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的语言技巧

歌 词 中 的 语 言 技 巧

歌词中的语言技巧

【摘要】目前,流行歌曲的词创作很多。很多词作不但以它的复古化和创新拓宽了流行歌曲表现的内容,而且也为某些阳春白雪的现代新诗如何走向大众提供了一个思路。有些词作的复古化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意象选用、意境营造、音韵追求四个方面,其创新则主要体现在题材、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

【关键词】歌词 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 韵律 锤炼

【正文】

歌词的语言层面,通过对字词的锤炼、用韵、使用多种修辞格、打破常规语言习惯、大量化用诗句等语言表达技巧使歌词形象、生动、凝练而且具有音乐的美感。

一、韵律和谐

歌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被唱出来的通俗的诗。所以,歌词同时也应该具备诗歌“三美原则”的要求,即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而音乐美是首当其冲的。要做到音乐美,首先就要求歌词音韵流畅押韵。这点有些歌词做得很到位,都是很押韵的,而且以柔和级和细微级的韵脚居多。体现了婉约悠扬的意境,和缠绵悱恻的情感。例如:温岚演唱的《蓝色雨》一段:“蓝色雨已经远离/我还在原地/来不及吸引注意/蓝色雨已经远离/我还在想你跟自己/在演对手戏”,押的是第七“齐”韵“yi”;.S.H.E.演唱的《候鸟》一段:“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看不见/在湿地的水面那伤心乱成一片/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季节变

迁/我含泪面向着北边/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看不见/我站在河岸边被树丛隔离想念/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季节变迁/你往北向南说再见”,押的是第十四“寒”韵“an(yan)”;古巨基演唱的《夜空的精灵》一段;“雨下在森林泪就像碎冰/所有的往事被敲醒/夜空的精灵张开了眼睛/满天闪烁着伤心/拒绝再相信”,押的是第十七“庚”韵“en(ying)”。歌词押韵,音节匀称整齐,有节奏感,使人感到韵律的回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如:《青花瓷》中,先以“淡、妆、然、半、藏、放”为韵脚,押“an 或 ang”韵,后以“你、里、比、意、底、密、地”等为韵脚,押“i”韵。《菊花台》中,以“伤、往、霜、望、窗、乱、香、样、”等为韵脚,押“ang”韵。《上海一九四三》中,以“上、安、缸、满、窗、墙、漫”等为韵脚,押“ang 或 an”韵。《青花瓷》中用了两个韵,使歌词音律富有变化,《菊花台》和《上海一九四三》中,用了通韵的手法,即“an 和 ang”主要元音相同,可以通用,使发音变化自然。其他歌词中也都押韵,其中“an 或 ang”韵最为常见。这样就保证了歌曲的朗朗上口、易记易唱的特点,拓宽了歌曲的流传范围,增加了歌曲的流传可能性。

二、各种修辞

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歌词中特别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格。下面我们对其歌词中的修辞格进行分析。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歌词中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格,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如:《发如雪》中,把“白发”比喻成“雪”,就如同李白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中把“白发”比喻成“秋霜”一样,取其相似点“白色”,黑发变成了白发,形象地表明等待的时间很长。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青花瓷》中,更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把“初妆的你”比喻成“瓶身描绘的牡丹”,取其相似点“美丽”;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把“你嫣然的一笑”比喻成“含苞待放的花朵”,美丽”仍然是它们的相似点;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等都是比喻的典型,通过这些比喻,歌词中女主角如花般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既生动形象,又典雅秀丽。再如《爱在西元前》中在“思念像底格里思河般的蔓延”里看到的比喻。思念是抽象的,不可见的,但到这里却变成了能够“蔓延”的,形象具体可感。此外还有“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琥珀色黄昏像糖”等等,也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2 、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这种修辞手法在《东风破》中体现最为明显。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这三句中,把“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的概念当作有形的具体事物来写,离愁”、漂泊”如酒一般可

装入壶、盏之中,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切实感受到漂泊、孤寂、离愁和思念之情。“烛火”、不忍苛责我”,把“烛火”当成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感,突出此刻人的孤单和愁苦。再如:麦芽糖》中的“麦田弯腰低头,在垂钓温柔”,东风破》中的“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青花瓷》中的“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菊花台》中的“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等,都是运了拟人的修辞格,使语言表达具体化,形象化。

3 、排比

指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字数不一定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美,并增强表达力度。例如:小小》中,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的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三个句法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在一起,共同表达童年的天真无邪之意,使“青梅竹马”的概念更加清晰明了,使句子感染力增强。再如:青花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4 、夸张

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龙拳》中,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把人的能力夸张到无限大,可以翻天覆地,移动山河,表现

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再如《千年之恋》 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起的牵挂,纠缠千万年,很好的呼应了歌词的名称,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牵挂思念的时间之长。再如《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5、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如:《祥龙十八掌》 打倒烦恼,攻下忧愁 ,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属于正对。这样使歌词显得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富于节奏美。再如: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自为对偶。使用对偶,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

