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战老师语录精选

王金战老师语录精选1

学业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说是心态。心态的关键是什么?我说是自信。 考前问题暴露得越多,是不是意味着你高考中遇到的问题,相对越来越少?在考前那么宝贵的时间里,你好不容易做一套题,居然一个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么你的时间浪费得也太可惜了。而如果你在这两个小时内,通过做这套题,发现了一些漏洞,那么这套题对你就太重要了,因为你通过做题发现了漏洞,然后把这个漏洞弥补上,你考试的时候,不就多了一份成功吗?你怎么能因为你发现问题了,却感觉不行了?就你这种心态来讲,肯定考不成北大,因为你考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好多问题,只要遇到问题你就怀疑自己,当然会垮下来的。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成功与否,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态。

啊呀,你真厉害啊!你看你,这个班里潜力最大的就是你了!你数学都考了倒数第一,总分还排在班里第17名!你这个潜力太大了。要是数学成绩再上来,你就是第一了,谁有这样一个好的机遇呢?这不成了一个优点了嘛!

"如果你要玩,就必须把手上的牌玩下去。发牌的是上帝,你能做的,就是把手中的牌玩得最好。生活就是这样。” ――转引艾森豪威尔的母亲的话。 所谓“差生”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你首先得看得起自己。你可以在一个时间内很落后,但只要你不服输,在我的眼里,你仍然是好学生。我最看不起的学生,就是自己承认不行的学生。哀莫大于心死。你本来还行,但却承认自己不行,你心都死了,什么人来也救不了你。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或早或晚会遇上一段黯淡时光,而学会在困境中生存下去,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社会。

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你还怕考倒数第二吗?你这次要是考不了倒数第一,其他同学就会不平衡了,为了全班同学的平衡,你这次也要考倒数第一啊!

王金战老师语录精选2

人人都会做错事、蠢事,谁也不能指望自己一夜之间变得完美。所以,让自己慢慢成长,保持耐心是重要的,学会对自己宽容一些也是重要的。因为谁没有搞糟过?没有必要过分责备自己,需要做的是从错误中学习,知道是什么出了错以及为什么错了,尽力去做出补救,然后放下这事,继续往前走,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面对激烈的竞争,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不要管别人怎样,别人第一第二跟你没关系,别人倒数第一第二也跟你没关系。判断一个人的成功,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做得怎样,而是和自己的潜能比做得怎样。

当你苦思冥想地解出一道数理化题,当你写出一篇自鸣得意的作文,其本身过程中,肯定会给你带来乐趣,带来成就感。所以,我说学业有辛苦的一面,也有“享受学习”的一面。我跟我的学生们从来都这样说:学习是苦中求乐、先苦后甜的过程。

孩子一旦学习状态上来了,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就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当他体验到求知过程的激情,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的时候,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

高考前,我给同学辅导2个小时,多数同学的数学成绩能提高20分!我说这话你信不信?是不是觉得我在忽悠你?我告诉你怎么做。首先,我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谈。我先把上年高考题摆在这个学生跟前,一道一道跟他过,然后搞清楚他哪些题是有把握的?哪些题是可以通过努力有把握的?哪些是根本没有把握的?然后,先把那些根本没有把握的题目砍掉,告诉他这是防不胜防的题目,要放弃掉。然后,专项去攻那些通过努力可以拿分的题。我跟他这样一讲,他就觉得问题很简单了,数学也很简单了。这样在考前,他方向一明确,思路一清晰,再集中优势力量突击一下,成绩提高20分,是神话吗?是忽悠吗?不是的。

在数学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候需要退,一直退到最原始的状态,你就知道在哪儿出问题了。做数学题得找到根源,一旦找到根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王金战老师语录精选3

以我的感觉,越是某一科薄弱的学生,上升的可能性越大

这个题高考不考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为什么还要做这个题呢?就是通过做这个题训练一种速度,提炼一种方法,形成一种技能。这个题目的思想和方法,因为你做这个题,就在你头脑中得到沉淀。将来再遇到类似的题目,类似的现象,一刺激你的大脑,大脑的沉淀被激活,于是当年的情景就会回想起来,于是遇到这个题目,就立即搜索到一些解法和答案。做题的意义就在这里。

有很多人把数学当成一门记忆的学科,这就错了。数学没有记忆的负担,你只要能力上去了,就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很好学的一门学科。有些同学一学数学,首先就顾虑胆怯,好像天生就学不了数学,这都是因为不了解数学的缘故。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如果为了维护自尊,而作出正确的选择,他甚至可以创造超出想像的奇迹。

许多富翁都承认:雄心,改变贫穷的雄心,才是生命的永恒动力,才是点燃奇迹的火种。

有时候,一个人的成才往往是在体验到挫折之后。在挫折面前,有些人选择了沉沦,而有些人则愈挫愈奋。挫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的选择。只要自己坚定改变的信念,就总会有翻牌的机会。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让孩子学业优秀,坏习惯则削弱我们的竞争能力。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这座山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见自己的希望。要实现希望和憧憬,就要挑战艰难、挑战自己,这就是“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境界。

平时,我要求我的学生,可以有段时间不学习。但只要学习,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最可悲的是什么呢?你该玩的时候,不能痛痛快快地玩;你该学的时候又学不进去,最怕的就是这个状态。

如果有些学科学得很差,你就应该先看书,后做题;而如果有些学科学得比较好,你就不必先看书,而应该先做题,遇到问题再回过去看书,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第二篇:王金战语录

成功没有时间表(2009-07-01 15:44:54)

成功没有时间表,教育没有来不及。我对女儿的英才教育,也是从高中才开始。在很多家庭看来,已经晚了。

初中三年,我除了帮女儿选了一门乐器,别的什么也没管。她的烦恼我不去关注,她的学习我也从不过问。

女儿中考结束,她没能考上人大附中,难受得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好几天不见我。直到此时,我才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孩子在干啥?写日记。一边哭,一边写。孩子的日记本里,满是泪痕,一字一泪地,写到她的痛苦之处。我看得羞愧万分!

