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名言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陶行知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2.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1.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3.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4.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5.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4、魏书生的七个观念: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互助,少互斗;多吸收,少批判;多自信,少自卑;工作多研究,少重复;多开放,少封闭。 5、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1、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在挖掘自身潜能上。

2、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3、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4、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5、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

6、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

7、把学生培养成目光远大的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之一。

1、教师劳动有三层收获: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2、做教师的要善于调整自己的需要。只有善于调整自己的需要,才能善于调整学生的需要。只有善于调整学生的需要,才算是抓到了教育的关键,抓到了根本。

3、教师应善于比,也应该教会学生善于比。机遇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

4、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5、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让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这常常决定自己的心灵世界是阴暗还是晴朗。

6、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若喊我恨你——人家的回音能是我爱你吗?

1、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这种需要和追求,那么,他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作为本质意义上的人,也将是残缺的。

2、人在精神上不使自己倒下,那谁也没有办法使他倒下。人在心理上不紧张,谁也没有办法使他紧张。

3、要想工作轻松,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全心全意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4、人的能力、本事,谁也抢不去。青年人多干事,抢干事,就能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得到真本事。这能说多干事就吃亏吗?

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5、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1、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孔子

4、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5、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6、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7、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9、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杜兰特

1、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乌申斯基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夸美纽斯

4、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老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材。——门肯

5、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6、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哈罗德.泰勒

7、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颜元

 

第二篇:教学名言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教育教学名言警句

知识?能力

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

2、“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3、“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4、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6、“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

——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7、“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著名语文专家 吕叔湘

8、“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

9、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过程?方法

1、“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

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6、“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华中师大教授 杨再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2、“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3、“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4、“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5、“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

6、“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7、“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8、“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9、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0、“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1、“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天津师大教授 田本娜

12、“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

13、“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威尔逊-----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爱因斯坦------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 徐特立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要靠自己---拿破伦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拿破伦

事例

自信心的魔力

人只要对自己不捻,充满自信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获得成功。这是德 国精神学专家林德曼用亲身实验证明了的。林德曼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 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已经有 一百多名勇士相继驾舟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 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亲 自进行了实验。19xx年7月,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 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 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木状态, 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 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

琴纳我行我素

琴纳是英国医师。他在二百多年前,经过证实,用牛痘接种,可以使人 免除天花。这一结论,在当时遭到多方面的强烈反对。有人说他亵渎神明;有人指责他把人 当牲口;有人提议剥夺他行医的权力;有人提议把他开除出医学会。但琴纳不理会这些世俗 的偏见和恶意的攻击,坚信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他说:“让人家去说吧,我走我的路!” 事实证明了他的科学结论。琴纳靠自信,打开了免疫学的大门,并因此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 论》,爱因斯坦

对此不屑一顾,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 零加起来还是零。”

激发兴趣 郭 沫 若:“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

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赞可夫:“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

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文化教育出版

社19xx年版第161页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

来。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

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柏拉图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第42页

“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

兴趣??”

——中国 邹韬奋:《工程师的幻想》19xx年版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 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 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

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

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学生趋乐避

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陶行知全集》卷一 P.44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

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销——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

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

决别的问题。”

——陶行知:《教学合一》

“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

知,去改进他自己。”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教育漫话》

“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美国教育家 杜威(1859-1952):《民主主义与教育》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

系。”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

最高的规律。”

“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

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

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法国思想家 卢梭(1712——1778):《爱弥尔》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立志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

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和视界的敞亮。

——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

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从容地沿着既定

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

——德国作家歌德

1、——陶行知

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4、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6、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7、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

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8、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

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9、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孔子

1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2、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3、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14、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15、—— 苏霍姆林斯基

16、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杜兰特

17、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乌申斯基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

使日后不去再犯。——夸美纽斯

20、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老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材。——门肯

21、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

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22、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

验的环境中。——哈罗德.泰勒

23、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颜元

24、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叶澜 最让学生感动的教师用语

1.最近怎么有些沉闷?我需要你的热情!

点评:老师的话语犹如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关心着自己,并且愿意随时给自己提供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心和他的心紧贴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点评:浅显通俗的语言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懂得了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避免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心态,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老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点评: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学生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学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

点评: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偏科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6.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点评: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好的事,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7.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

点评:学生面对困难、挫折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六月风”。上述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动来支持自己,能和老师并肩作战。当然,对任何困难就不再惧怕了。

8.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点评:当教师怀有真挚情感给予学生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学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用“最有灵气”不断激励自己,按着老师的话不断努力。

9.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点评:这句话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10.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

点评:这是一句具有激励性的话语,它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与进步,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拉近了师生距离。

11.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

点评:这是一句发展性的评价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学习上已达到的程度和已具备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 点评: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育学生人生中需要宽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易于受教师的思想观点影响。教师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及时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13.也许你现在是贫困的,但老师相信,20年后,你是最富有的!

点评: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认识富有与贫穷。告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变成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14.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

点评:“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这样亲切的话语能够拉

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

15.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话语,体现了对学生敢于发问的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发问行为本身的尊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16.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

点评:教师用“最出色”评定学生,是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褒奖,更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激发源。教师的肯定与褒奖,自然会使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完美。

17.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点评:这是教师一种邀请式的做法。对学生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邀请式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和行为价值的尊重。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18.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点评: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层次的发展。

19.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成班里最聪明的!

点评:学生的能力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教师运用正面引导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景,同时又隐含着告诉学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肯动脑”。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20.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

点评:教师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消除了学生答错时可能产生的窘迫和紧张心理,这种做法易于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