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小人物 也可以成功

——读一本好书《拆掉思维里的墙》

一度很迷茫。09年毕业,只身来到云南,工作两年,近况不算好不算坏。如果以工作待遇来衡量我的成功,那我是失败的,因为两年没涨过一点工资;如果以职位提升来衡量成功,那我也是失败的,因为两年我还是一个普通员工;如果以感情美满来衡量成功,那我还是失败的,因为两年我还是只身一人;如果以存款积蓄来衡量成功,我仍然是失败的,因为两年我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光。

也许成功是属于少数大人物的,我们这样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注定与成功没有关系。

也许有人说,你现在一无所有,但是你有年轻的资本啊,你有无数的机会啊,以后你就会成功的。那么,请问,谁能保证我的未来一定有房有车、家庭美满、名利双收呢?又请问,世界上那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谁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摆脱小人物的命运成为大人物呢?再请问,那么那些上了年纪的平凡小人物,机遇机会更少了,那么他们是不是没有了成功的可能呢?

再退一步来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过上了我梦想的生活——我的工资涨了,我的职位提升了,我的家庭美满了,我的积蓄丰厚了。那么我就成功了吗?那么现在正在过着我梦想生活的人,那些看起来什么都有的人,他们就觉得自己成功了吗?

读这本书,第一次看到一个对“成功”不一样的定义。书中说到:从词源来说,success这个词来自中古英语“succeden”,前面是拉丁

文前缀“suc”代表:“靠近,接近”,后面是一个代表“走”的词根“cess”。所以“success成功”这个词的本义,不像今天我们理解的那样:有钱、超过别人或者是最终达成一件事情。那都不是成功的真正意义。成功的真正本义应该是:越走越近。

这是我听过对成功最好的解释。

其实,如果把成功当成是一个目的的话,那么,我们永远不会获得成功,因为目的一旦达成,你曾经以为的成功感会很快消失,目的如果达不成,你会因为没有获得成功而沮丧。成功应该是投入到你想做的事情中去,忘记成功这个目的,只享受这个越走越近的过程,这样的成就感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附加在外界价值上的。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

有两口子,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创业,做火腿肠生意。当时民营企业刚刚起步,全中国做火腿肠的也没有几个,火腿肠的销售主要是靠渠道。两口子奋斗好几年,从当地政府手里以5万一亩的价格,用150万买了30亩地,盖起来第一个厂子,过了几年,厂子的效益还好,于是他们花了300万买了第二片地60亩。

90年代初,他们的厂子做得最好。他们的产品占据了河北、内蒙等三个省市的市场,纯利做到过1000万。因为经营的得这么好,男主人还当选过当地人大代表。后来火腿肠竞争进入品牌竞争的时候,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所以就被双汇这样的牌子打了下去,工厂开始减产、裁员,每况愈下,每年纯利也就几百万了。

正在为这个发愁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当地政府要拆迁,

要收回这30亩地,给他们3000万,这对于两口子是个大福音:有了这笔钱,他们可以好好经营他们另一个厂子,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了!就在这两口子拿着钱想着如何把生意做好的时候,又接到通知,那片地也别干了,再给你们6000万!

两口子奋斗了30年,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手里面突然有了一个亿,而厂子没有了。命运夺走了他们本来做得艰难的工作,然后塞给他们一个亿。你觉得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这两位拼杀多年的企业家在一个亿面前,关于工作的价值观彻底崩溃:我们干这么多年,都比不过两次拆迁,那么我们这么多年奋斗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这个故事中的两口子,在世人的眼中应该算是成功的吧,因为他们身家过亿,这是很多人看到会激动得数都数不清的一个数字。但是在他们自己眼中,他们不但没有获得成功感,反而陷入了迷茫。同样,在别人眼中,他们钱是有了,但是没有谁会真正的认同这就是成功,最多就是说说他们运气真好。

也许他们如果继续艰难的经营着另外一个厂子,一步步的让这个厂子发展的更好,也许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一个亿,但是他们仍然是很成功的,因为他们这个不断打拼的过程本身足以让他们获得越走越近的感觉,而这就是成功。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把成功定义为100万,那么当你有了100万的时候你发现无数人有了1000万;如果把成功定义为一套房子,那你又会渐渐发现无数人都住着别墅;如果把成功定义为高官厚