三、词汇特点

(一)词与量词超常搭配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月光下一轮美满。”《牡丹江》 歌词中的“一盏离愁”“一壶漂泊”“一轮美满”很让人寻味,为什么离愁要用“一盏”“漂泊”要

用“一壶”,“美满”要用“一轮”来写呢?酒可以说是“一盏”,但是离愁不能用“盏”来说,因为一个是抽象的概念“离愁”,一个是具体的词’一盏”,这里的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就引人深思。一般说,量词与名词之间的搭配,在汉语言中已经约定俗成,什么名词使用什么量词,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里常常出现超常的名量搭配“一盏离愁”,、“一壶漂泊”等,在这些数量词做定语的语法结构中,“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东西来测量,这种看似荒谬的用法,恰能若隐若现地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虚虚实实的离愁别恨,孤独寂寞之感。”超常的搭配,给予了大家想象的空间。

(二)“很+名词”的超常搭配

按照汉语语法运用习惯,名词是不受副词所修饰的。但在歌词作品中,却时常出现这样的搭配,如“很欧洲的情调”《同一种调调》、“被雨淋湿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双刀》,这样的搭配不仅不让人觉得其中的语句有语法毛病,反而使歌词语言更活灵活现,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时代气息和新鲜感。

(三) 动词和宾语的超常规搭配

主要表现在表具体意义的动词与表抽象意义的名词的搭配。“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飘落了灿烂。” “勾住”这个词一般与具体实物搭配,这里与有抽象意义的词“过往”搭配。“灿烂” 是形容词,意义抽象,这里与“飘落了花朵”的“飘落”搭配。同样,把抽象名词比作具体事物,然后用原来与这些具体事物搭配的动词来与之搭配。

四、词语锤炼

(一)词语的生动形象。

如“天青色等烟雨”中的一个“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淡淡的哀怨。诗化了歌词的语言,产生了一种质朴的美感。“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袅袅”写出了炊烟的动态美,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

(二)分析字的运用

歌词中对文字的形体、声音、意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

意,产生翻新的效果。如:“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歌词后半句“秋心拆两半”指的就是“愁”字,这里将文字的形体进行了变化,加深了歌词的含意。就歌词意境来看,因为“愁”是“秋”跟“心”的结合,隐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当初所想象的浪漫了。等等很多歌词都这样来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参考文献】:

[1]《歌词学》 陆正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xx年11月

[2]《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方文山歌词研究》 陈啸文2008 年第 10 期。

[3]《词中物》 朱耀伟 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20xx年9月

 

第二篇:歌词中的语言技巧

歌 词 中 的 语 言 技 巧 院系:文法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108511)姓名:李山山 学号:105080540017

歌词中的语言技巧

【摘要】目前,流行歌曲的词创作很多。很多词作不但以它的复古化和创新拓宽了流行歌曲表现的内容,而且也为某些阳春白雪的现代新诗如何走向大众提供了一个思路。有些词作的复古化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意象选用、意境营造、音韵追求四个方面,其创新则主要体现在题材、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

【关键词】歌词 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 韵律 锤炼

【正文】

歌词的语言层面,通过对字词的锤炼、用韵、使用多种修辞格、打破常规语言习惯、大量化用诗句等语言表达技巧使歌词形象、生动、凝练而且具有音乐的美感。

一、韵律和谐

歌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被唱出来的通俗的诗。所以,歌词同时也应该具备诗歌“三美原则”的要求,即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而音乐美是首当其冲的。要做到音乐美,首先就要求歌词音韵流畅押韵。这点有些歌词做得很到位,都是很押韵的,而且以柔和级和细微级的韵脚居多。体现了婉约悠扬的意境,和缠绵悱恻的情感。例如:温岚演唱的《蓝色雨》一段:“蓝色雨已经远离/我还在原地/来不及吸引注意/蓝色雨已经远离/我还在想你跟自己/在演对手戏”,押的是第七“齐”韵“yi”;.S.H.E.演唱的《候鸟》一段:“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看不见/在湿地的水面那伤心乱成一片/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季节变

迁/我含泪面向着北边/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看不见/我站在河岸边被树丛隔离想念/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季节变迁/你往北向南说再见”,押的是第十四“寒”韵“an(yan)”;古巨基演唱的《夜空的精灵》一段;“雨下在森林泪就像碎冰/所有的往事被敲醒/夜空的精灵张开了眼睛/满天闪烁着伤心/拒绝再相信”,押的是第十七“庚”韵“en(ying)”。歌词押韵,音节匀称整齐,有节奏感,使人感到韵律的回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如:《青花瓷》中,先以“淡、妆、然、半、藏、放”为韵脚,押“an 或 ang”韵,后以“你、里、比、意、底、密、地”等为韵脚,押“i”韵。《菊花台》中,以“伤、往、霜、望、窗、乱、香、样、”等为韵脚,押“ang”韵。《上海一九四三》中,以“上、安、缸、满、窗、墙、漫”等为韵脚,押“ang 或 an”韵。《青花瓷》中用了两个韵,使歌词音律富有变化,《菊花台》和《上海一九四三》中,用了通韵的手法,即“an 和 ang”主要元音相同,可以通用,使发音变化自然。其他歌词中也都押韵,其中“an 或 ang”韵最为常见。这样就保证了歌曲的朗朗上口、易记易唱的特点,拓宽了歌曲的流传范围,增加了歌曲的流传可能性。

