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八月时评(四)

高三语文八月时评(四)

马云遭逼捐,别一味指责道德绑架

自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发生以来,各界人士发动爱心捐款对其进行援助,而马云动静如何成为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目前,马云微博已沦陷,微博评论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不少网友指责马云“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观察者网8月16日)

每到特定时刻,诸如逼捐、比较捐款额的多少之类的事,似乎总会发生,而且每每成为舆论热点。好在逼捐的网友声势浩大,反对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数。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马云的钱也是自己努力挣来的,动辄逼捐是在道德上强奸马云,并且这种道德绑架在中国似乎越来越流行,简直就是一种勒索。这种舆论交锋,大体可以视为慈善意识进步的一种表现。 无论是逼捐者还是反对逼捐者,其实都可能操了不该操的心。20xx年胡润慈善榜显示,马云以145亿元捐赠额成为“2014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同时成为“2014大中华区最慷慨的慈善家”。资料显示,马云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成立阿里巴巴基金会和马云公益基金会,并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灾难中多次捐款,帮助受灾地区。以马云一贯的表现来看,此次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应该也不会甘于人后。

“你有钱就得多捐”,在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慈善的首要原则就是自愿,而非富人的法定义务,哪怕你是中国首富,也完全有权利决定捐与不捐、捐多少,无人可以强迫,更没必要挥舞道德大棒。根本上,就是一个私有财产权处置的问题。如果根据一个人财富的多少来决定其慈善义务,首先要面临一系列的技术性困境:拥有多少财富才算是富人?捐多少才算合格?恐怕很难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舆论而形成的外在道德压力,会让做慈善变成一种规定动作,而每个人都不愿意按照别人的意愿来生活,这将挫伤富人做慈善的积极性和源动力。

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不认同用“道德绑架”、“道德强奸”的字眼来形容网友的逼捐之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富人阶层为慈善多做些贡献,是一个文明社会基本的价值观,也符合公众的道德期待。问题在于,这种约定俗成、无须用言语来表达的道德自觉,很多富人并没有意识到。现实而言,中国富人阶层的慈善热情和慈善贡献,与其财富并不能匹配。在慈善方面颇有建树的马云此番被逼捐,很有点无辜“躺枪”的味道,网友是借“马云”这个最具财富辩识度的符号,来表达对整个富人阶层的不满。

“逼捐”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但其形成却有着内在的社会根源。很多人都注意到,每到发生大灾大难的时候,我们的慈善事业就显得格外的热闹和发达,从企业家到大小明星个人奋勇争先,唯恐落于人后,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公众人物特别容易受到关注,捐款成了一种站队表态。做慈善当然不是不能有个人诉求但久而久之,就会给社会造成一种思难定势,似乎富人们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想到做慈善,因而捐与不捐、捐多少,就直接决定了公众对富人形象的评价。而事实上,慈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事业,功夫在平时,如果我们的慈善机制足够健全,慈善资金足够丰沛,富人们把慈善当成一种自身的责任,并没有必要毕其功于一役。

马云遭网友逼捐,与富人阶层在慈善方面不够积极主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于此事,网友需要反思,富人也需要反思。高喊“你有钱就得捐”,或者一味指责和批判道德绑架,都有失偏颇。

查清瑞海是为了拆除更多隐形炸弹

瑞海的戏码都不新鲜,如此行事的企业恐不少,查清瑞海的问题,更是为了在更大的范 1

围内清除病灶,防患于未然。

深夜里的一场爆炸,将瑞海公司的“神秘控制人”推向前台。新华社调查发现,曾任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的于学伟,是瑞海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55%股份,股份由妻子的表弟代持。董社轩是瑞海公司二股东,通过高中同学舒铮持有公司45%的股份。董社轩证实,其父是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

真相开始一层层剥开,尽管仍是局部的、残缺的,但已让人黯然与悲怆。从成立一家公司到获得危化品经营资质,瑞海公司用一年半时间,走完了所有该走的流程,拿到了所有该有的认证。如此神通,诀窍何在?是关系学。董社轩说:“我的关系主要在公安、消防方面,于学伟的关系主要在安监、港口管理局、海关、海事、环保方面。”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拼关系的背后,无甚新事,仍是拼爹或拼权力。环评民意调查,神奇的“没有反对意见”,于学伟和董社轩是如何摆平的?瑞海公司拿到安评报告稍有曲折,由于危化品仓库离小区太近,不合规定,第一家安评公司“安评做不下来”。“于学伟说别管了,他来弄,后来又换了家安评公司,结果就弄下来了。”如此长袖善舞,节节制胜,难道没有猫腻?

