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箴言总论

养生箴言总论.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 箴言:得道①者生以长寿。(《吕氏春秋》)。

注释:

①道:音dao,泛指思想、学说、方法、技艺等,此处指养生之道。

语译: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可长生延寿。

评述:我国在春秋战国时即已总结了有关养生长寿的学说和方法。

箴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语译:人的生活、生存有赖于天的大气、地的水谷精气,并随着四季寒热交替和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而不断成长。

箴言: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吕氏春秋·尽数》)。

语译:凡要图养生延寿的人,都必须通晓养生的根本(所谓根本,如重点在平衡阴阳、善保精、气、神的完美和协调等,参见以下各章),能熟知养生的根本措施和方法,则疾病多不会侵犯身体了。

箴言: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日圣王①。(《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注释:

①圣王:圣,聪明之极,无所不知之谓。圣王,即指绝代聪明的人。

语译:天地的气化是人所无法取代的,四时寒热的更替和运行,任何人也不能违背。人的经络常要求其通畅运行,血气须从容和顺,使虚损不足者恢复正常,使与正常人的体质功能一样,善于补养调和阴阳,平静耐心地对待变化,谨慎守护阴阳气的平衡,不使发生此盛彼衰的失衡倾斜,裨使形体充实、蓬勃的生气盎然,这就可称为极善养生的聪明人。

箴言:不能说①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 (战国《庄子·盗跖》)。 注释:

①说:古悦字。

语译:不能使自己心情思维愉悦畅达的人长其寿命的人,都不是通晓养生之道的人。不能通过养生而延

箴言: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人常远离或失误于养生之道,而不是道失误于人。人常无法长生,而不是长生要远离于人。故善于养生的人是非常谨慎和不失养生之道的。

箴言: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曰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西汉《尚书·洪范》)。

语译:什么是五种福运呢?这就是高寿、富裕、健康且安宁、道德高尚美好、终享天命之年。

箴言: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七部名教要记·虚无第十三》)。

语译: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而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评述:一般说来,这十三字,既是养生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箴言: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②之变,五腾”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人,(口去)吟④至微,秋毫在目。(《内经·素问·宝命全形篇》)。

注释:

①十二节:人有十二肢节,两手各三节(肩、肘、掌腕关节);两足各三节(髋、膝、踝关节),共为十二肢节。

②八动:指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方的风流动向。

③五腾: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间的生克制胜循环相继。

④(口去)吟:(口去)音qu读舒音,张口。吟,呻吟,(口去)吟,即呼吸呻吟。

语译:如人能顺应四时的阴阳变化,则天地间的一切势必都会成为他维护生命的源泉;知晓万物功用的人,就能成为万物的主宰而运用自如地驾驭它。天有阴阳形象,人有十二肢节;天有寒热往来,人有虚实盛衰。能经历和了解天地事物阴阳的变化的,就能不违四时并能顺应而延寿。能熟悉十二肢节和经络道理的人,就不会被他人欺骗蒙哄;能适应八方风动的变化,就能在五行生克制化中游刃自如;能通达虚实盛衰的征象而不惑者,就会具有独特的养生防病见解,即使是只凭观察到的呼吸呻吟等微细的反映,也能明察秋毫而一目了然。

箴言: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人生命一般最大期限是一百年,但如能做到适当的节制和养护,有的人也可活到上千岁。

评述:百岁之人,世间已屡见不鲜。虽如本文所说,千岁之人只是人的渴望,但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已活二百多岁的人还是有的。随着现今人类基因学的发展和养生学的深化,人体长寿的愿望已并非妄想。

箴言: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唐代司马承祯《坐忘论·序》)。

语译:人最贵重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最宝贵的是知晓养生之道而力行之。如能做到这样就会如鱼得水一样游刃自如。

箴言: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

语译:心理情绪无极忧也无极乐,是有德的最高境界;通晓世道人情但不因而改变自己的淳朴本性,是心静的最高表现;没有特别的嗜好和欲望,是虚无恬淡的至高境界;对事物没有特殊的爱好和憎恨,是极高的心境平和的表现;心志不为外界事物所扰乱,是精神纯粹的最高表现。

箴言:得道之士,化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人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

语译:晓得养生之道的人,其外表形体可有所变化而纯正的本心却无变化;外形的变化是因入境问俗用以适应周围环境的,纯正的内心不变,是用来保全身心健康的。

箴言:势利不能诱也,辩者不能说也,声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滥也,智者不能动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西汉·刘安·《淮南子·傲贞》)。

语译:权势和利益不能诱惑他,善辩的人不能说服它,靡靡之音和沉鱼落雁之色不能使他淫乱,美女不能使他放浪形骸,智力好的人无法煽动他,勇猛的也无能使他恐惧,这就是懂得养生的人所宜具备的条件和原则。

箴言:得道之士,外亡中存,学以变情,为以治己,实而若虚,浑浑冥冥,若无所以,容疏言讷,貌朴而鄙,情达虚无,性通无有,寂泊无为,若无所止,遁名逃世,与神卧起,执道履和,物无不理,不合时俗,与天地友。(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篇》)。 语译:善于养生之道的人,外表似乎忘记而心中却时记有关法则,学是为了变改不适养生的情欲,具体实践却是为了端正自己的养生做法,不断充实和修炼自己但内心却仍恬淡虚无,表象看似浑然无知、无所事事,仪容不整,言语迟钝,形貌简朴猥琐、性情虚无恬淡、默默无为,好似无所归依,隐姓匿名、远离世俗,与心神同卧同起,掌握法则、心身平和,使事物顺理成章,不为时俗所染,但却与天地契合而增寿。

箴言:若能任理而不任情,则所养可谓善养者矣。(宋·张杲《医说》)。

语译:生活中如能任用理法原则而不随情欲而任意,则如此的修养可说是善于养生的了。

箴言: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东晋·葛洪《抱朴子·极言》)。

语译:人类并非长生难得,而是难于领悟长生之道;也并非养生之道难领悟,而是难于去执行它;也并非养生难于执行,而是最难坚持到底。

箴言:未遇明师①,而求要道,未可得也。(东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注释:

①明师:高明的养生师傅、专家。

语译:如没有机会遇到高明的养生师傅或专家,要想寻求到养生的真正学问和要领,是不易得到的。

箴言:为道当如射箭,箭直往不顾,乃造堋①的。操志人山,惟往无疑,乃获至真。(宋·张君房《云笈七笺·杨羲真人传》)。

注释:

①堋的:堋音peng(读朋),置射靶的小土墙。“的”即靶心。

语译:实践养生之道当像射箭一样,箭当直射而不逡巡后顾,才可直中靶心。心怀壮志人山,只有一往直前而无疑虑,才能得到至为宝贵的真理。

箴言: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①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

注释:

①戳:音chuo,尖刺,刺杀。

语译:有些人的一生之所以不能活至天年,而中途被伤害或夭折,是何原因呢?这是因为其生活的条件太优裕了。

箴言: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战国·《吕氏春秋·本生》)。

语译:物品是用来养人的性命的,而不是用人的生命去养物的。现在的人,其困惑糊涂的多以自己的性命来养物以遂其欲望,这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

箴言:愚迷之人,不知生生①者不生,化化②者不化,以生为乐,以死为哀,畏死贪生。故养生过分,希生乖③其道,则反丧其生。(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三十六》)。 注释:

①生生:养活生命的物质条件优裕。

②化化:希化解生死的转化的。

③乖:音guai,读拐,背离、抵触。

语译:愚蠢迷糊的人,怎能知道过于追求养性物质丰厚者反而不得长生,过分追求返老还童的变化者反而不易延寿,那些拘泥于生为欢乐、死为悲哀的多贪生怕死。故过分强调长寿且违背养生之道的人反而更易丧生和夭折。

箴言:少不勤行,壮不意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年少时行为勤勉有度,壮年时能注意时令世事的变化,年长时能安于贫困,年老时能清心少欲,心态清闲、形体适当劳动锻炼??这些都是有助于养生的措施和方法。 评述:本节一、二句中的“不”字疑为“而”字之误,从文义和风格看,“而”与本文的第三、四句才是相互呼应的。

箴言: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真正懂得养生的人,注重养内心、脏腑的安和调适;不善于养生的人,则多只注意外形的摄养。

箴言:内外俱有养,则恬愉自得而无耗损之患,故寿亦可以百数。(明·张景岳《摄生篇·类经》)。

语译:对内心脏腑和外形肢体都注意保养,则常心神康乐自得、脏腑形体亦无虚损之虞,持这种内外养生并举的人,其寿命多可活到百岁。

评述:本节所言“内外俱养”的养生法,一般说来,较单只侧重内心或外形的养生法更全面。当然,养生也和治病一样,宜辨证论治,也宜辨人论养,不可拘执一法。 箴言:景世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明,张景岳《十问》)。

语译:太平盛世人多因生活安乐而长寿,长寿是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爱护保养、心身健康的积蓄所致。

箴言: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明·万金《养生四要》)。 语译:养生的法则有四项:这就是清心寡有欲念,适当的运动和不轻举妄动,顺从时令的变化而对应,预防疾病的发生。

评述:这四项要则对养生是很重要的,但养生要则不仅此四条,它如饮食养生、气功按摩养生、药饵养生、房室养生、针灸调气养生及动静养生等的参照个人情况选用也很重要。 箴言:一莫贪非财,恐伤汝身;二莫饮醉,恐乱汝性;三不得苦己劳形,恐伤荣卫。(明·周履靖《益龄单·三戒》)。

语译:一不要贪图非份之财,以免伤害心身;二不要贪杯醉酒,以免损伤你的性能力;

三不要过于运动作劳和刻苦自己,以免损伤气血和荣卫之气。

箴言: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吕氏春秋·先己》)。

语译:养生的根本是,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心身,珍惜“精、气、神”人之“三宝”,用新弃旧、新陈代谢,使肌肤经络通畅,“三宝”日新月异,病邪之气消退,人就可活到百岁天年,这就是真正懂得和运用养生之道的人。

箴言:养生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合语,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曰禁忌。过此以往,义可略焉。(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养生大致有下列十大要则:一是守护心神以防心猿意马,二是爱惜元气,三是护养身体,四是气功导引,五是言语合度,六是饮食调理,七是夫妻和睦性事和谐,八是反对恶习陋俗,九是合理使用医药,十是宜忌得当。除上述以外的养生法,就不那么重要了。 评述:此节举出10种养生大法,提出了综合措施的养生要领,其关键在于善自综合择用(包括此文尚未提及的动静疗法、四季养生,居室衣著养生等),切忌单打一,更忌一曝十寒而流于形式。

箴言:养心无别法,只寡言、少食、息怒数般。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

语译:养生时的养心没有其他方法,但只须做到尽可能少讲话、饮食适可而止和尽可能不发怒气这几点。

箴言: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弃之,此全性之道也。(战国·《吕氏春秋·本生》)。

语译:懂得养生的人对闻声音的听欲、视颜色的色欲、觉滋味的食欲,其取舍原则是,有利于养生养性的就择用它,不利于养生养性的就舍弃它。这也是养生养性的一条重要原则。 箴言:虽常服药,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诫》)。 语译:虽平时常服药调治,但却不知“修身养性”方法的人,也难达延年益寿的目的。 评述:这节点明了,单靠药物养生是不能获得长生的效果的。

箴言:劳形按影皆非道,炼气吞霞更是狂。(宋·张伯端《悟真篇》)。

语译:仅使形体劳动和心神压抑,都不是养生的正道;晨夕的服气吞霞更是狂妄少功的方法。

评述:此节也指明了单靠劳形按影、或服气吞霞都不能延寿,而需多途径地根据个人特殊情况(包括体质和弱点、环境等因素)选用前述有关措施并长期坚持才会有成。

箴言: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于犹豫,故不成耳。(晋·葛洪《抱朴子·黄白》)。 语译:世界上众多的人,都有可能延寿长生,但所考虑的是,有的人对选用养生之法疑虑不决或延误时机,以致不能成功。

箴言:凡为道者,常患于晚,不患于早也。(晋·《抱朴子·极言》)。

语译:凡炼养生延寿的功夫,其成功与否,不在于早作决定早修养而在于为时过晚。 箴言: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志成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非一事也。(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语译:凡从事和学习养生之道的人,其步骤应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要心诚、志坚、行动果断。如此,则没有不成功的。如迟疑不决则多难成功,这不仅是指养生这件事。 箴言: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唐·司马承祯《天隐子·渐门》)。

语译:人的修炼真元通达性命,基于这些的养生诀窍和方法,是不能够在瞬间或短时间内领悟即知的,而必须在修养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而慢慢地有所领会和进步,也必须在渐有进步的过程中安心潜意地不断实践它。

评述:养生学术,渊博精深,学非一朝一夕可通,行非一朝一夕可效,多需潜心致意,潜移默化,渐晓渐深。实践此学,更非晨学夕就而常需连年累月心悟身行,始可有成。 箴言:众人熙熙①,如享太牢②,如登春台③;我独泊兮其未兆④,如婴儿之未孩⑤。众人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第廿三章》)。

注释:

①熙熙:熙熙攘攘,形容人多而挤

②太牢:即美食。

③春台:盛景游乐之地。

④泊兮其未兆:淡泊清静而无为。

⑤婴儿之未孩:返朴归真如婴儿之纯真。

语译:世人对美食和美景多趋之若雾,孜孜以求,而我却淡泊视之,纯真朴静。他人力求的东西而我却视为敝物,我这纯真之心是不是愚钝的表现呢,我却认此为养生之道。 评述:恬淡虚无、返朴归真、无为而治,是老子修身养性的真谛,含无为无不为之意。 箴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

语译:自己能吃到的饮食就是甘美的,能穿上的衣服就是俊美的,能居住的房屋就是安心遂意的,所遵循的风俗习惯也是感到自乐和乐人的,两国居民虽相邻相望,但至死也从不相识往来好像是对视无睹。

评述:老子的养生总则,在于提倡无欲、无求、无知、无为回复到像初生婴儿那样完全处于自然的状态。且认为,只有这样淡泊无为,无忧无虑,返朴还真,才能长保精神,全其性命而益寿延年。看似有些消极,其实,老子的所倡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之意。其主旨在不做自己力不能作之事,安份守己求其放心而已。

箴言:夫恬儋寂寞,虚无而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①”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儋②矣。平易恬儋,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庄子·刻意)。

注释:

①休休:大而美的赞誉之词。

②儋:儋同淡,无所好憎,即安静无为。

语译:无所好憎、安静无为是天地平衡永存和人类道德修养的本质。所以说,善于养生的圣人皆具有平易的美德,能平易则可恬淡虚无,能平易清静,则心无忧患、病邪不侵,故能达到道德全美、元神也不受亏损的境界。

