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xx年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二)学生稿

浙江 20xx年高考 传统文化经典 复习(二)

三、老子及《道德经》

老子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思想

总论:以“虚无”的“道”来解释为世界的根本,一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 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 2、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模拟训练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8分)

【甲】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乙】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

7.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____ 方面的主张。“烹小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____ 。 (2分)

8.老子和韩非子关于治国的主张有哪些异同?(3分)

9.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道”和“法”?请你结合现实发表评论。 (3分)

四、庄子及《庄子》

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对《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曾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世有“老庄”之称。

著作

《庄子》(《南华经》)《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

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主要思想

1、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2、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3、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模拟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10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猬乎!狂者进取,猬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

1.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试用简明的话语概括。(4分)

2.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模拟训练2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3-4题。(5分)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吾

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注解】①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3.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4.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3分)

五、韩非子及《韩非子》

韩非生平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子思想

? 1、重“法”“术”“势”: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

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势”(人主的权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韩非主张加强君王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织。

? 2、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六、墨子及《墨子》

墨子生平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思想: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模拟试题1: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①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②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③不材,故其父笞④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

则岂不悖⑤哉!”

1、概括语段所体现的墨子的思想,除此之外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那些?(2分)

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墨子这种思想的认识。(3分)

模拟训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墨子①自鲁即②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③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④,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⑤劝⑥我者也,何故止我?”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子墨子:墨子先生。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 ②即:就,往。③莫:没有人。④处:居,闲居。⑤如:宜,应当。⑥劝:劝勉,鼓励。

1、用两个词语概括语段中墨子的形象特征,各不超过4个字。(2分)

2、谈谈墨子行为给你的启示。(3分)

模拟训练3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9-10题。(10分)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日:“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

舌。文犹质也,质犹丈也。虎豹之辑犹犬羊之辑。” (《论语·颜渊》)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墨子》)

9.请分别概括出子贡和墨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4分)

10.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淡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模拟训练4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3-14题。(10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13.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5分)

14.结合上述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复习提纲-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

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化典籍的比重

上古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但在文化活动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

《卜辞通纂》中富有诗意的辞句;《易经》中的优美歌谣;春秋贵族外交活动中的政治手段--"赋诗";儒家的"诗教"文学观。

魏晋时期:文学觉醒,曹丕提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观

魏晋以后:士大夫几乎无人不写文学作品。

唐:文学发达 作家、作品之多、作家身份之杂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的。此处需以概略式的事实,具体突出这一观点。

结论:在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典籍中,文学所占的比重是首屈一指的。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确是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有悠久的历史,3000多年,"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是其主要特征。

(一)诗歌:突出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艺术上追求的目标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先秦:《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公元前6世纪已编定)、四言诗。

楚辞,公元前4世纪,楚地出现,杂言体,句末多以感叹词"兮"字结尾。

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开始兴起。

魏晋南北朝:在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唐:五、七言律诗的格律成熟。

之后:又有词、曲等诗歌样式的发展,但五、七言古体诗和律诗一直极受重视。

(二)散文:散文的三大功能:叙事、论说、抒情。

渊源:甲骨卜辞、铜器铭文

形成:《尚书》 内容 地位。

先秦散文:蔚为壮观,偏重记述的历史散文、偏重论说的诸子散文。

秦汉以后:古文和骈文两大类。

古文,以散行的单句为主;骈文,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二者也有互相交融的情形。二者发展的不平衡:魏晋六朝是骈文形成并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时期,之后,中唐古文运动,古文又渐渐地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为止。

(三)叙事文学:有小说和戏曲两大门类。

源头: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

魏晋:真正的小说创作。有志怪和轶事两大类 。

唐代传奇小说。已开始有意识的虚构作品,在情节结构、人物描写等方面已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宋代:在民间说话艺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成熟的白话话本小说。

元代:元杂剧臻于成熟。(简述戏曲发展的历程,指出中国的戏剧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成熟阶段的事实)

明清:出现了许多长篇章回小说,标志这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峰。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主要表现在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上,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桥梁,是其它国家民族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

指出中国古代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胜'的时代颠峰" 情况(可结合作品概述)

需指出并结合作品论述: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的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有"三古七段"说,这里结合文学的发展,从体制方面加以分析。

一、《诗经》与《楚辞》

(一)、〈诗经〉

1、 文学地位 第一部诗歌总集 集体创作 现实主义

2、 编定 公元前6世纪 乐师 孔子

3、 组成 按音乐分类,可分三部分。风、雅、颂。

4、内容 一是周族的历史 ;二是描写各种劳动情景;三是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四是控诉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五是叙述爱情和婚姻。

5、 文化意义: 写实 美刺传统 。

了解中国诗歌的传统技法。“不学诗,无以言。”

了解先秦文化。《诗经》是西周和 春秋时期的社会风俗画,形象史,百科全

书,具有史诗的价值和意义。

《诗经》呈现多姿多彩的地理文化。

6、 艺术特征:现实主义,采用赋、比、兴。

(二)《楚辞》

1、"楚辞"与《楚辞》的含义

南北结合的楚地新诗体。诗集:西汉刘向编集《楚辞》、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2、内容 两个方面:身世、追求。

