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很隆重的迎来了某某有限公司与某某学院校企合作的大好日子。在这里,我谨代表公司全体同仁,对出席“某某公司与某某学院校企合作仪式”的各位领导及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实现校企合作,是我公司酝酿已久的举措,这对我们企业来说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我们选聘、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就业,同时也将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平台,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某某公司始建于19xx年,20xx年被某集团整体收购,更名为“某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大型民营独资企业。改制后,先后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某工程工程等项目建设,供热能力由19xx年创业初期的68万平方米发展到如今1040万平方米。20xx年实现供热面积710万平方米,占市区供热面积的73%以上。人均供热面积列省内同行业前列,企业发展空间呈现出强劲的态势。

公司下设生产安全部、工程质检部等8个机关职能部门,惠民、金河等6个基层所,以及安装、江源两个分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1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4人,拥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才28人。追求人才的积累、做好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重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智能做法是白山华生

热力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

公司员工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略,以提供安全平稳供热质量,做好优质供热服务为工作中心,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公司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各项经营、技术指标均处在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注重长远规划,人才建设、创新管理、企业文化、优质便民服务举措、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公司还以供热主业为依托,逐步发展壮大了热力安装、保温材料等多个附属产业。

某公司改制已有6年,随着管理、服务水平和供热质量的不断提高,白山华生热力坚持以优秀企业公民的角色,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赢得了客户、合作伙伴、业内同行、政府部门的信任,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项表彰。

现供热市场已经成熟,发展能力已经具备,20xx年,公司将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实现战略目标转变。白山热力人将秉承并坚定地执行创新管理“四十字”方略,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攻坚克难,以生机勃勃的姿态,奠定未来发展坚实的基础。

吉林省某学院作为吉林省重要的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暖通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吉林省某学院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强化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学生。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在以后的合作中,我们要做到负责人亲自参与,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校企合作将以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总之,校企联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反哺高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应尽责任。通过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而企业则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只要我们真诚合作,必定能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参加本次校企合作启动仪式。

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公司与吉林某学院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

谢谢大家!

某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四月九日

 

第二篇:校企合作发言稿

校企合作研讨会发言稿

一、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宏观背景:一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从19xx年扩招后,大学入学率提高的同时,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客观要求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和变化。二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稀缺性程度下降,出现放弃报考、放弃报到、放弃毕业等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学校和转专业,在一些学校和专业已经出现生源不足,报到率低等问题。三是中国高校在生源和资源等方面出现竞争,客观要求高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升竞争力。

微观背景:一是学生求学动机变化,从追求身份变化转向求知兼重求职。二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变化,从注重专业理论教育,转向重视应用性,以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率。同时,也把过去为政府培养的人才专业,面向为企业服务。三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化,注重开放办学,更多利用社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实现学生求学到就业的对接。

二、积极探索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高校积极探索和创新,找到校企共赢,学生受益的合作模式。二是学校把人才培养扩展到企业,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延伸到学校,校企共同为学生培养付出成本,并合理分摊。三是推进学校和企业的人员的交叉融合,教师走出去才能把学生带出去,企业家进学校才能把人才需求和资源带进来。四是健全和完善机制,激发和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学生的双导师,为学校和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除得到学生的尊重还要有学校和企业的承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