二、各种修辞

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歌词中特别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格。下面我们对其歌词中的修辞格进行分析。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歌词中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格,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如:《发如雪》中,把“白发”比喻成“雪”,就如同李白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中把“白发”比喻成“秋霜”一样,取其相似点“白色”,黑发变成了白发,形象地表明等待的时间很长。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青花瓷》中,更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把“初妆的你”比喻成“瓶身描绘的牡丹”,取其相似点“美丽”;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把“你嫣然的一笑”比喻成“含苞待放的花朵”,美丽”仍然是它们的相似点;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等都是比喻的典型,通过这些比喻,歌词中女主角如花般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既生动形象,又典雅秀丽。再如《爱在西元前》中在“思念像底格里思河般的蔓延”里看到的比喻。思念是抽象的,不可见的,但到这里却变成了能够“蔓延”的,形象具体可感。此外还有“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琥珀色黄昏像糖”等等,也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2 、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这种修辞手法在《东风破》中体现最为明显。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这三句中,把“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的概念当作有形的具体事物来写,离愁”、漂泊”如酒一般可

装入壶、盏之中,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切实感受到漂泊、孤寂、离愁和思念之情。“烛火”、不忍苛责我”,把“烛火”当成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感,突出此刻人的孤单和愁苦。再如:麦芽糖》中的“麦田弯腰低头,在垂钓温柔”,东风破》中的“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青花瓷》中的“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菊花台》中的“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等,都是运了拟人的修辞格,使语言表达具体化,形象化。

3 、排比

指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字数不一定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美,并增强表达力度。例如:小小》中,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的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三个句法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在一起,共同表达童年的天真无邪之意,使“青梅竹马”的概念更加清晰明了,使句子感染力增强。再如:青花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4 、夸张

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龙拳》中,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把人的能力夸张到无限大,可以翻天覆地,移动山河,表现

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再如《千年之恋》 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起的牵挂,纠缠千万年,很好的呼应了歌词的名称,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牵挂思念的时间之长。再如《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5、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如:《祥龙十八掌》 打倒烦恼,攻下忧愁 ,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属于正对。这样使歌词显得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富于节奏美。再如: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自为对偶。使用对偶,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

三、词汇特点

(一)词与量词超常搭配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月光下一轮美满。”《牡丹江》 歌词中的“一盏离愁”“一壶漂泊”“一轮美满”很让人寻味,为什么离愁要用“一盏”“漂泊”要

用“一壶”,“美满”要用“一轮”来写呢?酒可以说是“一盏”,但是离愁不能用“盏”来说,因为一个是抽象的概念“离愁”,一个是具体的词’一盏”,这里的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就引人深思。一般说,量词与名词之间的搭配,在汉语言中已经约定俗成,什么名词使用什么量词,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里常常出现超常的名量搭配“一盏离愁”,、“一壶漂泊”等,在这些数量词做定语的语法结构中,“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东西来测量,这种看似荒谬的用法,恰能若隐若现地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虚虚实实的离愁别恨,孤独寂寞之感。”超常的搭配,给予了大家想象的空间。

(二)“很+名词”的超常搭配

按照汉语语法运用习惯,名词是不受副词所修饰的。但在歌词作品中,却时常出现这样的搭配,如“很欧洲的情调”《同一种调调》、“被雨淋湿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双刀》,这样的搭配不仅不让人觉得其中的语句有语法毛病,反而使歌词语言更活灵活现,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时代气息和新鲜感。

(三) 动词和宾语的超常规搭配

主要表现在表具体意义的动词与表抽象意义的名词的搭配。“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飘落了灿烂。” “勾住”这个词一般与具体实物搭配,这里与有抽象意义的词“过往”搭配。“灿烂” 是形容词,意义抽象,这里与“飘落了花朵”的“飘落”搭配。同样,把抽象名词比作具体事物,然后用原来与这些具体事物搭配的动词来与之搭配。

四、词语锤炼

(一)词语的生动形象。

如“天青色等烟雨”中的一个“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淡淡的哀怨。诗化了歌词的语言,产生了一种质朴的美感。“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袅袅”写出了炊烟的动态美,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

(二)分析字的运用

歌词中对文字的形体、声音、意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

意,产生翻新的效果。如:“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歌词后半句“秋心拆两半”指的就是“愁”字,这里将文字的形体进行了变化,加深了歌词的含意。就歌词意境来看,因为“愁”是“秋”跟“心”的结合,隐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当初所想象的浪漫了。等等很多歌词都这样来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参考文献】:

[1]《歌词学》 陆正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xx年11月

[2]《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方文山歌词研究》 陈啸文2008 年第 10 期。

[3]《词中物》 朱耀伟 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20xx年9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