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9班经典推介讲评

高二(9)班《经典的理由》

——经典推介反馈

一个人最优雅迷人的姿态,不是舞台上的狂歌劲舞,不是阳光下的健步如飞,而是阅读。(知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而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

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始终是知识的源泉,多读几本好书吧!

《经典的理由》写作要求:

一、内容梗概,可以有点有面;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述评;三、阅读启迪或感悟。

一、写作意图

引导大家广泛阅读,提高文学素养。通过交流,推介经典阅读成果,以期资源共享。

二、阅卷反馈

1.张开鑫——徐晓《半生为人》

教会我们怎样去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2.王冬阳——《朱自清散文精选》

创作新鲜的意境,富有诗意,富有风趣,值得细心玩味。

3.周 全——林清玄《迷路的云》

清新秀丽,富有哲思。

4.张 朔——龙应台《目送》

文笔细腻而锋利,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动人心扉。

5.于泽轩——余秋雨《文化苦旅》

浓浓的文化情结,激励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曹培根——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这部充满着感人色彩的小说刻画一个个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描写贫困交迫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认为是伸张正义。然而良心的谴责,使其饱受心灵的煎熬,最终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投案自首。鲁迅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7.时祥凯——王开岭《古典之殇》

一部追溯古典、保卫生活、怀念人类童年的书。一部唤醒记忆、修复现代感观和心灵美学的书。如此经典,值得一读。

8.李艳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世界文坛上不朽的经典。

9.李荣煌——张泉《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

拨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尘埃,带来了国人对城市是否该如此建设的思考。

10.王楠——回族女作家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文坛上的一朵奇花。

11.尹洁——马克李维《如果一切重来》

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精彩绝伦的情节设置,简直太棒了。

12.尹笑云——纪伯伦《先知》

被誉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也是公认的纪伯伦散文诗中的最经典的代表作”。

13.吴晗——钱锺书《围城》

城里城外,一墙之隔,其实内外本无差别。只是因为风景不同,

心态不同,便有了生活的差距。

14.★李雨晴——王安忆《长恨歌》

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描写了上海四十多年的历史变迁,因而也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15.刘志豪——泰戈尔《飞鸟集》文笔细腻,充满哲思。

16.刘葛——钱钟书《围城》

17.★胡永金——萧红《呼兰河传》

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18.葛文迪——余华《活着》

命运是没有幸福或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为活着而活着。

19. ★相佩蓉——路遥《平凡的世界》

给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以奋斗的热情和改变人生的力量。语言温婉,文字清新,给人以启动。

20.周欣——路遥《平凡的世界》

21.苗甜——塞万提斯《唐吉可德》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幽默。

22.范恩诚——路遥《人生》

马云在还是蹬三轮车打零工时,读罢《人生》深受其影响,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23.张文中——老子《道德经》交给我们为人做事之道。

24. ★周 勇——余秋雨《问学余秋雨》运用对话方式,探讨中

国文化知识,以期帮助人们提高文化素养。

25.王福毅——路遥《平凡的世界》

26.朱子健——司马迁《史记》(太大、太空泛)

27.曹雁清——余秋雨《文化苦旅》

28.邱子路——麦利维尔《白鲸》

塑造一个个饱满的形象,细节传神,画面鲜活,情节跌宕,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29.张正蒴——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四大悲剧之首。

30.韩毅——胡兰成《山河岁月》文字繁华落地,悄无声息,像是《诗经·国风》里的浅吟低唱,句句都不可删减。

31.高新月——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经典之作,越读越有味。

32.卢可一——雨果《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歌颂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真。

33. ★★★杨澄宇——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在小说中书写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索,通过对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来探求生命处于失重状态下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可以自我关照的镜子,照射出人生无法摆脱的在轻重间游荡徘徊生存困境。

34. ★★吴玥——龙应台《目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这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淡淡的文字,淡

淡的忧伤,深深的情感,深深的感悟,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35.刘子君——艾米丽《呼啸山庄》故事繁密,但读来却让人酣畅而荡气回肠。

36.杨竞泽——老舍《四世同堂》 理由:将高尚与丑恶对比,智慧与愚昧对比,令人折服的真实感与具体感。

37.徐璞——狄更斯《双城记》一改之前的风格,让肃穆、沉郁的气氛弥漫在正本书中,情节错综复杂,手法灵活,可资借鉴。

38.肖遥——罗贯中《三国演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鬼斧神工的场景描写、阅后令人回味无穷。

39.张鸣轩——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手存经典的余香,心中荡漾经典的力量。

40.魏恺——王开岭《亲爱的灯光》教会我们,怀着美的心,看清艰辛,可大幅提升自己发现美的能力。

41.冯延畅——澳大利亚考琳麦卡洛《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42.邵柏毅——匈牙利乔尔吉·德拉古曼《摘郁金香的男孩》用孩子的笔调与口吻向我们描出东欧的欢喜与哀愁。

