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史 小高考 必修三专题六讲义

小高考复习系列资料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编写:菁华学校高二历史组

1.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必修3 P100~101)

(1) 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 苏格拉底——真理和自由的殉道者

①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

② 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 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2.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 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因信称义”);

(2)《圣经》高于教皇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 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必修3 P110~115)

(1)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反对神权,抨击教会;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

(2)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3) 卢梭:反对封建专制和王权,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私有制;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4) 康德:公民应当服从国家,履行公民义务,反对暴力革命,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人人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国家应尊重。

5. 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必修3 P115~116)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6. 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1) 破除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2)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3) 鼓舞了北美、拉美的独立斗争,对亚洲国家也产生重要影响。

【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2. 启蒙运动高潮出现在法国,而不是英国,这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阻碍在思想上的反映。

3.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智者学派,发展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高潮是启蒙运动。

4. 文艺复兴诞生在意大利,启蒙运动首发于英国,高潮在法国。

5.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1) 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学派闪耀着人文精神的思想看做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3) 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第二篇:江苏历史小高考的应对策略.

学生如何备考20xx年江苏历史小高考

靖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姚北平

江苏高考不仅变化快,而且跟人家不一样,全国讨论取消文理科,20xx年我们又重新文理科分开录取。从xx年开始选修科目地位下降,大家开始重视小高考,拿一个A就可加1分,所以各校、各个学生都很重视,各级各类的小高考研讨活动也层出不穷。

从20xx年至今,江苏新高考模式已经进行了四次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师生们普遍感觉历史试卷一次比一次难,四次试卷的难度形成一个明显的向上移动且幅度比较大的坡度。20xx年、20xx年的试卷的难度尤为加大,有些选择题的难度接近甚至达到历史选修试卷的水准,不少师生因此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对试卷的难度反应比较强烈。

其实,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难度提升是有理由的:首先,考虑各测试学科难度平衡,达到测试的综合信度。其次,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科目,也有一定的选拔功能,应该有一定的区分度。第三,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即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要知道 “为什么发生?”更要知道“发生后怎么样?”,这是历史学科特有的教育功能,不然怎么会有“读史使人明智”之说呢!所以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和能力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基于上述情况并结合我市实际,市教研室于11月x日下午召开了全市高二历史小高考教学研讨会,研讨《20xx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下阶段复习计划和方法等。在各校教师事先一次研究的基础上,本次会议进行充分交流,实现二次研究,并指定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整理提升研讨内容,以达到三次研究,形成文字稿发放到各校指导下阶段教学。

经过研究我们达成共识,20xx年历史小高考知识内容“增多于删”,能力要求“了解”变为“理解”的多于“理解”变为“了解”的,要求相对于去年又有了提高。宏观上讲,考试难度加大可以控制优秀率,从这一层面上理解,考生想拿A等就显得不那么容易,难度明显加大,但是拿1A能加1分, 所以我们根

据历史考试说明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出了备战20xx年小高考复习要求和教学方法。现将学生部分说明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决定高度

(1)强调重要性:作为必修科目虽然一个A才能加一分,但是在目前的高考形式下,一分要密集好几千人,一分之差,可以决定你是进重点一本,还是一般二本,可以决定你是进本科院校,还是落入第三批高职高专。因此要有“一分也不能少”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直接决定分数的高低,只有学生从心里重视才能认真复习。思想认识到位后,行动上自然也就积极了。

(2)增强信心:学生中肯定有很多人认为拿A太难,但事实是20xx年我市历史的达A率达还是比较高的。只要愿意学,拿A肯定没有问题。教师对学生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心,学生就要向心中的A冲刺,尤其历史学科只要肯努力定能拿A。另外一些对学习历史感觉困难的同学,也只要树立信心,把基础知识掌握好,过C是没问题的,20xx年我市过C率达99%。

二、对照考纲,重视课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本届考生的应考复习还是采用传统的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已开始,将在本学期结束,复习按照《考试说明》知识点的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一遍课本,并配以学案和基础练习,目的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从下学期开学到三月x日,在二轮复习中教师按照《考试说明》的时空和专题要求,对历史三大板块内内容进行整合,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对主干知识进行强化,总结提升知识要点,编写成复习提纲和综合练习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背诵四个星期,学生根据考试内容比例合理分配背诵时间,中间将做四套模拟试卷、穿插一次模拟测试,本轮复习目的是提升能力。