一个小孩子,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要花的有花的,衣食无忧,一心一意学习就行了吗?她哪来那么多的愁事呢?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现在独生子女的忧愁,甚至比我们大人还多得多。老师一次无意的忽略,同学一句随口的笑骂,妈妈刹不住车的唠叨,爸爸无精打采的眼神,都可以让孩子千回百转、黑云压城。

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之所以学习不好,往往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更不是不用功,而是心理负担太重。也就是说,学习之外的事,对孩子的干扰太大,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学习效率。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体会到自己为人父母的冷漠无知。

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按照学校的政策,她还可以就读人大附中。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就从摔倒的地方起步,我决定陪着孩子,她上高一哪个班,我就给哪个班教数学。大多数老师都会回避和子女在同一个班级教学,就好像医生不能给自己的亲人看病一样。但是,为了更充分地把握女儿的学习状态、情绪变化,我还是出了这一招险棋。而且我知道,一直以来,女儿不是被溺爱了,而是被漠视了;我就是要让她知道,老爸永远和她在一起。

孩子学习状态不好,第一步要调整的,是我自己的心态。过去我跟孩子“话不投机半句多”,“语言暴力”、“表情暴力”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动用。事实上,孩子没有成年,和你再亲,家长也要学会克制,保持距离美。

进入高中以后,我开始辅导女儿的数学。我发现,辅导别的学生,一遍不会讲两遍,我总能笑眯眯的,一点也不急。可是要给自己的孩子讲课,就没那么好的耐性了,总是压不住火:“你看你看,讲了多少次了,怎么还在错呢?”我越急,孩子就越怕,孩子越怕,失误就越多。于是,我开始降低期望值,把女儿当作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学生来对待,慢慢容忍她的一些低档次错误。

有一次,女儿跟我说:“老爸,您别生气,我这次外语没有上次考得好。” 我问她:“这次考了多少分?”

女儿说:“上次130分,这次只有100分。”

我说:“考得太好啦!100分很好!”

女儿吃惊地说:“老爸,你是不是悲痛过度啊?怎么100分比130分还好呢?” 我说:“当然了!你想想,从这张100分的试卷里,你是不是发现了自己平时学习的很多不足啊?”

“是呀。”

“你是希望这些问题出现早一点,还是等到高考那天再总爆发呢?”

“当然是早一点。”

我继续假设:“如果你这次考得很好了。接下来的寒假,你还会抓紧查漏补缺吗?” 女儿想了想:“可能不会吧。”

我拍着她的脑袋,说:“所以,孩子啊,这个100分来得多及时啊!”

于是,我们爷俩相视一笑,开始分析试卷。我后来能修炼到什么程度?女儿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考得不好,我假装不知道;考好了,我就会神秘地说:“听说倩倩同学大获全胜,可喜可贺!”

现在,有不少中国家庭,孩子跟家长搂着脖子,抱着腰,甚至称兄道弟,此情此景令我非常羡慕、推崇。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就多了一个朋友,人生也就多了一条路。女儿高中三年,我竭尽全力去做好孩子的这条路。终于,女儿一步一步走出了心理的困境,学习效率越来越高,最后如愿考上北大。

教育,只要用心,就有可能;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

学习不能“小富即安”(2009-08-08 09:39:40)

有些学生成绩很好,就有点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养成一种“小富即安”心理。很多人也认为,既然他们学习成绩不错,就不要管他们了,也可以省省心,有精力还可以照顾一下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很不幸,我就是“不省心”的人,因为我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这些学生一直保持安逸的心态,久而久之,安逸就会变成懈怠,成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下滑,那时就悔之晚矣。

20xx年我带的那个毕业班,有那么几个学生,智商很高,素质都挺好,潜能也很大,但是学习习惯不太好,是典型的“小富即安”型。所以我就想办法把这几个男孩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我就找其中一个学生叫庞观的,动员他:“在这次班会上,你能不能向张亦楠发起挑战,刺激一下他?”在我的动员下,庞观就同意了。到了开班会时,我在会上讲话,就谈到学习目标的问题。我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期目标,也应该有个近期的目标。比如说庞观,你下一次的目标是什么呢?”庞观说:“我下一次的目标,是要超过张亦楠。”张亦楠听了颇不服气,心想,好小子,你敢挑战我?于是站起来,大声说:“好,咱俩比一比!”庞观不甘示弱:“我不服你,比就比!”

