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名词解释

2.空白试验:空白实验是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定量分析,把所得结果作为空白值,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

3.细菌总数:评定水体等污染程度指标之一。指1ml水(或1g样品),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 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群总数。

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5.静态配气法: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6.比例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样.

7. 分贝:以两功率或两个场量之比的常用对数再乘以10的形式表示该比的单位.

8. 再现试验: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试验。

9.、 叠氮化钠修正法: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干扰测定,用叠氮化钠将亚硝酸盐分解再测定的方法称为叠氮化钠法。

10. 二次污染物: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2.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

13.COD:特定情况下,氧化剂氧化1升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含氧量。以mg/L为单位,其值越高,表示水污染越严重。

1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由于水体自身发生一系列反应(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从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15.时间混合水样: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

16.等效连续A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级,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间变化噪声的等效声级。

17.加标回收率: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即为空白加标回收率。

18、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

19.COD:特定情况下,氧化剂氧化1升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含氧量。以mg/L为单位,其值越高,表示水污染越严重。

20.空白实验:空白实验是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定量分析,把所得结果作为空白值,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

21.灵敏度:灵敏度指示器的相对于被测量变化的位移率。

22.四分法: 土壤采样时,一般每个混合样品约需一公斤左右,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

23、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4、环境优先污染物 :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

25、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26、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7、水质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性质和组织,影响水的使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

28、水体净化: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由于水体自身发生一系列反应(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从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29、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

30、瞬时水样: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31、混合水样: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

32、流速仪法:真机效率试验中,采用流速仪测量流量的方法。

33、湿式消解法:用液体或液体与固体混合物作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样品中的有机质,此过程称为湿式消解法。

34、干灰化法:一般将灰化温度高于100'C的方法称为高温干灰化法.

35、富集或浓缩:是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 生物富集效应 的浓度的现象。

36、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和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

37、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38、凯式氮:凯氏氮是指以基耶达(Kjeldahl)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 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此类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肽、胨、核酸、尿素 以及合成的氮为负三价形态的有机氮化合物,但不包括叠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

39、化学需氧量: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化剂的量,以以O2的mg/L表示。

40、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41、生化需氧量:生化耗氧量是“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

42、总需氧量: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43、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在污水流量不稳定时,在不同时间依据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污水混合而成的水样。

44、酸度: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

45、PH值: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值俗称“pH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46、酚酞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ph值为8.3的滴定值。

47、碱度:单位体积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总量,是水对酸的缓冲能力的一种度量。通常以酚酞碱度、甲基橙碱度等表示。

48、臭阈值:水样稀释到最低可辨别臭气浓度时的稀释倍数,称为臭阈值。

49、总残渣: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后残留在器皿中的物质,包括“不可过滤残渣”和“过滤残渣”。

50、总可滤残渣 :指将过滤的水样放在称重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蒸发皿所增加的质量。

51、总不可滤残渣:水样经过滤后留在滤膜上并在103℃+-2℃下烧至恒重的物质称不可滤残渣。

52、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53、离子交换法:液相中的离子和固相中离子间所进行的一种可逆性化学反应,当液相中的某些离子较为离子交换固体所喜好时,便会被离子交换固体吸附,为维持水溶液的电中性,所以离子交换固体必须释出等价离子回溶液中。

54、共沉淀:一种沉淀物从溶液中析出时,引起某些可溶性物质一起沉淀的现象。

55、细菌总数 :评定水体等污染程度指标之一。指1ml水(或1g样品),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 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群总数。

56、污泥体积指数:污泥体积指数,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57. 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P1

58. 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p38

59 大气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P169

60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P265

61 生物污染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收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受到污染。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生物监测法。P291

62. 总悬浮微粒:(TSP)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63.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引起污染。P267

64.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P147

65、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66、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7

67、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P109

68、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P114

69、何谓混合水样?p43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70、何谓优先监测? P7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71、何谓环境质量图 p473 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72、何谓硫酸盐化速率? P183大气中含硫污染物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73.地表水:汇集在地球表面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和沟渠等地的水。

74.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在一定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互相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

75.系统误差:指由于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的,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其特征具有单向性。

76、TSP:总悬浮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颗粒物的总称。

77、飘尘(IP或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或飘尘(IP)

78、硫酸酸化速率:是指大气中SO2 H2S H2SO4 蒸汽等含硫污染物演变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烟雾的速度。

79、采样时间: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80、采样频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81、COD:是指水样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样时消耗氧化剂的量,用氧的mg/L表示。

82、BOD:20℃时5天所消耗氧量,单位为mg/L。

83、凯氏氮:是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氨盐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84、高锰酸盐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耗氧量。