43.周宇涵(对经典有自己独到的解读)——著名青春小说家江南《龙族》。主要讲叙了少年路明非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收到了来自芝加哥大学—远郊处的一所私立大学:卡塞尔学院的邀请函,随着路明非同学坐上去往芝加哥的秘密快车,关于龙族的序幕从

而慢慢揭开。

44.刘适宁——罗贯中《三国演义》(有点空泛)

45.王江浩——挪威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

是一部关于哲学的书。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46.张大卫——余秋雨《千年一叹》日记体散文。分析西方文明衰败的原因,同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发表见解。

47.★李若琨——李渔《闲情偶寄》

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使用价值。林语堂誉之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有很深独到的见解,如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重要原则有:“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并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脱窠臼”,即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密针线”,即紧密情节结构,前后照应,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减头绪”,即删削“旁见侧出之情”,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这些论点,都能切合戏剧艺术的特性,且简明实用。

48.刘皎——川端康成《雪国》

整本书将凝重与冷清,浓艳与颓废,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似乎都透着一种哀伤的情绪。读完这本书,仿佛被哀伤包围的感觉。

49.魏冰倩——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用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的“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

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

50.郭雨——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感悟:人生的路并不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做的只有逆风而行,不放弃,不气馁。等待与希望是我从大仲马智慧的火花中学会的。

51.李肖——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郝思嘉最美的是那份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

52.姜舒心——余华的《活着》

我想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苦难和磨砺,而活着便要学会如何去承受这些。纵然前路荆棘密布,我仍要踏歌而行。

53.鲁健如——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

是一部关于得到与失去、成长与懂得的成人童话。每个人都会在主人公的经历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54.池恒瑞——德莱赛《嘉莉妹妹》

写的是一个农村姑娘嘉莉,十分向往城市额物质生活,所以离家独自闯荡。描写她后来挤入上流社会感受到的空虚和寂寞。

55.王伟南——余秋雨《千年一叹》

是余秋雨游历文明古国后有感而发。读万卷书不易,行万里路更难。

56.刘思平——梭罗《瓦尔登湖》(空泛)

57.朱永川——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聚焦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描写他们的孤独、叛逆和内心深处

的温暖。

58.王帅——姜戎《狼图腾》

不仅仅是对大草原的热爱与歌颂,更是对蒙古游牧民族调节人与自然和谐行为的赞颂,对盲目开发大自然的批判,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与交流的理性思考。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如同闪闪恒星,绽放在文明的星夜中。

59.徐振星——阿来《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

作者的每一次叙述,都饱蘸着对自己深爱的民族深深的失望,结局更是荒诞可笑而又可悲。纵观全书,能读出两个字:失望,对历史对旧事无法抑制的失望。

60.张大上——林清玄《心的菩提》

讲述着禅道的同时,关注现实生活,使抽象的道理更具体化。读林清玄的书,轻松自然,不经意间让你感动;走近他,随和亲近,无拘无束。读他的散文,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61.王雨——刘醒龙《天行者》(缺乏自己的阅读感悟)。

62.陈朗——

读书原本就是一种享受,读书就是享受生活。

书是森林,可以栖息疲惫的心灵;

书是甘露,可以滋润龟裂的心田;

书是良药,可以医治心头的伤痛;

书是屏风,可以遮蔽尘世的喧嚣;

书是砖瓦,可以构筑知识与人格的大厦。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 与好书相伴,绘美丽人生,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乐事。与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这就是从读书中获得的至纯至美的生活境界。

用最好的心情阅读最美的文字,这是读书之快乐,精神之享受。

读书终身受用,有好书相伴左右,人生将无怨无悔,生活才有滋有味。

相关链接

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节选)

王开岭

你问到了“读书”对现代人尤其年轻人的意义,这正是我想说的。

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人,我的青春期没有互联网,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生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

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氤氲袅袅,灵魂游弋,你会浸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嘟嘟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它会养人。

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哪儿来?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后来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阅读”即一方水土,水土的效果取决于你的书籍质量和吸收能力。

好作家标准是什么?