全班同学看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场面都很吃惊,但我觉得特别好,我火上浇油:“全体同学,给他们点掌声,看他们俩到底是谁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从这一次班会之后,这两个人就完全进入一种相互竞争又是非常友好的状态,以后班级又有一批学生自发地加入这个竞争的团队,形成了一个号称“状元敢死队”的组织,促动了这个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后来张亦楠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又从清华大学考到了哈佛大学读博士。这个学生后来谈到他高中的那一段体会,说庞观向他发起挑战,确实对他是一个非常大的激励,而且激起了他内心的那种敢于挑战的雄心,从而导致了不仅他们两个人取得成功,全班同学也得到集体提升。

张亦楠写了一篇文章,叫《感谢统练》,里面就描绘了那一时期他的学习状态: 我爱统练。因为统练,每天清晨,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上学;每天上午,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听课;每天中午,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吃饭;每天下午,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为即将到来的统练而摩拳擦掌。统练是我一天的希望所在。因为统练,我生活得很充实。

我爱统练。统练没有压力,因为它不直接关系到我的未来前途;统练又有压力,因为它是正规的考试,而我看重每一次考试。正是这种不松不紧的氛围让我达到最佳状态。统练时,我总能敏锐地发现题目的“陷阱”,那个时刻的喜悦即使在分数下来以后,仍让我回味无穷。

我爱统练。统练后与其他同学比分,较量个高低,是高三必不可少的项目。如果能够“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兴两三天;若是不幸在年级“泯然众人矣”,我也会花一个晚上面壁思过。不过大多数情况,我与那些高手都互有胜负,“胜故欣然,败亦坦然”嘛。

我在高三有一个“统练伙伴”。他与我一样,视每次统练如高考。且他的实力亦甚强。我们还有一个相同点,都不太谦虚。每次分数下来后,我们中的胜者都难免流露出对对方的挑衅。如果某次输给他,我会好几天感到耻辱。而这种耻辱感正是我学习的最大动力。于是一天一次的统练就让我这个疏懒的人勤奋起来。

我还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但我们班的强手居然几乎都扎堆坐在我那片,每次统练,我们那片人很快就能知道其他人的分数情况,不免要比一比。比输了,我又不服人家,只好下次争取超过他们。还好,每天都有机会,于是每天都有目标。渐渐地,我发现,我也成为强手中的一分子。是统练让我这个知足的人不知不觉取得了进步。

以上所有这些,使我顺利地考上了清华。一天一次的统练,帮助我成功。

怕输的结果是常输(2009-08-05 09:55:15)

从辩证的角度来讲,赢不一定是好事,输不一定是坏事,无论输还是赢,都应该有合理的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学习上没有常胜将军,只有及时调控自己,争取多打胜仗。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忽略每一个看似细小却有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问题,并且锲而不舍地加以解决,才能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如果因为怕输而背上思想包袱,那结果只有一个——必输无疑。

今年的春节前,我遇到了一个初三的学生,这个孩子初一的时候,在班里考第一名。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她却背上了一个想赢怕输的包袱。她第二次考试在班里考了第五名,这个女孩就觉得丢人现眼,觉得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家长也没有正确对待这件事,从此这个孩子心理上就蒙上了一层阴影,每次考试都想考第一。

背上了这么一个沉重的包袱,她又怎能考得好呢?结果她每次考试的时候,每次都想考好,每次都退步。越是退步,她的心理包袱越重。最后她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到了生理。每一次开学,她脸上就一脸的青春痘;一放假,青春痘就没了。这是让学习逼得不仅心理失调,内分泌也紊乱。

她见到我的时候,已经在班里排第30名,而且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她的家长找到我,让我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我一看那个小女孩,长得确实很漂亮,但是满脸的青春痘,还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明显地写在脸上。

我问她这次考了多少名,她低着头,声细若蚊:“我考了第30名。”

我又问:“你的问题出在哪儿?”

她想了想,回答道:“老师,你都不知道,我初一的时候考了第一,可是我每考一次试就后退一次,看到父母对我那么好,我内心受到谴责,觉得对不起我的父母。到现在,我已经掉到了第30名,都不知道该怎么学了,也没脸面对我的父母。”

我问她:“你觉得你在班里应该是个什么水平?”

“老师,我觉得我在班里至少是前五名的水平吧。”

“你有没有想到过你是第30名的水平?”

她说她从来不相信自己那么差。

我又问:“这次这个30名是谁考的?难道是别人替你考的?”

她说是自己考的。

“既然是你自己考的,你为什么不承认这就是你的水平呢?”

她坚持说:“因为我不会差到那个程度。”

我笑了笑,说:“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首先你必须面对这个事实,这个30名是你自己考的,即使这是一个比较差的成绩,它也是你考的。你明明考了30名,竟然不承认自己是排在第30名的学生。你们班第28名是谁?你分析一下你那个同学哪一门功课比你好。”

她就在那儿念叨:“他的数学不如我,他的英语也不如我,他的语文那更不如我了??”最后的结果是那个考28名的学生哪一门都不如她。

我就笑了:“你想想,一个哪一门都不如你的学生,人家竟然在考试的时候比你考得好,你难道没有问题吗?今天把你的问题找对了,你的学习问题就解决了。”

她又想了想,说:“老师,我找到了。我的问题可能就是,我每次考试都想考好,结果每次都高度紧张。”

我说:“很正确。你曾经考第一,它充分说明你的智慧、你的潜能、你的智商有多么突出,现在之所以考到第30名,不是因为你智商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你能力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只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在哪儿摔倒了,就在哪儿爬起来。解决了心态问题,学习就完全没问题。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你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给你个目标,你超过那个第28名的同学,行不行?你只要能超过第28名的同学,你就是取得一次巨大的成功!”

她信心满满地说:“老师,我超过他,那太容易了!”

我趁热打铁:“好,你就别想别的目标,就超过他,行吧?”

她点点头,信心上来了,到了一个月以后的期末考试,她真的一下子考到了第27名。 她知道成绩以后,立即给我打电话,兴奋地说:“ 王老师,我这次完成你交办的任务了,我竟然考了第27名,我太高兴了!”

