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亲教会我阅读

我对阅读的兴趣,全部来自父亲。我想也许对书的爱好,父亲是从血脉里就传给了我吧。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读过童话故事,翻检我的阅读史,一个小女孩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啃读四大名著,感谢上帝,那个时候鲜有课外作业。二年级的时候,用毛笔抄写了红楼梦中所有的诗词;三年级的时候,对水浒中两军对垒的阵势大感兴趣,四年级的时候,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三国,五年级的时候,把毛主席语录和诗词倒背如流……在几乎把父亲书橱里的书都生吞活剥以后,就开始读姆妈书架上的《反杜林论》和《共 产 党宣言》。于是就感到,父亲和姆妈就是两个阵营里的人,因为两人的书实在差异太大,而我就在这两大阵营里逐渐长大了。

扪心自问,为什么从小时候开始就喜欢一切文字的东西。答案只有一个:父亲。在我离开家去读中学之前,我印象中的父亲每天在家的大多数时间永远都在看书,好像一个淘金者面对着一座矿山;每天父亲下班回来,他手里拿着的腋下夹着的永远都是书刊,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犒赏。记得参考消息曾经是我的最爱,有一年连载了一个多月苏联克格勃的消息,由此在我心中埋下了长大以后当外交官的理想,直到现在,母亲还保留着我当年的参考消息的剪报。又有一段时间看报纸,连中缝都不肯落下,简直就是一个饕餮之徒对一切文字来者不拒。姆妈一个礼拜才回家一趟,见我废寝忘食地看书,有时都吃惊,会对爸爸说:一个小女孩,削削瘦手脚老是冰冷,怎么能对书本保持这么持久和巨大的热情?将来怎么嫁人?甚至不惜用学音乐和跳舞来分散我的爱好。此时爸爸总是淡淡一笑:幸好痴迷的是书,我们不用管她,让她读吧!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就是我父亲无言中给我的父爱。不是美食,不是绸衣,不是华屋,没有强迫,没有奖赏,没有任务,就只是阅读,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幸福感。

下次你到我家来,看到家里到处是书,一定不要讽刺我是读书人,对我而言读书就是个习惯哈!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母亲教会我做人

在这世上,母亲是我最亲的人。我的生命是母亲给予我,让我有机会体会世间的历程。在我那充满美好的记忆中,母亲教会了我做人。

记得在那一年,班上的一位同学把我的笔记本弄坏了,我非常生气。回到家,我向母亲诉说,希望可以得到母亲的帮助,哪知她对我说:“孩子,做人要大胸怀,本子弄坏了就算了,忍一忍,何必非要斤斤计较呢?”母亲的花让我非常震惊,不过我还是听从了母亲,没有和那位同学去争。

母亲不仅教会了我做人要大度,还教会了我做人要诚实、守信。在记忆的深处有这样一件事:在那一次,我到同学家去玩,回家迟了,母亲问我做什么了,这么晚才回来。我害怕母亲骂我,就撒谎说:“我,我,我在学校写作业呢?”母亲见我说话吞吞吐吐,便问我:“真的吗?不可以撒谎。”我望着母亲那种质疑的目光,便说出了实话。母亲板着严厉的面容说:“你怎么能骗人呢?你知道吗,你现在开始撒谎,以后就会成为社会的败类,你知道吗?”望着母亲,不知是内疚还是被吓着了。几颗晶莹的泪珠从眼眶渗出。母亲见我哭了,语气放轻了些,说:“做人要诚实,不能来得半点虚假,孩子,你一定要记住。”我内疚地点了点头。 不光这样,还有一次,班里一位同学约我星期六到她家教她跳舞,我说:“好的,我星期六去你家,不见不散。”我回到家对母亲说了,母亲同意了。

到了星期六,我正在家里看书,母亲见我还在家中便问我怎么没有去朋友家。我说:“只

不过说着玩,何必当真。”母亲看我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狠狠地批评了我:“说话一定要注意,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办到,你听说过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吗?她就非常守信。”我听了只好向朋友家走去,到了她家门口时,看见她的妈妈,从她妈妈口中得知朋友并不在家。我便往家走,回到家母亲见我这么快就回来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朋友不在家。”母亲问:“你后悔吗?”我摇摇头说:“不后悔。”母亲笑着点点头。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记忆的长河里,母亲用她的一言一行教育我,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使我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20xx年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如今的社会,“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还是人性消失了?还是人太懒惰了?古时有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会,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好好去服侍,却在父母死后,高调的举行追悼会,以为做了这些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个孝子吗?还有这些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是骂就是打,甚至几十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变成城市里的人了,觉得在农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还有的娶了媳妇之后,听媳妇对自己的父母说三道四的,从而慢慢厌恶自己的父母。

那么想想问问这些人,你们如果没有父母给你们生命,你们有这样成就的就会吗?换个角度来说,你们有孩子吗?如果你们老了,你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对你们,对你们就像陌生人一样,对你们就像瘟神一样,你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古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

