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此次我参观的地点是首都博物馆,里面的明清字画,玉器,还有文房四宝的展览都非常有意思,而我 比较喜欢青铜器展,青铜器产生的时期,中华大地正处于一个混沌时期,五方并举的时代,就算是离现在 形成统一的格局年代久远,还是能感觉到,这一群人终究是要产生深刻紧密的联系,青铜器会让人产生各 种关于远古的想象。 那个时期中华存在着这样大略的一个地区分类 (非民族分类) 处于中原地区的华夏, : 处于东夷, 南蛮, 西戎,以及北部的狄,而至秦之后这个分类称呼未变,但是具体的方位产生了细微的差别——东夷的定义 位置稍微向东北转移了,五方文明中的审美艺术对这些后世制造的艺术品产生了巧妙的共同作用,使得这 些器物一眼看上去有“很中国”的感觉。历史长河中,中华这片土地上分分合合了无数,很多时候我们太 过于强调“分合”的表象,不管是战争中祈盼和平的人,还是和平年代却妄想独霸一方的人,始终摆脱不 了“存在于中国”这个事实。再谈谈参观的器物。首先,在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起源 的一个重要的祖先,但却不是唯一的,与之同期的还有炎帝,以及原本为炎帝部落一员,后来取代原炎帝 与黄帝发生了“逐鹿之战”的蚩尤部。早时期的炎帝部落是崇尚凤鸟的,这一崇拜对后世的凤凰纹饰产生 了很重要的影响,凤鸟图腾代表的是风的力量,炎帝部落主要从事着游牧的生活,风可以吹起火苗,火在 游牧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凤鸟逐渐成为火的象征,发展到后世,则是很多少数民族对凤与火的崇拜仍然 在延续。与之相对的,龙的纹饰则是来自于黄帝的子孙中颛顼、帝喾、祝融氏等的图腾崇拜,龙代表了雨, 是农耕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后世则将龙加以幻化,发展出了龙腾祥云等图饰,其实都是这一时期对 于自然力需求的延续。与黄帝相争后被黄帝炎帝余部联手所灭的蚩尤氏在当时被描述为“牛形人形混合” 的大力战神,其所从事的则是原炎帝部落中制盐和金属的工作,处于游牧和农耕的过渡形态,牛逐渐从畜 牧转向了农耕,蚩尤头也就是牛头形也逐渐成了力量、农业的象征。从游牧狩猎到农耕,适应着广袤大地 不尽相同的环境而生的各部人群,在不打不相识,分久而合的经历中,逐渐认识了不同的存在,也意识到 了统一格局存在的必要性。展品中有一把看起来很有游牧民族风格的鹰首青铜剑,然而剑身的风格却和中 原铸剑风格颇似。还有一尊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兽面纹鼎,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 物为主纹饰,

这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然而主纹饰是兽面纹与凤鸟纹相互结合, 把在原本浓重巫术色彩下诞生而出,代表庄严肃杀文化的青铜器物那种让人发憷的感觉减弱了,相反的, 不同部族间图腾在同一个作品上展示出来,并利用云雷纹划出规律区间,让原本不同的部族文化元素处于 秩序相对稳定的格局中,这也符合周代起,中华礼仪秩序开始建立,等级、制度、规范等概念逐渐取代多 而杂的文化思想,成为梳理文化的梳子,虽然中华文化的凝聚核心不能单纯以礼仪文化来概括,但是这种 礼仪文化犹如一个框架,后来的文化就围绕着这套框架展开,框架太紧了,就会想要打破它,所以战争就 出现了,起义就出现了;框架太散了,又会念着有秩序的好,所以乱世总是会出几个英雄,而且也总是有 着“平天下”的想法,能够成为这种规则的制定者,驾驭者,本身就是一件吸引力极大的事情。 就是在这样一个严格礼仪的时代过去之后,战国的青铜器明显体现出来对于之前严肃礼仪的一种挑战, 清新灵动诸如琵琶、梨形等造型取代了厚重严肃的鼎形,展馆里展示出来的战国青铜器就有很多体积和花 纹比西周时期要精致的,这就是制度框架太紧了之后精神更加追求自由的产品。再稍微扯远一点,战国时 期还有著名的就是漆器,当时楚国漆器保留了周代的文化气氛,高贵端庄不失严肃,其纹饰的主要特点就 是云气和鸟的图腾,这对后来汉文化的发展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就是这么样一代一代,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更加符合当时需要的东西,或者对前代某种东西深恶 痛绝到了极点,以至于创新出功能与之不相同的新东西,宏观上来说历史的车轨就是这样把 “当时的历史” 滚动成河流的,微观呢,也不过是每个人过好自己当时的一生罢了,谁会想到那么多分分合合,身后之事, 毕竟青铜器上也没有反映出后来那么多朝代的更替和战争,也就是说,把分与合,和平和战争稍微看得自 然一些吧,至于该怎么做,那是人的态度问题了。从之前说到的炎帝部到后来的汉,朝代更替了,但是文 化却留下来了,中华文化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若是一点概全地单一指出某几种东西是中华的文化元素代 表,估计祖先们会接受不了。对于我这种不是专家的人来说,观看这些古物的价值就在于,看到它们,可 以感觉到它们的作者和我们有着相同的心情。 人和人之间有着奇异的平衡纽带, 会因为自身的需要而贪婪, 也会因为自身的渺小而相互需要,约束着人的同时又让人有能力渴望着自由,所以不管是古代的人也好, 现代的人也好

 

第二篇:北京版语文二上《参观自热博物馆》word教案

7、参观自然博物馆

●课型:重点课

●模式:结构式

●教学前端分析:

本课仍为“读词语、读句子识字”。课文由2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是6个词,是6个博物馆的名称。

第二部分是2个句子组成的一段话,写出同学们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课余生活。

在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先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到附近的博物馆去看一看,让学生对博物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本课共介绍了6个博物馆的名称。只有“故宫博物院”与其他的名称不完全一致,朗读时要提示学生。在朗读课文中的段落时,要指导学生读得慢一些,让人听清楚在什么地方,摆放着什么。第二句在朗读时,要把“特别”读出来,读出对比,读出风趣。本课生字除“参”、“特”两个字笔画比较多外,其余各字笔画比较少,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准许学生用自己记忆字形的方式记字。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结合语句理解生字意思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准许学生用自己记忆字形的方式记字。

2、自渎与教师范读、讲解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结合语句理解生字意思的能力。

● 难点: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结合语句理解生字意思的能力。

● 媒体准备:课文插图、图片

北京版语文二上参观自热博物馆word教案

北京版语文二上参观自热博物馆word教案

北京版语文二上参观自热博物馆word教案

北京版语文二上参观自热博物馆word教案

北京版语文二上参观自热博物馆word教案

7、参观自然博物馆

参 军 艺 陈 列 龙 特 别

博 航 质 骨 骼 显

● 作业设计:

1、认真完成生字、字词作业

2、听写学过的生字词

● 课后小记: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课文,同时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 流程图:

北京版语文二上参观自热博物馆word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