不按套路出牌,不把法规放在眼里,奉行摆平思维的于董二人最终点燃了爆炸的引线。而那些被摆平的人,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有个细节不得不提,董社轩说:“公司成立时,我去找的天津港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说想做危化品仓储。当时我把天津市化工设计院给设计的改造方案这些材料都拿了过去,很快消防鉴定就办下来了。”如果此说属实,就该按图索骥,追查下去。此次爆炸,天津港消防人员死伤惨重,留下一个个残破而哀恸的家庭。如果那名天津港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当初丁是丁卯是卯,其手下这些兄弟或能逃过劫难。

悲剧已经发生,时光不可倒流。但是,这起爆炸最让人庆幸之处或在于,它将拆掉另一个隐形炸弹的引线。涉事氰化钠供货商——河北诚信公司,位于石家庄元氏县,其西侧就有学校、卫生所,距离在600米以内。附近还有多个村庄,该企业有没有进行安评?如果有,又是怎么通过的?

从报道看,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水确实很深,不过,真相总会大白。在舆论关注和调查组追查之下,接下来会有更多真相浮出水面。比如,可能会暴露出一些制度缺陷,监管乏力,抑或机制空转,其中可能不乏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当然,还可能涉及天津港管辖权之讨论,以及央地责任之认定。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表态说:“只要涉及事故原因、事故责任的,不管涉及谁、不管有什么背景,都要查清、查细,一查到底。”公开承诺,不只是给公众吃定心丸,还有更深沉的用意在。

不管真相有多少,都应该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出来。要知道,瑞海的戏码都不新鲜,如此行事的企业恐不少,查清瑞海的问题,更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清除病灶,防患于未然。

溺亡被索“尸体污染费”该不该

5名小学生在水库中不幸溺亡,其中遇难两兄弟的父母一纸诉状将水库管理使用方——云南个旧当地水务局和自来水公司告上法庭,索赔死亡赔偿金等共48万余元。被告则认为,他们已在水库边设立禁止游泳标识牌,是家长未尽到监护义务才致孩子溺亡。且事发水库为饮用水源地,溺水事件发生后,在水质处理上给自来水公司带来损失。于是提起反诉,索赔“尸体污染费”。(《春城晚报》8月17日)

每年暑假,总会出现某些曾经活蹦乱跳的孩子殒命于一个个无情的水塘、水库或河流的惨剧。每当此时,各种反思纷纷涌现,诸多事后补救措施也隆重登场,而像上述新闻那样,溺亡者亲人与水塘、水库或河流管理使用方对簿公堂,索赔死亡赔偿金,或反索“尸体污染费”,着实罕见。正因此,在法庭上,“尸体污染费”该不该赔成为庭审焦点。

2

在我看来,这起溺亡事故,首要之责在监护人,他们对孩子缺乏有效监管,也没有给孩子必要的安全教育。孩子对危险的判断识别能力差,哪里知道那些表面平静的水域,极有可能变得面目狰狞、残酷无情?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纸诉状将水库管理使用方告上法庭,索赔死亡赔偿金,似有推卸自身监管失职之嫌。何况该水库是一处饮用水源地,按照饮用水源地的相关管理规定,禁止游泳等在内的一切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家长痛失爱子的心情当然应该充分理解,但是非曲直也不可罔顾。

但是,我并不赞同水库管理使用方向溺亡者索赔“尸体污染费”。对这起溺亡事故,水库管理使用方也应负次要责任。从报道看,那家自来水公司在水库边设立了“禁止游泳”的标识牌,但既然水库是饮用水源地,为何不像对待高速路那样,把水库用围栏围起来?安排专人巡逻了吗?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级别应高于一般水域,比如专人巡查保护、装上智能监控设备,这样群体性游泳就能被及时发现。

金星毒舌是对时代的迎合

金星这个名字,自从走红以来,就和“毒舌”二字分不开。最近,她的目标又指向了男星黄子韬,攻击他“除了发型一无所有”。这番言论毫无例外地引起了争议。可金星,也就是在争议中一路前行。她从来不是人人都爱的“合家欢偶像”,但粉丝也不会少,很多人认同她,崇拜她,模仿她。因为她的存在,迎合了这个时代的心理需要。

