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教育分析及总结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学习分析及总结

目前,我国统计发现我们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存在着规划意识不强、所作规划过于理想化等缺点,院校开展职业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成功机会,降低学生的离职率和就业压力。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做到全程化、系统化、全员化,转变使我们大学生的思维定势。大学生活是生涯设计的最重要时期,提早开始行动,做好就业的心理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准备,才能使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俗语“凡事预则立”阐述的就是这个原理。当然,有生涯设计的人未必个个都能成功,但成功者一般都有明确的生涯设计。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规划,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你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将迈向哪里却相当重要。生涯设计需要有步骤有条理的进行,本章将通过介绍什么是职业规划,让你清楚自己将要做一件对自己来说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还将介绍职业规划的原则和具体方法。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将会为自己设计一个清晰、明确、完美的人生!

大学中的我们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许多高校更是将其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联系起来,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将其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关注职业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大学生对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并未真正理解职业职业发展教育的确切含义和程序,缺乏规划的具体技巧,从而导致职业发展教育的应有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育更有待加强。!

职业发展教育是指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和教育计划,对完成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路线做出科学的安排。职业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自我评价———环境评价———确立目标———职业测评———职业定位———实施策略———反馈调整。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最基础,科学的目标最核心,正确的实施最关键,反馈调整最必要。每个环节做不好或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的失败。

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业发展教育现状满意度在30%左右,这说明目前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职业发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发展教育意识不强;职业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职业职业发展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应地也就影响着规划的水平。有调查表明, 75%以上的高职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20%左右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左右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职业发展教育存在理想化倾向。职业生涯目标的理想色彩较浓。有调查表明,75%的高职大学生表示自己两三年之内要做部门经理;高于70%的北方非大城市的同学表示30岁之前要达到月薪四千元以上。偏重对外职业生涯的追求。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片面追求用人单位是否有名气、工作是否辛苦、工作时间地点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工资待遇如何等,而很少有人从工作是否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吻合、公司和个人是否有较好的长远发展等方面来考虑。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显示,事实上仅有17. 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倾向于把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归于外因。笔者所接触过的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生涯遇到挫折时,往往将不如意的原因归结于社会不公、家庭政治和经济地位等外在因素,顺利的则认为是家里有人帮助、碰巧遇到了好机会、好上司等,而很少有人从自身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寻找原因。

在上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后,分析我们大学生目前对职业发展教育有以下几种态度: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职业发展教育方面的知识既渴望又陌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教育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虽然大多数高职大学生都认为职业发展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寻求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有明确目的,往往是出于好奇或表现出从众心理;部分学生自认为自己各方面的优势(或劣势)非常明显,因此产生了强烈的优越感(或自卑感),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什么规划(或规划也没有用),从而根本就不重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的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进行什么规划。

在我们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存在不科学性。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完美主义倾向。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性需要,很少考虑自身特质、社会现实和客观需求。如有的在进行规划时就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个性特征、专业特点、素质能力等因素,盲目地将生涯路线锁定在行政方向。

我们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分析、理性思考,即使有学习如何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机会也不珍惜,到临近毕业或毕业后求职不顺利时才临时抱佛脚,找本职业发展教育书看看或找个人问问,一旦找到工作就又将职业发展教育和管理抛之脑后,从而使职业职业发展教育失去了实际意义。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人们生活、学习环境不同,客观上如老师、亲友对职业的认识不同,社会择业指导水平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择业者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不同的职业观。如对为什么要选择职业、选择什么职业、什么是理想职业、个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就存在不同看法。正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择业方向、不同的职业行为。有人择业方向正确,有人进入误区;有人事业中成绩卓著,有人无所作为,甚至屡次在择业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职业观对就业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解决以上问题。

一个科学的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我们大学生根据人职匹配理论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大学生学会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碰运气”。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职业发展教育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

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机会只垂青有准备之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教育。许多大学生不是就业、择业前先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教育,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将找到理想的工作寄希望于运气。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埋怨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发展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他们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技能、关系等条件,职业职业发展教育纯属纸上谈兵,耽误时间,有那精力还不如多跑两家用人单位。其实先做好职业发展教育,未雨绸缪,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更高效。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很看重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既不分析自己,也不了

解分析用人单位,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漫无目的地投递简历,投出去了就算完成任务,不问结果,但求心安,结果是劳民伤财又无效果。而用人单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分析选择。目前,我国人才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缺失,即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对现实缺乏了解和分析。

有利于降低离职率和就业压力。于缺乏指导,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职业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频繁跳槽。而做过系统职业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率。一些大学生能找着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随意地更换工作,毕业多年仍没有职业定位。这种无规划地更换工作,一方面难以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必要的职业经验(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会影响自己职业的稳定发展。一个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或者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都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个体的这种行为最终会演变成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导致另一种就业压力,从而使大学生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

职业发展教育绝对不是开设一门课程那样简单的事情,它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确立职业目标,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的管理。高校要将职业目标、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进行项目分解、合理配置,将生涯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全程,分阶段、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职业发展教育教育,使学生一入学就认识到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一般知识技能的提高同等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以正确、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度过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时期。

职业生涯目标不是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够得以实现的,它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涉及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方面面,高校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素质水平,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加以教育。

要想切实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规划水平,一方面,不仅要对毕业生加强职业观、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的教育和指导,而且要对全体大学生加强教育;另一方面,不仅要求职业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指导水平,而且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理念,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和指导。另外,我们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长观,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本上转变目前高职学生“临近毕业才关注就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外部职业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职业发展教育,制订出既适合自身特点又符合社会需求的切实可行的生涯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使学生在整个学程都关注就业,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总之,开展好职业发展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帮助我们大学生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促进我们一代代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顺利成长,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总结

创业教育学后感

任何成熟的思想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任何成功的业绩都是经过费力拼搏。现在至少懂得自己欠缺的很多很多。只是仅仅的几节课,我就从中收获了很多。

第一节课,我懂得了机会。“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古人都懂得机会的重要性,更何况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机会随空而动,看你抓得住抓不住”是呀!现实不就是这样吗,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就离成功更进一步;而那些不勇于抓住机会的人只能是默默死去。这就是竞争这就是生活这也是成长。“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准备,没有真本事,再多的机会你也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你也抓不住,抓住了你也做不出什么成绩。不时刻准备战斗的人是不会当上将军的。

第二节课,我懂得了看似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却不容易。只是简单的拍手罢了,很多人都不在意,感觉很容易,但事实不是这样的。这和现实生活是有联系的,现实中就存在着看似简单但不易做的事。我们不能眼高手低。同样我也初次认识到了一个领导者在一个团队的重要性。领导者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在领导科学理论的研究中,人们一般把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等。这些虽然只是书面的东西,但是却是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课,我懂得了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一个简单的团队游戏,一个每节课都要展示的团队文化都在我心里烙下印记。

第四节课,我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下节课,我们学会得事自己用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发挥到社会当中,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考验,这才是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吧。

总之,在这种与众不同的教育形式下我们确实学到了不是一般课程能学到的东西,一步一步循循渐进的把个人和团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学习和创业慢慢的过渡下去。我们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就业已经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学到一种特殊的能力也是一种魅力的积攒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