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耳》想到的

由《左耳》想到的

人还是应该积极向上的,尤其在如花的年龄。看了苏有朋导演的青春片《左耳》的预告片,知道了故事的大概,感慨颇多。为什么在本应是学习至上单纯至上的如花的青春,却沉湎于太多的仇恨、欺骗和对情感对生命的亵渎呢?人生短暂,当青春不再、一事无成时,悔恨无以复加啊。

青春时代的苦恼大概是注定的,逃也逃不掉的。大部分人的青春年代是纯美的阳光的,但也有少部分人陷入了误区,因此耽搁了一生。有的沉湎于过早的情感不能自拔,耽搁了前程;有的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灰暗,而放纵、颓废,或是破坏;还有的竟然失去了底线,又跨越道德底线到跨越法律底线,人生尽毁。

看完预告片,最初的感想是,苏有朋的出发点大概是好的,想真实反映的多事多秋的叛逆青春,想毫不掩饰地显露被污染被伤害过的青春的脸庞,让我们不敢看不愿接受却真

实存在的脸庞——但是否有点不健康,不阳光?还有,是否有点太极端,以偏概全,对青春是一种抹黑,对青春人很难达到良好的引导?

但又想了想,毕竟这是影片,可能基于现实,但又会出于现实,无论纯美得绝尘,或是阴暗得缺乏阳光,都是正常的。艺术都是非正常存在的。再说了,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极端化的人物性格,可能是达不到理想中的票房的。导演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票房,其他的是其次,苏有朋也不例外。

以上都是对本片的批评,如果一分为二地看,这部影片是有可取之处的。生活其实并不都是美得不染俗尘的,很多时候由于人性的复杂而太多很多的阻碍太多的无奈。初涉人生的青春孩子们,很难有气度有智慧地去面对。只有经历了挫折和痛苦后,才会积累智慧,变成真正的大人。影片的主题毕竟是好的,让青春在风雨坎坷后实现了蜕变,蜕变成最

初纯美的模样。至于过程中的污浊和不堪,都是可以被宽容的。

最近几年,青春类的影片十分盛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匆匆那年》,再到《左耳》,让我们沉沦在青春年代里不能自拔。观众们观看这些影片之前,都是禁不住对美丽青春的回忆或是向往,而把自己放在它们中。看完后,还要不断地回味,无论故事婉约还是激荡,仿佛都可以勾起那年的点点滴滴。

只是我想建议的是,拍这样出发点好的片子,演给孩子们看的,还是收敛一些好。向《红楼梦》学习,该轻描淡写的,就不要浓墨重彩,否则就会滑入格调不高的沼泽;向老式的片子学习,比如《艳阳天》,把美丽的东西含蓄地展现,并不会丧失了精彩,对我们的孩子还会是最佳的引导。

青春是美的,青春时的情感与梦想更是美的。我们理应使用美的手段去描绘,而不是乌七八糟地胡乱涂抹。

 

第二篇:左耳的秘密

左耳的秘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的人愿意公开自己的秘密,有人不愿意。我,无所谓。

进入初中后,时常觉得自己处在一种半聋的状态。有时,同学大声叫我,不知道是因为不在意,还是耳朵有问题,我没反应。

虽然,我强迫自己认为是不在意,但即使是全身心投入的默写时,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意外”。于是,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耳朵有问题。

在确认自己不是“一般人”后,我很好奇。既然可以听到声音,那就意味着我有听力,只是比较差而已,那么,或许,我只有一只耳朵。

经过我几个小时在镜前的观察,以及十几年来的快乐生活,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我有两只大小模样都一样的对称的耳朵。”

但,疑惑又来了,有两只耳朵的我,为什么如同只有一只耳朵的听力呢? 那天,一切都很和谐,我心情也很平和,在经过一系列推测后,我郑重地用左手遮住了我的左耳,我依然可以听到世界的嘈杂,有人在哭泣,有人在欢笑,还有人似笑非笑。然后,我放下左手,又不安地举起了右手,在我以为一切都不会改变的时候,我感到一阵惊慌,

当我的右手遮住了我的右耳的时候,世界的一切声音就被隔绝在万里之外,而我孤独地站在我的世界里。

我很害怕,害怕从此我就失去了听音乐的权利,也不能再听妈妈那温柔的话语,虽然我可以躲避世界的喧闹,但我也失去了整个世界。

即使还有微弱的声音在,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快乐。那一点点的,象蚊子呼吸一样声响决不是我追求的快乐。

眼泪流了下来,我痛快地哭着,不停地擦着眼泪、鼻涕,然后??然后,我就听到热闹的世界回来了,哭泣的人破涕而笑,欢笑的人开怀大笑,似消非笑的人真的在笑,然后就是一阵仰天长“笑”。

原来,我没有离开世界,世界也没有丢弃我,只要放下右手,我的快乐就还会回来。

现在,同学大声叫我,我还是时常没有反应,但有的时候,我却可以听到同学轻声地叫唤,并且有的时候。我的听力还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为这样,我常常要想,什么时候这左耳会听话,什么时候又会不听话,

这是为什么?我自己也弄不清楚,但是,我认为这是属于我的快乐。别人不会享受到,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秘密?

这是我的秘密。

这是左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