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

首先是自由的感觉。文明社会经过几千年演化,已经形成了一套精细的主流价值观,例如,传统规定我们应该三十而立,一到点儿就结婚生娃,对象必须是异性,而且要遵守自己性别的规范,男人要有男人样,女孩不能像个“假小子”??这套主流价值观有一个好处,即:它被大多数人所拥护。只要你顺从它,就等于加入了一个庞大的“俱乐部”,大家同声同气,彼此赞同。置身其中,人会比较有归属感。

但是,顺从一个价值观,代价必然是一部分自由被限制,由此,人会产生对自由的向往,同时理解并认同那些敢于追求自由的人。比如,一个听长辈的话、年纪轻轻就生了孩子的女人,固然会因循传统,觉得自己做得很对。但有时她也会想:“如果晚点要孩子,我现在是多么自由自在啊。”这时,如果遇到一个和她差不多大、自由自在的单身女人,她也许会觉得,对方这样也不错。

在主流价值体系里,金星恰恰就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人。她想变性就变性,想批评就批评,显得随心所欲。这种自由的状态,的确会让想获得更多自由的人产生认同感。

其次是对愤怒的表达。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压力和压抑同时增加的时代。一方面,新事物层出不穷,节奏不断加快,有时人会觉得不堪其扰,内心容易窝火;但另一方面,文明社会不允许你随便发怒,挑事打架撒气更是会被关起来的。于是,消不掉的怒气就慢慢压抑下来,就像火山岩浆那样,有机会就要爆发。

金星,恰好就扮演了一个“火山口”的角色。她看谁不爽就要骂谁,语言毒辣,气势凌厉,代表着一种“愤怒酣畅淋漓的爆发”。这种姿态会让压抑怒气的人看得特别爽,好像她“代替”了自己去发怒骂人,做了自己不能做的事——也正如一些金星粉丝说的:“她不一定每句话都有道理,但她辛辣,犀利,会带来一种痛快的感觉。”

最后,我们的时代还有一个需要,就是对力量的追求。这种需求是社会转型引发的——以前,我们的社会结构比较稳定,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保障相对完备,从房子、粮票到孩子的幼儿园入读、老婆的医疗报销,通通由国家包办。这种体系会带给人安全感,基本上,只要老实干活不出圈,这辈子也就不愁了。但到了现代,人有机会去争取更好的保障,但也面临 3

更多的焦虑。普通人常常自感软弱、渺小;由此,也更容易去崇拜那些强大的偶像,希望拥有像他们一样的力量。

金星就是这样一种力量的象征。她曾说过很多霸气的话,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斩草除根。”姑且勿论是不是能够做到,但这是很多人向往的境界:强大、安全,不必缩首畏尾、瞻前顾后——也正因为这个心理需求,金星成为了一种激励性的存在。看着她,起码觉得提气啊。

“阳光跟帖”:用理性强大自我

用理性强大自我,才能在某些突如其来的“舆情裹挟”前,绝不人云亦云地胡言乱语,或者见风是雨地以讹传讹。

“指尖传递温暖,阳光照亮网络。”8月14日,“阳光跟帖”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30多家媒体单位和70名网友代表参加启动仪式。(8月18日人民网)

“阳光跟帖”,一个恰如其分而又期待已久的名称。如果说,以前有些人存在“看书看张皮,读报读个题”的囫囵吞枣现象,那么,时下流行的网络获取与解读信息,则也不乏“思维随跟帖”的盲从表现。开展“阳光跟帖”行动,不只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不断壮大跟帖评论正能量,着力改善跟帖评论生态的明确号召,同时也是用理性强大自我的历练过程。

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网络空间亦难免鱼龙混杂。这次“阳光跟帖”行动发起的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聚焦着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诸多内容,但其之所以把“文明理性发帖”置于了首要位置,我看无外乎理性代表了清醒和理智,更影响着判断的高明与正确。可以说,假如失去了理性面对的这个基础,我们倡导的“阳光跟帖”,就会像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稍不留神便会偏离正轨,甚至倒行逆驶。 “阳光跟帖”显然不等于磨去棱角、违心点赞。而是说,我们的“网言网语”,我们的网络环境,需要以每个人的和谐心态与积极诉求,真真切切地去温暖每一块“冻土”,照亮每一片“暗区”,化解每一处“疙瘩”。换言之,做好自己的太阳,就能发出辐射他人的光与暖;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是能够左右舆论天平的重要向心力。

