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演讲稿

转变观念,幸福你我

今天,站在这里深感荣幸。首先我想感谢领导创设这个平台,让我们大家聚在这里。我们不仅能从读书交流中学习到一些知识,还可以让我们在一周内有这么一会儿可以放松下来,减减压力。其次,我想感谢的是大家,能够在期末临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坐在这里。谈不上交流,只是想通过这本书表达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我说的主题是《转变观念,幸福你我》。因为各位老师今天都忙碌了一天了,所以我准备的需要抄写的内容很少。一、引入

很久以前,我看到一位北京的心理学专家做的一部讲座,深受感触。她说现在的孩子都比以前的孩子精,聪明,不像以前的孩子呆板。相反,也有反叛的一面,不如以前的孩子听话了。对于这样的现象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感同身受,我们在用以前不变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他们能成才吗?这里有三个问题:1你希望孩子听话吗?2你希望你的孩子超过你吗?3你希望你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吗?

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的都有答案,如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您自己的话是违背的。如果孩子听话,一切事都按照家长老师的意见,想法去做,达到最好的事情的结果也是跟你相同,不可能超过你。对问题,一些现象有自己独特观点和见解其实学生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我们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 正确看待光环作用

某中学的高一学生李某一向是个学习勤奋刻苦的学生,他聪明热情,乐于助人,成绩优秀,在师生心目中是个标准的“好学生”。但是有一天校园里传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李某因为与同学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持刀伤人。大家谁也不相信,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怎么会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直到眼见警察把李某带走,大家才如梦方醒。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每当大家公认的“好学生”突然作出让人瞠目的事情,或者大家公认的“坏学生”做出让人惊讶的好事,都会因为“出乎意料”而引起一阵小小的波澜。今天要讲的问题,不在于这些学生为什么会突然做出惊人之举,而是大家为什么会对他们的行为感到震惊。

光环效应又叫光环效应,表现为一个人某种优点或缺点,因为太过于突出,从而掩盖了一些不太突出的特点,即某种突出的显性特点,掩盖了某些隐性的特点,从而影响着对人们这个人整体的知觉与判断。例如常言所谓的“一俊遮百丑”、

“人不可貌相”、“情人眼里出西施”、“仆人眼里无英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等,都是光环效应的生动体现。

从认知角度讲,光环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光环效应所影响,而陷入光环效应的误区。如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智力很高,聪明,热情,灵活,有创造性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得较差,例如成绩不好或纪律较差,那么往往就会被老师和同学认为他什么都不行,一无是处。

光环效应的最大弊端在于以偏概全,造成认识上的偏颇,具有隐性的危害性。受光环效应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学习成绩的高下,个性上的热情或冷淡,甚至是学生家庭背景的优劣,从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重要特点。偏颇的认识,往往带来不适当的评价。因为某一方面的优点而对学生产生过高的评价,会使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从小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反,由于学生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对学生产生过低的评价,会大大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轻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重则使学生自暴自弃,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发现学生个性中热情积极的一面,也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中冷漠、退缩和消极的一面。不能因为学生的优点而忽略其缺点,更不能因为其缺点而无视其优点。唯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载 《德育报》:教师对待学生要用 “放大镜”、 “反光镜”和 “显微镜”:

“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

“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章立早:《我倡导的39条教育新理念》 三、换一种方法,不要强迫学生,更不要强迫自己!

对于某些相同的问题,观点和做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低,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有不少家长都会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

子。可是看到的结果怎么样?反之,有一位家长却不是这样做的。它不但没有责骂孩子,反而为他买了去火的水果。因为那时正值冬季,容易上火。孩子考得不好,成绩低,自己就会心情低落。家长再严厉批评,就像是在火上浇油,在伤口上撒盐。而这位家长从未提及与成绩有关的话题。其实,家长不用说,孩子自己就会自责:加把劲,争取下一次能取得好成绩。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处理方法,效果截然不同。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后面这位明智的家长。

遇到问题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方式,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 北宋末年,有一位镇守边疆的将军,由于给养不足,兵力悬殊,在与辽国军队的多次对阵中总打败仗。年终他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臣。。。。。。屡战屡败。。。。。。”他手下的一位谋士看了后,把奏折中“屡战屡败”这四个字稍稍改变一下顺序,成为“屡败屡战”。这样把文字结构改动一下,点石成金,顿时使一位无功而又畏罪的边将一跃而变为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的英雄。奏折呈上去后,那个将军不但没有被皇上治罪,反而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所表达的效果有着质的飞跃。

其实,每个孩子的智力差不多。为什么偏偏他那么笨?试一试改变我们的出发角度。比如:同样的弯形跑道。有的人就用甲跑道的外圈去和乙跑道的内圈比;或许拿甲跑道的内圈去和乙跑道的外圈比。每个人的跑道都一样,都有里外,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要用缺点去与别人的优点比。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抓住锲机,,及时表扬,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鼓励。从兴趣入手,相信他们,令孩子重拾自信。反之,在他们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之时,提醒不足,绝不是当头一棒!

