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经典:《丧钟为谁而鸣》

池州论坛

美国文学经典:《丧钟为谁而鸣》

“没有人能自全,没有人是孤岛,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要为本土应卯??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丧钟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以19xx年初秋到19xx年春的西班牙内战为写作题材,讲述了一个美国青年参加志愿军并为西班牙人民献出年轻生命的感人故事。这部精彩的小说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被无数读者推崇和喜爱。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著名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凭借其在文学上的杰出造诣获得了19xx年的普利策奖和19xx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说,但故事情节极为紧凑,全部发生于三天之内。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原本是大学里的西班牙语教师,对西班牙有着深厚的感情。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负责在敌后搞爆破活动。在一次反攻炸桥任务中,他与地方游击队取得联系。在战火纷飞的三天时间里,罗伯特·乔丹陷入了爱河,经历了爱情与职责的冲突,经历了生全讯网/jishi/15013.htm

全讯网/jishi/15013.htm

与死的考验,最终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为了掩护战友而独自留下阻击敌人,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丧钟为谁而鸣》以独特的叙事手法、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丰富多彩的对白,将故事娓娓道来,一气呵成。在此同时,海明威在作品中插入了大段的内心独白及回忆,让罗伯特·乔丹这个主人公形象变得生动丰满而栩栩如生。

在那战火纷飞的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丧钟为谁而鸣》细腻地呈现了罗伯特·乔丹这个思想复杂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轨迹。面对生与死的矛盾、爱情与职责的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罗伯特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呢?这只有进入到书中的世界里去才能找到答案了。

“没有人是独自存在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都让我蒙受损失,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鸣??”

杨绛生活回忆录:《我们仨》

20xx年3月13日zhy发表评论8208人阅读《我们仨》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夫人、中国著名作家杨绛女士撰写的一部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指的是钱钟书先生、杨绛女士和他们唯一的女儿钱媛。作品记述了他们家庭三口63年来的风雨历程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19xx年,杨绛唯一的女儿钱媛离她而去;19xx年,一生的伴侣丈池州信息网

池州论坛

夫钱钟书也与世长辞。杨绛女士痛失爱女与丈夫的四五年后,也即是其92岁高龄时,用心记录下了他们一家三口共同的生活记忆——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我们仨》情感真挚饱满,情节感人肺腑,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

杨绛女士是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和学者,原名杨季康,于19xx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19xx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与丈夫钱钟书一起到英国、法国留学,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杨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与其丈夫钱钟书一样,杨绛在中国文学界也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经典代表作有《洗澡》、《干校六记》等,剧本著作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等,译著有《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等。《我们仨》是杨绛女士于20xx年发表的散文回忆录,记录了他们一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颇为感人。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他们一家三口在最后几年中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则记录了这个家庭自19xx年夫妻二人赴英国留学到19xx年钱钟书先生逝世的63年间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杨绛女士以独特的写法,朴实感人的文字描述了他们一家所经历的战火、疾病、政治风暴和生离死别。无论是暴风抑或是骤雨,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无论是酸甜还是苦辣,他们一家人共同品尝。美好的家庭已然是这一家人最安全的庇护所,也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全讯网/jishi/15013.htm

全讯网/jishi/15013.htm

天上人间,阴阳殊途,生离死别,杨绛女士晚年独伴青灯,用心灵、用文字,向逝去的亲人表达着最真挚的爱意和思念。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无数读者动容。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一句,就让我湿了眼角??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20xx年3月11日zhy发表评论11559人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全美最佳教师” 雷夫·艾斯奎斯著作的一部畅销世界的教育类读本,讲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故事,轰动全球,深受读者的喜爱。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是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从教20多年,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创造了轰动全球的教育奇迹,获得了众多国内外大奖。纵然他已名声在外,但他却依然坚守在那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里,辛勤地浇灌着那些弱小的“树苗们”??

池州信息网

池州论坛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的传奇教师,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悉心教育着第56号教室的学子们,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大多数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这些似乎注定普通平凡的学生们却在这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纷纷获得了非凡的成绩。不仅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而且他们长大后都纷纷考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的成就。这个传奇老师究竟是怎样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的呢?翻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答案就在里面。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很奇特、很有智慧的书。它最适合的读者,是学生,是家长,是老师,是在企业中负责培训的那些人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内容其实涵盖了很多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原理,也包括了不少哲学、人文、情商研究的成果。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生受用的技巧,和人格、信念的培养。他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反复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总统、英国女王等世界名人同时感动推荐的“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著作的教育笔记,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作序倾情向家长和教师推荐的最佳读本;是“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每一位教育同行用心阅读”的教育畅销书籍。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们感受全讯网/jishi/15013.htm

全讯网/jishi/15013.htm

着奇迹的同时,学习雷夫老师的高尚品行和奇特的教育方法,不奢求我们能创造出奇迹,只希望大家都能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领悟点什么??