“你若光明,网络便不黑暗!你带来清风,周围就不会停留灰霾;你迈步向前,才能跨越前方的障碍??”的确,正如“阳光跟帖”行动的倡议书所仰望和畅想的,看似无形、极其深邃的网络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个微小分子的共同作用、互为影响。故而,积极超越了颓废,热情覆盖了冷漠,及至理性有力抵消了种种情绪化和非理性的因素,人们就会普遍感受正气昂扬,遇事首先想着去伪存真,自然而然也不易被那些假冒伪劣的“真相”或“内幕”骗得晕头转向。

用理性强大自我,才能在某些突如其来的“舆情裹挟”前,绝不人云亦云地胡言乱语,或者见风是雨地以讹传讹。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网上曾很快出现了大量充满“揣测”未经证实的消息,一些瑕疵信息也被许多“大V”、“公知”演绎成了谣言和段子,有媒体还总结梳理出了一段时间内的“十大谣言”。倘若有“阳光跟帖”的未雨绸缪,相信许多人便会惕然警醒: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应谨言慎行,因为自己不经意的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成为一次加剧传谣的“情感绑架”。

所以,悟透了“阳光跟帖”用理性强大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网民个人,乃至包括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凝心聚力,从我做起,积极支持“管而不乱”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坚决唾弃那种极端追求“我行我素”的任性习气与胡来念头! 4

 

第二篇:高三8月时评二

高三语文8月时评 (二)

撕裂语境下的“最悲伤小学作文”

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孤女苦依五木写出一篇题为《泪》的作文,讲述的是自己的身世,和妈妈去世的过程。此文在网上传播后,引发轩然大波。

连日来,围绕这篇课文,来自各种视点的理解和解读,已形成一个激烈的争议热点。人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得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在网络和媒体上进行着指向性明确的传播。这些声音中,有人觉得这是一篇“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反映着我们社会中某一部分人悲惨的生活状态,是对粉饰太平者的一种打脸;有人则觉得这是人为制造出来吸引眼球的煽情作品,前后也许还有除感动之外的别的目的;有人为小女孩及其家人贫困而悲伤的经历所感染,发起捐款并筹措到近百万善款;有人则从中读出了阴谋论的意味,认为这是在以负面新闻在黑某个区域或者制度;而有的人,则对当地政府在扶贫工作方面的力度和广度提出了质疑,有人甚至将此与遥远的冬奥申办扯上了关系……

一件看起来很感人的事情,顿时就变出了不一样的意味和花样。接下来的故事,就变得更加复杂和纠结——因为受到质疑,凉山当地宣传部门发出长达5页的“调查报告”,详尽写出政府把木苦依五木家的5个孤儿都纳入了孤儿专项基金保护中,对每个孤儿每个月都会发放678元的补助,加起来共有3390元等等信息。一些媒体也发表出“申奥与扶贫并不矛盾”的解释文字,并抛出颇有争议的民俗文化致贫论。更有一些人,从“作文曾经被老师修改过”这样的细节入手,甚至把当初披露这段文字的始作俑者某基金会账目曾经被质疑的事也拿出来旧话重提,想进一步将这个并不太招人喜爱的作文,彻底地荒诞化和阴谋化。而这样的后果,是使得原先持相对观点的人,情绪化地将某些不满与过激的话加以放大。于是,大家熟悉的场面又上次上演——不同立场和观点的人,开始朝着自己愿意相信的方向情绪化地走下去,进而推出更加尖锐观点对峙,大家的争议,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进行了。一篇小小的几百字的小学生作文,就这样成了舆情,成了导火索,成了“新动向”发起点,观点的分水岭。

这样的解读方式,是不正常的,它缺少本应有的平常心,将问题极端化地上纲上线。往小里说,会使人失去对某个事物的客观判断,往大里说,会是一个社会失去基本的价值标准。木苦依五木的一篇作文,不管写得好还是不好,它都只是一篇作文反映自己生世和心情的习作而已。她所陈述的事实和悲伤,至少反映了她当时的思维状态。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地去想她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她家里是不是领到过扶贫补贴?她这篇文字是否会在不确定的未来被某个公益组织作为提醒公众关注当地儿童的一篇作品?她是否该在本篇文章里再写一下当了孤儿相关部门的照顾和不照顾?或者成熟地在文前文后穿靴戴帽地写一系列滴水不漏的说明文字。那样,还叫小学生作文吗?

