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语录

中华国学经典语录

目 录

【爱国】 ·································································································· (2)

【明志】 ·································································································· (2)

【持节】

【自强】

【诚信】

【知耻】

【改过】

【厚仁】

【贵和】

【敦亲】

【重义】

【尚勇】

【好学】

【审势】

【求新】

【勤俭】

【奉公】

【务实】

【从善】

【敬业】

【助人】

【谦恭】

································································································· (3) ································································································· (3) ································································································· (4) ································································································· (5) ································································································· (5) ································································································· (6) ································································································· (6) ································································································· (7) ································································································· (8) ································································································· (8) ································································································· (9) ······························································································· (11) ······························································································· (12) ······························································································· (12) ······························································································· (13) ······························································································· (14) ······························································································· (14) ······························································································· (15) ······························································································· (15) ······························································································· (16) 1 · · · · · · · · · · · · · · · · · · · ·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译文】要把别人的家当做自己的家来爱护,把别人的故乡都当做自己的故乡来热爱,把别的国家当做自己的国家来治理,把整个世界当做自己的世界来理事。规劝世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在患难的时候不忘记国家,才是忠诚的品质。

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就不去追求富贵。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译文】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译文】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他们爱国就像热爱自己的家一样。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以天下为己任。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文】地位低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

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书·司马迁传》

【译文】常常想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自己能够为了国家发奋向前,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译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译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明志】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译文】士要有志于道,如果觉得不好的衣服和吃食是耻辱的话,是没有什么好和他说的。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译文】有抱负的人不可以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定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译文】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通达。

1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译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译文】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

2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译文】志向小的人容易得到满足,容易满足之后就没有继续奋进的动力。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译文】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

2

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2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译文】有志气,有理想,成功不在于年龄大小 ;没有志气和理想,年龄再大也是白活。

【持节】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但是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2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译文】有志之士和仁义的人,不会苟且偷生损害仁德,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

2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译文】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

2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29.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译文】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低贱而改变一个人的志向。

30.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译文】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3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译文】在危难的关头,崇高的节操才显现出来,这种气节永垂青史。

3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译文】把名节看得象泰山一样重,把利欲看得象鸿毛一样轻。

34.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译文】身体粉碎也不害怕,决心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3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坚韧挺拔;不管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让它屈服。

36.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自强】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3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表现;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3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译文】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

4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译文】上天将要将重大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

3

4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译文】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4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地去追求和探索。

4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译文】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44.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译文】能够战胜强大敌人的人,首先应当是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4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译文】千里马虽然老了,呆在马棚里,但它还是想着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使老了,他的雄心壮志仍然不会消失。

46.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译文】眼前有多少不如意事,男儿从来要自强自立。

4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译文】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4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

【译文】即使到了百尺竿子的顶端,也还要继续努力向上。比喻已经取得的成就,还应争取更大的进步。

【诚信】

49.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译文】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50.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

【译文】作文章要从心底来说真话。

5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译文】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52.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译文】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

53.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译文】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

5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5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好。

57.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译文】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5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59.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许下的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6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译文】人不那么相信你,是因为你做过不守信用的事。

61.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班固《答宾戏》

【译文】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6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

——《老子·八十一章》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63.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杨泉《物理论》

【译文】用诚信来对待别人,天下人都信任你,不用诚信来对待别人,就连自己的妻子与孩子都不信任你。

64、凡出言,信为先,诈与佞,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知耻】

65.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

【译文】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6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没有羞耻之心,简直就不是人!

67.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

6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从不知道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

69.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译文】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70.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译文】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

7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译文】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会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72.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译文】如果一个国家的士人都有羞耻心的话,那就永远不会有国耻了。

【改过】

73.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译文】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74.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译文】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7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译文】不求全责备他人,对自己则要经常反省比不上别人的地方。

76.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普通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7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译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7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译文】以铜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古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7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

【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80.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译文】有了错误而不知道有错,是不明智的表现;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而不改正,是缺乏勇气的表现。

81.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译文】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错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不应当隐讳,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

5

不害怕。

8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译文】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8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

【译文】一个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没有过错,而在于他能改正过错。

84.改身之过,迁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译文】改正自身的过错,发扬自身的优点,这就是所说的“修身”。

8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增广贤文》

【译文】苦口的药虽然很倒胃口,但却有利于自己的病,逆耳的话虽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修正一言一行。

【厚仁】

8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译文】只有仁人,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8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yì)》

【译文】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

8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89.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译文】有宽阔胸怀的人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9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9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9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

【译文】不要掩盖别人的优点,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

93.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译文】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关爱子女,恰恰就是害了孩子。

9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张载《正蒙·中正》

【译文】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那么就算做到了仁爱。

95.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正蒙·乾称》

【译文】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

9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97、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