评述:庄子继承老子无为的养生思想,并进而强调安静清闲、无所杂念的静养以全神延寿的重要性。后代养生家和儒道、道家医学大多循此而有所阐发。

箴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章下》)。

语译:养身修性的最好方法是尽量减少对物质的需求欲望。

评述:孟子所倡寡欲以养心的养生法则,是与老子所总结的“少思寡欲”(《老子·第19章》)等思想基本一致。

箴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①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素问·上古天真论》)。

注释:

①恚嗔:恚(音奎),怨恨、愤怒貌。

②嗔:音真、怒甚。

语译: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淡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评述:如与此相反,在生活中经常是“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素问·上古天真论》),则每易使神气外散、导致“半百而衰”。

箴言: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管子、内业篇》)。

语译:制止发怒的好办法莫过于吟诗作赋,去除忧愁的好办法莫过于自寻快乐,而节制过于欢乐的办法则莫过于知时达礼、适可而止。

箴言: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吕氏春秋》)。

语译:每个人都有360节(包括肢节、指趾节、骨脊节等),九窍(包括2耳、2眼、2鼻孔、1口、1肛门、1前阴)、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膀胱)。皮肤肌肉须齐同致密,血脉经脉须其通畅无阻,筋带骨骼须其坚固牢靠,心意志趣须其平和清静,精气则须其通和畅达。若能做到这些,则病症无法可停留,邪恶病因也不会产生并入侵。疾病之所以发生和稽留,是因为有病邪恶气的产生和精气血运的郁滞所致。 评述:这句箴言明确认为,人的精血之气是以通利流畅为贵的,精血一旦郁滞,则百病因之而生,故此表明了人体常“动”有益健康长寿。

箴言:吹(口句)①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庄子·刻意》)。 注释:

①(口句):音“书”,张口出气,吹嘘。

语译:经常气功导引,呼吸吹嘘、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作五禽之戏,展翅伸腿等,无非是通过适当的运动以达延年益寿的目的。

评述: 《内经》中不少篇章也认为,适当运动可致健康长寿。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曾总结“和于术数”常可“尽终其天年”的经验。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44式男、女“导引图”也形象生动地提供了此类动以养生的主张。

箴言:虚其欲。 (《管子·心术上》)。精存自存,其外安荣。(《管子·内业》)。 语译:如果一个人欲望虚无或极少,则常可保存其精气,因精是生命的源泉。精气存则人自可健康长寿,体内外均得安康强健。

箴言:必静必清,无劳女①形,无摇女②精,乃可以长生。(《庄子·在宥》)。 注释:

①女:同汝,意即“你的”。

②同此义。

语译:如常能做到清静无为,确保全真,既不劳损你的形体,也不损伤你的精气,这样的人就能益寿延年而长生不老。

评述:《内经》亦视“精”为生命的根本,如认为“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如能“积精全神”(《素问·上古天真论》,则可延年益寿,如“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说,如果有人对物质和性欲望层出无穷,不加节制,则可因耗伤精气而折寿。

箴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饣壹)①而(饣曷)②、鱼馁③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论语·乡党》)。

注释:

①(饣壹):音意,饭已馊臭之谓。

②(饣曷):音曷,饭食不洁净。

③馁:音nei,饥饿之谓。此处疑为(饣彖)(音喙)古字,作秽臭解。

语译:饮食佳肴其做工都讲究精细。如饭食馊臭、鱼肉腐败、颜色不新鲜、气味发臭难闻、烹调不适当、季节时候不合都不宜进食。

评述:孔子所提出的这些饮食卫生和宜忌要求,无疑是减少疾病、增进健康而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重要环节。

箴言:阴之所生,本在五昧①;阴之五宫②,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 注释:

①五昧:辛、甘、酸、苦、成为五味,此处泛指包括五味在内的动、植、矿类等食物和相关药食。

②五宫: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又称五宫、五官。此处包括脏腑、形体、肢节。 语译:人的形体和健康,以各种营养物质为本源;五脏六腑等物质和功能,也可因失宜的饮食而受伤损及危害。

箴言: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灵枢·师传》)

语译:善于饮食养生的人,进热的食物时不会太烫灼,进凉食时不会太寒凉,讲究冷热适宜,故多可保持脏气的旺盛而长寿。

箴言: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长有天命。(《素问·上古天真论》)。

语译:一个人如能做到饮食五味调和适当,则可使骨壮坚正、筋膜柔软、气血流畅、肌皮致密??这样就可使脏腑,如肾、脾、胃、骨等组织精力充沛,而使人常可活到自然的天然寿命。

箴言:寝处不时??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孔子·家语·五仪解》)。 语译:居寝生活的地方不合时宜,生活过劳或过逸的人,容易发生病痛而早死。

评述:因为经常生活和寝居的环境对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故荀子曾指出,“防邪僻而近中正??居必择乡”(《荀子·劝学》)的主张。《内经》中亦有“安居处??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的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的认识。并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经验,同时还警示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常半百而衰”(《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告诫。可见这类摄生的思维都是一脉相承的。

箴言: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篇》)。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语译:因为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故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生长发育的根本影响力,所以人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冷热变化来安排生活起居:可以用运动、气功导引等操作来避免寒冷、栖息在阴凉荫蔽的地方以远离暑热。春夏之季因外阳渐盛、内阳渐生,故春夏宜善养阳气;秋冬之时因人体内外阳渐消而阴渐长,故人在秋冬宜善养阴气。因在四季中各有不同程度的风寒暑热可引起疾病,故人们也宜相应的顺应气候的变化,避免生病致影响健康长寿。

箴言:禀气渥①则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论衡·气寿》)。 注释:

①渥:音握,厚实之意。

语译:如一个人的禀赋元气厚实,则身体强壮,身体强壮则多生命久长;如人的禀气薄则多体弱,体弱者多短命。

评述:这只是从先天元气禀赋的强弱,来衡量其寿命长短的认识,但人的寿夭,还可与后天的锻炼和摄养有密切的关系。

箴言: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养性延命录·道机》)。 语译:一个人生命的长短,并不全是决定于自然或其先天的禀赋。人生命的长短都由于后天自身的摄护是否谨慎和合于摄生之道。

评述:这一认识,较上述王充所论:人寿命的长短单纯由其先天禀赋强弱而决定的观点

要深刻且正确得多。

箴言: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①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养性延命录》)。

注释:

①子:古人计每日的时辰,相当于半夜,或今之午后11~12时许。

语译:如一个人能做到心思恬淡虚无、无为而甚少思虑,且半夜能领元气行气功,白天运导引于空闲室内,摄养心身使无虚亏,兼服食养生良药,则常可延年益寿,活上百岁的也很常见。

箴言:调神气,慎酒色,节起居,省思虑??为长生之大端。(《华氏中藏经》)。 语译:注意调节精神形气,在酒色上要谨慎不贪,起居须加节制适中,尽量减省物质享受的忧虑??这些都是养生长寿的重要方法措施。

箴言:神强者长生。(《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释:如想长寿,必须善养心神。

箴言:修性以保神①,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精②,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③和平。(《嵇康集·养生论》)。

注释:

①神:阴阳不测谓之神,为生之本,阳之精气,智之渊,德之理,亦谓精神。 ②精:气之尤者谓之精,生之来谓之精。

③气:在中医学内含义较广,有内气、外气、六淫之气等分类。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其关系可理解为:气产生于精,精化生有赖于气,气的产生也可表现为神。