而最可怕的是大家在忙于纠缠争论“作文被修改了多少”或者“作文是否枪手代写”的同时,会不会全然忘记这个女孩孤苦悲凉的命运,以及她的身后许许多多同样悲凉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甚至将好不容易进入公众视野的关于扶贫救助的讨论搁置不提。这不仅会让看问题的视点发生漂移,也是对苦难的一种漠视。

就像木苦依五木是否领到扶贫款,与她失去妈妈是否应该悲伤,其实并不是同一个问题,更不是可以相互抹杀和替换的概念一样;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的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个体贫困现象,与国家大力提倡并实施的扶贫工程,也并不是一个相互可以抵销和忽视的同一个问题。大家切不要在某些问题上,像盲人摸象那样,执著于一端,便自以为独家地掌握了真相,然后,就情绪化地将其推出极致。那样的话,就可能让看问题的视点发生飘移,其后果,就是连一篇小学四年级的作文,也看不懂了。而大家顺理成章地就想到了时下最喜欢用的一个词语——撕裂。这篇小学生文章,真的像释永信大师的举报事件及其他众多公众事件一样,又一次完成了对当下中国的一次撕裂?还是裂痕已经存在,并在进一步加深,大家都在努力往自己所愿意理解的方向努力挖土而已?

1

对“最悲伤的小学作文”的复杂解读,反映了当下社会舆论的多向性与复杂性。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用平常心面对文字,我们这个民族吃过太多对文字过于激端化解读的亏,切不要去重蹈覆辙。希望大家在记住这篇作文所提醒的悲伤场景,正视并重视贫穷地区一些孩子正在面对的生活困境这一事实的同时,放过那个女孩吧。她小小的心灵,已承受不得更多的惊扰,面对这复杂的世界,她已想不出更多更复杂的解释了。

宁泽涛:世界百年游泳史一场伟大的胜利!

北京时间8月6日23点05分,在俄罗斯喀山进行的20xx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刚刚结束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争夺,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获得冠军!

这是亚洲选手第一次在世界游泳重大比赛男子100米自由泳上进入决赛,而且更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世界大赛100米自由泳金牌!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是黄色人种挑战身体极限的一场重大的突破!!这也是新中国在体育领域内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世界游泳百年大赛历史上(奥运会、世锦赛)亚洲人暨黄色人种从来没有进入过百米飞鱼大战的决赛,更没有染指过冠军。这的确与人种有关,就像田径赛场百米飞人大战进入最后决赛的基本都被黑色人种垄断,其他人种都轮为看客。而水上项目在比拼速度极限的男子百米飞鱼大战上,从来都是白种人的天下。宁泽涛能够在20xx年游泳世锦赛男子百米飞人大赛上战胜所有欧美强劲对手,的确堪称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宁泽涛,13亿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亚洲人的骄傲!让我们记住这一刻!

日本纪念核爆不应忘记“加害”身份

在日本,有一种“委屈”70年来挥之不去,70年后仍萦绕心怀。这种“委屈”是针对美国在19xx年8月分别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而产生的。

世上大多数的国家与民众都是热爱和平的。因此,对日本在19xx年8月遭受两颗原子弹、在两天的时间内集中死亡十几万人、在此后长期遭受核爆病毒的浸害,或者是寄予一些同情,或者是从人道主义出发三缄其口。但是,日本对此并没有透彻的理解,不断地把这种“委屈”发酵,为美国把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放日本而“委屈”,为美国军民不分无差别地轰炸而“委屈”,为世界上至今还存在核武器而“委屈”,真的是“委屈复委屈,委屈何其多”!