第三轮复习从三月x日开始,将对学生进行再一次模拟测试,考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接下来一个星期回归课本整理思路查漏补缺,并把提纲再重新温习一遍,目的是充满信心迎接小高考。

学生必须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和进度,认真完成每一轮复习任务。

三、“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 四个行为动词的解读

四个行为动词实际上主要指导老师在备课时分配知识与能力讲解时间的力度

的,这里列出来给学生参考。

“了解”是带有识记性的。从试题的分析看,识记的东西往往是小高考中的难点,所以识记要带有比较性,不能单一的机械识记。另外,识记要归纳成要点化识记,便于掌握。

“理解”要注意这一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分析其成因,总结其作用。在教学时,要带有例证性的分析。从能力的层面上看,归纳、比较、分析能力都有应用。

“认识”往往是带有阶段性、专题性的。如:“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等等。“认识”应该有三个层面,一是知识点的汇集;二是进行分类;三是提炼出观点。

“探讨”带有明显的开放性,也比较少,如: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探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考试说明中只有这两个内容。当然不等于开放式试题就从这两个点中去选择。《考试说明》例题中有“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就是一个例证。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一种解题的方法,不能两眼抹黑。所以“探讨”,实际上体现的是新课程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价值追求。

四、 “眼”“手”“口”“脑”在迎接复习中的作用

1.动眼:看考纲,明确考纲的考查要求。

2.动手:阅读考点基础知识后,填出教师所出的针对考点的填空题。

3.动口:口头说出填空题答案,进一步识记考点基础知识。

4.动脑:教师针对考点要求,梳理出的考查内容,学生要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考查点,夯实每一个考查点。做检测题,针对考点内容,学生通过做检测题检查自己对考查点的掌握情况,以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五、要切实解决从自己答卷中发现的问题,增加你的得分点 (往届考生的问题,但具有共性和普遍性,这里借用)

1.从所答的内容来看

⑴对历史专题的整体性把握不到位。如同一专题内知识结构不完整,同一专题内不同历史阶段的知识相混淆,如分不清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不同专题之间缺少应有的联系,如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说明学生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没有把知识联系起来,没有融会贯通。

⑵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鍵词,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

⑶答案中缺少关键词,虽写的多,但多是无关紧要的话,或者是原封不动地抄写材料原句,不经任何加工,这是不得分的。阅卷人看来都是废话,找不到得分点。试想在10秒左右要阅完一题,逐字逐句慢慢研究答案是根本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关键词。

2.从答题形式看,失分的原因有

⑴答题错位,超越边框。如第37题的答案写到了第36题的位置上,且未注明题号。阅卷人会认为是考生答题失误,不给分,因阅卷人只能看到自己题目的位置。答案超越边框线,扫描不到,阅卷人就看不到,也肯定没分了。

⑵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文科答案一般应分点分段回答,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不分一个段落,没有序号,硬是文字堆砌成一片空间,令阅卷人无从下手找要点。即使找到也难免有遗留,这实在很糟糕。

⑶书写潦草,字太小、字间距过密,让人难以辩认。有的试卷要几个阅卷老师凑在一起想象到底写的什么,这样的书写即使写对了,可阅卷人看不清,等于写错了,肯定不得分。

⑷错别字多。去年阅卷时就明确规定,重要内容写了错别字一律不得分,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一致。人名音同字不同也不能得分。比如麦哲伦、达伽马人人都知道,但写法却多种多样,这是很遗憾的,也是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学生会讲不一定会写,讲得对不一定写得对,平时要学会仔细看书。

3.从解题看,失分的原因有

很多人不会审题,答题的技巧性不够。容易先入为主,也就是看了一半,觉得非常熟悉,与平时所做内容一样,便匆忙下结论,而后面的文字却忽略了,这样很有可能答错。看问答题时,没有关注到题目所给的条件、限制词,从而离题,答不到要领,得不到高分。

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得分点,至少保证应该得到的分数不丢分。

六、答题方法指导

1.选择题审题要“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非选择题解答要“四要、四不要”

一要认真审题,紧扣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不要草率作答。

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诌乱侃。

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度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答题时不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答案中寻找要点,力求做到四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规范化。

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回答原因,写出“原因:”,要回答异同点,写出“相同点:”“不同点:”。

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写出序号,有几个要点标几个序号。 段落化:一个层次写完后,自然分出一个段落。

规范化: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行文规范。

总之在平时学习中更要注重基础,狠抓细节,突出重点,加强训练,通过这些努力,多得分能做到,得高分有可能。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