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商鞅》观后感

《商鞅》观后感

看完《商鞅》只觉得心情很沉重,没办法说具体是什么感觉,心上似乎压了一块石头,闷闷的,透不过气。

我很尊敬他,比起“卫鞅”“商鞅”,我更愿意称其为“商君”。当时狼烟四起,诸侯混战,我竟产生了一种错觉——商君他就像俯视着终生的神一样,凝望着天下,冷漠且悲悯。不管世人的反应如何,不管代价如何,他已决意去缔造一个没有战乱的统一的帝国。

孔子曾经说自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商君也是。《箜篌歌》里说,“公无渡河,公竞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商君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他要“翻天覆地,倒转乾坤”,他是“五月之子,精赤热烈”,他可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付出一切,虽万死而不辞。

在播出这部戏之前,桂老师说,商鞅的演员并不好找,因为商鞅的精气神不容易演绎出来。我想也是呀,那样精赤热烈的人,那样的铮铮傲骨,是谁能把他完美的演绎?那个演员出场后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他,私心想着不过是个普通的演员,只不过比常人多些英气罢了。待他说出“那有如何?那又如何!成大功者,不谋与众!”我心里狠狠地震了一下,服了。

这部剧的冲突特别多,但又环环紧扣,深入人心。幼年的商鞅被景监和公叔痤争抢,公叔痤以五张羊皮得到了商鞅,并且毁坏了姬娘的双眼;公叔痤临死前,推荐商鞅于魏王不成又想杀了他,由于魏王的自以为是商鞅得以全身而退;在秦王坐下舌战群臣,虽没有鲜血与厮杀,但是政治的争斗往往于无声息间进行,却更为惨烈;祭天仪式上,太子冲撞,按照新法,须砍去公子虔左足,商君他虽然支持新法,但是这是他必定犹豫煎熬,内心定有激烈的冲突;姬娘来寻找商君,但他却碍于自己的新法,无法还给姬娘以自由之身,内心纠结煎熬;孟兰皋自献身于国于家,世人皆以为商君无情无义,商君他虽为天下成了好事,但却没有成为一个好人;秦太祝等人设计使韩女嫁给秦王,以离间商君与秦王,此时商君以渐行渐远,韩女为了不让商君再增负,竟自尽;秦王崩,一直受公子虔“商鞅不可留”想法灌输的太子即位,即处死商鞅;商君死前,与姬娘相认,此时他心里些许畅快了点罢,终于满足死去。

世上的人虽多,聪明的人占少数,聪明勇敢的人更少,聪明勇敢无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商君所作变法,为的是他的梦想,他心怀天下,也不仅仅是当前的天下!卓越的政治家都是悲剧的,他孤独的站在高峰顶上,他看世人如蝼蚁,世人看他又何尝不是呢?高处不胜寒,不胜孤独,商君独行,是孤寂的英雄。

商君。且走好。

 

第二篇:商鞅 读后感

卫鞅,我心中的卫鞅。

不读史不明理,不读书不知义。自己肢解和改说培根老先生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书固然给人以宽广的视野,和广褒的学识,但读史会让你思想更加的成熟,读史明辨是非。我们现在读史是以至少是第三者的身份来观察和品味的,对于很多的历史问题总是带有着今天的道德标准和心里评判体系,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历史的真实,所以误传颇多,此所谓“尽信书还不如无书”的来历,但是据我所知,凡是能够明白上面我所陈述涵义的人,断然不会信口雌黄,而且大言不惭的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都要知道的是书是人写的,是用来给人读的,但是用来给人读的书,永远是别人的思想。我们所做的就是要从书中和实践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主见,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我非常讨厌在大学教育中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就拿周星驰《功夫》中经典台词(指着一群要饭的叫花子) “千万不要学习他们不上进,一个一个整天混吃等死......”。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觉得会给他们忠告,要是他们实在不行就回家抱孙子去,都一个个老大不小了,还在这里误人子弟。在启蒙阶段照本宣科是必学的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过分的刻板地蛮横地模式化地照本宣科禁锢了祖国未来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手脚,贻害无穷。