深情绝美的爱情回忆录:《念及她名》

20xx年3月9日zhy发表评论7599人阅读在你的生命里,是否有那么一个人,当你念到她的名字时,心里会不由自主地充满幸福感?是否有那么一个人,当你想到她时,嘴角会微微翘起,甜蜜的笑?是否有那么一个人,当你们分开时,你会疯狂的思念并恨不得飞到她身边?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恭喜你,同时也请你好好珍惜??《念及她名》是美国知名小说家弗朗西斯科·高德曼的著名文学作品。它是一首痛及心灵的爱情悲歌,记录了作者对妻子炽热如火的爱和深深的失落与自责。

《念及她名》的作者弗朗西斯科·高德曼(FranciscoGoldman),是美国知名小说家兼记者。至今为止,他发表过三部小说和一部非文学作品,曾获得苏·考夫曼奖。高德曼的妻子是年轻的女作家奥

拉·埃斯特拉达,他们恋爱结婚四年,相亲相爱,彼此都以为可以这样幸福的相伴一生。然而,就在他们的第二个结婚纪念日前夕,就在他们度假的马松蒂海滩边,高德曼挚爱的妻子——奥拉·埃斯特拉达意外身亡,永远地离开了他??

池州信息网

池州论坛

痛失爱妻的弗朗西斯科·高德曼在妻子死后本想以死殉情,追随奥拉·埃斯特拉达而去,然而,他最终没有那么做,而是饱含深情地写了这本真实的爱情回忆录《念及她名》,渴望他的爱人能够永远的活在他的记忆里。凭借这部记录着他的炽烈爱情与无法言说的失落的小说,弗朗西斯科·高德曼获得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念及她名》,轻声念出这四个字,内心瞬间满怀柔软。这个名字极美,却丝丝缠绕着一生也无法抹去的遗憾。当纯真的爱情终被无尽的悲伤所取代,作者内心的悲痛在作品中缓缓释放,却揪痛了无数读者的心。高德曼在书中满怀深情地记录着妻子奥拉·埃斯特拉达的一切。童年的奥拉、少女时代的奥拉、大学时的奥拉、与妈妈相依为命的奥拉、恋爱中的奥拉、新婚燕尔的奥拉??关于奥拉的一切大小事情,作者都把它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更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是注定吗?我是不是注定要走进奥拉的生命,抑或是我闯进了不该僭越的领域搅乱了命定的安排?” “这一切,是真的吗?我的爱人。” 这是一种看不见底的悲哀与绝望,虽然内心无比的疼痛,但我们依然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面对生离死别,我们无力也无奈??在书的最后,高德曼说,念起她的名字,只有她的名字才是永恒,只有她的名字连死亡都无法带走??

《念及她名》是一则绝美的爱情故事,一次对命运与责任的追问,一次对奥拉的深切缅怀。它饱含深情地告诉我们:爱一个人的极致,不仅是爱她的幽默美丽、聪慧灵动,也爱她的过去、此时、和未来。全讯网/jishi/15013.htm

全讯网/jishi/15013.htm

念及她名,在高德曼心里,她的名字,是奥拉·埃斯特拉达;念及她名,在你心里,她(他)的名字,是什么呢?无论那个名字属于谁,都请你好好守护她(他)??

池州信息网

 

第二篇: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一: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 丧钟为谁而鸣》这本书并不是很出名 , 也因此它可以说是 一部被引用最多,却少有人读过的经典名着。

初次阅读这本书我并不是十分喜欢,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枯燥乏味,实在不适合我们这些青少年阅读,一想到这本书是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而淘来的却一点都激发不起我的兴趣我就十分气恼。但是,再次拾起这本书细细品味时,却发现其中趣味无穷 ??

