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运用激励性评价的探讨

在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运用激励性评价的探讨

【文章摘要】: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一些美术老师经常会采取肯定、积极、富有激励性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评价语言非常重要,不需要华丽,但是要诚恳,尤其是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动上进的动作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的有形评价还是无形评价都是很具有意义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美术教学 评价

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迫切需要从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上开展创新性的研究来加以回应。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才能完善美术教学过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我们美术课程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着重研究以“挖掘闪光点”“拥有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入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性评价,并以此推动课堂教学,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探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住生成因素,及时评价,树立信心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

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时刻抓住课堂教学生成因素,及时评价,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二、注重情感体验,鼓励评价,改变观念

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注重情感体验,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或等第这把尺子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教学评价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大批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了迷惑厌学情绪。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我从教五年来,经常到其他学校听课感觉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越高,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一旦教师布置完作业并强调:谁先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好作品,就可以将你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并由教师和同学们评奖。这时你会发现全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制作品,不管水平高低第一个将作品进行展示的学生最得意最高兴。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展示和好评,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更高。相反,有的教师在课上总是表扬班里那几位画得好的学生,其他学生虽有进步也得不到肯定,画得差的学生总是遭到批评,这样长期下去,使一些学生对美术课没有了兴趣,有的甚至上课不带任何画具,不完成作业。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画画的材料,干脆放弃了这门课程的学习。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成了“学习困难学生”。

不难看出,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的。因此,运用鼓励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改变观念,推进课堂教学的迈进。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我们要相信“学习困难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教学

评价中,制定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性,不断进取。

三、挖掘亮点,赞赏评价,赏识特长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从中找到其闪光点,给予肯定。因为,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课堂教学评价时我注意多挖掘亮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对学生要给予赞赏性评价,赏识特点。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四、搭建平台,自我评价,品尝成功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同时指出:“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自我评价就是指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状况的总结和正确认识,对他人成

功经验的借鉴和不断内化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价既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评价,又是别人对自己影响的认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把握自己,避免盲目乐观或产生自卑感。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治、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学习和作品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分与60分或者是以优与合格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应该搭建一个良好平台,自我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美术课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灵魂就在于创造,在创造中发现艺术之美。“激励性”评价以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想:作为新课程的美术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把更多的自信和希望洒向学生,使我们的学生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之有效的学习和创造,使艺术的创造和表现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课程评价论》 李雁冰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的评价问题》 高凌飚 著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室

4、《美术教学论》 王大根 著 华东师范大学生出版社

5、《多元智能的教与学》 (美)琳达·坎贝尔、布鲁斯·坎贝尔,迪·迪金森著 郭俊贤、陈淑惠译 远流出版社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摘要: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抓住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一、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

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

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

新课程实施以来较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堂常规教学、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教学设计文本粗略,忽略对课外作业情况的评价或分析,无课题板书,吝于图解、示范,不出示经典作品的题目、作者,无明确的作业练习要求,教学语言表述忽略美术术语的运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此外,对于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情况,建议区内教学资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三、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四、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并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或评语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