语译:平时通过修心养性常可保持精神元气的协调,安心清静可维护身心的健康。世间的爱与厌恨情志不使它影响精气,忧愁与喜乐也不放在心意上,这样的淡泊和清静,常可使人体气血精神协调平和而长寿。

评述:这节总的内涵是说,对于一切能引起人的精神意志发生变化的事物,都须冷静对待和处理,切不可耿耿于怀。否则,常易导致精神耗散,人气减损而天寿。

箴言:凡人才所不至而亟思之则志伤也,??积忧不已则魂①神伤矣,积悲不已则魄②神伤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③而欲神则烦,切切④而思神则败。(《彭祖摄生养性论》)。

注释:

①魂:阳气也,人之阳神。肝藏魂,是指精神意志活动的一部分,是在“精气”的物质基础上变生的精神情志等功能活动。

②魄:中医认为,“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是在精气的物质基础上化生的。肺藏魄,魄指的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属于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如听觉、视觉、冷热痛痒的感觉和躯干身体的动作等等。

③汲汲:同仅仅,诈巧虚伪事。

④切切:急切、迫切。

语译:如有人做某件事而才力不够而勉强为之可伤志,积忧愁之事频仍不绝则易伤神 伤魂,积悲郁之事频仍不绝则易伤魄伤神。如喜怒的情欲过多,则神不归心室而多癫狂;对某事既爱之深又恨之切,则常致形神失守而无所适从;对某件事情极尽巧诈虚伪去干,常可使心神烦乱;对某件事迫切寻思办成则常可使心神涣散败坏。

评述:参见上一箴言的评述。

箴言: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 (《养性延命录》)。

语译:平常的人没有毫无欲望的,也没有毫无俗事要办的。但只要当有欲有事时能使心

神和平、减少欲念、安静身形、除去焦虑,先不使神乱性狂,这就是可使心神收敛的一种养生对策。

评述:此箴言是颇含辨证法观点的,因为常人不可能无欲望、无事要办,但善于养生的人却能做到和心、少念、静身、损虑、不乱神、不犯性,习此也可使人养生抗老、益寿延年,此较之老庄主观地要人“无欲无为”,其养生抗老的深刻认识和对策实更为进步和实用。 箴言: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方伎传》)。

语译:人体须经常劳动活动,摇摆运动得当可使饮食易于消化,血液流输畅通,因而可防止病痛发生。这好像木门的枢斗一样因不时的开关运动而不易腐朽虫伤。

评述:这节箴言介绍了古名医华佗告诫其弟子吴普,欲得长生,须经常适当运动,可有助于益寿延年。当然,这种运动也常是与静养有机配合,使动静咸宜以求得健身、祛病、延寿的,运动也切忌过度和一曝十寒而贵在坚持。

箴言:朝夕导引,以宣动营卫,使无辍阂。(《抱朴子·内篇·杂应》)。

语译:运动养生甚为重要,每人可根据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于早晨、夜晚进行气功导引、按摩推拿等锻炼,用以促进人体营卫气血的流动输布。这样做是有利于新陈代谢、阴阳平衡的,但这类运动应该坚持有常,不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间断停止。

箴言: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能知此者,可得一二百年。(《千金翼方·养老食疗》)。

语译:在养生方面应十分重视对身心动静的调节作用,如用按摩、导引、运动肢体骨节等可使周身气血运行畅达。故知道和能遵

行此类运动养生的人,如做到动静结合、多种措施因人制宜地综合进行,多可活到百岁以上。 箴言:??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援(猿)蠼、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淮南子·精神训》)。

语译:在动态养生中,为了使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而能吐故纳新,古人很早就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先后效法飞禽、走兽的各种运动方式,如熊的行走、鸟的伸翅、水鸟的泳浴、猿猴的攀沿、鹰隼的高空探视、老虎的回头探望等,这都是人法禽兽运动养形的有效措施。 评述:在仿生的动养方面,先是有庄子的熊经、鸟伸。继之,刘安发展为上述的“六禽戏”导引法。以后,三国时华佗承上法改行虎、鹿、熊、猿、鸟的“五禽戏”,不仅简便易行,且对后世的卫生保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箴言:体欲常劳??劳无过极。(《博物志·卷七》)。

语译:人体宜常有劳力运动,但这类锻炼虽宜常作不懈,却也不能过度过猛。 箴言: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彭祖摄生养性论》)。

语译:人体健常的运动养生,不要过于劳累,要循序渐进;也不要过于安逸,流于形式。 箴言: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所以长生。(《养性延命录》)。

语译:运动能克制寒冷,清静能战胜燥热,养生做到能动能静,所以能长寿抗老。 箴言: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抱朴子·内篇·释滞》)。

语译:想做到神仙那样长生不老,唯一的办法是要掌握其重要之极的措施,这就是保护精元,使气血运行通畅。

箴言: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是以为道,务宝其精。(《养性延命录》)。 语译:所以说,长生的重要措施,主要在保护精元之气,有了充盛的精元之气,则精、气、神三宝皆全备,此谓之神明,神明则可抗老长寿。

评述:此句指出了精神与寿命的关系,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精充则神明,神明则长寿。 箴言: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

嫁。(《褚氏遗书》)。

语译:男女履行夫妇性关系必待双方已发育至成年之时。男子虽然至16岁时即已能射精、遗精,但因还未到成年,故须到30岁时才能正式成婚。女子虽到十四岁多已经有了月经,但因其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故必须到20岁才能出嫁。

箴言:其未笄①之女,天癸②始至,以近男也,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褚氏遗书》)。

注释:

①笄:音“鸡”,簪子,古人对已成人而可出嫁的女子行插簪之礼。“未笄”即指尚未到成年可插簪出嫁的女人。

②天癸:古称妇女的月经为天癸。

语译:未发育成熟的女子,虽也开始来月经,此时仍不可与男子过夫妻生活,此因为她的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充实,如过早成婚而早泄阴气,就可伤损稚幼的身体,以致多无孕育,即使有生育的,其子女也多因先天不足而常多天寿。

评述:古人早就认为,早婚的危害很大,他(她)不仅可耗阴精、损性命,有的还会育子不寿,因而影。向下一代的身体健康。

箴言: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及至生产不时,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媾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千金要方·养性序》)。

语译:帝王诸侯的后宫常有美女成千成百,官卿士大夫的家里侍候其寝食的婢妾也常有数百数十。白日每以美酒醇醪洗蚀其骨髓,夜晚则因性生活频多而伤损其气血。整日里耳听的是淫秽的声音,目见的是荡邪的美色。??及至日后所生的子女,也因为结婚和孕育的太早,有的在婴幼儿时就损伤了元气,有的在生病时还在过性生活,致精气受损而日少、血脉因之而不能充实,故也多夭寿。

评述:此节重点阐明了富贵之人酒色太过,不仅只其本人易虚损而早死,其子女亦每因过早婚配或为酒色所伤而多夭折。

箴言:善摄生者,凡觉阴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千金要方·房中补益》)。

语译:懂得养生的人,在性养生方面,当他自感性欲亢盛时,常能谨慎对待并适时抑制,切不可放纵自己而图满足频繁的性生活,因而引发自己贼害自己的恶果。

箴言:人复不可都绝阴阳,不交则生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抱朴子·内篇·释滞》)。