禄,你会发现无数人坐在比你更高的位子上,即使当上总统、首相,那也是几年就下台的买卖。武侠小说里面有一个“孤独求败”,他是武林中最高的高手,他成功了吗?别人看来是的,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对手的时候,他拥有的成功感只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是失落、孤独甚至崩溃。

我们可以追求物质,因为那是我们生活必须的保障,也是我们过得更好的基础。但是以物质为最终目的的人终究是失败的,因为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达到了,越来越贪婪,二是没达到,越来越失落。其实我们的目标有除了物质之外更好的选择,比如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比如一份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再比如追求一个不断完善的自我,又或者是为那些需的人提供帮助。往往,给予比索取更有幸福感,更容易获得内心的成功。

我们都是小人物,我们这一生也许有机会成为大人物,也许没有。这都不重要,这跟成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要不停地走起来。就像书中说的: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走起来,当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当你疲惫,那就歇息。

当你苦恼,那就哭泣。

当你快乐,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

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在成功。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第二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原来我可以这样活

前段时间闲来无事,在网络世界里游荡,偶遇多年未见挚友,其询问这些年我们的发展历程,向其表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其也感叹世事艰辛,并向我推荐了古典的著作《拆掉思维里的墙》,简单游览了序之后,感叹原来我可以这样活着!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对于幸福、成功、事业,我们往往纠结于世人的看法?这些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脑海中处于相当强势的地位,它们驾驭我们,操纵我们,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剥夺我们的热情和希望,让我们在碌碌无为的平庸状态中变得心安理得,在浑浑噩噩的麻木生活中变得浑然不觉。

一本好书,一本成功的书,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在此我不想就书本的内容本身做过多的叙述,只是想谈谈此书带给我的思考,古典提出“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买房,卖梦想的房奴”。 我的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开始想放弃,以免造成思维的混乱,但另一个心声告诉我,看,这就是你思维模式的顽固性,思维开始混乱,也就是说思维里的顽固旧墙开始动摇,我知道这本书在冥冥之中已显著功效。,一本书,引领一个人,一层层打开禁锢思维的墙,让我们真实面对是什么在掌控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可以带领我们找到出路。

《拆掉思维里的墙》强调了人的思维模式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变换角度,不然就会思维定式,给我们认识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因为我们而改变,只是因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这是《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感动了很多人,也很好的理解了成功这个词。坚守你的梦想,只要你一直在人生之路上前行,你就是成功的。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

突破现实生活的禁锢,着眼于长远与未来;突破心智模式障碍,找到全新的思考方式,原来生活是可以别样的过,原来成功的模式是用来学习与借鉴,而不是复制?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在成功。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我深知在我的思维中还有许多顽固的思维之墙,我所要做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拆掉思维旧墙。 2篇

第一:做一个敢于冒险者,而不要守着安全感过日子

有一套房子就可以让你觉得安全了吗?有一个铁饭碗也让你觉得很安全吗?找一个永远不离开你的人会觉得安全吗?我们太多的安全感都在依赖外界,而没有一个真正自己可以支撑自己强大内心的因素?那么有一天,房子没有了,饭碗丢了,爱人离开了,我们怎么办?我们总是不敢走出让自己觉得安全的领域,我们只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来回打转,转来转去,我们一直还是那个过去的自己,而有时候外界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就像,以为结婚了,我们就可以不去经营爱情,不去努力巩固家庭关系的平衡,我们以为结婚了我们就安全了,可是当我们在守着那份安全感的时候,外在的环境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当有一天,突然我们开始感觉到不安全了,那时候我们开始怀疑了,怀疑生活,怀疑爱人,其实最值得怀疑的人是你自己!

