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学

走进大学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走过风,走过雨,走过闪光的少年,带着亲友的祝愿,带着全新的期盼,告别家园温馨的港湾,我们走进大学的校园。所有的花儿都在这里绽放,一年一度,岁岁年年。

走进大学,人生从此充满无限的可能,我们不再终日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可以唱自己的歌,追寻我们的梦想,走自己的路,抒写青春的篇章。

大学的岁月是流金的岁月,大学的年华是似水的年华,大学是无忧无虑的年少风光,是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大学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青春的灿烂时光。我们将在大学走过人生的纵横阡陌,洗去轻狂和浮华,迎来成熟的新生。

走进大学,我们要学会宽容,为自己生活,更要为别人着想。

走进大学,我们要学会理解,让心胸成为大海,让江河涌入胸怀。

走进大学,我们要学会选择,从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中去寻找最佳。

我们用坚定的步伐走进大学,相信我们走过的足迹,会沉淀成一个传说,一种风采,一句格言。 让我们带着最自信的笑容,走向大学的第一个清晨。

故乡的河 作者:月光竹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河,那是永远在心中流淌的故乡的河。岁月流逝,无论河水堆起了多少沙洲, 故乡的河总是在心头源源不息地流淌着!无论漂泊何方,流浪的心都能听见她深情的呼唤,仿佛永远拔动的琴弦,日夜不停地将一支古老的心曲弹奏。故乡的河啊,永远都满溢着温柔,永远都满载着沉沉的爱。故乡的天空是蔚蓝的,故乡的河水是清澈的,故乡的水草是招摇的,故乡的浮桥是朴素的,故乡的伙伴是调 皮的,我的故乡啊,就连那放歌的舟子也是多情的。

我喜欢故乡的河,她安祥而不争。远远望去,她是静止的,恍若一位娴静的女子,坐在清清月下,凝视着远方。我能感觉到,她似乎在想着什么心事。潺潺而去的流水,是她绵绵不息的回忆。绵长的故事,不知道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尾,只有依稀花香,迷漫在静寂的月下,带着淡淡的乡愁,温柔地,荡漾在宁静的水里。 我喜欢故乡的河,她有汹涌澎湃的气慨。倾心聆听,她是激昂的。她的声音是如此粗犷,她的咆哮是 如此坚定,她的斗志是如此昂扬。奔流不息的,是她的生命;涛声阵阵,是她的心脏在搏动,坚定而又执着。故乡的河啊,一直用她阅尽沧桑冷静的眼,注视着身边的古往今来;一直用她坚韧的意志,倾注于她的儿女顽强的思想,凝重的气质。

原来,故乡的河描绘的不仅仅是如画的风景;原来,故乡的河勾勒的不仅仅是儿时的梦想;原来,故乡的河承载的不仅仅是满满的思念;原来,故乡的河给予的不仅仅是新鲜的血液;故乡的河,从漫长的远古流到今天,曾多少次潮起潮落?无论多少急风骤雨,无论多少艰难困苦,她用甘甜的乳汁啊,一直滋养着她的儿女。故乡的河,她是生命延续的源泉。

故乡的河啊,我魂牵梦绕的河。当所有的一切都沉静在宁静的月色中,在河水的哝哝低语里,现代的城市仿佛又回到远古的年代。一叶轻舟,载着浓浓的乡思,枕着蛙声,沉睡着进入了梦乡。回想的花儿,早已在梦里绽开,而我渐已远去的故乡,何时才能回到我的梦里来?

 

第二篇:第一章 走进大学

第一章 走进大学

人生有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他乡遇故知。大家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学校门。回想初、高中阶段,哪个学生不是摸黑起床,十一二点睡不了觉,没有娱乐,没有节假日,连电视也难得看几回,苦苦拼打了这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实在是可喜可贺。然而高兴之余,道喜之后,我想问你们的是,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你们是否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否想过该怎样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呢?