语译:人们特别是夫妻之间正常的性生活还是不宜都应拒绝而回避的,因为较久不过性生活多易引发壅滞与淤塞等病症。如身心幽怨久旷而内郁,也常多发病而致早夭;但对性生活纵情畅意而为,则多伤损寿命。故此二者间,只有节制与宣泄恰当,才可以不损健康而长寿。

评述:本节所谈的以合乎卫生的恰当的宣泄和节制性生活来达到延年的目的,其认识的深广度和深刻性较之彭祖提倡的“上士别床,中士异被”的禁欲方法则更全面和高明。 箴言:上士别床,中士异被。(《养性延命录》)

语译:在夫妻“禁欲”的性养生方法上,上等的方法是夫妇分床就寝,中策则是分开被子睡。

箴言: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千金翼方·养老食疗》)。 语译:饮食是使人身体健康长寿的根本。如不知道饮食宜忌和节制法则的人,就常不能使自己健康长寿。

箴言: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

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养性延命录》)。

语译:人世间的千百种病痛、灾祸和早死,大多由于饮食不当所引起。饮食影响人的健康比近女色和听淫荡之声更为严重。声色可一年数年不近,饮食则不可一日不(口尝)。故饮食对人来说,益处虽多,祸害也很急切。

箴言: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

语译:饮食养生,一定要调节调和其冷热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浓淡,这样才可使人体身心不易衰损而生病。

箴言:关中土地,俗好俭啬①,厨膳肴馐②,不过菹③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海陆鲑④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人早夭。(《千金要方·养性序》)。 注释:

①啬:音舌,少敛、节俭。

②馐:音羞,同膳,饮食。

③菹:音许,腌菜。

④鲑:音奎,有指河豚,此处泛指鱼菜。

语译:我国关中地方的人性习俗多尚勤俭节约,厨作饮食菜肴,多以腌菜、酱味为主,但这些地方的人多因饮食生病的少且长寿;江南岭南地方的人,因物产丰足富饶,山珍海味、鱼肉之食都甚齐备,但此地区的人则多患饮食失宜的毛病而寿命缩短。

评议:此节指出,我国南北食饮有别,因其清淡与肥膏的不同,该地区的人淡食者多长寿,膏粱厚味者多寿促。此说明了饮食调和与否可影响寿命的长短。

箴言: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食过多则结积聚,饮过多则成痰癖。(《抱朴子·内篇·极言》)。

语译:不要等到很饥饿了才去进食,此时即使进食也不宜过饱;不要等到非常口渴了方去饮水,即使饮水也不可太多。进食过多则易生积聚(相当于肿块、包块一类的病),饮水液太多则易生痰癖(相当于痰饮、积液诸病)。

评述:此节中孙思邈指出,人的饮食每次以不饥不渴为宜、少量多餐为妥。饮食服用得过多或过少都是可以生病的。

箴言:常学淡食。(《千金翼方·养老大例》)。少食肉,多吃饭。(《千金翼方·道林养性》)。

语译:要常常进清淡的饮食。少吃鱼肉珍肴,多进清茶淡饭。

箴言: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养性延命录》)。

语译:养生之道在于固保元气,掌握了固保元气的养生,就可延年益寿。

箴言: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气竭即身死。(《抱朴子·内篇·地真》)。 语译:能够固养人的元气就是健全人的身心??元气衰竭则人身形死亡。

评述:从以上几节,可看出,古代养生家是亟力推崇“爱气”、“养气”的,因为这是养生的大要、成功的关键之一。

箴言:不近秽处,防秽气触真气。??然而调气、和气、布气、咽气、聚气、行气、保气、换气,皆不出养气之道。(《西山群仙会真记》)。

语译:不要接近藏污纳垢秽气甚多的地方,以防这些秽气触犯人的真元之气而患病。??人身需身心健康,其养生之道端在于养气,而养气的众多方法,就是调理气机、和调诸气、布署元气、引咽精气、聚合真气、畅通气血、保养元气、交换内外气等生理过程。

箴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人其腠理①。(《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

注释:

①腠理:腠音奏,肌肤即腠理。

语译:倘若人能慎重其事地养生,不让病邪之气触犯经络,则病气也就无法入侵人的肌肤。

箴言: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抱朴子·内篇·极言》)。

语译:不要夜晚露宿于星空之下,不要在睡眠时把肩头露在盖被之外。对严寒、酷热、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都不可掉以轻心而冒犯它。

评述:这是劝告人们不要触犯严重的恶劣气候而宜避风、寒、暑、湿、燥、热诸病邪而防生病以保健康长寿。

箴言:居处不得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语译:居住的房舍不要过于绮丽奢华、生活太优裕。如这样则常引起心理要求贪得无厌,而贪则是害人、害己、害家的根源。

箴言:何谓安处?曰:非华堂邃宇①,重(衤因)②广榻之谓也。在乎南向而坐,东首而寝,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闽”去虫改岂)③。(《天隐子·安处》)。

注释:

①邃宇:邃音遂,幽深、精细貌。此处指幽深精细的住房厅厦。

②(衤因):音茵,被褥、夹衣。

③(“闽”去虫改岂):疑为阅之误,阔,音辟,开启门窗。

语译:什么称之为平安舒适的住处呢?安处并不必要厅堂华丽和住屋幽深、也不必需宽敞的床榻和过厚的衣服被褥。安处只在乎住屋朝南,寝床宜头东足西而卧,寒暑气候合宜,明暗光线配合适当。住室的四壁均有窗户,起风时可关,无风时可开,使空气流通新净。 评述:此二节阐述了古养生家对居室养生的要求:宜俭朴幽静,并对朝向、亮度、通风等条件亦有明确需求。这也是我国古人多方面综合养生的一大特色。

箴言: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①。 (《神农本草经》)。

注释:

①上经:《神农本草经》分上、下二经。“上经”共载上品补药120种,其中包括人参、枸杞、地黄、女贞等较常用的著名补养中药。经该书注明,久服之后可达到“不老”、“耐劳”、“不夭”、“增年”、“长年”效果的此类药已达85种,大都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语译:如有人想长使身体轻爽健康、气血充盛而可抗老长寿的,可从《上经》中所列120种补益药的经常服用中达到目的。

评述:此节论述了我国古代养生学中药疗学派的渊源。药食养生家经过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八味肾气丸、黄芪建中汤等名方及继后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相关辑录都不断继承和创新了药饵养生学派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史绩,为人类的健身壮体、抗衰增寿开辟了一套新学派、新措施和新方药。至于静养法、气功导引养生学派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措施,可参考本书下述有关章节。

箴言:头昏目眵①)、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②、健忘眩运③、肠燥面垢、发脱眼花、久坐兀④)睡、未风先寒、食则易饥、笑则有泪??但是老境,无不有此。(《格致余论·养老论》)。

注释:

①眵:音支,凝结的眼液、眼屎。

②聩:音跪,耳聋、糊涂。

③眩运:同眩酝,目视不明,昏花发黑

④兀:同尢音王,特易、突出。

语译:大凡人到衰老之年,常表现出:头昏多眼屎、皮肤发痒、小便增多、多有鼻涕、牙常脱落、口水多、睡眠少、脚力减弱、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多见头目昏花、肠燥便结、颜面皱污、头发易脱眼睛常花、久坐思睡、容易无风而寒、食后易饥饿、笑则流泪多等等。 评述:上文系金元时朱丹溪继承了《内经》总结人老时有“发鬓颁白、发堕齿槁、面焦、筋不能动”等内容而从其本人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是很宝贵的老年学资料。 箴言:人为主性命者也。是以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