85、总残渣: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后残留在器皿中的物质,包括“不可过滤残渣”和“过滤残渣”。

86、总可滤残渣:指将过滤的水样放在称重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蒸发皿所增加的质量。

87、挥发酚:一般多指沸点在230℃以下的酚类。

88、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89、混合水样:只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地点按等时间间隔采集等体积的多个水样,于同一容器中混匀后得到的样品。

90、是指在不同的采样地点,按照流量的大小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经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

91、空白实验:指用纯水或其他介质代替试样的测定。

92、加标回收率:即向一未知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待测物质,同时测定该样品及加标样

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计算方法:回收率=(加标样品测定值—样品测定值)/加标量×100℅

93、变异系数:是样品标准偏差在样品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又称样品相对标准偏差)

94、准确度:试样的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95、精密度: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的各测定值之间相符的程度。

96、检出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97、灵敏度:指通过检测器物质的量变化时,该物质响应值的变化率。

98、噪声:杂乱无章、极不协调、为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

99、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W/m2。

100、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

101、等效连续声级:是用A计权声级得到的声能平均值,是用来表征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等效量。

102、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03、Ldn: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

 

第二篇:环境监测复习题(名词解释and简答题)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3、二次污染: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4、固体废物:指人们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

5、碱度:是表征水吸收质子的能力的参数,通常用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来标定。

6、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

7、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8、水体自净:当污水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9、采样效率:是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10、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一般为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物质。

11、污泥沉降比: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12、控制断面 :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一般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14、水体污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改变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及危害人类健康。

15、瞬时水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集的水样。

16、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一般为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物质。

17、总氧化剂:指大气中除氧以外的具氧化性质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离子的物质,主要是臭氧、少量过氧乙酰硝酸酯及氧化氢。以臭氧浓度表示总氧化剂的含量。

18、水体自净:当污水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19、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20、五天生物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吸收转化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所需要的氧化物的量,通常用氧气的mg/L。通常我们测的是BOD5,即五天内COD的变化值。

2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22、总残渣:是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不可滤残渣和总可滤残渣。

23、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24、飘尘: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25、基体:在环境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1×10-6或1×10-9甚至1×10-12级水平,而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则称为基体。

简答题

1、大气降水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在降水过程中从空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沉降物的主要组成,某些污染组分的性质和含量,为分析和控制空气污染提供依据,特别是形成酸雨对各种环境的影响。

2.简述危险固体废物的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

3.写出昼夜等效连续声级公式?

P355

4 /13. 简述生物监测方法

①生态(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 )监测

② 生物测试(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

③ 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④ 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答:固定:(现场进行)

5、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

P352

6、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 监测方案制订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7、简述测定水质COD的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式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8、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他们的性质与一次污染物性质截然不同,多位胶态,毒性较大。

9、如何合理的布置某个河段的水质监测断面?

为评价完整的江湖水系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对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于一个河段,只需设置对照对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1)在对调研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寸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和经济性选择检测断面采样点。(2)有大量污水排放口的居民区、工业区的上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口及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设检测断面。(3)饮用水源、主要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生地、严重水土流失区设臵检测断面。(4)检测断面避开死水区、回水区和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地区,无浅滩。(5)检测断面尽可能与水文监测断面重合,要求有明显的岸边标志。

10/23、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如何采集和保存样品?

应采用溶解氧瓶进行采样,采样时要十分小心,避免曝气,注意不使水样与空气相接触。瓶内需完全充满水样,盖紧瓶塞,瓶塞下不要残留任何气泡。若从管道或水龙头采取水样,可用橡皮管或聚乙烯软管,一端紧接龙头,另一端深入瓶底,任水沿瓶壁注满溢出数分钟后加塞盖紧,不留气泡。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因生物活动而发生变化,应立即加入必要的药剂,使氧“固定”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其余操作可携回实验室进行,但也应尽快完成测定程序。

11、简述底质监测的目的?

水、底质和生物组成了完整的水环境体系。通过底质的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现状,最苏水环境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影响,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量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12.简述测定水中SS的过程。

悬浮固体的测量指剩留在滤纸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量的重量减去滤料的重量,即为悬浮物的重量。

14、固体废物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固体废物是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它可以污染我们的环境,危害任何其他生物的健康,有些是危险废物,根据鉴别标准(1)引起或导致人类和动物死亡率增加;(2)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3)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4)在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管理不当,对人或环境造成现实或潜在危害的。

15.简述何为吸入性试验中的静态染毒法?