【译文】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贵和】

9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译文】两个人同心合意,其锋利程度能把金属切开。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99.谦受益,满招损。 ——《尚书》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我们的国宝。

10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6

【译文】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03.君子和而不流。 ——《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为人要和顺,善于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但又不能无原则地随波逐流。

10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05.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译文】如果人人团结一心就会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如果每个人心思都不相同,就如同一盘散沙,人数再多也不起作用的。

106.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译文】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团结起来,别人不敢欺侮。

107.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

【译文】人要养成宽容的美德,能够宽谅他人无心之过,让人有改过向上的机会,才是君子之行。 10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译文】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1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译文】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1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111.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11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11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

【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 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11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礼仪重上你来我往,我对你有礼你却不对我有礼,这不符合礼仪的规范的;你对我礼仪有加我却没对你有礼,这也是不符合礼仪的规范的。

【敦亲】

11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译文】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子女多么辛劳。

116.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译文】在家里尽孝道,能尽自己的力量。

117.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译文】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情谊,不仅是要养育,更是要教育。

11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11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译文】孝敬长辈需要的是质朴实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敬意与爱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

1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7

【译文】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121.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译文】夫妻和睦相处,才能使家中井然有序,生活美好。

122.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

【译文】兄弟之间应该和睦,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

123.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译文】如果父亲不慈爱,那么儿子也不会孝顺。

12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

【译文】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125.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文】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27.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重义】

128.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喻多作恶事者,自取灭亡。

129.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译文】每个人都按照义的要求行事,则每个人都能得到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应的一份利益。 130.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译文】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31.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译文】当人们获得东西的时候,首先要看它的来路是否是清白、正当的。

132.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

【译文】立志以天下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33.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占有它,这就是不讲道义了。

13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13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译文】把义放在首位然后取利的为荣,把利放在首位而后才求义的就是辱。

136.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面临危难,不苟且偷生。

137.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译文】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

13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译文】义是人的心,是人精神灵魂;利是人的外体,是人的躯壳。

139.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译文】君子的本质正在于道义,遵从道义别人就尊重,丧失道义别人就轻视,因为讲道义而光荣,背信弃义而耻辱。

【尚勇】

140.视死如归。 ——《管子·小匡》

【译文】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8

141.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译文】为正义而出头的才叫做勇。

142.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译文】遇见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没勇气。

14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译文】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4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译文】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译文】对于道义,不能因为权势而动摇,不能因为利益而有所顾忌。

146.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文字·自然》

【译文】有知识却又乐于向他人求教的人才能成为圣人,勇武却又乐于向他人求教的人才能战胜其他人。

14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

【译文】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148.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译文】一般的勇气,是脑袋充血才干的行为,真正的勇气是从大义天理出发的行为。 149.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

【译文】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好学】

150.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文】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1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15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5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文】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5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15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译文】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并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

15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5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译文】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

15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6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

16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16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9

【译文】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1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6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译文】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165.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文】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167.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

【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详细的解释讲解,从而使别人知道问题的真谛,回到简约中去。 16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译文】盲目地迷信书本,不如不去看书。

169.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

【译文】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终止。

170.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译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171.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文】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7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借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17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译文】读书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作出好诗了。

174.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译文】做事成功由于多思考,失败由于随意,不经心。

175.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

【译文】博学有修养的人往往不会有固定不变的老师。

17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

【译文】学习要有好的老师来教,也要有合适朋友切磋交流。

17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17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

【译文】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79.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文】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18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文】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81.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文】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8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稼说送张琥》

【译文】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18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

【译文】年轻时要珍惜生命和时间,不要等到年老时,只有叹息和悲伤了。

18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18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10

18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训学斋规》

【译文】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审势】

18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

【译文】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

18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第四十四章

【译文】知道满足才不受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有危险。

18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

【译文】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19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191.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管子·形势解》

【译文】圣人选择可以说的话而说,选择可以做的事而做。

192.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译文】事情考虑多次才行动。

19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译文】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9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9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文】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96.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

【译文】千丈高的大堤,有蝼蚁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

19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译文】丢了羊再把羊圈补好,还不算晚。就是说出了差错赶紧去补救,还来得及。

198.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19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200.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

【译文】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让忧患在无形中化解。

20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处于安全时也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有了这种考虑才会有应对措施,有了应对措施才可以免去祸患。

20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03.前车覆,后车诫。 ——《汉书·贾谊传》

【译文】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当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204.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205.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贾谊《新书·审微》

【译文】好事不能说小就没有益处,坏事不能说小就没有害处。

206.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

20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11

208.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译文】遇到高兴的事不能过头,高兴过头可能会给你带来悲哀;欲望不能过于放纵,放纵欲望而不节制可能会造成灾难。意思是凡事皆有度,物极必反。