载 《教育文摘周报》:为什么而教

不为生计而教,不为功利而教,不为完成任务而教,不为应付检查而教,不为表演作秀而教。……那么, “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廖新汉:《“好课”五境界》 四、教师职业的定位

第一,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观念转变一下。真要感谢“灵魂工程师”这个称谓的发明者,一下就把教师这个职业抬高到了一个不能犯错误的高度。其实我们

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这个观点是工业革命的制造业思想,是一种批量生产的标准意识。我们为什么要预先去设计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呢?教师就是传承文化的使者,我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唯物论讲物质决定意识,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我喜欢一句老话来形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其实我们就是个教练,教练就是教人怎么去练,而不是由我们来把人做成个什么样。

第二,将“蜡烛”的观念转变一下。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这也是老生常谈了。春蚕也好,蜡烛也罢,作为一种赞美可以,但作为一种要求不合适;作为诗歌散文可以;作为科研论文和严谨的说明文,则不行。奉献给客体的同时毁灭主体,谁把教师这个职业搞得这么悲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人格完善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学识修养,完善自己的职业光辉和事业追求,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说到底了,教育就是社会的一个行业,教师就是社会的一门职业,不必把他搞得光芒四射,不堪负重。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为社会奉献,向社会索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这就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第三, 将“园丁”的观念转变一下。和蜡烛一样,和灵魂工程师一样,比喻一下可以,不能认真琢磨。什么是园丁?你就想一想,什么是盆景、树桩。树桩盆景花卉的美,就是植物的扭曲。一个优秀的园丁就是以扭曲的花卉盆景取悦于观众。我们不要象园丁那样,用我们的刀剪,按我们的主观意志,去任意剪裁我们的学生。一个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一定要进清华,进地质大学行不行?进海洋大学行不行?进农业大学行不行?就说农业,中国的科学家,有什么人物能超过了袁隆平。我们真不缺少天才,我们缺少的是奇才、怪才、偏才、狂才。 园丁和幼苗,都已经把师生人与人的关系,弄成了人与物的关系了,还谈什么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呢?

五、结 语教育不是改造人,使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

 

第二篇:读书汇报会演讲稿

教师读书汇报会演讲稿

八卦岭中心小学 唐海英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八卦岭中心小学的唐海英。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给了我快乐。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我看来,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快乐的人。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真实感受。

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突然改行教数学,真是不适应。站在讲台上,五十双眼睛看着我,心里非常彷徨,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更让我害怕的是会不会把知识传授错了,害怕??

这些问题困扰着我,带着这种困扰,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中去。首先为了不把知识讲错,我通读了小学数学的全部教材,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捧着小学数学书在看,所以现在的我站在讲台上充满了自信,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讲错,而且自己看数学书的一举一动竟然影响了学生。有一次课上处理习题,0是不是偶

数?大家正在各抒已见,突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0是偶数。”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我跟您一样,没事就看看数学书,五年级下册明明写着0是偶数。”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但更令我兴奋与欣慰。对于这位学生我真诚地进行了表扬与鼓励。所以班里现在形成了一股良好的氛围,有一部分学生闲暇时间 就捧着数学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数学书不光给我带来了自信,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知识的回顾。

自从吴正宪工作站在兴隆设下分站后,让我更多地认识了吴老师,更多地了解了吴老师。为什么吴老师能得到许多孩子和家长的喜欢?赢得许多老师的景仰呢?我仔细地阅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吴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书中说:“我一直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地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在她的课堂上,吴老师说的最多的语言就是:“好、真好、棒、真棒、好极了!”;在她的课堂上,处处透着尊重与平等,处处透着童趣与乐趣;在她的课堂上,永远看不到他对孩子的否定,更没有批评。

而我呢,做不到吴老师那么完美,但是可以做到不让学生讨厌我。在课堂上,我积极地改变着自己,以热情的鼓励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发自内心的欣赏美一个孩子,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我不但关注成功的孩子,更关注出现问题的孩子,给他们真诚的期待和重新跃起的机会。我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扬起自信的风帆,抬起头来

学习。

瞧,经过几次真心地沟通,曾经昏昏欲睡的张腾活跃了,“老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道题应该这样做??”迎接他的将是同学们对他的鼓掌。

“国超,你回答的棒极了,咱俩握握手。”从此以后,他总能把手举得高高的。

“杨志敏,是你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了我的错误,为了感谢你,老师要和你拥抱一下。”一个小小的拥抱,她开始真心地接纳我这个数学老师了。

现在课堂活跃了,课上得轻松了,师生之间配合默契了,孩子们爱和我交流谈心了。为什么?这都得感谢《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还有我手中的这一本本数学书。

书,的确是一件好东西,读书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从书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一种真真实实的快乐。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