语译:人是主宰自己性命的主人。所以主宰性命的根本在于人自己,丢掉人性命的也在于人自身,滋养性命使之延寿也在于人自己。

评述:此节是金元四家之一的刘完素发扬了王充所认为的,人的寿夭在于“先天禀赋”的认识,并进一步认识到,人寿命的长短,虽与先天禀赋有关系,但又更与人本身的调摄修养是否洽当密切相关。这一深刻的认识与以往古人的“天主性命”、“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等唯心宿命论“主张是针锋相对的,也是符合客观真理的。

箴言:老人性情孤僻,易于伤感,感则易病。??凡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暗昧之室不可令孤,凶祸远报不可令知,轻薄婢使不可令亲。(《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语译:老年人多性情孤寂怪异,对外事易于感动和悲伤,因而易感而发病。所以,凡有丧葬吊唁、凶祸闹事之处都不宜要其参与,有人生病或危险困难的事不可使其受到惊吓,遇有悲哀或忧愁的事情也不可让其知晓,??黑暗幽昧的处所不可让老年人孤单独处,有什么凶恶祸灾即使是远方的讯息不可让其知晓,行为轻佻刻薄的婢女也不宜让她们亲近老年男子,以免惹发事端。

评述:此节对老年人心境安定的保持,心理健康的维护并使之身心安泰、鲜为外事所扰而达养生长寿的各种注意保护措施,是通过古代养生家长期生活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是值得老年人的家属和社会有关人士注意遵行的。当然,这还只是老年人养生措施的一部分内容,虽然这些措施有的非常重要,但古养生家还认识到,善于克制个人精神情志的活动,即主动地进行精神心理的适时调摄以维护身心的健康,则具有更深刻的养生价值。

箴言: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寿亲养老新书》)。

语译:自己身上有病,自己的心中应可知道,身形的病还将靠自己心理适当的调理才易医治好。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安静健康,那其身形也多平静无恙,如心理精神先发生了故障和失调,那身形的疾病也就随之而产生。

评述:对于个人身形的情志疾病,只有靠自己精神心理的健康调摄来驱除或杜绝其患病的根源。故在此《寿亲养老新书》中,邹铉提出了以情胜情,心病心医的防治情志疾病的重要养生理论和实践。

箴言: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刘完素著)

语译:人性命的化生,是因天地间气的转化。因而可知人的形体只是生命的寄托,而生命的渊源或基本物质却是气。

箴言: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李东垣·脾胃论·省言箴》)。

语译:神的始祖源于气,精也只是气的育生,故精与神的根源是气这个基本物质及其相应的功能。??故精是由于气的生发积聚而成,精的积生乃体现出神的全貌。

评述:我国古代养生家和医家都认为:精、气、神为人之宝,而精、神皆始源于气,故养气是人长寿的根本大法,而气则是“三宝”中的至宝。

箴言: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按跷,所以调其气也;平定气息,握固凝神,神宫内视,五脏昭彻,所以守其气也;法则天地,顺理阴阳,交媾坎离,济用水火,所以交其气也。(《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

语译:用气功法的吹嘘呼吸以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用五禽戏中的熊步走鸟伸翅和导引术的按摩跷(“跻”去齐改乔),这都是协调人气的方法措施;平定气息、凝固精神、闭目使精神内守,使内脏清彻如能透

视,这都是守护人气的举措;如天地的上下运转,阴阳的盛衰理顺,坎离男女的交配适宜,水火的相互调济等,这都是平衡交换人气的方法。

评述:本句明确点出,如何养气?其要则在于调气、守气、交气的协调。

箴言: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邹铉·寿亲养老新书·保养》)。 语译:各种养气的方法是,不必讲的话尽量少讲以养人体内气,色欲戒过份以养精气,五味协调不过贪可养血气,常吞咽津液以养内脏之气,不愤怒发气以养肝气,用精美协调的饮食以保养胃气,不作非份之想以养心气。

评述:此七种不同的脏腑气保养法是邹铉倡导的“太乙真人养气法”,其特点是强调,对任何事物思虑都不应太过,宜适度而止。

箴言:心、君火①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动则相火②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③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注释:

①君火:即中医所称的心火。君火与相火配合,有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

②相火:中医所称,来源于肾命门的火、肝、胆及三焦内均有相火,可与心君火相配合以推动脏腑功能活动。

③翕:音xi(音息),聚合、疾急貌。

语译:心为君主之官,含有君火。心如为外面事物所感则易动,心火动则命门的相火亦动,此可使精液因动而自行走泄。如果相火与君火交相煽动,则男子虽然不与女方交合,亦可有精气、精液流泄而伤身体。

箴言: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陈直·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语译:饮食是人们生命的所需,是人能否健康长寿的根本。因为能进饮食则人才营养充沛,营养充沛则人气血才能旺盛,气血盛则人才能身强力壮、健康延寿。

箴言: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不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粗硬生冷。(《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语译:年岁较老的人,真元之气已渐衰退,脏腑也较衰弱,故全靠适宜的饮食以滋养气血。??若不节制生冷,又时饥时饱,调节失其法度,则每易发生疾病。??故老年人的饮食,大都宜软、

宜熟、宜温热,而忌用粗硬生冷的饮食。

箴言: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当夏之时,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以增酸以养肝气??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语译:春天的饮食,宜减少酸味,增加甜味以滋养脾气;夏天的饮食,宜减少苦味、增加辛辣以滋养肺气;秋天的饮食,宜减少辛辣、增加酸味以滋养肝气;冬天的饮食,宜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以滋养心气。

评述:本句是中医按照五行、五味相生相克理论所作关于四季中饮食五味,配属于五行

相生相克理论而规定的:因肝属春季,在味为酸,在四季为春,在五味为酸,因须减抑旺春之酸,故春季应减酸以增甜而防脾土过于为肝木所克而受损。余三季也仿此理论在五味的食养上减当季所旺脏的味且增被其克脏的味,使之达到生克平衡而有利于四季饮食平调而致延年益寿。当然,此种源于五行生克相关理论的逐季五味消长变化也不无某些机械唯物论的不足。

箴言:圣人春木旺以膏香助脾;夏火旺以膏腥助肺;金用事,膳膏臊以助肝;水用事,膳膏膻以助心;所谓因其不胜而助之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摄生论》)。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当春季肝木旺盛之时可以芳香的精萃物供食以助脾气生发;夏季火旺时以辛腥的精萃物供食以助肺气生发;秋季肺金旺盛时则以臊浓的膳食供用以助肝气的生发;冬季肾水旺盛时,则以膻焦的膳食供用以助心气的生发;以上都是在四季中,因季时当旺之气克制其所胜之脏,如春木克脾土则脾弱,夏火克肺金则肺弱,秋肺金克肝木则肝弱,冬水克心火则心弱之类,均宜在不同季节选用不同饮食帮助当季的所克脏气之弱转强,而使人体阴阳五行气得到内在的相对平衡而延寿。

箴言:老人之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上气喘咳,涎唾稠粘,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肢体焦痿,筋脉拘倦,中外燥涩,便溺闷结。此皆阴虚阳实之热证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

语译:老年入主要是因元气虚衰,所以多有头昏眼花,耳鸣耳聋,气短而多咳喘,口水和痰唾液浓稠,口苦舌干,咽喉不爽利,肢体焦燥、痿弱无力,筋肉脉络拘急困倦,自感体内外焦燥干涩,大小便常闭涩次少。这些都是阴液亏虚阳气病实发热的热家病证。

