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

1220307229 英语1212 刘秦宜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从《悲惨世界》开头,讲述了一个慈悲,好心的卞卡福主教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大方的救助着别人,乍一看似乎觉得这与书名有着些许的不符,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能够逐渐的发现这位主教是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为数不多的温暖和光亮。

逐渐的本书的主人公冉阿让的形象浮现出来了,他原是一个普通而善良的人为了自己的家人,他不得不去偷盗,这也许是他不幸生活的开始,十年牢狱生活后他被释放,到了出狱的时候,冉阿让耳边听到这样一句奇特的话:“你自由了”但是,一张黄纸通行证,究竟通向什么自由。冉阿让虽然释放了,但却因背负罪名,找不到住处。带有囚犯标记的他为这个世界所不容,逐渐的他对这个世界开始失望,满心的愤懑却有无法纾解,也许是上帝的眷顾吧!他走到了卞卡福主教的门口,这个改变了他一生的人,如果他没有走到这个人的门口,如果他遇见的是另一个人,他的这一生也许就不停的与监狱为伍,这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自然的设计了这个相遇,于是冉阿让的内心都开始改变,一念之间,他脱胎换骨成为了另一个人,这一瞬的改变就这么贯穿了他的一生。冉阿让曾经这个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却被教主的博爱一点一滴的感化着,让冉阿让弃恶投善,对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也许这就是人性的魅力。但

是,这个社会的丑陋与压迫,使冉阿让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已是圣人的心,像那个主教一样。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谁能想象他曾经是一个残暴的苦役犯?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冉阿让一样幸运可以遇到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个意愿使自己改变。

雨果为自己的小说定名为悲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改变而变得温暖,这依然是一个黑暗而又冷漠的世界。冉阿让化身为马德兰先生成为了富有的工厂主,并成为了蒙特勒伊的市长,他用自己的力量使这个城市变得富有,人民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他为这个城市带来了富强。然而这样黑暗的世界觉不会因为你为它做了一点贡献而变得懂得感恩,在这里有一个人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冉阿让悲惨而壮丽一生。这个人就是沙威。沙威是当时严苛冷酷的法律精神的缩影。他用生命去信仰当时的法律,这种信仰使他有时公正威严如天神:有时又阴险刻薄似走狗。沙威是好人还是坏人很难说清楚,他用自己纯真的天性笃信着认为对的事物,然而他笃信的事物在当时却需要剧烈地变革。沙威的精神值得人们尊敬,但他所做的事情则惹人厌恶。应该说沙威是一个心性纯洁而信奉黑暗的人。沙威和冉阿让之间既是天生的死敌,到最后又成为特殊的朋友。沙威如同猎人一般将冉阿让这个猎物不断驱赶追逐了一生,但也正是这种逼迫使冉阿让不停探索挣扎,一步步向上攀登。在街垒中,猎物最终俘获了猎人。冉阿让用仁慈彻底击溃了沙威一生秉持的信念,让

沙威醒悟这世间还有比法律更崇高的事物。但这一醒悟无疑是沙威无法承受的,他在桥边的痛苦思考看似是因为忠义难两全,实则是三观尽毁之后灵魂无处寄托的精神碎裂。而最后地一跃,即代表仁慈征服了严酷,也意味着当时的法律在人心中的崩塌。所以雨果借着主人公的口吻说“最高的法律是良心” 雨果力图表现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恶,应根据人道主义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处理。