我的父母不仅仅能关心我的成绩。我认为,妈妈最看重我的是意志品质等超出成绩之外的教育。

从小,妈妈就教我读写记,只要有空她就会在我旁边看书,久而久之,我也认为读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儿,便会和她一起探讨,读读记记,妈妈特别支持我买书,而且直到现在,

我们还时常在一起学习《每天一个感悟》《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好爸爸 好孩子》诸如此类的书使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与其说是这些书本教会我怎么做人,不如说是妈妈教会我怎样面对生活……

而爸爸呢,他最讨厌的事情也许就是面对文字了,可是,只要是我在家,电视机爸爸就从不开,电脑从不碰,我一放学回家,就能看见他在看杂志、看报纸,虽然他很厌烦这些,也许他看那些东西只是看图罢了,可是这更加使我懂得爸妈对我的良苦用心。

我们家里,厕所洗衣机上有书、沙发边有书、床头有书厨房冰箱上有书,甚至墙上还挂着一面白板,上面写着名人名言,时常更换。家里的书有上百本,每本我都看过好几遍,但是这也让我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喝杯水能用上半小时,原因是手里拿着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什么都忘了。

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惯到最后,孩子就会变得娇生惯养,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我爸爸就不这样,什么事情他都只让我本身去面对,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爷爷奶奶灌输我的就是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等等。所以我们家所有人都是经常督促我要明确本身奋斗目标。

可是我认为,作为家中的晚辈,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每个人都在幼儿园时就背过,可是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

有很多人说,其实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学校的成绩,而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一直以来,我的爸妈不管在家庭,生活,还是为人处事上,都是我最好的榜样,给我最受益的人生哲理。我相信这都将是我人生中最无穷的资产。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教会我

我们家有两大派,妈妈是严肃派,爸爸是轻松派。对于怎么教育我,他们总是各有一套,互不相让。

妈妈似乎把我的学习和品格看得很重,在学习上,她总是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认认真真做作业,还要仔仔细细地检查,可千万不要马虎啊!”如果她有时间,就会帮我检查作业,并且指出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她还时不时地帮我买各种各样的练习本,让我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她经常说:“刀不磨不快,脑子不用会生锈。”唉,为了我的脑子不生锈,越用越灵活。我只得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去攻克妈妈买的各种辅导书上的难题。如果和学习比起来,妈妈对我品德上的关心肯定不亚于学习。她教我做个一个勤劳勇敢,有教养的孩子。她总是以为孩子也有一双手,自己的事就该自己做,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自己梳头发,扎辫子,学会了收拾房间。妈妈说:“一个有出息的人,得有毅力,有能力,有知识。”妈妈的教育是严肃的,所以绝对是个严肃派。

我的爸爸就不一样了。和爸爸在一起,我可以抛开作业,整个人舒舒服服的。下盘棋,直杀得天昏地暗,打一会儿羽毛球,笑声洒满了家门口那一片水泥地。爸爸经常说:“一个人要会生活,只会做作业,那就是一个书呆子。”因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观点不同,所以他们总会有一些争论。

不过,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但父母对我的爱却一样深。妈妈总说:“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一支笔。你给她涂什么,她就上什么色。”所以我这张白纸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涂抹下,越来越多姿多彩了。

 

第二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九年级

天安门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似乎难以割舍的情缘。面对着壮丽雄伟的天安门——中国的象征,隐藏在背后的是一种对祖国圣洁的热爱,对崇高祖国的敬意。

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从屈原到谭嗣同,他们以死殉国,以身许国,用鲜血诠释了爱国的意义,这些都是在昏庸无道的君主独裁统治之下做出的英勇之举,用一腔热血唤醒了群众的爱国意识,自己行动起来抵抗外族的侵略。

然而在今天,繁荣昌盛的年代,蒸蒸日上的社会中,又正值祖国60年华诞。民主、科学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每个家庭富裕了,在外的华人华侨抬头挺胸,以祖国为傲,我们仍不能忘记民族传统的优良品质,友爱、互助、无私奉献、诚实守信,而将这些串联、融合、发扬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赤子之心,于是这将冲突摩擦化为理解,将私欲杂念化为分享。当公正、平等、关爱、谦让这些字眼围绕在身边时,当爱转化为一种生存的法则时,祖国将更加美丽。

其实,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并不难达到,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做。当雨天为他人撑一把伞,当拥挤时为人让一条路,当关门时为身后的人停留几秒,这时一种无坚可摧、最强大的力量,是对中国人称号的承担,对作为中国人尽职的荣耀。

当爱的温暖融化了冬天的冰雪,当爱的甘霖熄灭了春天的笑颜,当爱的厚重粘合了夏天的裂缝,金色的暖意的硕果也就累累了,将无比美丽的装点着大地。的确,有了爱的华夏民族将更加美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