主动适应大学新环境

虽然你们已经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但这并不等于就真正走进了大学,融入了大学生活。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空间、学习环境、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次独立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学校体制,陌生的学习方式,许多新生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因此而产生一些困惑、失落。

一、理想和现实的差异

高等学校是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这是的一切既神奇又神圣,既充满幻想也充满希望。但是在进大学前,许多同学对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活了解不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把大学生活想得过于理想化。一旦进入大学,就会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差很远,比如校园不如想象中那样优雅整洁,一些教室的设备不够先进,老师也并非个个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宿舍环境当然没有家里舒适,食堂里饭菜又贵又不好吃,自己的同学、室友也不都是友善和气,自己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认可??等等,当这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出现时,由于缺乏足够和思想准备和认识分析能力,很多人就会产生失望与迷惘的情绪,从而诱发烦恼与困惑,以至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会不断调整自己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其实,理想与现实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不如意之事也总是存在与每个人的生活中、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会碰到不如意,经受各种摆脱不了的压力。因此大家要把困难失意看成大学生活的挑战和成长的机会,学会调整自己,正确面对,有意识加强锻炼,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我们要学会在风雨中完善自己。

二、环境变化

(一)校园环境

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时候开饭,如何购买澡票,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等,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有的大学新生显得非常拘谨,生怕走远一点儿就会迷路,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寻求帮助,最后不得不尽量少走动、少说话,实在迫不得已就跟在别人的后面。

其次,学会生活自理,融入集体生活。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走入一所大学,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溺爱、顺从,很多人自理能力较弱,有的人不会洗衣服,有的同学没有去过银行,不会买生活用品,不会计划花钱,住不惯集体宿舍,太多太复杂的生活适应问题在等待着大学的新生们。曾经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入学以后很久不敢出校门,也有的同学不敢进图书馆??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很不利。所以,要想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首先就要从锻炼自理能力和融入到宿舍这个小集体开始。要做到这一点,你首先

要学会生活上的事物,比如如何计划花钱;如何洗衣叠被等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尤其是卫生习惯,比如,不要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别人休息时,不要大声说话,打公用电话时间不要过长等等,与同学们共同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也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心境,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最后,要四处走走,多和同学、老师主动打招呼,记住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朋友、信任都是从这中间产生。通过融入宿舍这个小集体,逐渐融入班级、学院、学校的大家庭中来。相信经过军训锻炼的你们已经增强了自理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荣誉感也得到有效增强。 第三、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一般来说,多数高年级的同学都比较愿意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新生,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另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工作,也能帮助你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对环境适应快的大学新生,很快就能成为班级中的核心人物,并担任一定的班级工作。这样与老师、同学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越多,能力提高很快,自信心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二)社会环境

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就意味着踏入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社会环境中,怎样搭乘公共汽车、怎样向别人问路、怎样上商店买东西、怎样和小商贩讨价还价都要逐步熟悉,否则时时刻刻总有一种异乡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影响一个人在新环境中的正常生活。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校园外面的社会环境呢?

首先要主动接触这个社会环境。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面闷头读书,对外面的社会不闻不问,是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敢的走出"象牙塔",到校园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有目的的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认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一开始,在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到校外出行,要尽量与同学结伴而行。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减少对环境的疏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三、学习压力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有什么不同?如何适应新的学习,掌握大学学习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是诸多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对于刚从中学迈进大学门槛的大一新生来讲,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一)与中学的不同

1、课程和知识的不同

首先应该认清大学和高中的不同。从课程来讲,大学一般门数多,每学期的科目可多达7门到10门,经常涉及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其次是内容多,概括性强,如中学物理力学讲直线运动,得半个学期以上,而大学只用两课时用一个微分式就说明了,因此,知识的量比中学要多得多;第三是知识内容深,理解较为困难。中学多是描述性的知识,而大学主要是半定量甚至是定量的公式(理科)或是诸多问题的内在联系(文科),揭示问题更本质甚至还有不少是尚无明确结论的东西,要求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第四点大学都设有多门选修和第二学位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作出选择。这四点决定了大学学习的困难程度要比中学高得多。

2、教学模式的不同

中学教学讲究45分钟堂堂清,小班上课当面提问,或许还有板书,每章有小结课,期中有复习,期末还有总复习,一步一步都有教师领着走,几乎是天天见老师,有了问题找老师很方便,甚至还有老师找学生问问题检查学习,晚自习有老师巡视或在办公室答疑,这些由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知识水平所决定。然而进入大学课堂,多是老师滔滔不绝,两节课讲下来,可以有数十页的教案,中间没有提问,没有答疑,学生既要听讲,还要抽空做笔记,上课时的紧张程度与中学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还不存在什么晚自习教师巡视或办公室答疑,这是因为大学教师除教学外,还有科研任务,而大学的学习更多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很难找老师的,学习主要是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3、学习方式的不同

