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说明文阅读知识

中学生说明文阅读知识 一、说明文及文体特点

(一)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二)文体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知识性,即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 。

第二个特点是科学性,通过准确的定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的解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第三个特点是说明性,即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事相懂物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

二、说明文的分类

(一)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性说明文(例:《故宫博物院》); 事理性说明文(例:《大自然的语言》) (二)按写作笔调分:

一般性说明文(例:《生物入侵者》); 文艺性说明文(例:《说“屏”》) 注意问题:

一般来说,考试多从“按说明对象”角度来考察分类。写作笔调的问题往往是通过考察品味语言来进行。

三、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什么是事物特征

抓事物特征时,要学会从说明对象(事物或事理)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

(二)如何抓事物的特征

(1)抓出文章紧紧围绕展开说明的中心句(开头、结尾、题目)。

例:《故宫博物院》中心句是课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2)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的方法。

例:《生物入侵者》可抓住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危害(经济上、物种多样性)、成因、控制等方面进行总结。

四、归纳说明文(或段)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从哪几方面说明的?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一)理清层次的一般方法:“各个击破”、“合并同类项”。

所谓“各个击破”,就是先吃透每一层、每一段的内容。 所谓“合并同类项”,就是把意义上有联系的小层、小段合并为大层、大段,进而把文章分成部分。

注意: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表示说明内容转换的关键句子(词语),它们往往对理清文章思路有暗示、启发作用。

(二)分层运用的具体方法 1、根据说明对象的变换分层。

具体做法是:从读第一句开始就要问自己,这句说的是什么,而后看这个意思到何处截止,意思转换处往往是两层之间的断点。

2、根据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分层。

客观事物总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很自然地会反映到说明这一事物的文章中来。有意识地发现各种规律,有助于我们分层。 3、借助关联词分层。

关联词“还”、“也”、“同时”等有区分层次的作用,抓住了它们,层次关系就一目了然。 4、借一定的句式分层。

运用分类说明方法的说明文,往往能用上这种方法。 注意:在实际分层时还要注意层次划分的标准问题,不能把大层和小层并列,有的小层可以适当合并,合并为大层,跟其余的层次并列,当然合并层次要恰当,过和不及都不可取。 (三)归纳层意的方法 1、寻找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在一个段落中概括力最强,处于“统帅”位置的句子。把握住它就把握住了整段的段意。

第一、段首概括中心句。 第二、段末小结中心句。

第三、在通观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以确定中心句。有的文段确定中心句时,一方面要看文段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参照前后文来确定。

第四,有时中心句并非一句,需要自行合并。 2、需自己归纳:

第一、在弄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概括。 第二、借助有序或相关词语的提示概括。

五、说明内容的详略、先后

内容为说明目的服务,支撑主旨。最能突出说明目的的内容详写,反之略写。

针对读者理解、针对内容的难易安排先后、详略。 针对事物或事理自身的逻辑安排先后。 针对内容价值的大小安排先后、详略。

注意:在阅读中碰上此类问题,可以顺着这些原则思考。

六、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与分寸感;生动性。 (一).语言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

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判断的准确等方面加以考虑。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词语基本意思。第二步:说

出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三步:写出体现的语言特点。 (二)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生动性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摹状)、炼字、形容词与动词的效果(层次清楚、生动风趣、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增强气势等)等方面考虑。

(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比较

(1)平实说明: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平实说明的文字,客观、准确、简洁凝练,不带感情色彩。

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的特点描述。

(2)生动说明:生动说明的文字,在客观说明之外,还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增强了可读性。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比喻写法、拟人写法、引用神话故事传说等)

如《中国石拱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一段用生动的语言将石拱桥的石刻狮子写得形象逼真。

注意:两种语言风格并非水火不容,往往一篇说明文两种语言兼用,只不过往往以其中的一种为主。

七、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文常常采用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

如:朝代、数字等。《中国石拱桥》中的几个例子。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

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说明事物、事理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中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总到分、由抽象到具体等。不要放过表明说明顺序的词语:首先、其次、接着、最后、最主要的、总之、由此可见、由此往东等。

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恐龙无处不在》。

八、说明方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1.下定义。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

标志:?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有助于说明同类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标志: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作比较。把彼此有一定联系两个以上事物或它们的某些特点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研究,确定它们的异同,有助于读者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了解。

标志:?和?两种东西比。

4.列数字。用数字来说明事物和事理,容易使人获得具体的印象,让读者一目了然。

标志:数词,概数、确数

5.打比方。取其相似点来作比,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更易于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标志:像、是、当作。也就是使用比喻这种修辞进行说明,只不过在说明方法下,必须称为“打比方”。 6.举例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某个特征,能增强说明力,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

标志: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7.摹状貌。通过具体描写,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8.作引用。引用资料说明事物特征。

标志:引用,标记是引号。

9.列图表。就是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增强直观性。 注意:

1.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述,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相混淆,表述要规范。列数字、举例子,书写时“列”“例”要分开。

2.从所给句子中判断使用的说明方法,要找完整。举例子中包含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时,注意排列顺序。作比较与举例子要注意区别,看所用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什么。比较重在“比”。

九、说明文中关键性词语、句子理解

1.说明文中的代词“其、他们、如此、这样”等指代的具体内容。

代词所代的内容往往在代词之前的语段中找,应找出所代内容为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或一个语段。 2.揣摩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揣摩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可从准确表意、深层意义、增添情趣、引起联想、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等方面考虑。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对一般含义作恰当引申、或把一般含义具体化。理解关键性语句,可以从关键词语本身入手,也可以通过对语句结构进行分析,或联系语句的上下文进行揣摩。

十、探究创新题

结合文章,体现科学方法,反映科学精神。

答题步骤:

1、明确对象特点。

2、看文中例子,寻点启发。

3、联系生活,想不方便之处或理想化的东西。 4、设计合理,表述准确。

 

第二篇:说明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阅读技巧

? 常见考点:

?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一、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即说明中心,指被说明事物(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事理)的独特之处。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1.

2./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

5.

6.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

7

8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五、说明结构 :总分式(总分, 分总, 总分总)

六、说明语言 :准确,周密,简明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七、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 答题技巧: 顺口溜

? 1通读全文 整体阅读知大意

? 2看清问题 关键语句看仔细

? 3题文对应 题文对应别忘记

? 4找信息区 筛选,比较要铭记

? 5筛选,比较,排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