站在战后70周年这样重要的历史拐节点,笔者认为一方面仍然应该对在核爆下死去、受伤的日本民众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也应该告诉日本:第一,正是这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一时之痛,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日本早日终结了战争,给日本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战后70年的和平与发展。第二,正是这两颗原子弹告诫日本的执政者,他们的前辈作为“加害者”对外扩张、侵略他国,最终让自己的国民成为“受害者”。今后什么时候日本政府忘记了“受害者”之痛,重新成为“加害者”的时候,日本的国民也还会因此成为“受害者”。第三,既然日本总是感觉“委屈”,认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缺乏“道德性”,那就不妨挺直腰杆站出来,到国际法庭、美国法庭、等控告美国,索求赔偿,试听国际法律如何评说。

中式教育在英国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近日,一则《中国老师教英国学生,师生都崩溃》的报道引发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而且随着BBC2台4日晚间播出的近一个小时的纪录片,更多人也参与到了对“中式教育”的反省和讨论中。

事情的起源是由于英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测试中成绩明显落后于同龄亚洲学生,差距可大到三年,这个问题引起了英国教育界的重视。BBC据此启动了一项研究项目,邀请经过严格选拔后合格的5位中国教师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教学一个月,他们负责教导“中国实验班”里50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学。在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自然科学的考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行之有效,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根据BBC方面的说法,他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然而, 这5位在中国被公认为是优秀的中学老师, 2

却很快就在50名英国学生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阻力,不但他们的教育理念、纪律要求和体育锻炼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而且随着学生被训哭、公开叛逆、质疑学英文语法和数学函数的用处等,就连家长和校长等人都给他们亮起了红灯,认为他们“高强度”的教学方式不但不人道,而且还在扼杀学生的自主行为。与此同时,委屈落泪的中国老师则认为英国学生们是在英国的高福利制度下养出的懒汉。于是,不少英国人和中国网友也被“卷入”到了褒贬不一的争辩中,特别是在“到底是英国孩子过于懒散而吃不消‘中国式教学’,还是中国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顺从老师?”这一问题上讨论最多。虽然截至目前为止,BBC纪录片还没有全部播出,中英教学方法的最终成果也尚未公布,但毋庸置疑的是介于两种教育方法之间的争论和冲突已经不可能回避,而且也让我们对产生了“中式教育”的土壤和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众所周知,我们5位经过严格选拔的优秀老师, 毕竟是从中国的大环境中走出去的,而且他们的“优秀”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与自己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多年的努力拼搏分不开。如今,为人师表的他们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靠着严明的纪律和刻苦学习,成为出类拔萃的有用之才,否则,只能被“边缘化”。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在中国,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来才能赚钱养家。”也正因此,他们认为,“如果英国政府削减福利,很快他们就会看到情况大不同。”

到目前为止,也许我们只能说,除了个人感情方面的纠结外,中式教育在英国的遭遇注定将引发一场文化和思维观念方面的争论和冲突。而这样的争论和冲突,又岂止表现在今天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上呢?!

记得我在美国读书时,当地一所小学校的校长也曾邀请我去给他学校的学生们做过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分享。期间,一位老师问我说能否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中美在教育方面的差别。我沉思一番,借用一位中国同学的见解这样说:“我们中国过去的书籍都是从上到下编排印刷的,所以中国学生从小就学会了一边读书,一边点头说‘yes,yes,right,right!’但你们美国的书籍一直是从左到右编排印刷的,所以学生们从小就学会了一边读书,一边摇头说‘no, no, wrong, wrong!’”言毕,在场师生一片笑声??

上述小经历虽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和现象,但它至少提醒我们,生活在地球东西两极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因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区别,对教育方式和目的理解亦有着巨大的差别。而这样的差别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和改变了其它的方面,如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消费观念、家庭婚姻等。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不论是大到民族、国家、文化、宗教,还是小到学校、团体、家庭、个人,不同就是不同,并不等于好坏!倘若我们学会了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欣赏不同的人、事并学习其长处,不但不会使自己受损,反而会丰富自己、造福社会。反之,我们将永远也摆脱不了自以为是和画地为牢的局限。正因如此,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地球村”的出现,来自不同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人们就更需要放下自己的固有观念和传统,以开放、包容、接纳的心态,通过对话、交流、学习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从而实现和平发展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来自中国的5位教师在英国的经历又何尝不是一次宝贵的人生阅历?!在帮助英国国民和政府检讨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时,也让他们本人获得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感触,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带来了应有的检讨和反省。鉴于此,今后这样的跨文化、跨国度的教育交流,虽然会有争论和冲突出现,不但不应该取消,反而应该得到提倡和加强才是!