如果不是我寒假前给她调整目标,这次考第27名,她依然以为自己是失败的,因为她的印象中,她就是前五名的学生。她只要考不进前五名,她就以为是失败,所以她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我给她降低目标,她考到第27名,就兴奋异常,又问我:“王老师,你说我下一次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说:“你下一次再在你们班超过两个名次,就是一次莫大的提高。”

她有点不满足地问我:“老师,我想提高五个名次,行不行?”我说:“你能提高五个名次,那更好了,但是不要那么快,我觉得你能提高两个名次就够了。”

后来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考进前20名了。

我告诉她:“你下一次如果再提高两个名次,今年你们班的第一都有可能是你。但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提高两个名次就行。”

我这儿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因为这个学生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也是一个内心感情很复杂、很细腻的女孩,所以她第一次考了第一以后,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你设法给她一个解脱,她解脱之后,就得到了一种成就感,她看到了自身的潜能,也就能树立信心了。

但是我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她考进前十名,这个学生根本做不到,就更加没信心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她一步一步来,积跬步而行千里,她取得了小的胜利后,尝到了胜利的甜头,更激起了她取得更大胜利的希望。

这样做,看似选择了一种妥协,但是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事情到底是福是祸,谁又能分得清呢?抓住问题善于辩析,要从消极因素里头找积极的苗头,从积极趋势中预防消极因素,就能够更好的发展!

“学习障碍”阻碍学习的进步(2009-07-14 09:51:24)

有很多家长向我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机灵,就是不好好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有些家长则干脆责怪自己的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只有通过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好好学习,才能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其实不然,这些孩子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

“学习障碍”这个概念对许多家长来说都很陌生,很多家长一听到自己的孩子有学习障碍,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心理有问题,非常紧张。其实,学习障碍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十分粗心,或者写字多一撇少一画,或者把答案抄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有的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巴的,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地阅读。他们在下棋和玩电脑游戏时头脑很灵活,但在温书、写作业和听讲方面成绩却很差。

凡此种种,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很容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误解,认为孩子就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是故意的,屡教不改,因此对孩子进行惩罚。这种惩罚只会使学习障碍严重化,甚至带来厌学等问题。如果孩子真的存在学习障碍,那么家长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慢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辅导孩子的学习。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孩子学的内容,我都不会,怎么辅导他学习啊?”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不是让家长做孩子的家教,而是要帮助孩子正确地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正确的学习心理。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例子,这些例子可以很平凡,但家长一定要从这些例子中提取出跟孩子学习有关的东西,及时刺激、激励孩子,使孩子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只要孩子稍有进步和提高,就及时表扬鼓励;得到鼓励的孩子,心情就大为转变,学习积极性会不断提高。

我们都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小学只上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之后完全靠母亲南希的悉心教导,才使他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南希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既没有高深的文化背景,也没有什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她从不禁锢爱迪生求知的欲望。

爱迪生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经常给老师捣乱,爱问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他才被退学。南希想:既然爱迪生不喜欢默记教科书的内容,那我也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默记教科书一点用都没有,活的教材遍地都是。

从此以后,南希亲自教导爱迪生,算数、英语、文学??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南希从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注意身边发生的事。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据说爱迪生想知道鸡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鸡来,于是就学着母鸡的样子,结果孵了两天也没有动静。南希并没有责备儿子胡闹,反而鼓励他自己去找答案。

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南希从不给他答案,而是和他一起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对学科感到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说,没有南希就不会有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如果南希也像一般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认真上课,就打骂他,那么一个天才就会被扼杀了

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2009-07-30 09:10:32) 我研究多年的成功教育,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注定是个差生。所以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敢说这句话,但是我现在敢说,因为我多年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件事情。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怎么做呢?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差生是反复遭

遇失败的打击后才产生的,让一个差生变好,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变好了。

多少年来我就用这样的方法和理念,帮着一个个学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作为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拿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因为越是问题比较多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眼里越是一无是处,这些学生得到的都是别人对他的批评、指责。

但是优点不要乱找,你找的必须是他本身具有的优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经常在全国各地传播我的这个观点,很多家长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以前他们只会批评孩子,听了我的建议后,回去开始夸自己的孩子。

这一夸把孩子夸得更难受了,“孩子,你太聪明了”,“孩子,你真棒”,“孩子,你一定能行”??全是这样空洞、缺乏力度的表扬,弄得孩子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我们老师、家长应该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优点,但前提是你找到的确实是学生的优点。

我记得是20xx年的春节,人大附中一个学生参加完期末考试以后,被他爸爸带到我办公室来。因为这个孩子期末考试考得很差,想让我帮帮他。

那个男孩一到我的办公室,低着个头都不敢看我。我问他:“你这回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

那孩子用一种胆怯的眼神看着我,哆哆嗦嗦的,还没说话呢,他爸爸就说了:“简直是一塌糊涂!”边说边狠狠地捶着我的沙发。

我看着他爸爸那个怒发冲冠的表情,突然想起了一句话:“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这个家长在我面前都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不在的话,可以想象他对孩子会多么残酷,怪不得他的孩子是那么唯唯诺诺,一点儿阳刚之气都没有,完全是被他爸爸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给摧残了。