在静态染毒柜中通入毒气,把养好的小白鼠放入柜中染毒。注意小白鼠应在实验室饲养一星期还是比较活泼才能做实验,做实验前8小时禁止喂食。观察小白鼠中毒状况,绘制投毒量与死亡率的曲线,查出半致死浓度。

16、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 六价铬的测定

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生成

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

? 总铬的测定

水样用KMnO4氧化,铬以六价铬形式存在,过

量的氧化剂用NaNO2分解,过量的NaNO2用尿素消

除,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在540nm处测定吸光

度。

? 三价铬的测定

三价铬的含量为总铬与六价铬之差。

17.制定监测方案一般应包括那几步?

(1)确定监测目的(2)收集相关资料(3)布点(4)采样(5)样品运输与保存(6)测定(7)数据处理与利用

18.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标准制定有一个操作可行性问题,国家标准必须考虑整个国家范围,相对的要求可能会制定的比较低一点,但对于发达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要求制定的比国家标准高,这种情况就需要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一般比国家标准高,反过来不可以。

19.简述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原理。 答:TSP采用滤膜捕集-重量法的原理为用采用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 用重量法测定PM10的原理是使用安装有大粒子切割器的大流量采样器采样?将PM10收集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出PM10的质量浓度。

20.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多采用哪些措施?

?基本要求是使水样的某些物理参数及化学组分不随采集到分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和化学作用的影响而改变。

措施:冷藏或冷冻法: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 加入化学药剂保存法:如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值、加入氧化 剂或还原剂

2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是指哪种粒子状污染物?简述其采样及总悬浮颗粒浓度的测定方法?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粒径小于 100 微米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液粒。 P192 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的浓度

22.、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在加热回流过程中如溶液颜色变绿,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

答: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太高。需要将水样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稀释时,所需水样两不得少于5mL。

24.设计一套监测方案,监测公路边植物中重金属含量?

1)、充分调查监测环境的资料;

2)、根据风向、地势布设采样点,下风向多设,上风向少设点;

3)、采集植物样品,注意不用金属器械,采集整株植物样品;

4)、洗净植物,

5)、风干样品

6)、用剪刀剪碎(或先剪碎再烘干),再用磨碎机磨碎。

7)、将粉碎好的样品过筛。

8)、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样品。

25.简述COD、BOD、TOD、TOC的含义。对一种水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关系,并解释之?

COD即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为单位?表示。 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常用单位mg/L。 TOD总需氧量,它几乎能反映全部有机物燃烧所需要的氧量。 TOC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采用燃烧法测定,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 对于同一种水来说TOD值最大TOC比BOD、 COD更能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在数值上TOD 〉TOC,COD 〉BOD ,TOD比BOD、COD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值。但它们之间也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有的研究者指出:BOD5/TOD=0.1-0.6,COD/TOD=0.5-0.9。具体比值取决于废水的性质。 TOD和TOC从理论上说,TOD=2.67TOC。若某水样的TOD/TOC为2.67左右,可认为主要是含碳有机物。若TOD/TOC>4.0,则应考虑水中有较大量含S、P的有机物存在?若TOD/TOC<2.6,就应考虑水样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含量较大。

(BOD<COD<TOD根据TOD与TOC的比例关系判断有机物的种类:水样的TOD/TOC为2.67左右时,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水样的TOD/TOC>4.0时,有大量的含S、P的有机物;水样的TOD/TOC<2.6时,有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有机物。)

26、如何根据水样的甲基橙碱度和酚酞碱度确定水样是何种物质的碱度?

当水样的酚酞碱度为P,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消耗酸量为M,总碱度为T:M=0时,P=T,水样中只含有NaOH;P>M时,P>T/2,水样中NaOH和CO32-;P=M时,水样中只含有CO32-;P<M时,P<T/2,水样中CO32-和HCO32-共存P=0时,M=T,水样中只有HCO32-

27、请设计出一套监测某污灌区蔬菜中有机质监测方案?

第一步:收集资料,调查污染区域的环境;

第二步:布点,根据不同地形、地地貌特性进行布点,根据种植面积,灌溉条件选择合适的

布点方法;

第三步:采样,采样过程中注意不伤害植株和根系;

第四步:制样:将样品在阴暗处风干,风干后利用四分法进行缩分,过筛,而后利用有机溶

剂进行抽提;

第五步:用气相色谱分析法进行分析测试。

28.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P56

答:因为被污染的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测定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样品体系。 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其中水样的消解包括: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富集与分离包括气提、顶空和蒸馏法、萃取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

29、1.根据校园功能分区情况及大气污染源状况确定大气样品采集的方法和监测点位;

2.根据污染源确定监测项目;

3.进行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4.选择国标分析方法

5.进行结果分析,出具监测报告

发现问题记得知会一声!!!熊在此跪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