不断的去冒险吧,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试试在公众面前表达你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迷路,不要害怕被耻笑,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东西,不断的去拓展自己生活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在一个个让自己感到小小的恐惧中获得力量,让自己不断的依赖内心的强大来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世界。

1

第二:从投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马克吐温曾说:“跳舞,像没有人看着那样;热恋,像从未受伤一样;唱歌,像无人听着那样;活着,就把人间当天堂!”经常有些小师妹师弟问我,我很迷茫,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我会反问他,你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说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我会告诉他,那你就去读书吧,然后去实践吧,从实践中寻找体验,你在投入生活的时候,你会有感觉,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什么是自己不想做的,慢慢的你就知道喜欢什么了,还有读书,其实就是在读别人的生活和思维,你慢慢会寻找到一些你认同的那些作者的思维和生活,你从别人的故事里也可以找到你自己,这就是找到方向的途径,总之就是你要积极的投入生活,带着一种体验的感觉来生活,去深深的感受到内心的每一次悸动和涟漪!古典老师说了,最重要的是寻找一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第三:有一个健康合理的心智模式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这决定了一生的轨迹。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阳光,那么你看到乌云也是美的,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阴暗,即使你面对太阳,你还是能看到阴影。你的这个小小的脑子里装的这些想法,其实就好比一台电脑的软件一样,它决定着这台电脑的质量,你的思想也决定着你生命的质量。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会成为金矿。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磨炼、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和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

第四:重新定义成功

成功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追求优秀的过程,成功在每时每刻,而不是一瞬间——最后的终点。就好像谈恋爱一样,最美好的记忆总是在你们还没有确定关系的那段时间,你们感觉到的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那种彼此暧昧和猜测的眼神,而一旦你确定了关系,你会发现爱的滋味好像不如当初那么甜蜜和美好。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实现目标的过程,不断的靠近梦想的过程,所以成功在当下,不要寄托于哪一天,现在就很成功!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当地的每一件事情中,不要追悔昨天,也不要忧虑明天,就像某位名人说的:“如果你不错过星星,那么你也不会错过太阳。”

第五:寻找你一生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那么你的天赋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你不断的冒险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一次从一个新的起点出发,总有人说,一旦我发现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就会全力以赴,可是你从来都不去尝试,从来都不去发现,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力以赴?生活的意思就在于不断的生出活来,不生怎么活?都是同样的道理,从你所做的事情中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断的做下去,不断的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你也会被社会所需求!当然恋爱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在想着一次性踏入婚姻的殿堂,可是你从来都没有去爱过一个人,你怎么知道你爱什么样的人?你从来都没有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去发展自己爱的能力,你怎么可以保证自己能在一次爱中找到满意的婚姻关系,此时我就想到了曾经的老板告诉我的,年轻人不断的去投入爱情吧,你爱过很多人之后,就会发现你真正爱的人和真正适合你的人是哪种人,就像古典老师说的,你总是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白头到老一个人!当然了,婚姻也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所以我们也要重在投入,从投入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路!

第六:做你生命的主人

自己是真正可以掌控自己生命的人,所以把权利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选择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尤其是你对生活的态度,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生命轨迹,我们也 2

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可以有一颗成为最好的心,我们选择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不断的超越过去的自己,只要我们的生命是向前进的,哪里不是成功?生命的精彩不就在于这途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和收获吗?

第七:找到真正的自己

听听自己的内心在说什么?不要看着很多人都想那个方向走,你也跟着走,很多人都在走公务员的路,可是那适合你吗?你觉得有价值吗?注意是价值不是价格,价格是社会的衡量标准,价值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标准独一无二,你过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还是过着别人给你塑造好的角色,你只是一个表演者而已。古典老师说你要长成你自己的样子,你要去发现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才是你值得追求的?

第八:去尝试吧,行动起来,而不是在等待

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穿越的。上帝不需要你成功,只需要你尝试!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始应该是成功的三分之一。我们总是害怕恐惧一些自己觉得没有把握的事情,所以也从来不敢去开始,其实你害怕什么呢?即使做糟了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总觉得自己说的内容不吸引人,可是即使真的不吸引人,又会怎么样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收获了勇气,我们总是害怕付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往往忽略了我们在付出过程中那些看不到的收获,当我们结束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那个过去的自己了,我们已经成长了!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们总是一个开始的爱好者,我们自己经常会买些书,可是我们从来都好像不看,因为我们拥有了书感觉好像就拥有了知识一样,就像好多人办了年卡去健身,可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个,我们总是计划着,感觉就像得到了那样,其实我们只是把开始当成了结果,以为我们收藏了一篇文章,就收藏了那篇文章的思想一样,所以总是不急着去打开看,也像好多人分享了别人的东西,最后问到底讲的是什么,他说我只是感觉好就分享了,真正好在哪里他其实也不懂,这就是假象。

