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性格习惯

XX大学文化素质选修课

文 课程名称:何谓中国人?

指导老师:xx教授

论文 作 者:xxx

学号:XXXXXX

院 系 班 级:XX学院XX级XXXX班

浅谈中国人性格习惯

摘要:自称为“中国人”的现代人名不副实,现在的中国人连“中国”的含义都不懂,更不要说是“中国人”的含义了。中国人,又称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等。“中国人”具有多个涵义,具有狭义的国籍属性称呼,也有广泛概念上之称呼,甚至在各种场合或立场上也都有不同的认定。除了客观的界定外,通常其本人与周遭社会的认同也占着相当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民间习惯 性格特征

一、中国人民间习惯

《原道》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明发出了天问:什么是中国人?他自己是这样回答的:“就是中秋团圆、除夕守岁、清明节扫墓”。看来做个中国人还真不难,只要做到跟着黄历走就成了,传统居然就这么简单,实在是让人大大的吃了一惊。然后,发出天问的教授马上说:“套用柏林的话说,丢失了这些节日也就是失去了保护人们的民族性存在、民族性精神、民族性习惯、民族性记忆和忠诚的盾牌”。我们那些传统节日是从什么时候真正被淡化消失的?是从什么时候,我们所过的节日与意识形态联系上的?这些问题,只要有基本常识的人不难回答。说什么“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骆驼的骨头都成标本了,哪里还用什么稻草?

古人云: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放着一手把文化几乎弄断了全部根系的原因不去说话,跟老百姓自己打算让自己高兴一下的、基本没什么宗教色彩的节日过不去有个什么用呢?今天讨伐圣诞节、明天

1

PK情人节,所有被迫庆祝、被迫高兴的节日都不说,那些为了点缀太平盛世而花掉的钱也不问,只是在民间没有政府背景的事情上做文章,这种脑子与行为,难道就是中国人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深深的能了解到大家的过节日的心情。如今,在校园,圣诞节,情人节这类西方节日已经占据了主题,因为它贴近我们,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很少有学生问津,可以说的是,传统节日已经被西方这些热门节日所超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了我们固有的传统节日。要说的是,我们中国人喜爱外国文化不是错,但是我们不能让它超越我们的传统节日,要给我们的节日上一把锁。

二、中国人性格特征

无论什么都有好有坏,中国人的性格恰恰能反映出这句话的真理。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

中国人有着良好的教育,从一出生,孩子们就开始被教导,要尊敬、谦让、沉着、勇敢。在这不得不说的一个典故就是--孔融让梨。相信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人人都被教育,要做一个懂得谦让的人。能处处替别人着想,固然是好事,但是在有些人看来,这个谦让也许会被看成虚伪。为什么要给别人大的,留给自己小的呢。人都应该有私心的不是吗?也许在这个时期的中国,现实版的孔融让梨,会别人看成装模作样,这也是中国人,看不惯别人的虚假。现在,网络、舆论,都流行着这个词--愤青。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有着这一传统。典型的就是古代诗人。曾在网络看到对唐代诗人的评价。被贬塞外,作

2

诗抒情,此乃愤青。古代诗人也被冠有这个新鲜名词。但是,这是中国现状所决定的。无论是政府,学校,公司等等,都存在的太多的不公,这使得中国出现了这样一批愤世嫉俗的人,这中就有中国人的耿直,不同流合污。这是中国人性格好的一面。

但是,中国人存在的更多的是反面性格。第一,喜欢盲目跟风和凑热闹。记得以前外国人说过,不管在哪里发生的热闹的事,如果有人围观,其中就有中国人,其实不只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是这样,而是这就是个事实。第二,特别善于忍耐,乃至善于忍耐成为中国人的一大恶习。因为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中国人一向认为,只要你能够承受这些苦难,苦难相对你来说就会减少一些。如果一个人能够承受空穴来风的污辱,那么他也会因此获得美名。因为,“小不忍辱则乱大谋”,因此,活在中国,要学会忍辱负重,学会屈辱而卑微地活着。第三,超脱老滑。超脱老滑与遇事忍耐、消极避世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做一个世故的老滑头是很有必要的。老滑头的为人处世原则就是:丢一卒而胜全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好汉不吃眼前亏。中国人长期以来使用的零钱——孔方兄,就是超脱老滑的绝妙象征:外圆内方,老奸巨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对什么事,总之一句话:我们没办法,算了!第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小月月的事件,扶摔倒路人的事闹得人心惶惶。本来扶起被撞老人是多么道德的一件事,但是却被老人反咬一口。以后就不敢有扶被撞路人的好心人了,这样才导致

3

小月月的悲剧。在外国,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这个事的时候,只想感慨。中国人,这是怎么啦。为什么会有扶起他人自己却被反咬一口的事呢!我们真该反省反省了!

文化长河滚滚向前流淌,很难说清楚里面沉淀了多少美德和陋习!这些沉淀构成了中国人的多样性格,有好也有坏。如何取舍,还有待每个中国人去仔细思量。

参考文献:

《林语堂语录》/江河,袁元编.—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9

4

 

第二篇: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陆坪中学 李生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著名教育家曼思:“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陈鹤琴先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主旋律。其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的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摸准情况,因势利导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

雷峰同志讲得好:“行动来源于思想”。要想让学生行动起来,必须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为此,我在给每一届新生上思想品德课前,都要利用一段时间对班上的每个学生做一些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他(她)本人的打算以及对学习的看法等。在每次的调查后,基本上有这样些情况,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上大学。因 1

此,时常告诫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有出息不一定要表现在上多好的大学,而是会赚钱就行。所以,很少在学习的问题督促孩子。还有的家长的意见是孩子自己发展,任凭自然。作为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兴趣和今后的打算来讲,大部分都说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打算,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想学习。争对这些情况,我一方面给大家讲述着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抽挤出时间作个别谈心、交流分析原因使之真正从心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前一段的工作,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说是激发起来了,个个蠢蠢欲动,可多数学生很茫然,苦于无从着手,这时我趁然打铁试图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听课、作业、阅读等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

在上每堂课时拿10分钟给学生。首先,把这节课要上的内容先通读一遍。其次,我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在黑板上出示给学生。第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又在重看一遍刚才读过的内容,看否能解决或者理解这些问题,并标上记号。这样,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明确了自己的重难点,听课就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1)仔细地看。老师讲课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眼睛看老师,不低头纳闷,不左顾右盼;老师写时,眼睛看黑板,对知识要点、图 2

形符号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读题、读课文时,眼睛看课本,看清题干,看清文意。只有看清楚,看准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2)认真地听。首先是认真听老师讲,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分析、解答什么,也就是说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学生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课的开头点列出了怎样的教学主题,在课的结尾小结出了哪些知识要点。其次,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答问、讲演,听师生对答问者的评析,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3)好好地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先思考后解答,坚决克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听课弊病,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做出答案之前,自己先做判断、下结论,然后再看与老师分析是否一致,仔细思考对错的原因,听老师解疑的步骤与方法。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中,其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方能交织在一起,这时教师略加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意开辞达,迸发出心灵智慧的火花。(4)及时地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准确记写课堂学习笔记的好习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包含着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难点的突破、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体会等重要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让学生写在各自专用的学科笔记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课外复习,又利于他们完善知识系统 做作业解题目的方法

格式要美,观书写工整干净,简答题、说理题要分点述说这样条理清 3

世界教科文组织给“文盲”下了一个全新的意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教师不要采用“告诉”的方式,要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当学生面临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当学生提出猜想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要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寻找猜想的证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或修正。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要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指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可 4

见,只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诱导、引导、指导,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