中学每节课和自习都是单班上课,而大学则可能是大班上课,中学较少要求同学看参考书,即使学生手头有几本,也主要是对教材的剖析或提供练习题,而在大学由于涉及的知识广且深,教师往往在课本之外介绍一些参考书甚至期刊,购买这些参考书或期刊是不现实的,主要是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当然也可向家长甚至老师借阅。因此学习还应包括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中学生的课后学习,是统一上自习。而大学生是个人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地点,或是图书馆,或是教室,还可以是宿舍。至于课后的学习时间和具体安排,大学生也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权。

4、考试方式和要求的不同

中学由于有平时练习、单元检测,所以期末考试学生较易适应,其次是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仍可继续跟班学,可以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补上所落下的旧课。大学则不同,平时练习作业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全靠自觉,教师很难干预;不存在单元检测和章节复习。考前的复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而且考试不及格必须进行重修或补考(现在多数高校已取消补考);不但要额外交费,而且耗时。而且不及格科目达到几门,则在毕业时失去学位。因此,大学的学期考试比中学的要严峻得多。

(二)如何适应

由于课程深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察方式的不同,要求学生以不同于中学的方法去积极应对,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业。

1、调整爱好和必修的关系

一些基础课程可能比较抽象,或者由于学生本人的原因兴趣不高,因此学习起来劲头不足,甚至敷衍了事,不完成平时课业,导致期末考试高挂红灯,这方面已有不少前车。对于必修课程,无论有无兴趣,都必须学好,至少要达到及格,否则会影响整个大学学业的完成。

2、抓好课堂听课环节

大学课程内容多,而且见老师也不如中学方便。因此,听好课就是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按时到课,做到不缺课。为同学聚会、家里来人轻易请假误课是不值得的,因为不可能像中学那样老师再专门给补,即使借阅同学笔记也远不能和当堂听课相比。其次听课时必须要注意将当时不懂的地方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自习或者询问同学。上课以听讲为主,但也要适当做些笔记,不记笔记下来只看书是肯定不行的。第三是课后复习要整理自己的笔记,把课后复习作为听课的补充,因为课上的总有许多问题有待学生去思考,有时课上所涉及的问题就可能有多个结论或者是还没有结论。

3、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由于大学课程的前沿性和边缘性,教科书反映内容总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而新信息、新动向、新技术更多地反映在新出版的书籍,或者是专业期刊上;此外教材的篇幅有限,也不可能容纳更多的资讯。这就要求学生除在课内学习外,要学会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期刊文献,将课堂教科书的学习与查阅资料文献的复习结合起来。还应关注到社会的学习。如工科的参观企业、文科的社会调查。实践表明,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好的学生在工作以后的潜力大、办法多、适应性强。进入大学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

4、选择多样 量力而行

由于高校除必修课外,还开设有多种选修课,还设有第二学位课。对此,既不能裹足不前,不去选择,

失去学习机会;也不能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多选,影响必修成绩。曾经有同学自己平时学习不觉吃力,也有兴趣选课,但由于担心自己能否都能兼顾,因此未选。等到毕业时,见有选修的同学应聘到条件好的单位感到后悔。盲目多选也有例子,有的同学曾同时选修第二第三外语,结果最后无法承受,而放弃第三外语,第二外语也成绩平平,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正确认识自己,在学好必修课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扩大视野,培养综合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5、处理好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关系

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应只是学好自己的专业,还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参加公共活动是很好的途径。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和社团,比较大的学生组织是学生会,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自身条件,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的参加学院或系里的举办的各项社团和活动。在开展工作中,磨炼自己,挖掘自身潜力,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你与周边的环境,使你学会理解,学会信任,学会宽容,能更快更好的溶入新环境。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你的综合素质。要知道在现代社会,用人单位不仅看中你的学习,更看中你的个人能力。因此,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担任学生社团干部职务、积极参加和组织社会活动,对课业学习是个促进。但是应注意必须以学为主,担任社会活动不可兼职过多,花费时间过长,那样影响课业学习,造成考试不及格的后果,也是参加社会活动的失败。

(三)在实践中学习、思考、体会

1、对大学繁重的学习任务,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坚强的毅力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2、积极向学兄学姐学习,尽快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使自己少走弯路。

3、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依照可行的计划踏踏实实地做,会使成功成为必然。

4、经常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前进。

四、人际交往和异性交往引发的恐惧与孤独 大学里面的师生关系将变得非常离散,学生要学会做自己的老师。此外,能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关键。 在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甚至学习计划等都是由老师安排的,学习效果也主要由老师来进行检查。而在大学里面,班主任或辅导员最多一周与学生见一次面,师生关系将变得非常离散。一旦到了大学的高年级,一个月也难得见到老师一面。在学习和生活上,大学老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完成,学生需要学习做自己的老师了。 为了能够较好适应这种师生新的关系,大学新生要学会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选课,自己检查学习效果,并且主动找教师征询意见,请教师帮助解决困难,定期向教师汇报学习状况,提出自己的计划并与教师共同探讨。