第九:实现自我

不要用工资来衡量工作,不要用称来衡量感情,不要用房子和车子来评估幸福,这是有形的世界和无形世界的区别,外物只是我们满足自己幸福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幸福本身!生命是一个三脚架,事业、社会关系和自我,一定要调整好彼此的角度取得平衡,不同时期不同的地点,有些可能会长一些,有些会短一些,但是这都是你自己的设计,人生就是这样过程,你是自己生命的导演,也是主角,总是有无限种可能让你来选择来设计来规划你的生活,然后从这个过程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让你觉得世界因为你而多了一些什么,你因为世界而多了一些什么!

总结:人总有一死,所以为何不真正的活过一次?做你自己,活出你本来的样子,用爱和对生命的热忱拥抱生活吧,生活也会拥抱你!

第三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是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倾情打造“人生开窍手册”: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

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努力一定有结果?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老板可以掌控吗?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父母、老婆或者孩子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入???如果有一个回答是“YES”,那么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

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从“IMPOSSIBLE”到“I’MPOSSIBLE”,只须一点改变,你的人生也许就此大不相同。 3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适用于:被就业、被规划的大学生,对新东方感兴趣的庞大人群,80后,20-35岁普通白领,青少年。

徐小平这样称赞古典:古典的名字,有点像“小平同志”我老人家的名字,听了他的大号,大家都会过耳不忘。

古典是一个具有古典气质的美男子,外表好不算什么,但外表好,又能够表现得文静优雅、慈眉善目,他是古典。

他曾经是北京新东方国外部托福、雅思、GRE词汇速记首席讲师。

听他的课,词汇与故事并进,激情与严谨共飞。一整天下来,学生形容是“累并快乐着”。 他是新东方优秀老师,他是我一直关注、期待、鼓励、并希望看到其事业腾飞的朋友。拆掉思维的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

多少寻梦者在一道看不见的陈旧观念、僵化思维的“鬼打墙”面前,踏破铁鞋,无功而返??假如你疑似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你需要阅读本书,拆掉思维的墙,打开梦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

俞敏洪说,新东方老师能够写出思想性和趣味性并存的著作的人凤毛麟角,古典算一个。 毕淑敏这样说,有的书好玩,但看过之后你会忘记。有的书对你有帮助,但阅读之时饱含艰辛。这本书,你读的时候会充满兴趣,合卷之后会引发思考。

特别对年轻人来说,本书中所阐释的观点和丰富的事例,我相信会在某一个点上触动心灵,甚至会改变你生命的轨迹。身心灵作家张德芬也非常喜欢这本书:

难得有一位故事说得好听、用浅显易懂的叙述来教导我们正确生活心态的本土作家。

全球教练机构三强、埃里克森国际学院院长 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 (DR Marilyn Atkinson)这样评价这本书:古典理解人们是如何自我领导,如何建立强大的自我,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与能力,以及如何把他们转化为智慧与积极的行动。在书中,他将带给你那些让你真正拥有力量的文字,这力量让你走上梦想之途。

1 “安全感”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并且真如书中所说得那样:是真的爱那个人还是只是依赖?还是因内心恐惧失去而误以为那就是爱对方?

什么是爱?问了自己很多年。还是懵懵懂懂的样子。

最近我正在经历着一件事情,也在犹豫着并伴随着内心恐惧。虽然不强烈但也会造成内心中的一些困扰。

很想给予对方坚定的支持、信任和爱,却又怕受到不公待遇而使自己最终受到伤害,身边的人也在提醒此类事情的发生。因此我迟迟不敢用心去投入。对于书中的例子我正好相反,我不是死死抓住不放,而是根本不敢去抓住,恐惧的是背后的一些事情。不敢付出、不敢前行,只是呆立在原地。

内心深处曾无数次的想象自己能从容优雅的处理这些不安全感,自己也曾经尝试过一个人的KTV、一个人的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独处??做这些就是想锻炼自己能在不依赖于别人的时候自己不至于很失落很无助很恐慌。即使这样,在遇到自己很在意的人和事的时候还是不能轻松面对还是会泛起不安全感和恐惧。

我很惭愧,如果早一天看到古典老师的书,我将克制自己不发出那样一则带有索取意味的短信,去要求对方。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的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我决定抛开一直以来都会存在于内心的这种不安全感及恐惧,抛弃一直以来自己固步自封不安全感的想法,抛弃旧的心智模式运用新的心智模式来面对生活。学会从容优雅的战胜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尝试真正的无条件的支持。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4

自己有能力给予自己安全感。

2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反思自己,到底我是一个“有趣”之人?还是一个“无趣”之人?