《丧钟为谁而鸣》的作者海明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查阅资料后我知道:海明威是 美国着名小说家,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文体简洁,而且语言生动明快,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54 年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伤。后作为《多伦多明星日报》驻外记者赴法国,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于 1925 年出版。 40 年代出版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描写战后一批流落欧洲的青年的迷惘、彷徨和幻灭感,小说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1927 )和《胜者无所得》( 193 )塑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确立了他短篇小说大师的地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 1929 ),以他在意大利战场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一对恋人的>幸福被战争摧毁的悲剧。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952 )描写一个古巴渔民面对失败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此书获得普利策奖。《丧钟为谁而呜》( 1940 )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描写一名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它以及《永别了,武器》这两部反战小说被誉为现代>世界文学名着。 此书的特点无外乎有三点,第一点: 此书是伟大诗人和圣公会主教多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中收录的二十三篇紧急时刻的祷告,其中每一篇包括 “ 思考 ”“ 自我勉励 ”“ 祷告 ” 三部分,此书在西方神学、>心理学和诗歌着作中具有极高地位,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第二点:此书具有极为重要的心理学价值,细致入微地分析了病人的心理特征。第三点:书中配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 · 布莱克的经典插画,实在令人赏心悦目啊!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故事是:美国青年罗伯特 · 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这三天中,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罗伯特 · 乔丹的无私奉献以及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得震撼了我,一时之间我竟无法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那份感受 ?? 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我,让我十分地佩服这位主人公,又不得不自我反思自己是否有如此的情操 ??

读完《丧钟为谁而鸣》这本书,我确实思考了很多,此时我的心情百感交集,不知

大家是否有这兴趣去阅读一番,同我一起细细品味呢?

篇二: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这本书的评论是不是很难写?那么多条评论里没看到几篇是跟内容有沾边的。对西班牙内战我了解并不多。短短三天里的故事,中译本洋洋洒洒四十万字。也可以说是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一个思想复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三天里的心灵轨迹。生与死的问题,爱情与战斗职责的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你反对一切杀人的行为,可你既杀过人,而且还要继续杀人。因为要打胜仗就必须多杀敌人。

双方都在屠杀,游击队员绞死长枪党,法西斯分子血洗拥护社会党的村庄。为了自由,尊严和所有人都有工作而不致挨饿的权利,我们对他们也干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但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教养,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他们是蓄意地、深思熟虑地干着。”游击队员们射击,投掷手榴弹,炸火车。可是杀掉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法西斯分子?那些铁杆儿长枪党们都躲在后方屠杀平民。而在战壕里向我们瞄准的是和我们一样的穷人。联合政府内部也是成分复杂,斗争重重,军队缺少武器装备,指挥不畅。有着种种官僚主义,工作无能。党内的清洗斗争连在国际纵队里也难逃一劫。内部还有第五纵队活动。奥威尔当年志愿参加西班牙内战,身负重伤后回国,还有他的同志因为政见不同要追杀他。

尽管这样,为了所拥护的一切,为了这种感情以及这种必要性*,你还是参加战斗,为你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到的新世界而战斗。然而,有谁能像青年牧师和军人始终保持着忠诚?是我们蜕变了,还是世界并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根本没有完美的事业,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并不能心灰意冷,就此投降,还是要接着进攻,继续杀人。因为不这样干战争就要失败。那些行不通的混蛋命令明明会夺去你的命,你也只能去豁出命来坚决执行。是啊,谁也没权夺取别人的生命,可不这样我们自己就要遭到更大的不幸。谁也不想和爱人分别,白白送死,可不这样最终的危险就不会过去。这确实是陈词滥调,但这也是真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比战争更坏的呢?

篇三: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从《丧钟为谁而鸣》的书名开始,一直读完最后一页的那首诗。那首像是对所有的世界人民发出号召一般的诗,是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始终都在被一种精神震撼着。

三天在作家的笔下通常是短暂的,而海明威却用大量笔墨将这区区三天时间刻画的历历在目。当我的目光在白纸黑字间流淌时,我的心就已经跟着主人公罗伯特一起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三天。我为罗伯特得到了爱情而高兴,为巴勃罗的畏缩不前而厌恶,为罗伯特失去战友而难过,为罗伯特的英勇牺牲而惋惜。在整个过程中,我所有的感受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

直到读到最后一页,我才真切感受到作者所宣扬的精神是多么博大,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只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之中,更>温暖充盈着整个世界。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无数国家走到了一起;经过印度尼西亚的巨大地震,无数孤儿又重获家庭;经过汶川8.0级大地震,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汇款和物品散发着人性的温暖;经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赛场上更加体现出世界人民的友谊与热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它们充分地说明了这个世界被一种博爱的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包围着,呵护着,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每人都应该将自己心中最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个角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将爱与温暖永远传播下去。

在二千年前的中国,伟大的孔子就已经对世界提出了设想,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子曰:“力恶其不出于身 ,不必为己。”所指的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念。人人都为公众事业尽心尽力,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同生死共进退,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越是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和人性的伟大。

没有人是自我一体的孤岛,人人都是世界本土的一份泥土。无论是谁被海浪给冲走,都使这个世界不再完整。当丧钟再度响起时,它不再只为一个人而鸣,它是为全人类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