评述:因刘完素主张老人多阴虚阳亢,故倡寒凉泻火为治,世人遂称之为“寒凉派”之首。

箴言:病之一物,非人生素有之也;或自外而人,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张从正·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语译:病症这一事物,并非人生来即有,而是由于外邪之入侵,或内邪的自生而致,这内外都是病邪之气。既是病邪之气入侵,则快攻或快除之都可行。??因只要病邪之气驱去了,则人的元气可自行恢复。

评述:金元四家之一的张从政既认为“病由邪生”,故驱邪即可以补正。邪去则正气自安,乃着力主张以吐下法攻邪,故后世多名之为“攻邪派”或“吐下派”。

箴言:人寿应百岁??其元气消耗不得终其天年。(《李杲·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 语译:人们正常的寿命应该能活百岁??但因元气的提前损耗殆尽,故不少人都不能活到其自然的寿命。

箴言: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

语译:人体元气之所以能充足,这主要是由于脾胃的强弱,决定着元气的盛衰,脾胃病弱,则元气衰减。脾胃强盛,则元气充盈,而寿命亦可增长。

箴言:胃气不可不养,复明养胃之理。《内经》曰:得谷则昌,绝谷消亡。??故血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血养胃温,营卫将行,常有天命。(《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 语译:脾胃之气不可不养足,这是养胃的大道理。《内经》中早就说:能获得脾胃磨消和吸收五谷的精华,则生命昌盛,如脾胃功能衰弱而不能消化吸收五谷精华的,则生命多会夭折死亡。故人既要养血,又不可不温煦脾胃。如血养好了,脾胃温和且能输布五谷的精华,则全身营卫畅行,这常可使人享百年大寿。

评述:金元四家之一李东垣在这句中明确指出了,调养脾胃之气、维护后天之本,是防病抗老、延年益寿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措施。

箴言:人之寿夭不齐何欤?曰:元气盛衰不同耳。夫人有生之初,先有二肾,号曰命门,元气之所系焉,是故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医学正传·医学或问》虞搏)。 语译:是何因素影响着人寿的长短不一呢?这主要是元气的盛衰不同所致。因人生下来即先有命门(生命之门)的两个肾脏,是维系人元气的场所。如果肾的元气旺盛,则人寿可延年,如肾的元气虚衰,则人可短寿。

评述:本句阐述了人寿命的长短,与肾间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人的元气多禀受父母的精血(包括现所称的“基因”)而来,故父母精血的盛衰,也影响着后人寿命的长短。当然,这只是从先天父母精血基因所传元气的盛衰而言。但实际上,人寿命的长短,除先天的因素(如基因禀赋)外也常与后天的饮食、锻炼、培育、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箴言:其有生之初,受气之两盛①者,当得上寿;受气之偏盛者,当得中下之寿;受气之两衰者,能保养仅得下寿;不然多夭折。(《虞搏·医学正传·医学或问》)。 注释:

①两盛:指父母两方元气皆壮盛。

语译:人在初生下来时,如父母双方媾精而气血皆强盛的,则可使所生子女获长寿;如父母只一方元气较盛者,则子女多为中下寿者,如父母元气皆虚衰时,则子女即使保养得好,也多只能获下寿,否则常遭夭折短命。

评述:虞搏在本句中,除重视先天父母的精血外,也提出了出生后保养、锻炼的作用。 箴言:尝观天下之人,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洪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默者寿。尝以此说验之里中黄耆之老,良然;间有不然者,盖禀赋气数之或差也。(《郑官应·中外卫生要旨·卷一》)。

语译:曾经观察天下的一些人寿夭表现的情况,高寿的多为:脾气温和的、秉质慈祥温良的、能宽宏大量的、形貌敦厚稳重的、言语沉默简短的。曾用上述各点验证于乡里中的一些老年人,也得到证实可信;间或也有不能征验的,可能与判断其父母体质给予的气血、气数的多少差异有失误之处。

评述:郑官应的这句箴言,从人的寿夭与气、质、量、貌、言等多种先后天的因素影响有关,而不单纯着眼在先天的元气上。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寿夭认识的不断进步和深化的例证。这说明,对一个真理的认识,总是从一个侧面到多个侧面,从简单、表浅到复杂、众多而深刻的诸方面的。

箴言: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李梃·医学入门·保养说》)。

语译:保养精、气、神为养生的首务。宜戒色欲以养精元,端正思维以养神气??饮食滋味不要过厚腻以养血,尽可能减少言语以养元气。

箴言: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宝惜精气而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忘其根矣。(《袁黄·摄生三要·存神》)。 语译:要结聚元精就必先养气,要颐养元气就必须保存元神。神与气,好比如母与子一样,能凝聚元神,才能使元气凝聚,如果元神散失,则元气也就消亡了。一个人如想爱惜精气而不去先凝存元神,那就有如仅培育其花而忘灌溉树根一样是本末倒置的。

评述:袁黄以此句强调存神是养生的关键,其作用甚至远超过养气。这论点是难免片面之嫌的。我国古代养生家大多认“精气神”为人之“三宝”,且精与神皆由气化生,所以,对此类问题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上应是气与精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神则是精神意识反映,是第二性的。当然,在一定前提下,精神也可反过来作用于物质,故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箴言:神者气之子,气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劳,气衰则神去,神去则形腐。(《李中梓·寿世青编·养神气铭》)。

语译:神志是元气所产生的,因而说气是神的母亲。人的体形只不过是神志的寄托处,因为只有当元气清明时神志才可畅达,而当元气混浊虚衰时神志也多表现出昏迷不清。故当元气混乱不常时则神志也表现出劳累不振,如元气衰败时则神志也常失去表达能力,故如神智失去反应,则形体也就如一堆腐肉一样反映不出生命的特征。

评述:李中梓的这句箴言是偏重于养气派的古代养生家的代表作。养气派认为,养气是养生延寿的首务和关键,精神与形体都依赖气的温煦和衍生,故气为“精、气、神”三宝中的至宝,即此之谓。

箴言:养生者,必知养气。能养气者,可以长生。故调气者,顺其气也;服其气者,纳其气也;伏其气者,闭其气也,皆曰养气。(《万全·养生四要·慎动》)。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必然知晓如何养气,善于养气的人,才可以益寿延年。善于调气的人,实际上是长于如何调理气机;善于服气的人,即是长于进纳清气;善于制伏元气的人,就是长于固守元气者。这些都是养气的常法和措施。

评述:明代万全的此语,也是强调养气的,并进而谈了顺气、纳气、闭气三者都是养气的主要方式方法。

箴言: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裕气,裕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方。(《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精能生发气,气能生发神,所以精与气是生发神智的根本。故平时保护阴精就可以充裕元气,元气充裕了神志也就得到滋养而健康。这也就是养生长寿的重要秘诀。

评述:陈继儒在此强调,精为“三宝”之主,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养精就能生发气与神。其实,“三宝”中究谁个最重要,恐怕不易肯定,此三者对于有生命的人而言,常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当然,有时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恐还不能断章取义地片面强调,养气、养精、养神何者为主要!