好似两个都有些像。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对什么事物都想投入。又好像对什么事物都没那么精通,对什么事物又都不能全情投入。一旦真的需要投入了却往往不敢。总会想东想西的找出一些理由无法投入。牵绊太多。有的时候真的就是一个无胆之人。自身的很多事情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可话又说回来,很多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一定要掌握一个度。不要一窝蜂地对身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那样也不知道会从哪一项开始做起。有趣也要有主次之分。就如我一直都是爱好很多,好奇很多,真正的投入进去的很少总是浮在表面上没能深层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最近这一年来我也渐渐的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情慢慢地意识到这种表面化。而且不断的在反省自己之前的和现在的所作所为。

就如这次要写书评,还没有投入先想到的却是自己能写得好吗?自己有这样的水平吗?自己写的内容会不会让人觉得很幼稚?等等诸如此类的意识在脑海中闪现。

可当我看了古典老师书的内容后我内心充满了激情、冲动想要写成文字和大家分享。这个时候真的不再会想那些种种负面的无胆的事情,只是觉得喜欢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那种快乐和喜悦无法比拟。那就足够了。

“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这段文字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现在的我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并且每次只做一件事,全情投入的去做。即使不那么完美也会让其他人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热爱我的投入。做个投入的“有趣”之人。

他着实令我惊艳,他具有令小女生倾倒的所有特质:刚留学回来,手握两个硕士文凭,工作数月就被五百强挖走。不仅如此,他还身型完美,仪表堂堂。彬彬有礼,谦恭文雅。 但是,这样一个集上天宠爱于一身的男子,却经常忧郁,眼睛里面没有原本属于他的自信阳光。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知道原因之后我真的流泪了:他已经早早地买了房子。不是他所愿,却是老妈一再要求。至于老妈为什么要求买房,是为了能在北京享受天伦之乐,还是为了在经济实力方面不比女友逊色,我不得而知。但现在的情况是,他从买了房子一直忧郁,每天关注的只是房子,而不是梦想,事业和内心;不敢和大家聚餐,不敢和同事旅游,更不用说投资自己的未来。我看到一个本应精力充沛,蓄势待发的有为青年,被束缚在一隅房屋带来的压力和结婚生子的平淡生活,爱莫能助,相见恨晚。

我立刻想到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是的,他就像书中的小强,由于房贷,他的闲钱已所剩无几,无法发挥金钱原本能带来的价值;由于即将有房子,他已经渐渐地生活化,平平淡淡,柴米油盐,不去结识新的圈子,不去体验新的精彩。在我们最年轻的时候,不去多拓宽一下生命的宽度,不去做点不同寻常的事,岂不太可惜了?

他说,其实还好,熬过这几年就好了。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从这以后,我们将是不同的状态:我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他为自己的现在还债;我会走遍北京抓住机会体验各种精彩和广博,他在100平米范围生活,将新鲜空气和不羁思绪关在门外;我每天精力充沛,任鲜活的思想跳跃,恨不得用上所有时间所有精力来为梦想耕耘,他紧锁眉头,时常疲倦,只希望时间赶快过去,赶快翻过这忧郁的一页。如果现在不敢不能改变,将来会有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决心吗?