近来读《商鞅》一书,感慨颇多。商鞅的一生是一位强者。是值得每一位立志成为强者的人的楷模,我敬佩他大无畏的勇气,我敬佩他为了自己毕生事业所作的牺牲。面对千难万险,阴谋阳谋他依然决绝的选择了为自己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敬佩他大度的胸怀和缜密的心思,

在面对屡屡的危险、恐吓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国外的局势,他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得到了化解,在他的人生信条中,事业是他一生的全部尽管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和牺牲。历史给了他公正的评价,他位极人臣,秦孝公曾赏赐他商、於十五邑为封地,特许他南面称王,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但是,伴随着秦孝公的突然暴亡,他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历史没有忘记他的功绩,《秦律》——耗尽他一生心血的累积,终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随风消逝,而是不断地传承和积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使之刻入了每个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以他的改革为代表继而诞生的新的社会制度——封建制,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他废井田,开阡陌,练新军,编《秦律》,统一度量衡,斡旋邦交,整顿吏治,样样都做到了毕恭毕敬,而且是事半功倍,极富效率,他是一位难得地奇才,一位能让每位靠近他的人都折服的人。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的威严使得接近他的人都被深深地阻隔在了千里之外,他的自律使得谄媚他的人羞愧难当拒之以千里之外,他的严谨使得每一位共事的人胆战心惊热情凝固于千里之外,他的豁达使得滚滚的暗流得以苟延残喘一泻千里,他的偏执使得他的法律如铁如玉代代传承,他的严厉使得秦律的贯彻实施深深扎根于千万百姓心中。但是他忽视了“人”,这个最难捉摸的动物,自己最信任的人出卖了自己甚至在威胁自己生命的情况下宽恕了对方,殊不知宽恕敌人的人终将不被敌人所宽恕,道理很简单,因为敌人希望你这样做。在书中介绍到商鞅一生都敢于面对和自己真刀真枪的人,而痛恨那些两面三刀,阴奉阳违的小人。他显然忽略了所有的所有,太理想化于自己的世界了。我们已经厌烦了封建宫廷的勾

心斗角,官场结党营私。敢问当今时代这样的人还少吗,为了一个个卑鄙的所谓的“理想”,排除异己,耍手腕,两面三刀,阴奉阳违的小人还还少吗,对啊,那些人从来就不知道“良心”和“廉耻”这两个词是怎么写的,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了别人的鲜血和功劳之上这就是所谓的“成功”,相信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实在是让人难以启齿,而恰恰商鞅都没有注意到这点,这就是他的失败所在。他败在了人性的阴暗中,这些个人功绩和个人过失都集中于这位旷世奇才身上。

商鞅的结局是悲剧的,为什么说是悲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唯是悲剧,才让人思考,催人发愤,使人自强。商鞅是一位改革的先驱和楷模,其改革的魄力和决心是后世宝贵的财富,社会的进步得益于不断的革新,才创造了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商鞅显然深悟到了其中的奥妙,在短短的时间中取得了显著而辉煌的成就,符合当时社会进步的要求,他的悲剧就是个人的悲剧,他的牺牲换回了秦律的不断传承和发扬,这是胜利;他的悲剧就是历史无情的给予了这位先驱和开拓者“五马分尸”的结局,每每读到这个地方,我的心灵都被深深地震撼。一个人不畏死,敢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终生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毫不吝惜的,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敬仰和感动。

读完《商鞅》一书,自己仿佛找到了心灵上的知音,自己当然不能和那位声名显赫、名垂千古的商君扯上半点关系。我找的知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卫鞅,他正直、爱憎分明、忠于自己的理想、孤傲。自己虽说没有卫鞅的天赋和学识但是,我有些偏执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总是耿耿于怀,不惜和上司顶撞。我一直在提醒着自己,当初是怀揣这对于未

来美好的理想进入大学的,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将会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到今天为止,尽管中途受到挫折、迷茫、自负,仍然不敢忘记自己曾经的理想,仍然在为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的前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