《悲惨世界》如同一个黑洞,从最最不起眼的一个点切入,进入其中却发现在这个点背后蕴藏的是包罗万象的宏伟世界和极其耀眼的精神光芒。其中各色人物演绎着各种命运,也各自迸发着或肮脏或纯洁的色彩斑斓的精神光芒,并把所有展现出的精神推演到极致。伟大或低劣,生存或死亡,这些在本书中都有所涉及但绝不是真正的主题。《悲惨世界》名为悲惨,实则是在悲惨的境遇中寻求希望,最终获得光明的过程。无论是社会或人心都是如此。虽然书的基调是悲惨但是作者在这个使人绝望的世界中安置了两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物,一个是冉阿让另一个则是卞卡福主教,我相信这两个人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之所以这两个人会出现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期望,他希望人类无论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但是一定不要绝望,因为在无论多么黑暗的世界中一定会有善良宽容有着人类所缺失的美好品质也许这样的人不会多但是他们一定为这个世界尽着自己的力量并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世界会有一点点的改变,作者在控诉那个黑暗的世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希望,这是人性的高贵即使再悲伤也会留下那么些许的希

望让其他人能够看到好的一面。

《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爱或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严厉的责骂,或是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爱或许还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冉阿让死了,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然而在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本文以一串问句开头,造成悬念,并引出作品主要内容,以便读者有所了解。接着,适时提出文章感点:"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联想到社会人世的博爱,并简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爱的故事",使作品主题升华。结尾也意味深长。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悲惨世界》不仅以细腻的文笔铺叙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最低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也对爱、善与恶进行了描绘。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结尾—— “冉阿让真的死了吗?”

“不,他已经用生命竖立起了人们心中属于善良的丰碑”。 这个故事是以大革命的法国为背景,我曾经疑惑为什么雨果会定名为悲惨世界,在读完整本书后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书中所描绘的

世界并不只出现在法国而是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到这部书,但是,我写这部书确实是为了所有的人。这部书既是给英国写的,也是给西班牙写的,也是写给意大利,写给法国、德国和爱尔兰;这部书对奴隶制共和国的作用也并不比农奴制国家小。社会问题不承认国界。人类社会的深度溃疡遍布全球,对此,两个半球地图上的蓝色或红色的国界线并不是障碍。凡是男人愚昧无知,限于绝望的地方,凡是女人为了一块面包而卖身,以及儿童因为没有学习的书籍和取暖的火炉而痛苦的地方,我的《悲惨世界》都会来敲门,说道:“开门,我找你们来了!” 《悲惨世界》中无论是展现壮烈的历史或探究人类的心灵,总是起于苦难而通向光明。这种光明是民族的闪耀,更是人性的绽放。这种光明势必会在涤尽泥沙的岁月汪洋中永存使人坚强的力量。

 

第二篇: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主人翁大悟原本是位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然而因为乐团的解散他不得不放弃了演奏家之路,而返回到了故乡。这时他发现了一则征人广告“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NK代理商。”看着这个门槛要求很低的工作,于是大悟欣然前往应聘,他来到了一间不知为何摆着棺材的旧事务所里,社长佐佐木连看也没有看他的履历表,光是看看他的脸便决定录取他了。然而当吃惊的大悟问他关于工作的职务内容的时候,没想到并不是“旅行的家务助理”而是“安乐出发的家务助理”,NK便是纳棺的NK。看着这份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工作,惊慌失措的大悟一边犹豫着,一边也只好和妻子美香说是找到了一份在婚丧单位的工作,美香便以为大悟从事着浪漫的婚庆服务。

大悟的新人入殓师的生活就此开始了,在见习的这段时间中,他看到了尸体腐烂不堪的孤寡老奶奶、长相是美女但实际身为男儿身的人、留下年幼的女儿死去的母亲、脸上留下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寿终正寝的爷爷、穿着长筒袜离去的奶奶??在这里有着各式各样遭遇的离别在等待着。不知不觉中,大悟也开始能够理解入殓师的工作了,但是因为美香的误解,在事情败露之后,很不能理解他,丢下一句“肮脏”便跑回了娘家。对于大悟来说,美香是他唯一的亲人,因为母亲早已在几年前过世,而父亲则在他年幼的时候便和