在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中,问题最多的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面对它,接受它。

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如果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连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如夜里看电视影响你的休息,未经允许随便动你的东西等),你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如调整作息时间、调整宿舍等)。 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 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 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比如,同宿舍的人爱彻夜卧谈,影响了大家的休息。直接提意见制止他们难以奏效,那么可以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计划,或推迟上床的时间,或听听英语磁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同学们可参考以下建议。

冷静:心血来潮,这份热情会受到伤害;信任:你不信任别人,又有谁会信任你;保留:永远不要追求毫无保留的朋友,无论是想说的话,发表的意见,还是财物,你的就是你的,不能全部分享;容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和你不一样才是正常,千万不要以己度人。 关注心理问题

全面健康成长

健康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要有健康的体魄,就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强健身体。全面的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当前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轻微心理问题,也有一少部分同学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并导致心理疾病。有了心理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正确对待,通过与老师、同学和学校有关健康教育部门的沟通,获得他们的帮助,通过正确的心理辅导等方式,大部分人的心理问题都会很快得以解决。但愿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能始终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灵。

发现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竟然忘乎所以,如解脱般彻底放松,丧失了斗志,抛弃了刻苦,没有了方向;还有人甚至开始搞对象,泡网吧,报复性地吃喝玩乐,似乎要把以往失去的享受全部补回来,全然不顾后面还有长长的路要走。结果高分考进高校,最后空手而返,功亏一篑,悔之晚矣。

现在的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方面,许多单位都希望招聘“用得上”的人才,这样看来,发展能力是大学的重点,但一定要注意,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一定是以专业理论和活动基础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为达到上述标准,大学新生要注意学会分配时间,学会控制情绪,学会掌握理论知识的重点。这样才有可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大学是很现实的,不是什么活动你都能去参加,那里人太多了,能人也太多了;不是你想学什么都可以,学校的课太多了,考试千万别挂“红灯”,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可以无拘无束,校规让你总是不自在。还是先老老实实地看着大学,适应一下那里的生活吧,把理想变

为现实是一种能力。在大学的生活中将会有更宏大的理想在你的心中诞生。

剔除功利主义,加强人文修养

——大学生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讲究实用性和利益性为特征的功利主义日趋盛行,导致大学生能力与知识脱节和人格“残疾”。面对功利主义的急功近利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现状,大学生应坚决剔除功利主义,从各个方面加强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功利主义 人文素质

大学本是学习深造的一方净土,近年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连年的大学扩招和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原本纯净的校园刮起了一阵急功近利风。大学生为毕业后得到高薪职业,一心想学实用的专业,忽视了自身人文素质的修养,不少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相当出色,而人文社科素质却不尽如人意。在功利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极有可能被物化为技术纯良而不通人情世故的“工具人”。因此,剔除功利主义,加强大学生人文修养势在必行。

一、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

功利主义是主张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其特征是实用性和利益性。功利主义在大学校园中的蔓延将直接导致以下两种严重后果。

(一)、“知识”与“能力”脱节

功利主义的实效性教学使大学生脱离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轨道,使全面发展变成了智育的片面发展,培育出了一大批所谓的“知识型”人才。许多大学生大学几年仅以英语、计算机等考级过关和拿奖学金为目标,在他们看来拿到了某个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但事实上,通过CET-6的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与其证书水平极不相称。另有不少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很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毕业论文不能过关,论文答辩表达不畅。更有甚者,大学期间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一到工作岗位面对具体工作却束手无策。在功利主义下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却不具有同等出色的能力,造成了“知识型”人才的“机器化”,因此,功利主义与优秀人才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

(二)、人格“残疾”

功利主义追求急功近利,重视实用科学的学习,缺乏自身人格的塑造。兰州交大罗豫泼毒,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广州某高校一研究生为争夺女友而杀害另一研究生等事件的频频发生,功利主义之风难辞其咎。在功利思想影响下的学生往往除了专业知识对其他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郁闷乏味,压抑消沉,固执偏激。这种缺陷表现在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过程中,采用极端的手段解决人际关系当中的矛盾。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会不计一切地进行报复。

相关推荐