我一看家长要是这样的话,我就没法儿跟孩子对话了,我不担心别的,我担心我的沙发被这个家长给捶坏了。我只好把他请出去,好单独和孩子聊一会儿。

等他走了,我又问那个孩子这回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

那个男孩说:“ 王老师,我这回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相比,在班里提高了两个名次。” 我一听,眼睛一亮,对那个孩子说:“孩子,你太厉害了,你太不容易了!人大附中里边每一个学生的实力都是很强的,你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竟然在班里提高两个名次,太不简单了!你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这个学生读高二),如果你咬紧牙关,每一次按这样的幅度提高的话,到高考的时候,就不是能不能考上大学的问题,甚至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危险’!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

我这样说,是放大了学生的优点。他提高了两个名次确实是一个优点,不过我放大了他的优点,缩小了他的缺点,并给他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我说:“今年寒假,当别的学生都在轻轻松松过假期的时候,你想不想偷偷摸摸地学一个假期,到开学之后,再超过两个名次?你想的话,我就告诉你怎么做。”

他当然想了,我就给他制订了具体的学习计划,告诉他整个寒假应该怎么劳逸结合,应该怎么把握住节奏,应该怎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学生被我说得高高兴兴的,信心百倍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我又把他家长叫来,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你的孩子在班里排名倒数,你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孩子更多的是遭受到批评和失败的打击。”

家长说:“是,我看到孩子成绩上不来,就又急又气!”

我说:“我告诉你,从一楼到二楼,没有台阶谁都迈不上去,但有了合理的铺垫,谁都能上得来。我在人大附中,同时教最好的班和最差的班。我在最好的班敢讲的数学题,

拿到最差的班讲,学生照样能听得懂,什么原因呢?我在最好的班讲这个题,我可能做三步铺垫,学生就能听明白了,但我在最差的那个班,做五步铺垫,学生也能听明白。所以学习好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的。我们老师和家长最应该做的事,不是逼着学生从一楼到二楼,而是引导学生,给他一个合理的铺垫,让他从一楼比较自信、比较踏实地上到二楼。你的孩子现在处在一个倒数的状态,你当然希望他的成绩一下子提上来,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经常见到一个人可以一夜暴富,但是什么时候见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做学问本来就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绝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就能做到的。你这个家长不考虑孩子现在的基础,盲目地想让你的孩子提高,请问你的孩子到底考到多少名,才能在你这儿得到一点儿的表扬呢?”

家长被我说得没了脾气,老实地承认:“王老师,我还真没有标准。”

你看,这个家长糊涂吧?他自己没有目标,孩子无论考成什么样,在他这儿总是得到批评,得到谴责,那还有不一塌糊涂的?这样的家长能够培养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吗?孩子在这样的家长的教育下,能有一种成就感吗?他成功了也是一种失败,成功了也得受谴责。所以这个孩子后来逐步地就变得自暴自弃,无所追求。

我对家长说:“今后,你要改变你的心态,密切关注你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提高一个名次,你都应该给予鼓励,给予表扬,这样你的孩子就会逐步提高的。”

我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这个家长好像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并当着我的面向他的孩子道歉。这个孩子在我的引导下,一直按照我的计划学习,再加上家庭氛围的缓和,心态也健康了。结果开学以后的第一次考试,他在班里提高了三个名次,他视其为一次非常大的成功,家长也给予表扬,我也给予鼓励,自信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内在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以后这个孩子是越学越开心,挡都挡不住,在20xx年的高考中,这个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

后来他爸爸对我是千恩万谢,说那一次的谈话,不仅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个很大的转机。原先家里老是充满了对孩子的批评,现在完全改观了。所以孩子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也得到了一种心理的安慰,学习效率越来越高。

从这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转变一个差生是多么容易,只要给他鼓励,不断夸奖他,欣赏他,他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他的潜能就没法儿得到充分挖掘,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往往错失良机。但是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引导,他找到了人生的转机,就可以赢得一生。这就是选择心态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能。不是学生无能,而是教师没有找到开启这个能源宝库的钥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英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好心态(2009-07-09 12:58:07)

为什么说在学习上,心态比方法更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本质含义,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学习?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为了增长知识。其实不然,一个人在成年以后,他在中学乃至大学学习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都会忘得光光的。如果我问你一些你上学时曾经牢记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绝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呢?

我参加高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高考不仅仅是考上了一个大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那时短短半年的努力,为我的一生奠定了一个坚实、自信的基础。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每每想到那半年我竟然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现在这些对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家如果看我的简历就会知道,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一个乡镇中学。在那个地方,我工作了两年,之后调到县城一中,再后来调到市里的实验中学、青岛二中,最后调到人大附中。这一路走来,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很厉害,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其实我这一路走来,我没有任何人可以求助,我也不需要求助任何人,因为我坚信,我只要想做,我一定能做到。这种自信就是来源于我当年考大学的那段经历。

所以,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习,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学习时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治力。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优良品质,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如果没有这种优秀品质,即使凭着一种机遇,上了大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照样一事无成。

所以,学习只是一个手段,我们不能只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可是有些学校和老师不明白这个道理,硬是活生生地把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

有一所省重点学校,近六千个学生,只有一个食堂,学校只给学生20分钟的午饭时间,20分钟后班主任便在班里点名,由于时间来不及,好多学生长期吃不上午饭。城里的家长只得每天给孩子送饭,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送饭不太方便,只能饿着。这哪里是学校?简直比监狱还残酷!当学校和老师对学生提大量要求的时候,当学校和老师把几乎没法完成的作业布置给学生的时候,是否先考虑一下他们是人,而不是机器!是人就需要睡眠,就需要劳逸结合,更何况他们是正值发育关键期的人。这种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实质是摧残学生的教育,如果真能培养出几个学生,也大多是高分低能的。

我曾担任人大附中2000高12班的班主任,全班57个同学,结果有37人考入清华、北大,还有10人被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其余10位同学也全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在校三年来,每个人都担任过一次班干部,他们还获得学校足球联赛冠军、学校运动会总分第一等各种荣誉。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只要我们把学生当人待,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性格特点,只要我们的教育能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不仅不会降低教育质量,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不去钻研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是在挤占学生时间上做到极致,是对自身责任的放弃,是对教育事业的亵读,是对学生的犯罪,是对国家未来的巨大损害!