自家咖啡店的服务员失踪了,所以美香的离开对于大悟来说是件很令人难过的事情。不过为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大悟还是拿出自己最真挚的态度来出席仪式,另一方面他也在等待着美香回来。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悟已经很熟稔入殓师的工作了,而且在各式各样的仪式中他都可以感到很充实很骄傲。然而面对美香的怀孕、童年好友的母亲过世以及30年来不知去向的父亲的死亡,到底身为入殓师的大悟要怎样去面对自己作为丈夫的角色,而面对身边重要人物的去世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当然,主角先是阴差阳错被逼无奈选择这份工作,后来,竟爱上了这份工作。面对朋友,妻子的威逼,他选择了坚持,澡堂的老婆婆的去世,也终于让妻子理解了丈夫。最后,主角是给自己恨了30年的离家出走的父亲入殓,故事也自此推上了高潮。父亲手中的石头默默地告诉了儿子他很快乐,观众一时间又被泪水遮住了眼睛。

电影中有两个片段很值得深思,其中一个是美香带回一条邻居送的章鱼,但是章鱼是活的,她让小林大悟扔回河里。但当章鱼回到河里时死了,大悟看到那样的情景,触景生情,发现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所不能掌握的。

第二个场景是大悟伏在桥边看逆流而上的鲑鱼。为什么那些鱼总是要拼命游回去,途中有大量的鱼死亡,但仍然孜孜不倦。洗澡堂的大叔经过他身旁时,也看到这样的情景,

随口说了一句:“它们大概就是那样的吧!”死亡是谁都会经历的,但是死亡的原因不同,入殓师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个过客,他做的只是让活着的人记住死去的人。所以在大悟和妻子争吵入殓师的工作的时候,大悟说你会死,我会死,大家都会死,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入殓师也没有什么丢脸的。电影中发人深思的片段很多,例如店长请大悟吃河豚时的对话,以及大悟在为洗澡堂老奶奶入殓时,妻子对他工作态度的转变。

电影中描写了很多入殓的场景,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当店长和大悟因为争吵而耽误了顾客家人入殓时间,被顾客奚落的那一段。开始时顾客对他们的态度非常的冷淡和蔑视,但是当入殓完毕,顾客看到生前的妻子从来没有像死后被他们打扮的那么漂亮,非常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妻子。通过入殓师,顾客看到了自己犯的错误,所以在最后店长和大悟告辞的时候,顾客对他们的态度完全改变了,送给他们一些贵重的东西。这些入殓场景是对那些顾客对自己亲人的一次忏悔,忏悔自己的过错等等。同时这些场景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体会到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么的可贵,不要真的等到亲人离开了才去后悔。我想这是这个电影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生命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而返。”剧中这一情节的寓意便在于此。

我们也大可不必为生命的逝去悲痛欲绝。虽然有些生命的存在在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有些死亡的到来也让人猝不及防,但是当生命由存在突然化为虚无,人们也就慢慢释然了。入殓工作于死者毫无意义,或许只是给生者最后一次将厚重难言的情感释放出来的机会。而入殓师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切,才总是能以其对死者的尊重在最后一刻赢得人们的尊敬与对入殓这个行业的改观。

人都是有缺点的,也都会犯错的,所以人生都是不完美的,甚至是严重残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只有两件事最完美,出生和死亡,有始有终使生命的轮回得以圆满,这一点人与动物也没啥不同,但是人比动物具有更深沉丰富的情感。死亡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对情感的漠视,那将导致人生彻底地失去希望。于是当小林在装殓孤独终了的父亲时,在他手中发现了自己小时候送给父亲的那块代表自己心语的小石头,于是那张一直在小林记忆中模糊不清的脸被彻底复原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生与死,其实人生不过在睁眼与闭眼间徘徊,其实《入殓师》看似通篇在讲述不同人的逝去,但它笑中有泪,散发着亲切的人情味。回想男主角其名“大悟”,不惧怕死亡,大彻而大悟,生活中坦然接受各种真情,才能更好享受着“人生”这门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