箴言: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故善养生者,必保(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张介宾·类经·摄生类》)。

语译:元精能生发元气,元气能生发元神,使能营运护卫形身,莫大于精气的充盛。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必定要善保其元精,使能营运护卫身形,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故善于养生的人,必定能十分宝贵维护阴精。只有阴精充盈才能有充盛的元气,气盛则可使神智健全,神全才能使身体健康,身健则才能减免生病。神气之所以能坚强充盛,使人老而益壮,实际上其根本就在于保精。

评述:尽管上述各家养生派有偏重养气、养精、养神的不同,但在全面强调重保养,不可肆意偏废的认识上,则多有共识的。

箴言:精神亟欲静,气血极欲动。 (《李梃·医学入门·保养说》)。

语译:神智精神非常需要静养,气血营卫非常需要动养。

评述:先秦时期虽早已提出“动静结合”的养生理论,但并未有明确的措施和概念,迄明清时始有“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如上提法。

箴言: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方开·延年九转法·全图说》)。

语译: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以阴阳为根本,阴阳为动与静的主导。人身为阴阳的组合,阴阳有动也有静。如人身的阴阳其运动与静止配合适宜,则气血和调畅达,可使百病不生而延年益寿,得享其自然寿命。

评述:方开此句明确提出,人身有阴阳、有动静,静以养阴,动以养阳,动静适宜,则阴阳和合而无病,无病则可益寿延年。

箴言:过动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且阴伤而阳无所成,阳亦伤也;阳

伤而阴无所生,阴亦伤也。(《方开·延年九转法·全图说》)。

语译:如运动太过则伤阴分,阳气势必过甚;过于静息则伤阳气,阴分势必过甚。而且当阴分伤损时,阳气也生成减少,故阳气也遭伤损;当阳气伤损时,阴分也因之无所生成,故阴分也受到伤

损了。

评述:虽上句有静以养阴、动以养阳之说,但动静必须合宜,使阴阳能平衡和合,如动静过甚,则非但伤及对方,且阴或阳的本身亦因而连带受损而致两败俱伤,此则为动静太过的不良后果,亟宜避免!故动静合度才是养生之道。

箴言:吾有一譬焉,譬之元霄鏊山之走马灯、拜者、舞者、飞者、走者,无一不具,其中间惟是一火耳。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余所以谆谆必欲明此论者,欲世之养生者,治病者,得以命门为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 (《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

语译:我有一个譬喻,大家已看到,元宵夜鏊山的走马灯,其灯中有跪拜的、有跳舞的、有飞的、有走的各色纸扎人都有,其中间仅插有一支火烛。当烛火旺时,那些纸扎的人围着转动的速度就快;当烛火减弱时,纸人的转动就减慢;当烛火熄了时,各纸人就都停着不动。但它们的纸躯壳却仍存在着。??我所以不厌其烦地举此例讲明这个论点,主要是希望世上养生的人、想治好病的人,都要注重人身内“命门”这个重要部位,特别是命门真火的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评述:前文介绍了金元四大家中以朱震亨、刘完素为代表的滋阴派养生和治病用寒凉药攻肾阳的论点。迄明代,赵献可、张景岳则对滋阴用寒凉十分反对,并提出了如本节所述,无论养生和治病,都必须珍保命门真火为主旨。前者以寒凉伐肾阳,后者以温补峻培真火,这是两个亟端的对立论点!个人认为,滋阴也好,温补也好,关键在于不论养生和治病,首要辨明病人为何证何病,切不可拘执于一说。如辨证(不管是养生或治病)其为肾阴虚者就当滋肾阴,其属命门火衰者就当温补肾阳,切不可因门户之见而忘记中医诊治疾病或养生的大法,那就是“辨证施治”、“辨证施养”!

箴言: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张介宾·内经附翼·大宝论》)。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欲有生者,可不以此阳气为宝?即日虑其亏,亦非过也。(《景岳全书·传忠录》)。

语译:在阴阳中,阳是主,阴是从,世间万物造化的源流,人类生命的根本,仅就是在阴阳中阳是主导这唯一的真理认识上。

对养生来说,阳气强盛则人长寿,阳气虚衰则人短命。??想延年益寿的人,怎么可以不以阳气为至宝呢?即是每天都怕阳气亏虚而折寿,也不是过错。

评述:如上文的评述,显然可发现张景岳在阴阳平调这一概念上是绝对推崇阳气为主导的,殊不知这有时也会犯片面的、机械唯物论的错误的。关键是如上句评述所言,在人类的生老病死过程中,阴阳这一事物,谁是主,谁是从,决不能绝对肯定!否则,阴阳就谈不上平衡协调而养生、防病了。

箴言: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张介宾·治形论》)。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没有不先养好为神志意识所寄托之形体的;善治病的人,没有不先治好病人的为其心身强盛和康复基础之形体的。

评述:明代名医张景岳通过自己的实践,在继承古人及养生家治形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养生必先养形,养形则可安神,神安则身形自健,故在此句中明确提出了养生与治病,都宜首重养形的主张,在形与神的关系上首创了“留人治病,治病留人”的辨证观点。

箴言:凡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景岳全书·传忠录》)。 语译:治病的人,必须先主要针对形体病来治;要治形体病,必须先治精血的失调。 评述:有人因张景岳曾谓:“形即精血也”,故误以为张治形就只是治精血,养生就只是养形。实际上,张原意并非如此。在本句中,前半句的一个“主”字,后半句的一个“先”字,就明确点出了张之养生和治病也并非全在形体和精血。因为既有“主”,则必有“次”;既有“先”,则必有“后”。故我以为,张景岳之养生、治病并非全在形体和精血,只不过侧重于此而已,故不能以偏概全!从张的一些治案和医理中似也可体现出其在养生与治病中并非全是养形和治形的范例。

箴言: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 (《李中梓·寿世青编》)。 养心坐功法??养肝坐功法??养脾坐功法??养肺坐功法??养肾坐功法。《(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

评述:这两段原文可参阅有关原著及本书以下各章有关从调神、节食、保精等方面对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调养法。养生须调养五脏,上述诸法较宋元以前已有了很大发展。 箴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李东垣《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语译:肾及其功能是一个人于出生前由先辈传予的生命的本源,脾及其功能是一个人于出生后由生活实践中所获物质的本源。

评述:在养生须养五脏的理论与实践上,各家多有共识。但究以养何脏为主,则各家不同。严用和、李中梓提倡“补脾不若补肾”,李东垣则独重补脾,并倡养生治病当调养脾肾为中心的五脏为基点。

箴言: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汪绮石·理虚元(钅鉴)·治虚三本》)。

语译:治疗虚证有三个脏器常为根本,这就是肺、脾、肾三脏。肺是五脏的天盖顶戴,脾是人形体各部分的源泉,肾是人性命延续的根本。故凡治人的虚证,都不外乎是治肺、治脾、治肾。

评述:汪绮石在此则更以治肺治脾治肾俱重。我以为还是宜先辨证,后再议防治法为妥,若心或肝有证见,何以不予防治?

箴言: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最为切要。??养病家第一先须于脾胃上着力,每治它病,切须照顾脾胃,不可一意攻伐,忘其根本。??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郑官应·中外卫生要旨·卷一》)。

语译:心为君主之官,是心身的主宰,脾为后天之本,为心身滋养的本源,故养心养脾是五脏中最为重要的。有病当治的人,首先应在脾胃上着力,即使治疗其他病时,也必须照顾脾胃,切不可妄用攻伐药而忘掉后天脾胃这个根本。善于养生的人,也当以养心为首务。如心不生病则神志也会无病,神志无病则人自然感到健康安宁。

评述:因心为一身之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在一般情况下,养生或治病宜以心、脾、肾为切要。但中医辨证论养、辨证论治的根本大法也应时刻不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