通过学习的过程磨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学生学习真正的目的。特别在当今,大学的录取率这么高,考上大学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已经不值得我们为此感到荣耀。再加上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非常低,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不得不加入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考个大学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有人说,考上清华、北大还是重要的,但是我发现清华、北大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有跳楼自杀的。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每个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些家长认为,进行素质教育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高考的成绩。我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一个学生的心理顽强,自信心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强,这样的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必然很强,抗干扰的能力必然很强,那么这样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更容易超水平发挥。

20xx年我的一个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够厉害吧?他20xx年高考,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数学要得满分。高考时,不同的学校交叉编排考察座位,这个学生的后边是另外一个学校的学生,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考数学的时候,我这个学生本来底气很足,开始按照他的计划答题。结果选择题还没做完,后边的学生就开始翻试卷了,声音很大,整个考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要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话,在那样的场面下,就容易乱了方寸。后边那个学生一翻卷子,我这个学生就开始琢磨了:“怎么回事?

我以为我的水平够高了,怎么还有比我更高的?”他的情绪一受影响,注意力就分散了,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情绪收拾一下,进入状态了,后边的学生又翻卷子了。这个学生心里一发毛,又不在状态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后边那个学生提前半个小时交了卷子!这个时候我的学生还有两道大题没做呢,一看这个状况,他几乎崩溃了,心想:“完了,今年这套题肯定不适合我,或者我前边做得太慢了??”结果,最后的两个题还有半个小时,匆匆忙忙去做,思路自然也不清楚。考完之后,他见到我就哭,说今年数学彻底考砸了,并说他后边的学生太厉害了。听他一说,我也纳闷:“还有比我教的学生更牛的学生?下午我得看看,他到底是哪路神仙。”

下午考试,我就站在考场的门口,等着那个学生。不一会儿,一个大帅哥来了,学生告诉我,就是他。我就问他:“你今年报的什么专业?”

“我是体育特长生。”

“你上午数学考得很好吧?”

“数学我根本啥都不懂,选择题我就顺着ABCD胡乱填上,填空题我就找比较熟悉的数字填上,我就没事干了。之后就拿着卷子玩,到了结束前半个小时,我实在玩不下去了,就提前交了卷。”

就这么一个学生,竟然把我一个强势的学生吓了个半死,可见学生的心理素质多重要。老师和家长不能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适当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很多教育方面的学者、官员矫枉过正,在呼吁素质教育时,强烈批判应试教育,在他们的印象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完全对立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无知,其实应试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反对忽视学生的素质,纯粹地去抓应试教育的做法,应该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我的做法,就是融应试教育于素质教育中,通过学习与应试的过程,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老师,我一直是这样强调的:学习本身只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能力。什么叫知识?什么叫能力?当你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才叫能力。我们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挫折,当我们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便能享受到光明,我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学习。

我希望每个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都能够练就自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一种愈挫愈勇的挑战精神。我想你们的成功人生将会由此拉开序幕,这才是学习应该带给你们的东西。

1个好心态胜过100个好方法(一)(2009-06-12 13:03:24)

所谓的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

我在山东期间连续当过五年的复读班的班主任,到19xx年,我带的那个班一共有83个学生参加高考,百分之百地考上大学,在山东省轰动一时。因为当时山东省的高考录取率是很低的,我教的又是一群落榜生。

为什么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都能考上大学呢?我认为这和我对他们的心态调整有关。 第一,我非常理解他们,理解就能产生信任,所以我适当地给他们鼓励,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我告诉学生们:“你们有些人考上一般的大学都不去上,是因为你们不甘于命运安排你们在这样的起点上开始惨淡的一生,你们想追求一个更高的起点,因此才选择复读。你们比同龄人多了一份顽强,多了一份执著,多了一份追求,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尊重你们。”

人的行为是在思想、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们难过、痛苦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看法。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而当我们加上了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便会产生种种无谓的烦恼与困扰,正如古人所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则能引导其过愉快的生活;反之,错误的思想和偏颇的看法,则易使人产生烦恼与困扰。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产生了两种人:一种人用悲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坏处想;另一种人用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好处想。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比如说,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悲观的人就会想:只有两个月了,我还有很多东西不会,一切都来不及了!这种人往往会高考失利。乐观的人会想:还有两个月才高考,我还可以解决很多不会的难题??因此按部就班地学习,这种人通常会考出好成绩。

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不要让你的心态使你成为一个失败者,成功是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才可能取得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肯定的需要。尤其是青少年,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还很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做得对的,就应该多予以肯定,这样才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给他们继续前进的勇气。我的这些学生落榜以后,本来心情很沮丧,甚至觉得有些自卑,看到老师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他们,顿时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1个好心态胜过100个好方法(二)(2009-06-13 12:31:14)

第二,现身说法,以我自己为例子,我自己就曾是一个差生,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这也是我认为差生不差、经过努力就能够一鸣惊人的原因。我告诉他们:“我也当过差生,而且是全班倒数十几名的学生,你们的起点比我要高得多。像我这样的差生都能考上大学,你们只要努力,绝对能达到比我更高的境界。”