3、《离骚》的文学地位 第一首个人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奇丽的楚地文化色彩、 奇特的想象 );发展了比兴手法。

4、文化意义:伟大的人格魅力 (强烈的爱国情感、执着的人生追求、鲜明的爱憎、顽强的斗争精神)

《诗经》与楚辞合称“风骚”

二、先秦散文及汉赋

(一)先秦散文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史实 和 个人言论

1、历史散文

《左传》: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内容见:P163最突出的成就——长于叙事

《左传》的叙事艺术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叙事极富故事性、戏剧性

其二,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 如秦晋殽之战等;

其三,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

2、诸子散文 以论说(思想、政治主张)为主要特征

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语录体:《论语》: "礼"、"仁" ;简练明白、深入浅出、人物个性突出(应突出哲人的思想精粹)。

对话体:《孟子》: "仁政"; 雄辩、浩然之气(应突出古代文学展现的政治智慧)。

《庄子》内容:"老庄"并称,道家哲学。艺术:其一、善用寓言说理。其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应突出先哲的参悟人生、大智若愚的至高境界)

专著体: 《荀子》、《韩非子》 学术论文集。

(二)汉赋

1、特有的文学样式(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 不歌而颂 铺陈扬厉 曲终奏雅)

2、形成和发展: 战国后期产生 汉代鼎盛 六朝骈赋 唐律赋 宋文赋

3、分类、特点、代表作

大赋: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恢弘的气度。

滥觞:枚乘《七发》,假设楚太子与吴客的问答 虚构七个方面、形成称作"七"一类的文体,辞采、气势极盛

汉大赋:润色鸿业 即以歌功颂德为目的。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假托对话,歌功颂德 曲终奏雅 劝百讽一; 《大人赋》 扬雄 《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 讽刺成分增加东汉 京都大赋 更注意实际的地理形式及物产民俗等内容。

班固 《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小赋:抒情述志的短赋 《吊屈原赋》《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大赋的文化意义: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对世界整体把握的思维特征。

三、唐诗 宋词

(一)唐诗(文学成就最高)

1、分期:一般以四期分

2、盛唐文学的繁荣: 50年

原因 :国力空前 统一;经过长期的发展

表现:诗歌派别多 山水田园 边塞

名家辈出 李白风格豪迈奔放; 杜甫风格沉郁顿挫(突出作家作品的文化意义)

篇什繁复: 55000首

3、 两大诗派:

元白诗派: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正视现实、抨击黑暗,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语言通俗流畅、风格平易近人。

韩孟诗派: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刻意求新,勇于创造 语言独造、风格奇崛、多样。

4、"盛唐气象"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热爱和平、热爱祖国、反对侵略、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仁爱精神、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刻于求新、勇于创造等(应结合作品、作家进行分析)

(二) 宋词

1、宋词的兴起: 初盛唐 宋初 与诗的关系 词的格律特点

2、分类、特点及代表作家

婉约词:"艳科";尤以男女爱情为主;细腻、柔靡、委婉含蓄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李清照、姜夔、柳永、吴文英

豪放词:题材多样;士大夫抒情;豪放、高妙、慷慨激昂 沉郁悲凉

范仲淹、苏轼、辛弃疾

3、词的传统特征及美学特征

婉约词的传统源远流长 题材 表现功能 风格倾向上,委婉含蓄。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一)、元杂剧

1何为元杂剧?

元代文学取得巨大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把歌曲、说白、舞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戏曲的第一种成熟的形态。

元杂剧的剧本主要有唱词、对白、动作三个部分( “唱”、“云”、“科” ),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内容多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人主唱”

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种长篇巨制。

2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1)关汉卿《窦娥冤》《鲁斋郎》《单刀会》

(2)马致远《汉宫秋》

(3)白朴《墙头马上》

(4)郑光祖《倩女离魂》

? 著名的剧目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号称元杂剧双璧的是

《窦娥冤》和《西厢记》;其中,最伟大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3、主要题材(五类,参见教材P169)

4、 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叙事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意味着作者和读者都进一步走向民间

5、 元杂剧的文化意义,三个方面。

第一、高扬的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

第二、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其价值判断具有民主倾向进步意义。 第三、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题材。

(二) 小说

1、明代"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清代长篇小说“双璧”(吴敬梓《儒林外史》《红楼梦》)

2、 六大小说

《三国》罗贯中 历史演义小说 动荡时代的全景式的历史图卷。人物类典型化塑造

《水浒》 施耐庵 英雄传奇小说 108位英雄聚义梁山 "忠义"、除霸安良 伦理道德观念 《西游》 吴承恩 神魔小说 孙悟空的反抗和取经 传统文化精神的两面性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文人独立创造 世态人情 日常生活为题材 文化转型期的失序社会的艺术体现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批判对准科举考试制度 讽刺艺术

《红楼梦》 曹雪芹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 百科全书

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

3、《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成功在对封建制度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一、受实用理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注重现实的理性精神。

二、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形成“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三、受汉语语言特征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写意手法

四、受“中庸”之道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追求中和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