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中的名言警句

孔子语录中的名言警句时间:2013-11-01 分类:名人名言 阅读次数: 11248 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语录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还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称之为“王者之香”

 

第二篇:学习的名言名句

知而好问者圣倾,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解释:有知识却又乐于向他人求教的人才能成为圣人,勇武却又乐于向他人求教的人才能战胜其他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解释: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释: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解释: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解释: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解释: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解释: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解释: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解释:广博的学习知识,详细的解释讲解,从而(使别人)知道问题的真谛,回到简约中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解释: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正确的去理解它。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孔明

解释:学习必须要井井有条 ,有才能也要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才能,没有志向的人学习是学不好的。

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

解释: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解释: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成不了精美的玉器。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解释: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释: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解释:善于学习的人,借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解释:读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解释: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毁灭于随随便便。

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解释:品德最高尚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解释:学习贵在得到一个好老师,但得到一个好朋友也很重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解释: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解释: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年纪正青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解释:不要等到头发都白了(只浪费光阴),才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解释: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解释:一天又一天,到底有多少个明天,如果我生存在世间上是等待把事情拿到明天来做,那么很多的事情都成了幻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解释:练习一千以上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解释: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解释: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解释: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