19xx年,我当时正上高一,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制度,而且刚开始报考条件比较宽松,不论年龄、不论学历,只要报名就行,我的班主任就动员班里排名前五的同学提前参加高考。这五名学生奔走相告,喜气洋洋,也自然爆发出一种更大的学习激情,那种感觉就像他们已经考上了大学似的。他们的这种氛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也动了考大学的念头。于是我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哆哆嗦嗦地说:“老师,我今年能不能也考大学?”班主任听了我的话大吃一惊,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感到既可怜又可笑。他的眼神分明让我感觉到,我想考大学,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班主任这样对待我,其实是我本人的原因造成的,谁让我是排名倒数的学生呢。但我不认为我头脑笨,因为那个时候,上学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不像现在,一上学就有考大学的目标。我那个时候没有目标,学习上就没有追求,但是年纪轻轻,又不想学习,导致精力严重过剩。

中学生都这样,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不把学习当回事了,就会精力过剩。为了消耗掉过剩的能量,或者上网吧打游戏,或者谈情说爱,反正不会坐在课桌前发呆。我上学时没有网吧,谈恋爱也不具备条件,于是就在班里瞎折腾,搞得班里乌烟瘴气,所以班主任特别讨厌我。

班主任的眼神使我第一次感到被人瞧不起的滋味,心里非常难过,好不容易冒出想考大学的积极想法也打消了,灰溜溜地离开办公室。同时,心里暗暗做出一个“庄严”的决定:继续过我的“放浪”生活。

可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高考日益迫近,班主任就给我们班前五名的同学开动员会,让他们争分夺秒刻苦学习,顺便把我想考大学这件事当做一个笑话讲给他们听。那五个同学一听我的“狂妄”想法,顿时觉得受了侮辱,感情上接受不了,回到班里就开始侮辱我。我记得有一天中午,一个同学走到我跟前,问我是不是也想考大学,我就像做了错事一样,急忙否认。没想到这个学生不肯善罢甘休,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今年如果也能考上大学的话,那我就是大学生他爹了!”另一个同学听见了,也走过来说:“你要是也能考上大学的话,那中国的大学都得关门了,那大学都不能叫大学了!”

我也是血气方刚,只是想考大学,又没做什么坏事,哪受得了这样的侮辱。就像鲁迅先生讲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顿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在心中升腾,“啪”的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他们说:“那大学只允许你们考?为什么我就不能考大学?!今年还不一定谁能考上呢。我本来想放弃这个想法,就凭你们今天的态度,我非要考上大学让你们看一看!”

当着全班同学,这大话一说出口,我自己都感到后悔,因为考大学不是喊口号就能喊出来的。但是大话已经说出口了,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这才开始把相关的高考资料拿过来复习,这一看,傻眼了,基本都不会!这是我碰到的第一个难题。那时候高中读两年,我只是高一,还有一年的课程没学,所以我也没着急。可是有一次,我做数学卷子的时候,碰到一个因式分解的题目不会做,我印象中这个题见过,可是不会,难道在高二的课本上?就把高二的课本借来,翻了个遍,也没有因式分解的内容。我就拿着这个题目去找数学老师:“老师,怎么这个题高一课本上没有,高二课本上也没有,这个题到底在哪儿呢?”数学老师笑了:“这个内容在初一的数学课本上,一个想考大学的学生,连初一的内容都不会?”

我当时非常尴尬,这才意识到原来考大学不只考高中的内容,也考初中的内容,我竟然都不会。于是周末回到家,把尘封多年的基本没有看过的书全部翻出来,我就坐在书堆里边,从初一的数学开始看,越看越兴奋,因为我突然发现,有好多不会做的题原来都在初一的课本上,现在一看我就明白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规律时指出,“要学会把一个复杂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个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飞跃上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古人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好多学生,之所以学习看似很用功,但是学习上始终得不到很快的提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注意寻找问题的根源。只要抓住问题的根源,就会事半功倍。但是你要不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可能题目做得越多,你的思维越顽固不化,错误越根深蒂固。

突破口找到了,但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内容,我该怎么办呢?我记得有人出过一个题目:在法国的卢浮宫举行了一个世界名画展,里边展出的每一幅画都价值连城。

突然一场大火降临,你只能救出一幅画,请问救哪一幅?

最正确的答案是:救离门口最近的那一幅。

这个题目告诉我们,当一个学生想学习的时候,他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各种各样的难题铺天盖地地都来了,怎么办?这是对学生的第一个考验。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因为问题太多,胆怯了,于是仅有的一点激情又被浇灭了。其实只要从最容易干的那件事开始干起,你就迈出了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我当时成绩虽然很差,但是我一看我的突破口找到了,我就把初一到高二的各科课本用铁丝串成一摞,别人看书是一本一本地看,我看书是一摞一摞地看,果然效果显著。

我碰到的第二个难题是学习条件太差。农村中学当时用柴油机发电,到了晚上9点就熄灯了,大家躺在用砖头、干草做成的床上胡说八道,直到睡着为止。我准备考大学以后,就不舍得这段睡前的时光了,我要抓紧时间学习,但宿舍里是没法学习的,怎么办呢?农村学校都是平房,下晚自习后,我把教室窗子的插销悄悄地拔开,然后回到宿舍点完名,再悄悄溜回教室,点着煤油灯,一学学到深夜,那种感觉特别充实。在山东乍暖还寒的季节,教室有窗子没玻璃,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学到深夜,浑身冻得僵硬,但是心是热的,头脑是热的,所以学得特别投入。

