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以开放的姿态绽放 ——读《中国儒学之精神》有感

全区“读经典、长精神”读书征文之三汊钟婷获奖作品

儒学,以开放的姿态绽放 ——读《中国儒学之精神》有感 近来,认真学习拜读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勇编写的《中国儒学之精神》一书,我作为一名基层政府最普通的工作人员,读后受益匪浅。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形态,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无论是对现实工作生活中当权者还是无权者,还是今后即将要掌权的每一名公务员,学习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智慧人的一生。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从小接触儒学类经典书籍,从小就摇晃着脑袋朗读着爸爸和爷爷积攒下来的厚厚的经典儒家书籍,等再次阅读儒学经典时便对其理解深度与广度更大了一些,如今拜读到充满着浓郁的儒家情怀、以新儒家研究著称的郭教授著作后,心里非常激动,不禁对他更增景仰之情,更对此书的开放儒学、新儒学元素有着强烈的共鸣。作者郭教授将以一位新儒者的身份,把大家带进丰富多彩的儒家世界。

与时俱进的儒学精神。郭教授提倡“开放的新儒学”,恰恰抓住了儒学开放的真内涵。他坚持着这种观点在大学授课二十多年并作百场演讲,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变革创新的,儒学也一样,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一种开放、发展的历史观。儒学历来重视兼容和谐、与时俱进、开放变革。可见与时俱进的精神非常重要,就如孝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与时俱进,突破思想禁锢,用新思维、新机制探求新办法、新措施,凝聚民心民智,为推动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联系到实际,青年干部更需要儒学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青年一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

从容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来到基层工作已经两年了,虽然在农村,但是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需要我们既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又需要创新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农民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拉近干群关系。

海纳百川的儒家精神。书中提到:“现在还是文化自觉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与重建的时代;今天的中华文化已是以传统中华文化为主特别是以其中的儒家型社会文化为主,而不断融合、消化外来文化的新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系教授牟钟鉴提到儒学最大的特点是温和主义的基因,用现代的语言说:中是顺乎时代,合乎民心,不偏不党;和是尊重差异,协调关系,和谐共处。从这里看出,儒学反对唯我独尊,有着尊重多元、海纳百川的胸怀。因此,他们着重维护的是天下人的利益,而不是一己之私。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在大学毕业以后感觉更加深刻,刚下到基层,我作为乡镇政府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经常有百姓前来咨询政策,有领导过来检查督办等,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缺失让我学会了向群众求实、向领导求知、向书本求知,“三人之行必有吾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在不断碰撞中填补着各自的真空。农村工作复杂又繁琐,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用真心、耐心、热心对待群众,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尊重多元化的社会变化,提升自己,服务社会。

文明绽放的儒家精神。我们脚下这片热土——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20xx年孝感因‘极具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受中国优良的孝文化影响;市民有孝心、爱心、善良、亲切;家人的孝心,更让人幸福’而荣登‘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地级城市’!”儒家文化之魂百善孝为先,儒家教育是性情教育。真正的儒家式的人、家庭与社会的幸福指数很高,幸福感最强。

儒学一直提倡“礼”、“让”、和而不同”为人处世概念。在当代社会,“孝”不应只是对家庭伦理关系的一种维系,而应有更广泛的解读,“人和家兴,家和事兴,事和业兴,业和国兴。”都要基于一个“孝”字。作为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我深知父母的担忧与牵挂,所以每个礼拜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亲人,让他们做到安心。在社会中,要仁者爱人,爱岗敬业,做事认真,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要感恩社会,就要爱人干事,要对所经历过的是非成败心存感怀,做事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怀着对生活,对过往的一种感恩之心行事。平时工作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保持谦逊之礼、孝义之道来面对老干部、老同事与群众,因为老干部的经验比我们多,为单位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们的教诲与指导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我爱读书,更爱读好书。因为一本好书可以让平凡无奇的人生增添炫丽的色彩,可以让你在人生低谷或是崇高之处时冷静头脑,重新定位。郭齐勇教授积二十多年教学心得,分专题著成《中国儒学之精神》,给了我们一面观照现时代文明思想道德的镜子,同时让我们回望历史、脚踏现实的路途中有着眺望未来、窥探更广阔世界的信心。此书中“管理智慧”和“自觉意识”两章体现了学以致用、求学为己的基本精神。郭教授通过对儒学新的见解结合当前的热门管理学阐述了自己独特的管理学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所以说,儒学在任何时代都是新儒学。这真是新儒学开放的姿态。

仁爱互助的儒家精神。品《中国儒学之精神》,领悟书中之精髓,转化为人生中的学问,他更是指导你实实在在待人接物的良方。在这个金钱物质横流的社会,很多人会觉得中国人是不是重利轻义,其实不是,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守望互助,纷纷伸出援手,他们排

队捐赠,挽起衣袖献血,甚至赶赴灾区担任赈灾志愿者,面对灾难,“汶川精神”感动世界。面对之前社会上的小悦悦被撵事件、假鸭血事件、捞尸拿钱事件等,社会上公德文明再次受到了极大负面影响。但是当你看到中国好人榜里面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看到托举哥、红衣哥、仁义兄弟、孝感田强时,你会觉得社会是如此的温暖,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与做人原则,我们讲社会公德,讲文明乘车等,说到底最基本的问题是“推己及人”。干一件事前,能想一想这个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能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合上书,闭目养神,回忆书中的章目与细节之处,例如“和谐与中庸之道”、“理想境界”、“儒学与现代社会”等,细细品味,感悟着人生,感觉心灵被洗涤一番,更加清澈,也更加充满激情。作为基层工作者,我对自己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年轻干部就要有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用心、用仁、用义去为人处事,去面对群众,去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