我说,我真想拉着你跑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那里没有过高的贷款没有还不完的人情债,没有别人的想法没有企盼的眼神;只有你的梦想,每天如晨钟般轻轻唤醒你;只有愉悦的淙 5

流,流淌在各种崎岖与平坦;你时时刻刻与你的内心生活在一起。

而其实,这样的Neverland,就在这里,只要你坚定地向你的内心迈开第一步。

我仍然记得我收到电子版《拆墙》的部分章节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记得在那繁忙的几天把所有时间都用来阅读的那种迫不及待;记得阅读时那种如遇知音,酣畅淋漓的感觉;到现在,仍然隔几天会一读再读,就像见到老朋友又回忆起美好的时光,就像温故知新激起阵阵愉悦。我希望我珍重的每一个人都不要错过这本书。

我相信我的直觉,我也相信他,我们都可以有太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关注生涯规划已经长达6年之久,所以有机会在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的学习过程中结识古典老师。无论从课堂上还是从这本书中,我都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强烈感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我拍案叫好过:选择购房作为剖析的切入点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完全没有说教的指责,消融了质疑和防卫心理;当剖析深入到安全感的层面,

古典老师对于生活的洞察和体悟解开了我的心结,让我深刻的理解到周围种种现象背后的动因。

我感动过:心灵不断地被书中古今中外的故事主角所触动,甚至在读Maggie的故事时泪水润湿了双眼,因为从Maggie身上我照出了自己曾经奋斗的影子。

我冲动过:想马上尝试恐惧保险箱,想马上分享对于“有兴趣”和“没兴趣”的剖析。我兴奋过:我的兴趣就是帮助周围的人,这会让我幸福一辈子!

我反思过: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是不是不敢投入,没有进入“当下”。我实践过:即使出差在外,通过给太太记成功日记,一方面能在她遇到困难时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爱情增加了温暖,她有一次感叹说:“我怎么没觉得我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呢?”

读完这本书,把自己个体阅读的体验与6年多来对生涯规划的探索相结合,两个感受从心中油然而生:

一、《拆掉思维里的墙》吹响了普及生涯规划的号角,冲击着传统的生涯观念,不仅仅把深刻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下,而且层层剥开,一面剖析,一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二、《拆掉思维里的墙》融汇了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实践,贯通了生涯理论与生涯规划实践,呼应了徐小平老师的人生规划系统理念,是继徐小平老师留学规划系列丛书之后,生涯规划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杰作!

“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为我们的梦想做点什么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每个人都有很多无法实现的梦想。

问其原因,相信很多人会是说,我没有时间,我没有钱,我工作很累,我??

当时间一点点的流逝的时候,当岁月的痕迹一点点的爬上面颊的时候,

我们又会叹息,我为什么没有去做点什么呢,现在老啦,没有热情啦,没有斗劲啦。

其实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知道老了后会后悔,但是就是不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去做点什么。 你说你喜欢环游世界,哪怕你去一趟日本也算出过国啊,每天把自己圈在家里,难道用思想环游世界吗?

你说你喜欢唱歌,羡慕那些在聚光灯下的人,哪怕你每天早上起来练练声啊,每天耳朵里塞着耳机,嘴巴却堵得严严的,你怎么让别人听见你的声音呢。

叹息的时候,时间也是在流逝,去做点事情吧,哪怕没有成功,但是当你老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梦想,就算没有实现,起码也去为之努力过。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帮助其他人发现有价值的评论

6

这是一本至今为止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虽然只读了三章试读版本,而且还有错别字呵呵,我知道试读版本是没校对完的。但是给我的是非常震撼的感觉,可能震撼这个词用的有点夸张,但是我想不出能和这个书相匹配词来形容,因为这不单单像普通励志书那样,看完热血沸腾,鼓舞人心,但是三分钟热度后,该干啥干啥。

这本书让我的感觉是,书里的精髓一点点的融入我的血液中,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我的思维重新冲刷了一遍,就像副标题一样,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我们是否在拿自己的生命换取生活中五彩斑斓的光环,

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其实多数答案是否的,这些光环的追从者有父母,老师,朋友,爱人,孩子,但是这些光环却还无例外的都顶在了自己的头上,我们身边的人羡慕的看着我们,这也许就是他们眼中的成功的象征,但是自己却非常累,想扔掉所有的光环,所有的负重,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的呼喊,我想要我的生活,我要去追随我的梦想而去,但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再一吐为快之后就为之行动呢?相信是微乎其微的。

有梦想的朋友们

有梦想但没有实现的朋友们

有梦想但是总被各种借口拖延的朋友们

有梦想但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梦想在别人身上实现的朋友们

动起来吧

哪怕是为了梦想做一点点的事情

当我们老去那天

我们也不会后悔

起码我为理想做了些事情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