“派出所好声音”不妨再多些

近日,湖南冷水市同兴派出所为老人开具老年证丢失证明时,在证明文书上“吐槽”当地民政局。此后云南盐津县普洱派出所、浙江温州塘下派出所也先后“接力”质疑奇葩证明。记者询问多位基层民警发现,派出所开具各类证明中,户籍证明和无犯罪记录证明占据较大比例。有派出所民警笑称“阅尽天下奇葩证明”

通过这么多年和某些职能部门打交道的经历,对于奇葩证明,老百姓几乎已经见怪不怪了,只 3

求各部门不推诿,迅速把各种证明办好把事情办完,心里有想吐糟的话,也不敢当着这些职能部门的面说,否则保不齐会被设置更多的障碍。

所以派出所在勉为其难开具证明的同时附带“吐糟功能”,实在是大快人心。

“老百姓买房也要无犯罪前科,难道有犯罪前科的就不可以买房吗?贵单位凭什么立此项规定?”“补办一个小小的老年证也要经过派出所出证明,有必要吗?纯粹是增加老百姓补#b@2件的麻烦??”“户口簿是有法律效力的,人家明明都在同一本户口簿上还要开证明!如果对户口薄的真假有怀疑,就自己到派出所来核对吧。”

派出所证明后面附带的这些话语掷地有声,对于那些给老百姓找麻烦的单位,完全不留面子!这样的工作作风值得点赞,更值得推广。如果各个相关部门之间都能互相监督、不留情面地指出对方的毛病,那么所有这些单位的服务水平就都能得到提高,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就会逐渐解决。

拿着结婚证让开夫妻关系证明、拿着户口本让开亲属关系证明、拿着独生子女证还要开父母只生我一个的证明,这些奇葩证明的出现,严重暴露出了某些单位的“傲慢与偏见”。那些莫名其妙折腾老百姓、喜欢推诿踢皮球的单位领导,都应该受到严厉问责。

前不久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谈到“你妈是你妈”的证明时,也曾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

现在看来,总理的疑问和每一个公民的困惑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所以我们除了期待更多的“派出所好声音”,更期待各单位的主管部门也能发出“好声音”,清理奇葩证明、规范属下的办事流程、不给老百姓找麻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别再等着“外人”来提出批评。

其实,进一步说,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奇葩或者不奇葩的证明都可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只要打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就不会再出现老百姓为一纸证明跑断腿的情况。

成龙“坐牢论”无法律观念

成龙近日接受访问时表示,从儿子房祖名坐牢一事悟出心得,坐牢并非坏事,尤其对忙得不可开交的有钱人而言。成龙说:“我认为我有时需要抽时间放假坐牢,而且要强迫有些有钱人,甚至我自己去坐牢。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需要这样做,因为大家都太忙了。”(8月6日参考消息网) 这真是让人惊诧。难道监狱是你成龙开的,难道坐牢是想坐就坐?坐牢当然是因为触犯了法律,难道为了坐牢,就先要去以身试法?而于法治社会,如果不犯法,又如何能把人关进牢狱?当然,这样的荒谬之论,并非成龙的“原创”,音乐人高晓松因酒驾被关看守所,后来他说,“我觉得男人一定要坐牢,5个月太短,没有用,7个月太长,就6个月正好。”

无论是高晓松的“男人一定要坐牢”还是成龙的“坐牢非坏事”,于公众人物,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言论。尤其是作为还有着无数狂热“粉丝”的当红明星,这会引发怎样的导向,实在不容忽视。

比如,似乎坐牢并非是剥夺自由,而是如同“到深山修心养性”。高晓松甚至宣称,“那半年的时间他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也静下心来思考了很多的问题,使得他原来读过的书、接受的知识有了沉淀的过程。”如此对于坐牢的美化,显然是扭曲了坐牢于训戒、惩罚的本来意义。

或许,坐牢确实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了很多的问题”乃至“修心养性”,但是,这并非就一定要坐牢。因违法而坐牢,无论如何,都是人生的惨痛代价,也因此,当然也不是男人人生中的“一定”,更不是“人人都需要这样做”。

因违法而坐牢,无论如何是人生的污点。把坐牢“淡化”为无所谓,乃至还如此诗化“高墙下”,折射出的是当下是非观念的模糊。把坐牢当作了人生必不可少的“课堂”,而这无疑是社会价值观的错位,以高晓松、成龙如今尤其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这未免让人担忧。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