,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弄懂某个问题而读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带着问题读书,才能学有所成。面对当前浩如烟海的各种知识、各类书籍,身处这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年代,带着问题读书成了最经济的读书方式。一个人的精力毕竟很有限,如果什么书都看,什么知识都想掌握,那么到头来就什么也学不精、什么也学不深。面对知识的海洋,我们无法一口将大海吸干,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一次弄懂一个问题,然后再把这个弄懂的问题应用到工作生活中,我们就已经受用无穷了。而且今天弄懂一个问题,明天弄懂一个问题,日积月累,我们弄懂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不懂的问题也就逐渐减少,我们的收获也就十分巨大了。

带着问题读书,才能始终保持读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既是一种爱好,读书也需要兴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是每个人的共识,但终身学习也是由每天的学习组成的,学习成才的最终目的也是由每一个知识点累积而成的。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前已经形成了明确而强烈的读书期待心理,我们就能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去读书,并在阅读过程中集中精力寻找答案,提取有用的信息,把从书中获取的知识条分缕析、综合概括,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而不会是“如钱之散积于地,不可绳以贯也”,也不会有“胸中撑塞如乱麻”的感觉。带着问题读书,以解决问题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则能做到学以致用,因用求学,学用结合,越学越活,每读一本书都能有所收获,我们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

带着问题读书,才能做到读书不迷失方向。古往今来,中国读书成才的人很多,但迷失书海的人更多:这些人有的读书手不释卷,但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他们不知道为何而读书,更谈不上充实生活、服务事业了,到头来也无所收获,人们通常把这类型的读书者称为盲读;有的人读书不注意理解,不善于总结,不实践运用,一生也没有做成一件事,人们常把此种读书人称为书呆子;有的人读书能独立思考,思维敏捷,观点独到,但却以此为恃,常常讥笑世人不如己,我行我素,被人认为狂傲;有的人读书善于置疑,不尽信书,

察物准确,能够自省、自悟、洁身自好,对社会不良现象愤世嫉俗,但却知其恶却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更不说付之于实践,郁郁寡欢终生,人们称之为书愚。这些人读书可贵之处在于勤奋和坚持,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为解决问题而读书,结果为书所困,无所作为、无所收获。带着问题读书,读书就不再是漫无目的,问题成了我们遨游书海的航标,我们再也不用为迷失方向而担忧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读一本书都有明确的目的、每学习一次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做到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对学习中遇到不懂的或感兴趣的知识点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学习无止境,问题也无止境,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阅读充满了生机活力,我们就能不断地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智力劳动的乐趣,三更灯火五更鸡枯坐冷板凳的痛苦也就成了一种快乐。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让我们的读书产生这么大的乐趣和作用,我们何乐而不为?

 

第二篇: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是陶冶情操的好方法。我积极响应建行读书活动,作为党员干部,我选了《干部素养读本》这本书,利用工作之余对该书进行了通读,重点对第二章进行了精读。该书分十章,从政治理论素养、人品道德修养、知识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质、礼仪文明素养、依法行政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媒体沟通能力方面通过事例进行阐述和点评,这些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说不外乎三个方面,即做官、做事、做人。第二章是人品道德修养,我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当然要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知识文化、依法行政、组织协调、应急管理等一些能力,但我认为关键的是人品道德。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也就是说,人品道德修养是根本性的,它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更决定着其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成 败。因此,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意是说为官从政者的道德具有导向作用。古人还说过:“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指的都是做人与做官、修身和立德的道理。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的各方面能力再强,人品道德存在缺陷, 就不会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

人品道德修养这一章,主要从为政以德、诚实守信、爱国治家和廉洁奉公四节进行阐述。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为政以德、诚实守信、爱国治家和廉洁奉公,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其下属,影响到广大群众,以至影响到事业的损益成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领导干部要自觉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身边的干部职工,当今社会,人格魅力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果组织赋予的权力是一种“硬”的影响力,下级不得不服从,那么人格魅力则是一种“软”的影响力,它是领导者的一种无形资源,能给人以无言的感染力;它也是一种力量,能给人以精神鼓舞,它还是一种表率,能给人以有力的引导。领导者要有效地实现领导,就必须以自己的气质、人品、性格、学识、智慧和能力,去发挥自己的人格影响力,树立起 一面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旗帜。

要成为一名在人品道德修养上合格乃至优秀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坚守公正的原则,平等待人,秉公办事,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和喜好来判定是非曲直。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中,正派公道是根本。在一般情况下按照公正原则办事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在关系个人成败得失、荣誉利益面前,能够直道而行,坚持原则,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也就是说,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正派公道地行事应该相对容易一些,但在关系到给下属乃至平民百姓进行业绩评价,赏罚奖惩、利益分配之时,正派公道的行事原则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了。“公生明,偏生暗”,领导干部要做到秉公办事,关键在于要出于公心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从个人私心出发,就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出于公心

就是在工作中面对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考虑;在遇到矛盾的时候,秉着对公负责的态度,以国家、集体和大局利益为重,协调好公私利益关系。 其次要真诚待人,而不是用虚伪的态度去敷衍人;坚持信用至上,说到做到,而不是拖沓懈怠。关于与人为善和真诚待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百姓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现代社会,对于领导者来说,与人为善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与和善的态度,来处理人我关系。与人为善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是一种厚道的心理状态。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多给别人一些温暖和爱心。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得到尊重。在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中,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那么领导者的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职能就不可能得到发挥。这就需要领导者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始终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作为基础,通过团队精神的塑造,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为共同的 目标而一致行动。

再次,既树立为国家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同时也要做到勤俭持家,成为忠孝表率。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为国为民做事的远大目标,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心胸开阔,超凡脱俗,建立不朽功业。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论述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时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相反,如果目标不高,志向不远,整日为身边的琐事忙忙碌碌,一味沉迷于私人情感,生活在平庸的氛围中,必然摆脱不了平庸的命运,也愧对人民交给自己的职位和权力。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持家。俭朴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高尚的品质。在小事之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不会做出奢侈浮华的行为,而能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古训云:“百善孝为先”。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中华民族最看重的美德。“忠孝不能两全”其实不尽然,“孝道贵在心中孝”、“孝贵实行不在言。”只有孝敬 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洁身自好,克己奉公,而不是轻视职责,得过且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所谓“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要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一种“超越”境界。超越自然,创造文化;超越本能,彰显人文;超越平庸,追求高尚;超越自我,融入社会;超越功利,提升人格。道德修养是一个坚持不懈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领导干部应成为当今社会的道德楷模,既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洁身自好,更要“克己”。在“物质主义”盛行泛滥的现代社会,“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对权、利、名的欲望,使之不贪婪,不恣意妄为。这是一种道德心理,这也可以称为“心理和谐”。具有这样的道德心理,就能使人的心志达到“宁静”、“淡泊”,就能达到“见利思义”的“超越”境界。要实现“克己”而达到“自我超

越”,主体还需要下一系列的“工夫”。如“诚意”、“主敬”、“改过”、“慎独”等,更重要的是“践行”,要在“事上磨炼”。在革命战争年代,要经受艰难困苦、流血牺牲的磨炼;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的是要在名利场、权力场中经受磨炼,实现对“物质 主义”侵袭的自我超越。

总之,要通过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