我把优秀作家分成三类:一类可读其代表作,一类可读其选集,一类可读其全集。有位大学生去远方支教,一个荒凉空旷之地,来信问带什么书好,我想了想,说:若你只带一部书,那就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吧,它的精神体魄能激励你变得强壮,它能像体能教练一样辅导你,让你美好而自足地面对世界,不再盲目求教或求助于他者。

就精神的端庄和美感而言,我推崇罗曼罗兰和茨威格,我称之为“人类作家”,亦即前面说的第三类。茨威格,是对我有贴身影响的作家(这种影响,某种程度上和“精神体质”有关,或者说,他是我的“过敏源”,我反应大),其文字有一种罕见的高尚的纹理,有一种抒情的诗意和温润感,他对热爱的事物有着毫不吝惜的赞美,尤其对女性,极尽体贴与呵护,很绅士、很君子,

他是天然贵族,我欣赏他的心性和教养,我高度信任他的文字,这种感觉在别人身上很少获得。

读他们的时机越早越好,一旦你读了大量流行书和快餐书之后,即很难再领略其美感,因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

一个人,拿什么来为自己奠基,拿什么做“人之初”的精神功课,很重要。

我对年轻朋友说,趁青春,多读几部优秀长篇。据我的体会和观察,一个人30岁后,很可能无缘长篇小说了,不单少了闲暇,更重要的是没了心境,没了与之匹配的动力和好奇心,没了那种全神贯注、身心并赴、如饥似渴的状态。读长篇是大投入,需要一种生活节奏和内心节奏来配合,长篇是一种“慢”、一种“长途”,读它是一场漫长的精神徒步,要求你不功利、不急躁,体力和心力都充沛,需要你支付一份绝对信任??而30岁后,人似乎不愿再把自己交出去了,少了一种对事物的迷恋能力,疑心重,拒召唤,畏惧体积大的东西。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和长篇一样,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陈积和理性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跟她走。

诗是用来“读”的。和“看”不同,“读”是声音的仪表,

是心灵的容颜,是一种爱情式的表白。“读”,把文字变成了情书,变成了光芒,变成了激动和颤栗??读诗者,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的那一群人,是灵魂端庄而优雅的人,是幸福感强烈而稳定的人,是血液藏着酒精和火焰的人。诗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向生命致敬和献辞的方式。这是一种古老的方式,也应成为一种年轻的方式。

不知为何,“读”书人似乎越来越少了,人的嘴唇变得懒惰而迟钝,变得嗫嚅不清、语无伦次。留住“读”的习性吧,别丢了,这是热情,是本领,是生命温度。

就文学而言,我觉得不妨多读两类东西:一是古典和经典,比如莎士比亚、安徒生、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川端康成、卡夫卡、雨果、海明威、泰戈尔、马尔克斯??比如鲁迅、沈从文、萧红、丰子恺、汪曾祺、孙犁等。再者即当代作家的好作品,尤其本土作家,毕竟母语写作,而翻译作品,往往有美学和信息上的损失,这个名单太长,不列举了。

另外,我觉得一个人一定要读点儿哲学,精神构成中要有一点务虚和形而上的东西,它们最接近世界真相和生命核心,哲学提供的就是这个。

除了思想榜样,我们还要为自己积攒一些生活榜样,一些朴实而简美的情趣之人,一些“生活的专业户”,做我们的精神邻居。

丰子恺、王世襄,我非常喜爱的两位生活大师,是那种“长

大成人却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让你对“热爱生活”永远投赞成票的人,我称之为精神上的“和平主义者”和“绿色环保者”。我甚至开玩笑,多读他们,可防抑郁或自杀。

穿越浊世的丰子恺,是顽强地将童心葆养一生的人。他身上,那种对万物的爱,那种对生活的肯定和修复态度,那种对美的义务,是如此稳定,不依赖任何条件。儿童,是他的画材,也是他的宗教;是他的儿女,也是他的偶像;是他的作业,也是他的课本;是他心灵的糖果,也是他思想的字母。儿童的游戏、儿童的逻辑、儿童的爱憎、儿童的简易与自由??都让他深深痴迷。

我欣赏丰子恺和孩子建立起来的那种关系,更理解他对儿童被成人社会俘虏后的那份痛惜。初为人父,有报纸采访我的育儿想法,我说:对童年而言,美学意识的苏醒和启蒙,或许是最重要的,包括人格、情感、自然审美等。我担心的是,社会环境和你帮孩子搭建的心灵环境太不匹配,太厚黑和太唯美,太杂芜和太纯净。但我不后悔,因为孩子有一个合格的童年。童年即童年本身,它是独立的,有尊严的,它不能作为成人的预备期被牺牲掉。

当年,自选集《精神明亮的人》出版时,我在封面上题写了这样一句话:“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枕边,我常放丰子恺的画册,以酝酿一场美好的睡眠。我常想,这个国家的气质和日常生活,若染有一点丰子恺味道,该多

好,该多好。

大师已去,却把他的孩子献给了全世界:阿宝、软软、瞻瞻、阿韦??丰子恺作品,我最喜爱的,是50年代前的,之后的画,孩子们戴上了红领巾,脖子有点硬了。

罗曼罗兰有言:“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家标准,好的作品和人生,都实践着这一点。

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

(本文为《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之“心灵美学卷”《当她十八岁的时候》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