20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祸患是从微小事物积累的,而智慧总被他们溺爱的事蒙蔽。

21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道德经》

【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就想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不成功的。

【求新】

21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译文】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212.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译文】不断创新才是开创盛世,成就大业的德行。

21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译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21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215.德贵日新。 ——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译文】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和提升。

216.惟进取也故日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译文】始终抱有强烈的进取心,每天才有新收获、新气象。

2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218.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译文】君子学习,每天必定有新的收获。每天有收获的人每天有进步。每天没有收获的人每天必定退步。没有不进步而又不退步的人。

219.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译文】做学问应该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不能在以往的成就上止步不前,这样方有所成。 2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鹊楼》

【译文】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2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译文】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勤俭】

222.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译文】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2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译文】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22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2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22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译文】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22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译文】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22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12

【译文】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2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23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23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译文】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23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译文】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23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奉公】

23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译文】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35.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

【译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23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译文】对公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没有不去做的,这就是忠。

237.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译文】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3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239.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

【译文】为了国家,可以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大家,可以牺牲自己,不会一见到利益就冲过去,一遇到危害就断然离开,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道义的缘故。

240.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

【译文】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41.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

【译文】为政清廉而没有私心,说一句话就能使千千万万民众团结一致。

242.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

243.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244.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刘向《说苑·正理》

【译文】做官要公平,理财要廉洁。

245.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译文】圣明的人即使是亲戚犯法也得惩治,有功的人即使自己不喜欢他也要给他奖赏。 24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恭敬谨慎,竭尽劳苦,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247.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译文】有公心必然会有公道,而有公道则必然会形成公正的制度。

248.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译文】只要有功就赏赐,只要有罪就处罚。

249.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译文】一个人公正就会光明磊落,一个人廉洁就会有威望。

25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译文】如果人人公正廉明,都可以为集体利益或者他人考虑的话,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争端了;

13

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自私自利,那么世界就变得乌烟瘴气了。

【务实】

2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25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译文】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25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译文】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5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译文】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55.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

【译文】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世间寻找证明。 256.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译文】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257.君子强学而力行。 ——杨雄《法言·修身》

【译文】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258.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译文】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259.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冲国传》

【译文】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26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261.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荀悦《申鉴·俗嫌》

【译文】名声必须有事实与之相配,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来证实。

26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译文】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26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薄,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26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路途千万里,天天做事则不怕事情千万件。

26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道德经》

【译文】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266.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明白,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从善】

267.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文言》

【译文】积累善德的家族,后世一定有享不尽的福;如果不积累善德,那么后世必定遭殃。 268.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增广昔时贤文》

【译文】以平常心多行善事,不要计较得失,一切随缘自在。

269.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

【译文】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270.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

271.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弟子规》

【译文】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14

272.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273.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译文】当一个人有了过失或是处于困境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话语,会使人倍觉温暖;而一句讽刺、挖苦、打击的话,哪怕是出于无心,也是对自尊心、自信心的摧毁和伤害,会使人羞愧和痛苦。

274、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良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7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善于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276.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

【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喜欢,那么坏朋友就会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敬业】

277.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礼记·中庸》

【译文】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

278.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篇》

【译文】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79. 主一无适便是敬。 ——《二程·粹言》

【译文】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28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译文】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281.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译文】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282.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荀子·修身》

【译文】优秀的农人不因为水灾旱灾而不耕作,优秀的巡航人不因为市场上的的跌价而不去做生意,士人君子不因为身份低微和穷困而懈怠对学问的追求。

28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求自诚表》

【译文】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284.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译文】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 285.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子语类》

【译文】什么叫敬呢?不对人怠慢,不纵情放荡自己的行为的意思。

286.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曾国藩《敬业与乐业》

【译文】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助人】

287.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访记》

【译文】有德行的人把别人看得很重而不看重自己,凡事都礼让别人把自己放在后面。

28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鲁僖公五年》

【译文】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289.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马致远《陈情高卧》

【译文】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290.病人之病,忧人之忧。 ——白居易《策林》

【译文】为他人的病痛而难受,把他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

15

291.每有患急,先人后己。 ——陈寿《三国志·蜀志》

【译文】每当遇到忧患危急,总是将方便先留给别人,后考虑自己。

292.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译文】遇到好事一定要让给对方,碰上坏事切不可推给别人。

29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文】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谦恭】

29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

【译文】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29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 ——老子《道德经》

【译文】过分爱惜名声必定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29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

【译文】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逞强好胜。

29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

【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29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道德经》

【译文】委屈反而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29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道德经》

【译文】圣人有自知自明而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30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道德经》

【译文】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功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