结果好景不长,我们校长住在学校,责任心也很强,每天晚上围着学校巡视,有一天晚上看到我们教室有灯光,就走过去,发现我在那儿学习,就把我给赶跑了,因为我违反了校纪,还勒令我第二天早操时间在全体师生面前做检讨。我一看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不能和校长对抗到底,就想其他办法。有那么两三天的时间,我没地方学习,浑身烦躁,非常痛苦。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那时农村中学都有菜窖,我一想这是个好地方。于是悄悄地把菜窖改造成简易的书房,每天晚上跑到菜窖里边,点上煤油灯学到深夜。那简直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了。

在这种忘我的学习状态下,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到了期中考试,我竟然成了我们班的第一名。班主任觉得不可思议:我要是抄人家的,也不可能抄个第一,顶多抄个第二。他就去问同学,于是发现了我学习的秘密。我的班主任非常感动,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向王金战学习》,登在板报上。被班主任这样一表扬,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乘胜追击,在当年的高考中,我竟然考上了大学,而且是我们班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我给复读班的同学讲了我的这一段经历,给他们一种深深的触动,更给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王金战语录

培养发现快乐的心态(2009-09-18 10:08:05)

和孩子的谈话,未必总要选择正儿八经的话题,有时候,生活中一些看似无聊的事情,把握好了,也是帮助孩子解决困惑、培养胸怀的时候。

我记得她上初中时,有一次跟我讲,老爸,你能不能给我的班主任说一说,给我换一个座位?我说为什么,她说我那个同桌特差劲。我说差劲到什么程度,她说我那个同桌,经常上课不带铅笔就用我的,用完之后也不还。我说你是不是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她说我怎么能?生气。我说你看,你同桌上课拿你一支笔,诙本来是同学之间很正常的行为,你却生气,看他不还还更生气,你这一节课光生气了,学习效率高吗?她说这个学生还经常骂人,经常骂我是猪。我说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她说我就生气,他凭什么骂我呢?我就想找个借口骂他,但是我开不了口骂他。一个孩子在和同学的交往中,经常不可避免地受到别人的一些伤害,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也应该学会对待别人不礼貌的行为,进行主动而巧妙的反击。所以我说,你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今后应该学会适度的反击。她说我怎么反击,你说说。我就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骂人的故事:在公交车上,有一个人拼命往前挤,把前边那个人挤得有点生气了,回过头来说了他一句:“猪年都过去了,你拱什么呢?”结果后边往前挤的人停下来了,说:“狗年还没到呢,你叫什么?”我说这样骂人不带脏字,特有水平,还特艺术。今后你那个同桌,如果再骂你,你就可以说:猪多好,那么憨态可掬,总比从动物园跑出一只狗熊,乱咬乱叫乱骂人好得多吧!你就这样回敬他一句,他会从你的回应中,感受到你的底气,感受到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以后他就不敢轻易骂你了。我孩子一听高兴了:“行,老爸你这一招好!那我就不调位了,我就等着他骂我的时候,我回敬他。”

结果过了一个多月以后,她回家跟我讲:“老爸我觉得很失落,我等他骂我,等了一个月了他也不骂我,我准备的招儿没用上。”我就笑了笑,说:“孩子,你通过这件事应该感受到,这就是你的心态的问题。其实你的同桌,并不是对你不友好,人家对你很友好,你看你这么天真,这么可爱,又不去欺负别人,人家谁和你过不去呢?就是你老是以为人家对你不友好,和你过不去,所以你就背着一种包袱,其实你看,当你准备好回敬人家的时候,人家一个月也没骂过你一次。所以我告诉你,为什么同样的一个班,有些人待得很愉快,有些人待得很郁闷,不是因为这个班级本身,而是因为各人的心态不同,我们觉得郁闷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心态出了问题。”

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快乐的心态。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段话,我觉得特别精辟,大体意思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组合在一起,所以才有了这个世界的绚丽多彩,丰富多姿。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你看人间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我们周边的人,都是有不同性格、不同相貌、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如果我们这个人间,都完全按一种模式、一种表情、一种性格,人都变成一个样子,世界末日就来临了,所以你得善于利用和发现。

我跟我孩子谈完这一段话,孩子就有一种很深的感悟。在这样的谈话引导下,我的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心理的困境,所以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开朗,对班级也越来越热爱,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学习效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拥有到一个比较好的心态,所以她的成绩逐步提了起来,最后在20xx年高中毕业时,她竟然能够提前半年,被北大、清华、人大同时录取。当她最后考上北大以后,我跟她进行了一次对话。我说我每年都把那么多学生,送上清华、北大,所以在我看来,考上清华、北大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但是你一个高中都没考上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半的努力,竟然也考上了北大,我觉得这件事挺例外的。你能不能跟我谈谈你的体会呢?结果我孩子跟我聊了一段话,她说得很平淡,但是在我心里却产生了一种波澜,我觉得,其实我孩子的这些平淡的话中,说出的恰好就是一些真理。

她说:对考清华、北大这件事,其实很多人只是想想说说,自己心里都不相信自己能考上,在某种意义上是说着玩的,是说着欺骗自己。其实呢,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很想很想。在我看来,一个智力正常的高中生,都可以达到考上名牌大学的水平,所以,最终考上清华、北大,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也不是什么多么大的成就,只不过是,我真的很想很想。她特别强调:不是心理安慰的空想,而是当做一定要完成的目标,一定要实现的梦想,然后就完成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